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老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030379665
字数: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09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对科技史、中外文化发展史、科学和历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贪玩的人类”又来啦!
这次咱们玩点啥呢?玩穿越!
穿越到哪去?可不是远古,更不是清宫,
而是100多年前的中国。
在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
居然出了群玩科学的普通人……
这些家伙能搞出啥名堂?
嗯——还真不简单!
他们先揣着小锤子,找矿山,找油田,
玩出了中国一个科学组织,
创办了中国一份科学杂志,
搭建了中国一个天文台、气象台、地震台,
挖出了中国一块恐龙化石,
解密了天书——殷墟甲骨文,
刨出了北京猿人、山顶洞人……
读完他们的故事,你会惊奇地发现,
正是这些玩科学的普通人创造了历史。
硝烟伴随着梦想,战火威胁着生命,
却不减他们求真理的能力,爱真理的诚心。
科学之火自从在华夏大地燃起,
就指引着炎黄子孙不断前行,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再也没有熄灭……
海报:
内容提要
人类的文明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回望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百年历程,我们惊叹于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更震撼于科学对思想的冲击。
《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以生动独特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批判反思的视角,讲述了近代科学在中国从无到有,进而彻底改变中国的过程,以及中国近代科学启蒙者在探求真理过程中的奇闻异事。此外,作者还亲手绘制了精彩插图,直触心底地传达了科学的乐趣、玩的乐趣。
《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益于培养科学思维、开拓教育方法、挖掘内在潜能,非常适合对科学和历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老多,男,双鱼座,好奇心强,是个什么都想玩玩的人。自小喜欢科学,至今对大自然,对满天的星斗还充满了孩子一样的好奇。2010年,老多的《贪玩的人类①:那些把我们带进科学的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广受好评,获得了全国科普作品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文津图书奖(国家图书馆)、全行业畅销品种(中国书刊发行协会)等奖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乍一看以为是本轻松的穿越小说,结果仔细一看书名《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立马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的科学发展史挺感兴趣的,总觉得中间有很多故事和人物值得挖掘。不过,这次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冲着“贪玩的人类”这个前缀来的。感觉作者可能不是那种枯燥的学院派,而是试图用一种更活泼、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述科学发展背后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那些“贪玩”时刻,比如那些充满灵感的奇思妙想,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研究方法,甚至是那些在失败中寻求解脱的幽默瞬间。毕竟,科学并非总是严肃刻板的,它同样也充满了人类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偶尔的“玩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出现一些鲜活的人物群像,他们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个体。也许是某个天才科学家在深夜的灯光下,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而兴奋得像个孩子;也许是某个团队在反复的实验中,因为一个荒谬的猜想而忍俊不禁。我希望作者能把这些“贪玩”的元素融入到中国百年科学发展的叙事中,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也让科学精神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对于《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这本书,我非常好奇它的“穿越”属性将如何体现。通常我们理解的“穿越”,要么是时间上的,要么是空间上的,但结合“中国科学”这个主题,我猜想这里的“穿越”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它或许是指,作者将带领读者“穿越”回中国科学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亲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又或者,是作者试图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让读者在看似不相关的科学领域之间进行“精神上的穿越”,发现其中的联系与共鸣。我对“贪玩的人类”这个副标题也颇感兴趣。我设想,作者可能会捕捉到那些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不拘泥于既定框架、敢于挑战权威、甚至带有一些“玩世不恭”精神的人物和事件。我希望这本书能摆脱传统科学史的枯燥论述,用一种更具叙事性、更富有情感的方式,去描绘那些为了科学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我期待书中能出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中国科学家是如何发挥“巧思”和“创意”,用“贪玩”的态度去“变废为宝”,解决科学难题的。而且,我希望作者能在叙述中融入一些社会背景和人文关怀,让读者不仅仅是了解科学的进步,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科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所付出的牺牲以及所收获的荣耀。
评分对于《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我抱持着一种非常期待但又带着一丝审慎的态度。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中国科学史的书籍,有些写得过于宏大叙事,让人觉得遥不可及;有些又过于偏重技术细节,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门槛较高。而“贪玩的人类”这个标题,则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它暗示着一种打破常规、充满趣味的叙述方式,或许能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和历史事件,以一种更易于接受、更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聚焦在中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那些“不被主流关注”的角落,那些被时代洪流冲刷但依然闪烁着独特光芒的瞬间。比如,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科学家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和毅力克服困难的?那些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中国科学成就,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插曲”或者“土办法”?我希望作者能够挖掘这些被忽略的细节,通过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百年间所经历的辛酸、喜悦、坚持与创新。而且,“穿越百年”的表述,也让我对书中时间线的跳跃和视角转换充满了好奇。它是否会运用一些特殊的叙事技巧,将不同时期的科学家、不同的研究领域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
评分我的直觉告诉我,《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这本书,可能会给我带来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我们对科学史的认知,常常被一种“宏大叙事”所笼罩,里面充斥着伟大的成就和辉煌的时刻,但却忽略了科学发展过程中那些更真实、更具烟火气的细节。而“贪玩的人类”这个名字,恰恰点出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不完美”的科学史的渴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呈现出,那些在中国科学百年发展进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新,甚至是在“玩”中寻找突破的。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失败”的叙述,不是那种悲情的渲染,而是科学家们如何带着一种“试试看”的轻松心态,去面对失败,并从中汲取经验。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中国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在东西方科学思想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玩法”的。这本书是否会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某个科学家是如何因为一个看似“不正经”的爱好,意外地推动了某项科学研究?或者,某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是否源于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一种不畏人言的“贪玩”精神?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中国科学发展图景,一个充满智慧、也充满乐趣的科学群体。
评分我拿到《贪玩的人类 2 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可能颠覆了我对中国科学史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科学史应该是严谨、沉重、充斥着数据和理论的,但“贪玩的人类”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让我觉得这不像是一本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怎么理解“贪玩”这个概念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的。是不是说,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源于一种不经意的“玩心”,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和尝试?或者说,科学家们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时,也需要一种“玩”的心态来保持乐观和坚持?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中国科学家们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那些不那么“正襟危坐”的一面,比如他们之间的交流、辩论,甚至是一些生活化的趣事。我期待看到一些鲜活的案例,能够具体地说明,在中国百年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有哪些“贪玩”的想法或者做法,最终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是否有一些看似“玩闹”的实验,却意外地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或者,是否有某个科学家,因为自己的“贪玩”个性,而与其他研究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惊喜,让我看到一个更有趣、更人性化的中国科学发展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