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王艳芬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3023124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王艳芬编著的《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系统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分析和实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处理、通信工程、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学习指导 (第2版)(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提要
王艳芬编著的《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系统阐述了数 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分析和实现,共包括9章内容,即绪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iir数字滤波器的设 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数字滤波器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等。
本书概念清楚、理论完整、分析透彻,特别是自始至终运用matlab来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将经 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知识点的叙述更加清楚易懂。本书还结合实际给出了matlab上机实验内容, 并配有上机习题,可以作为课程实验练习和上机考试 的复习题。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 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处理、通信工程、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用书。
目录
绪论
0.1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0.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0.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o.5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0.6 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1 引言
1.2 离散时间信号
1.2.1 序列的定义
1.2.2 常用基本序列
1.2.3 序列的基本运算
1.2.4 任意序列的单位脉冲序列表示
1.2.5 matlab实现
1.3 离散时间系统
1.3.1 线性系统
1.3.2 时不变系统
1.3.3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1.3.4 线性卷积的计算
1.3.5 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1.4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差分方程
1.4.1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1.4.2 差分方程的求解
1.4.3 matlab实现
1.5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1.5.1 采样的基本概念
1.5.2 理想采样及其频谱
1.5.3 时域采样定理
1.5.4 采样的恢复
1.5.5 采样内插公式
1.5.6 matlab实现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2.1.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1.2 常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2.1.3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1.4 matlab实现
2.2 序列的z变换
2.2.1 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
2.2.2 序列特性对z变换收敛域的影响
2.2.3 z反变换
2.2.4 matlab实现
2.2.5 z变换的性质
2.3 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2.3.1 系统函数的定义
2.3.2 系统函数和差分方程
2.3.3 系统函数的收敛域与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2.3.4 频率响应
2.3.5 iir和fir系统
2.3.6 matlab实现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3.1 引言
3.2 傅里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3.2.1 连续时间、连续频率——连续傅里叶变换(ft)
3.2.2 连续时间、离散频率——傅里叶级数(fs)
3.2.3 离散时间、连续频率——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
3.2.4 离散时间、离散频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3.3 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3.3.1 dfs的定义
3.3.2 dfs的性质
3.4 离散傅里叶变换
3.4.1 dft的定义
3.4.2 dft和z变换、dtft的关系
3.4.3 dft的性质
3.4.4 matlab实现
3.5 频域采样理论——抽样z变换
3.5.1 频域采样
3.5.2 频域恢复——频域内插公式
3.6 用dft计算线性卷积和线性相关
3.6.1 线性卷积的dft算法
3.6.2 线性相关的dft算法
3.7 用dft进行频谱分析
3.7.1 利用dft对连续非周期信号进行谱分析
3.7.2 用dft进行谱分析的误差问题
3.7.3 用dft进行谱分析的参数考虑
3.7.4 matlab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4.1 引言
4.2 直接计算dft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4.2.1 直接计算dft的运算量问题
4.2.2 改善途径
4.3 按时间抽取(dit)的基2-fft算法
4.3.1 算法原理
4.3.2 dit-fft算法与直接计算dft运算量的比较
4.3.3 算法特点
4.4 按频率抽取(dif)的基2-fft算法
4.4.1 算法原理
4.4.2 算法特点
4.5 1dft的高效算法
4.5.1 利用fft流图计算ifft
4.5.2 直接调用fft子程序的方法
4.6 实序列的fft算法
4.7 n为复合数的混合基fft算法
4.7.1 算法的基本原理
4.7.2 n为复合数时算法的运算量估计
4.8 线性调频z变换(czt)
4.8.1 算法基本原理
4.8.2 czt的实现
4.8.3 czt的特点
4.8.4 matlab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1 引言
5.2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5.2.1 数字滤波原理
5.2.2 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5.2.3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5.2.4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3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5.3.1 模拟滤波器的技术指标要求
5.3.2 由幅度平方函数来确定传输函数
5.3.3 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
5.3.4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5.3.5 模拟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5.4 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5.4.1 变换原理
5.4.2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5.4.3 混叠失真
5.4.4 优缺点
5.4.5 matlab实现
5.5 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5.5.1 变换原理
5.5.2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5.5.3 双线性变换法中的频率失真和预畸变
5.5.4 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5.5.5 matlab实现
5.6 i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及matlab实现
5.7 iir数字滤波器的直接设计法
5.7.1 零、极点累试法
5.7.2 小均方误差法
5.8 iir数字滤波器的相位均衡
5.8.1 全通滤波器的群时延特性
5.8.2 iir数字滤波器的群时延均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6.1 引言
6.2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6.2.1 线性相位条件
6.2.2 幅度函数特点
6.2.3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零点位置
6.3 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3.1 设计方法
6.3.2 加窗对fir数字滤波器幅度特性的影响
6.3.3 常用窗函数.
