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影像誌(套裝全2冊)

黃河影像誌(套裝全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朝彬 著
圖書標籤:
  • 黃河
  • 影像
  • 曆史
  • 文化
  • 地理
  • 中國
  • 紀錄片
  • 風光
  • 自然
  • 攝影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攝影齣版社
ISBN:9787800071003
商品編碼:29692690926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06-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黃河影像誌(套裝全2冊)

定價:968.00元

售價:658.2元,便宜309.8元,摺扣67

作者:王朝彬

齣版社:中國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8000710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黃河影像誌(套裝全2冊)》是黃河影像專集。全書萃選從黃河源到入海口照片500幅,取材以河道為主,兼顧山川形勝、風土民情、文物古跡、生態環境。
n  《黃河影像誌(套裝全2冊)》立意高遠,構思非凡、選材獨特、邏輯謹嚴。書中所收攝影作品景觀宏大,藝術精美,風格請麗,氣勢磅礴。
n  本書對於水利、地理、曆史、人文、生態、環保等領域的科研專傢極富資料價值。
n  本書對於攝影愛好者尤其是風光攝影愛好者極富參考價值。
n  本書對於注重文化修養的旅遊觀光者及導遊包括旅遊管理者極富參考價值。
n  本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n  本書是高品位人士酬贈之佳品、收藏之佳品。

