书名:地球灾难故事
: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姚建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302346937
字数:328000
页码:2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地球诞生、演化,天上的石头和地下翻滚的恶魔,星际大战?没一个主题如同一个科幻大片,现实常常比电影和想象更精彩。
地球灾难——一个听起来很大、很沉重的话题!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地震过后留下遍地“残骸”,大海啸过后四处遗留着“人类垃圾”,大干旱、大洪水过后……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我和编辑的一次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石雨”,我们探讨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吗?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吗?“陨石雨”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能够对它们进行监测甚至控制吗?就我所知,人类监测着运行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大约10万颗小天体,怎么这一次这么大的一颗陨石冲入地球轨道就没有预测预报呢?!我和编辑谈了自己的想法,我俩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向公众解释、阐述这一类足以造成人类恐慌的、来自大自然的或者是来源于人类本身的地球灾难事件的想法。开始时给出的提纲很大,涉及了地球上的种种灾难,用编辑的话说“那岂不成了我们在写‘人类的灾难’了”。鉴于作者的研究范围和书籍的篇幅,编辑还是建议我们只就地球整体进行讲述,大体上涉及天文学、地球科学、海洋学等话题。
本书涉及的话题比较沉重,所以在构思过程中我就不断地思考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写。脑海当中原始的想法就是,让读者通过本书了解到大地震、大海啸、小天体撞击等灾难事件的发生是有它的根源的,是自然规律。起码是和人的理想、道德、行为无关,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通过自己对历史资料的汇集、分析,让读者知道这些现象以前都发生过,地球不是也好好的吗?人类不是还在正常地延续吗?更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想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些地球灾难事件的分析,让读者明白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看清这些事件的“真相”,具备科学的头脑和明晰事物本质的眼光。书名当中加上“故事”两个字,我并不是想真的给大家去讲一个个的故事。自我感觉加上“故事”两个字可以减轻一些灾难事件的沉重感。实际上,一些事件也真的就是假设、猜想,就是某些人讲的故事!为了缓和读者的心情,也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我力求把整本书写成一个松散的“地球故事”。在每一章的开头都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或者是神话的故事,也尽可能地用故事把本书的内容串联起来。总之,就是想达到能让读者科学地认识所谓地球灾难的目的!科学地认识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目的。正确地、客观地看待和认识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物是每一个具备科学头脑和科学素养的人的基本能力。那么,科学到底应该怎样去理解呢?这是许多人都在探讨的问题。我们曾经组织过学生多次开展这方面的讨论,也了解了许多人的想法和看法。大家都趋同的、一个全世界人都知道的解释就是——科学就是真、善、美。细想一下它的内涵,真是太正确、太有意义啦!可实际上,我认为对科学的真实的、实际的理解,可能并且应该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是大家都应该认识到的,那就是科学的就是合理的、正常发生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只有你具备了科学的头脑,有了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素养,你才能够正确地、正常地、真实地认识和适应你周围的世界。
我必须说,《地球灾难故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知识的洗礼。我一直认为,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但又带着成年人理性的审视。书中对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解读,简直像打开了我脑海中的一本百科全书,让我明白了那些遥远而抽象的科学概念,是如何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复杂科学原理时,运用的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枯燥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甚至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潜意识里开始学习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当书中描绘的某一种灾难发生时,我能够联想到它对社会结构、经济体系,甚至人类心理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灾难,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因果链条,让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诱因,如何可能引发一场牵动全球的巨大变故。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身临其境的探险家,在文字的世界里,穿越时空,目睹那些可能发生,却又让我们不得不警惕的未来。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在每一次阅读时都能收获新感悟的佳作。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宇宙奥秘充满好奇的人,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地球灾难故事》时,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展开了一幅关于地球生命演进和潜在命运的宏大画卷。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那些宇宙尺度的灾难的描绘,比如小行星撞击,太阳活动异常,甚至是其他星系的引力扰动。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天文学和物理学上的复杂现象,变得通俗易懂,并且充满戏剧性。我常常感觉自己像一个仰望星空的哲学家,在思考着我们星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灾难的预警,更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深刻反思。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非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时刻暴露在各种宇宙力量的威胁之下。这种认识,反而激发了我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敬畏,以及对探索未知宇宙的渴望。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到地球和生命更深层的秘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元的想象和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文明演变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从《地球灾难故事》这本书中,意外地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这本书并没有直接讲述历史事件,但它通过对地球可能经历的各种极端情况的描绘,却巧妙地引发了我对人类文明脆弱性的深刻思考。我开始设想,如果书中描绘的某一种大规模灾难真的降临,那么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成就,那些宏伟的建筑,那些复杂的社会体系,又将何去何从?作者的笔触,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遥远的、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场景,具象化到令人心惊的地步。我读到关于星体撞击的章节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恐龙灭绝的画面,然后联想到,人类是否也会面临类似的命运?这种思考,并非是徒劳的悲观,反而激发了我对人类智慧和适应能力的无限想象。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自然力量的强大,更是生命在绝境中求生的本能和不屈。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文明”,其实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基础之上的,而一旦这个基础被动摇,一切都将变得不堪一击。这本书,无疑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激发我们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延续文明的火种。
评分终于有机会读完这本《地球灾难故事》,老实说,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我一向对过于惊悚或者描绘末日场景的题材抱有复杂的感情,既好奇又害怕,但这本书的名字却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宏大的叙事。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冷静而精准的笔触所吸引。它不像我预想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恐惧渲染,而是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我们星球可能面临的种种危机,以一种科学合理又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不禁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法则,在某些极端条件下会演变成何等可怕的力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质活动的描写印象深刻,那种平静地表下暗流涌动的力量,以及一旦爆发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让我对脚下的大地有了全新的敬畏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实验室,观察着地球这个古老而脆弱的生命体,如何在宇宙尺度下,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它不仅仅是灾难的陈述,更是一种对生命韧性的赞歌,是对人类在面对不可抗拒力量时,渺小却又顽强的姿态的记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珍视当下,也让我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更多元的思考,它远不止是一本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寓言。
评分老实说,我本来以为《地球灾难故事》会是一本充斥着科学术语和冰冷数据的书,可能会有些枯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将那些看似遥远的科学概念,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描绘那些极端事件时,不仅仅关注了物理层面的影响,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对人类社会、心理,甚至是文化层面可能产生的冲击。比如,当书中描绘一种全球性瘟疫的扩散时,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疾病的威胁,更是社会秩序的崩溃,人性的考验,以及在绝望中迸发出的微弱希望。这种对细节的把握,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触动人心。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书中情节的紧张而屏住呼吸,又因为人物的坚韧而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依然能够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灾难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勇气、关于希望,以及关于人类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相信他们也会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