6.3.4 一般设计步骤及matlab实现
6.4 频率采样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4.1 设计方法
6.4.2 线性相位滤波器的约束条件
6.4.3 逼近误差
6.4.4 过渡带采样的优设计
6.4.5 一般设计步骤及matlab实现
6.5 等波纹逼近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5.1 等波纹逼近准则.
6.5.2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6.5.3 matlab实现
6.6 简单整系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6.1 设计方法
6.6.2 简单整系数fir数字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6.6.3 参数求解及matlab实现
6.7 f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数字滤波器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
7.1 引言
7.2 基本结构单元
7.3 iir滤波器的基本网络结构
7.3.1 直接型
7.3.2 级联型
7.3.3 并联型
7.3.4 全通系统
7.3.5 小相位系统
7.4 fir滤波器的基本网络结构
7.4.1 直接型(卷积型)
7.4.2 级联型
7.4.3 频率采样结构
7.4.4 线性相位结构
7.5 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
7.5.1 全零点(fir)系统的格型结构
7.5.2 全极点(fir)系统的格型结构
7.5.3 极零系统的格型结构
7.6 有限字长效应
7.6.1 输入信号的量化效应
7.6.2 数字滤波器的系数量化效应
7.6.3 数字滤波器的运算量化效应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8.1 引言
8.2 序列的整数倍抽取和插值
8.2.1 序列的整数倍抽取
8.2.2 序列的整数倍插值
8.3 有理倍数的采样率转换
8.4 多采样转换滤波器的设计
8.4.1 直接型fir滤波器结构
8.4.2 多相滤波器实现
8.5 多采样转换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9.1 实验开发工具matlab基础
9.1.1 matlab语言
9.1.2 交互式仿真simulink
9.1.3 滤波器分析设计工具fdatool
9.2 实验(1):fft频谱分析及应用
9.3 实验(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9.4 实验(3):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9.5 实验(4):数字滤波器结构及simulink仿真实现
9.6 实验(5):立体声延时音效处理
9.7 上机习题
附录 傅里叶变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几年的工程师,我更看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虽然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但穿插在各个章节末尾的“工程实践要点”和“MATLAB/Simulink 案例分析”部分,是真正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我用书中的滤波器设计方法,对照着实际采集到的环境噪声数据进行仿真验证,发现其设计的性能指标与理论预测值高度吻合。尤其是关于谱估计的部分,对周期图法、Welch法以及更高阶谱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并给出了如何在有限数据长度和计算资源下做出最佳选择的指导意见。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法,让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棘手信号处理问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到最适合的算法模型,而不是盲目套用代码库。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叙述节奏对我个人而言,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它的行文非常严谨,但又避免了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在耳边娓娓道来。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在面对傅里叶级数展开到傅里叶变换过渡时的困惑,处理这个知识断层时,运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的“极限”思想,把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联系建立得非常自然。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构建上的匠心。它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堆砌起来,而是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建立在之前章节已学知识的坚实基础之上。这种结构上的完美闭环,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评分坦白讲,我之前也接触过几本号称“全面”的DSP教材,但很多都是大而全,结果是什么都没讲透。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取舍”和“聚焦”。它没有试图囊括所有领域的所有算法,而是将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从时域到频域的变换、滤波理论、采样定理的实际应用——打磨到了极致的清晰度。我注意到,它对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特别是窗函数法和频率采样法的细节处理,比我之前看的任何资料都要细致和准确。它清晰地指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复杂度,这对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至关重要。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精炼地提炼了领域内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实用的工具,然后用最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真正做到了高效学习。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扎实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我当时正在寻找一本能系统梳理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并且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教材。很多同类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公式推导堆砌得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的应用介绍,对底层原理挖掘不够。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开始,逐步深入到Z变换、傅里叶分析,再到滤波器设计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用清晰直观的图示配合严谨的数学推导,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快速转化为实际问题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关于窗函数和滤波器结构的讨论,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对IIR和FIR滤波器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是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的权衡取舍。这本书的排版也很优秀,公式和文字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的“第二版”教材更新速度有时候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然而,这本书在内容上的“新”不仅仅体现在紧跟时代的技术名词上,更在于它对经典理论的阐释方式进行了优化。例如,在涉及到随机信号处理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结合了实际的通信场景和噪声抑制的例子,让抽象的维纳滤波和卡尔曼滤波变得生动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多相子带分解(Polyphase filter bank)的讲解,这在现代的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和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是核心技术。讲解路径极其流畅,从信号的过采样到滤波器的分解结构,每一步的逻辑关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甚至不需要频繁地翻阅参考资料就能跟上思路。这种将前沿算法融入经典框架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