目錄

1·黃河卡日麯源頭
n2·黃河卡日麯源頭的泉水
n3·黃河源
n4·黃河源
n5·黃河源標誌碑
n6·藏族居民為黃河源建立的標誌碑
n7·黃河卡日麯源頭兩條細流交匯
n8·凝結的黃河源
n9·黃河源的地貌
n10·黃河源頭急轉彎
n11·黃河源的地形
n12·黃河源小學
n13·黃河源的路
n14·黃河源頭的藏族人傢
n15·結冰的黃河源
n16·冰封的約古宗列麯
n17·約古宗列麯岸邊
n18·麯麻萊縣的雪山
n19·玉樹藏族自治州委員會
n20·三江源地區黃河的姊妹河通天河
n21·巴顔喀拉山口
n22·三江源標誌碑
n23·黃河源的地貌
n24·黃河源的湖泊
n25·黃河源的地貌
n26·遠望中的麯麻萊縣城
n27·黃河源頭的河道
n28·黃河源頭的河道
n29·黃河源頭的河道
n30·黃河源頭的河道
n31·黃河源頭的河道
n32·星宿海的地貌
n33·星宿海附近的草原
n34·星宿海附近的草地
n35·格薩爾王紀念碑
n36·星宿海附近的黃河
n37·星宿海附近的山
n38·星宿海的湖泊
n39·黃河源的鷹
n40·紮陵湖一角
n41·紮陵湖畔
n42·紮陵湖水
n43·牛頭山和紮陵湖
n44·曾經作為黃河源頭標誌的牛頭碑
n45·經幡環護中的牛頭碑
n46·牛頭山一角
n47·鄂陵湖畔
n48·鄂陵湖
n49·鄂陵湖
n50·鄂陵湖畔的積冰
n51·黃河源水電站標誌碑
n52·瑪多縣城一角
n53·瑪多黃河橋
n54·瑪多黃河
n55·瑪多縣花石峽鎮一角
n56·瑪多黃河
n57·瑪多黃河岸邊的山
n58·瑪多黃河岸邊的星星海
n59·瑪多的湖泊
n60·瑪多的湖泊
n61·瑪多的湖泊
n62·瑪多的牧場
n63·達日黃河岸邊的地貌
n64·黃河岸邊的佛塔
n65·黃河夕照
n66·達日黃河橋
n67·達日黃河
n68·黎明的黃河
n69·黃河晨霧
n70·寜靜的黃河
n71·達日麯與黃河交匯
n72·山明水暗
n73·久治黃河岸邊的山
n74·黃河岸邊的佛塔
n75·黃河岸邊的牛群
n76·黃河岸邊的羊群
n77·黃河岸邊的寺院
n78·青海、四川、甘肅交界區的黃河
n79·齊哈瑪黃河
n80·齊哈瑪黃河
n81·黃河裏的弄潮犛牛
n82·求吉瑪黃河
n83·四川省阿壩州流入黃河的白河
n84·白河沉雲
n85·白河
n86·黃河岸邊布滿經幡的山坡
n87·黃河岸邊瓦切鎮一角
n88·唐剋黃河岸邊
n89·唐剋黃河
n90·行將流入黃河的黑河
n91·黑土山雪霽
n92·瑪麯黃河大橋
n93·瑪麯黃河邊的牧場
n94·瑪麯牧場
n95·瑪麯黃河日落
n96·瑪麯牧場
n97·瑪麯黃河大橋側影
n98·黃河岸邊的路
n99·瑪麯黃河夕照
n100·瑪麯城外黃河岸邊的漁塘
n101·拉加黃河
n102·拉加寺
n103·拉加黃河岸邊的山
n104·拉加黃河
n105·黃河邊的山崖
n106·青珍山遠望
n107·阿尼瑪卿山一斑
n108·黃河岸邊的山川
n109·藏族牧民用牛糞築成的羊圈
n110·黃河岸邊的牛群和羊群
n111·阿毛山埡口
n112·黃河岸邊的山巒
n113·同德境內的尹麯與黃河交匯
n114·黃河岸邊的煙雲
n115·同德黃河岸邊的沙化現象
n116·麯什安黃河
n117·龍羊峽水電站
n118·龍羊峽水庫一角
n119·雨霧中的龍羊峽水庫
n120·龍羊峽附近的山巒
n121·拉西瓦水電站
n122·拉西瓦黃河水利工程
n123·拉西瓦黃河
n124·拉西瓦水電站辦公樓
n125·拉西瓦水電站奠基紀念碑
n126·貴德玉皇閣
n127·貴德城頭的梨樹
n128·貴德黃河
n129·貴德黃河
n130·貴德黃河畔的山
n131·貴德黃河落日
n132·貴德黃河水
n133·貴德黃河二橋橋頭
n134·貴德黃河大橋
n135·青海湖日落
n136·青海湖畔
n137·青海湖畔的牛群
n138·青海湖一角
n139·水天一色的青海湖
n140·初夏的雪山
n141·日月山附近的牧場
n142·初夏飛雪日月山
n143·日月山附近雪掩牛糞牆
n144·塔爾寺佛塔
n145·塔爾寺一角
n146·李傢峽
n147·李傢峽
n148·青海境內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49·坎布拉地質公園
n150·青海境內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51·青海境內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52·青海境內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53·青海境內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54·尖紮黃河岸邊的山
n155·乙麻目黃河上的兩座橋
n156·乙麻目黃河
n157·乙麻目田間流入黃河的水
n158·循化黃河
n159·又是一道彎
n160·黃河在這裏偶露崢嶸
n161·青海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62·青海黃河岸邊的夏日風光
n163·河畔農桑
n164·大河也有細處
n165·天藍水綠
n166·水岸如弦
n167·一帶碧玉鳴潺潺
n168·黃河岸邊的古驛
n169·孟達山下撒拉族的孩子們
n170·黃河岸邊孟達山上的參天古樹
n171·孟達天池
n172·孟達天池
n173·劉傢峽一角
n174·劉傢峽落日
n175·山奇水澄的劉傢峽
n176·劉傢峽一角
n177·劉傢峽齣口處
n178·洮河與黃河匯流處的黃河樓
n179·鹽鍋峽黃河水利設施
n180·鹽鍋峽水利工程
n181·鹽鍋峽黃河岸邊的田園
n182·湟水入黃河
n183·湟水與黃河匯流
n184·流入黃河的莊浪河
n185·莊浪河水
n186·黃河上的
n187·蘭州西黃河修橋工地
n188·蘭州西黃河大橋
n189·蘭州西郊黃河上的輸油管道
n190·蘭州西的山
n191·蘭州西郊黃河岸邊的石油化工廠
n192·蘭州西郊黃河上的輸油管道
n193·蘭州城裏黃河岸邊的高架橋
n194·蘭州黃河中山橋
n195·蘭州的“黃河母親”雕塑
n196·蘭州雁灘黃河大橋
n197·蘭州銀灘黃河大橋
n198·蘭州黃河夜景
n199·蘭州城東黃河橋
n200·蘭州城東黃河鐵路橋
n201·凝重的黃河
n202·白銀附近的山光河影
n203·白銀附近水凝岸明的黃河
n204·靖遠黃河公路橋
n205·景泰黃河石林
n206·景泰黃河水車
n207·景泰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n208·景泰黃河石林
n209·景泰黃河急轉彎
n210·景泰石林景區的峭壁
n211·寜夏中衛境內黃河岸邊的鐵路和公路
n212·中衛黃河岸邊治沙草格
n213·中衛黃河岸邊的沙灘
n214·中衛黃河急轉彎
n215·霧靄中的中衛黃河
n216·中衛黃河的水利工程
n217·中衛城裏的鼓樓
n218·中衛黃河上的雕塑
n219·黎明的中寜黃河
n220·中寜黃河日齣
n221·青銅峽一角
n222·青銅峽
n223·吳忠黃河
n224·葉盛黃河大橋
n225·吳忠黃河倩影
n226·吳忠黃河大橋及浮橋
n227·靈武黃河
n228·靈武河畔
n229·黃河岸邊的西夏王陵
n230·銀川黃河一橋和二橋
n231·黃河岸邊的水田
n232·銀川黃河
n233·黃河岸邊的長城遺跡
n234·黃河岸邊的漢朝陵墓
n235·黃河岸邊的兵溝遺址
n236·兵溝附近的長城及烽火颱遺跡
n237·銀川黃河岸邊旅遊景區的濛古包
n238·毛烏素沙漠逼近黃河
n239·毛烏素沙漠
n240·沙漠中的希望
n241·毛烏素沙漠
n242·毛烏素沙漠邊緣的黃河
n243·黃河岸邊的黃河魚廣告
n244·平羅黃河邊的水利設施
n245·黃河岸邊農耕
n246·平樂黃河畔的稻田
n247·黃河邊的水田
n248·黃河冰花
n249·在建中的陶樂黃河橋
n250·黃河岸邊寜濛交界標誌
n251·黃河岸邊的水田
n252·如詩如畫的黃河
n253·繁花似錦的黃河岸邊
n254·惠農城頭的黃河
n255·惠農黃河 296 下冊
n256·內濛烏海黃河
n257·烏海黃河日齣
n258·巴彥淖爾盟磴口縣黃河岸邊的路
n259·磴口黃河
n260·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n261·包頭黃河岸邊
n262·壯闊的巴盟黃河
n263·巴盟黃河岸邊的水域
n264·如畫似錦的巴盟黃河
n265·包頭黃河橋之一
n266·包頭黃河母親雕塑
n267·包頭黃河兩座橋
n268·大青山腳下的河套平原
n269·烏梁素海
n270·烏梁素海
n271·土默特右旗黃河
n272·內濛托剋托縣河口村是黃河上中遊分界點
n273·托縣黃河
n274·托縣黃河岸邊的樹林
n275·托縣電廠
n276·托縣黃河浮橋
n277·托縣黃河落日
n278·黃河中上遊交界處的黃河母親雕塑
n279·托縣黃河落日
n280·喇嘛灣黃河
n281·精雕細刻的喇嘛灣黃河
n282·喇嘛灣黃河
n283·冰河如玉
n284·昭君墓
n285·壯美的冰河
n286·黃河小沙灣水源工程
n287·呼市內濛古飯店
n288·在飛機上看到的一段黃河
n289·美不勝收的老牛灣
n290·老牛灣
n291·黃河岸邊的古兵營遺址
n292·老牛灣的山巒
n293·黃河與長城交匯
n294·黃河岸邊的菜園子
n295·黃河岸邊的石堡
n296·黃河岸邊的石堡
n297·黃河岸邊的烽火颱
n298·黃河岸邊的烽火颱
n299·黃河岸邊的烽火颱
n300·曆史上的萬傢寨遺址
n301·今天的萬傢寨
n302·黃河萬傢寨水利樞紐工程
n303·萬傢寨
n304·萬傢寨攔水壩
n305·黃河岸邊的彌佛洞
n306·偏關黃河
n307·偏關之門
n308·偏關文筆塔
n309·黃河岸邊的偏關縣城
n310·黃河岸邊的烽火颱
n311·偏關黃河
n312·黃河岸邊的廟宇
n313·黃河岸邊廟宇中的壁畫
n314·黃河岸邊的海潮禪寺
n315·河麯縣黃河與長城交匯
n316·河麯黃河
n317·西口古渡
n318·河麯黃河灘揀河蚌的人們
n319·黃河岸邊晉濛陝交界處
n320·河麯黃河
n321·正在施工的河麯黃河
n322·河底如畫
n323·河麯縣黃河娘娘灘
n324·娘娘灘日落
n325·娘娘灘黃河岸邊古長城上的莊稼
n326·河麯黃河太子灘
n327·毛東渡的黃河
n328·解放戰爭期間毛東渡黃河紀念碑
n329·黃河岸邊的城池
n330·黃河岸邊的城池
n331·山黛水黃
n332·水落石齣
n333·吳堡黃河大橋
n334·匯入黃河的支流
n335·黃河上的水利工程
n336·黃河兩岸的黃土高原
n337·山高水長
n338·波浪湧金
n339·匯入黃河的支流
n340·黃河岸邊的黃土高坡
n341·河隨山轉
n342·黃河在黃土高原上也有清澈見底的河段
n343·山高水低
n344·一柱當關
n345·清澗黃河
n346·黃河岸邊的路
n347·延川黃河
n348·壺口瀑布
n349·壺口瀑布
n350·山西吉縣縣城
n351·齣壺口南去的黃河
n352·河津禹門口的鐵路橋
n353·河津禹門口的黃昏
n354·黃河鞦色
n355·黃河堤外的荷塘鞦色
n356·黃河大堤上的路和防洪石料
n357·河津黃河在建大橋
n358·河津黃河在建大橋
n359·韓城文廟
n360·《史記》作者司馬遷墓
n361·八路軍東渡黃河紀念碑
n362·黃河岸邊的村莊
n363·即將流入黃河的汾河
n364·黃河岸邊津蒲古城遺址
n365·黃河岸邊津蒲古城門
n366·津蒲鎮河牛
n367·黃河岸邊的普救寺
n368·鸛鵲樓
n369·鸛鵲樓上的王之渙塑像
n370·鞦風樓
n371·後土祠
n372·鞦風樓附近的黃河
n373·汾河與黃河交匯處
n374·流入黃河的汾河
n375·汾河與黃河交匯處
n376·風淩渡附近的黃河
n377·風淩渡黃河大橋
n378·風淩渡黃河日齣
n379·風淩渡黃河
n380·渭河與黃河交匯處
n381·渭河與黃河交匯處
n382·與黃河交匯前的渭河
n383·三門峽黃河日齣
n384·三門峽黃河
n385·三門峽大壩上山西與河南的界標
n386·三門峽甘棠苑
n387·三門峽博物館
n388·三門峽陝州風景區
n389·三門峽旅遊景區
n390·三門峽攔河壩
n391·三門峽黃河
n392·三門峽黃河
n393·三門峽黃河岸邊的矽化木
n394·三門峽古跡
n395·三門峽黃河灘的天鵝
n396·三門峽周召分陝石柱
n397·三門峽古跡
n398·函榖關
n399·黃河小浪底
n400·黃河小浪底水庫
n401·洛陽黃河岸邊的壟畝鞦色
n402·白馬寺裏的臥佛
n403·洛陽白馬寺裏的石馬
n404·洛陽龍門石窟
n405·霧鎖河洛
n406·洛河與黃河匯流
n407·黃河岸邊的杜甫故裏
n408·杜甫墓前的塑像
n409·鞏義黃河岸邊的石刻
n410·鞏義宋陵
n411·水霧河川
n412·滎陽黃河鞦景
n413·鞦水鞦風
n414·滎陽黃河岸邊的棉田
n415·水霧綿綿
n416·鴻溝
n417·河畔古跡
n418·一河丹青
n419·沉雲落日黃河灘
n420·依山嚮水有人傢
n421·鞦風鞦葉黃河堤
n422·水天遼闊
n423·暮靄長河
n424·岸堵成城
n425·黃河中下遊分界碑
n426·鄭州黃河鐵路橋
n427·承載著滄桑的鄭州黃河古橋
n428·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n429·毛、視察黃河紀念碑
n430·鄭州東黃河大橋
n431·花園口黃河1938年扒口紀念碑
n432·鄭州東黃河堤外的水田
n433·碧草茵陳的鄭州黃河
n434·波光閃爍的黃河
n435·開封黃河防洪石料
n436·開封黃河大堤上的小市場
n437·開封黃河大禹塑像
n438·開封黃河岸邊的陳橋驛
n439·開封黃河浮橋
n440·開封黃河大橋
n441·開封鐵塔
n442·開封接引殿
n443·蘭考黃河
n444·蘭考黃河岸邊豐收在望的麥田
n445·黃河大堤上河南、山東分界
n446·山東東明黃河母親雕塑
n447·東明黃河岸邊的麥田
n448·風急浪高的山東東明黃河
n449·春風曉暢日,驚濤拍岸時
n450·東明黃河鐵路大橋
n451·風景如畫的河外水域
n452·攔河短柵
n453·一堤春景
n454·鄆城黃河邊的堤外村落
n455·水明柳暗
n456·泥沙俱下
n457·多管齊下
n458·梁山黃河固堤工程
n459·京杭運河濟寜段
n460·梁山黃河鐵路橋和浮橋
n461·無言的訴說
n462·梁山黃河揚沙工程
n463·梁山黃河固堤工程
n464·倔強多情黃河柳
n465·潤澤桑麻
n466·泰安黃河陳山口齣湖閘
n467·泰安黃河引水工程
n468·聊城黃河大橋
n469·黃河引水工程
n470·濟南趵突泉
n471·倩影娉婷的大明湖一角
n472·濟南黃河鐵路大橋
n473·濟南黃河浮橋
n474·岸柳依依
n475·濟南黃河公路大橋
n476·濱州黃河防洪石料
n477·濱州黃河三角洲標誌碑
n478·濱州黃河大堤加固工程
n479·濱州黃河水標
n480·黃河岸的水痕
n481·濱州黃河公鐵橋建築工地
n482·濱州黃河公鐵橋
n483·利津黃河大橋
n484·利津黃河石崖壁岸
n485·黃河三角洲管理站
n486·黃河三角洲國傢地質公園
n487·東營廣南水庫
n488·東營市廣場
n489·勝利油田一角
n490·黃河口管理站
n491·波瀾壯闊的黃河口
n492·河內水濁河外清
n493·春水浩蕩
n494·引黃入青(島)乾渠
n495·黃河入海口水域漂浮的葦草
n496·黃河入海口的蘆葦
n497·天地一色藍,黃河入海流
n498·入海前的黃河
n499·河海匯流處
n500·日齣瀚海

n


作者介紹

王朝彬,1958年生,山東省單縣人,高中畢業後務農、做民辦教師、讀中文專科、在農村中學教書、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在基層黨校工作、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後然到機關工作。

文摘


序言



《大河韆年:一部流淌的中國史》 內容簡介: 《大河韆年:一部流淌的中國史》是一部宏大敘事的曆史畫捲,它以中國文明的母親河——黃河為綫索,追溯中華民族數韆年的發展脈絡,展現瞭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璀璨奪目的文化成就以及深植於民族基因的精神特質。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段特定的曆史時期或某個孤立的事件,而是通過黃河這條生命之河的視角,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曆史圖景。 第一捲:溯源與奠基——文明的曙光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跟隨黃河的源頭,一同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從廣袤的青藏高原齣發,黃河蜿蜒而下,滋養瞭這片古老的土地。在這裏,我們將會看到早期人類活動的痕跡,考古學傢的最新發現將帶我們穿越時空,感受石器時代先民的智慧與堅韌。 接著,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孕育瞭早期文明的河榖地帶。這裏,部落開始形成,氏族製度逐漸完善,農業生産初具規模。本書將詳細描繪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解讀其中蘊含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以及技術發展。我們將在黃河流域的土地上,發掘齣關於原始聚落、陶器製作、早期冶煉等珍貴信息,理解中國早期文明是如何在黃河的滋養下,一點一滴奠定基礎的。 隨後,本書將進入夏商周時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走嚮成熟的關鍵階段。我們將深入探討傳說中的夏朝,分析齣土的青銅器、甲骨文等實物證據,力求還原一個更加真實可信的早期國傢形態。商朝的輝煌,以其精美的青銅工藝、嚴謹的文字體係以及神秘的宗教儀式而著稱。本書將從多個角度解讀商朝的社會組織、政治製度、經濟狀況以及對外交流,展現其作為東方早期文明中心之一的風采。周朝的建立,帶來瞭禮樂製度的興起,宗法製的完善,以及“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格局。我們將分析周公製禮作樂的深遠影響,理解周朝如何為後世中國的政治倫理和社會秩序奠定瞭基石。 在這一捲中,黃河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明的載體。河套平原的沃土孕育瞭農耕文明,河西走廊成為連接東西方的貿易通道,黃河下遊的三角洲則孕育瞭早期城市的雛形。本書將通過對這些區域的地形地貌、曆史變遷、文化遺跡的細緻梳理,展現黃河在塑造早期中國社會形態方麵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會看到,在黃河的懷抱裏,中華民族的第一個輝煌時代正在悄然開啓。 第二捲:融閤與繁榮——帝國的時代 告彆瞭先秦的諸侯爭霸,本書將進入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雖然秦朝的統治短暫,但其影響卻十分深遠。本書將重點分析秦始皇統一六國、推行郡縣製、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等一係列重大舉措,以及這些舉措如何為後世奠定政治體製的基礎。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更是將我們帶入那個充滿神秘與威嚴的帝國時代。 緊隨其後的是漢朝,一個奠定瞭中華民族基本格局的偉大王朝。本書將深入剖析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理解儒傢思想如何開始在中國社會占據主導地位,並對後世産生持續影響。漢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麵的成就,都將在本書中得到淋灕盡緻的展現。絲綢之路的開闢,是漢朝對外交流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本書將描繪這條連接東方與西方的貿易大動脈,展現中國與世界的早期互動,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融閤與經濟繁榮。 本書將繼續沿著黃河的脈絡,穿越魏晉南北朝的動蕩與分裂。這是一個民族大融閤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多元發展的時期。我們將探討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之間的交往與衝突,以及佛教等外來宗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雖然戰亂頻仍,但這一時期在文學、藝術、哲學等方麵也湧現齣瞭許多傑齣的成就,本書將對此進行詳細的介紹。 隋唐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令人神往的盛世。本書將重點描繪唐朝開放包容的社會風氣,以及其在政治製度、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等方麵的輝煌成就。科舉製度的完善,為社會階層流動提供瞭新的可能;長安城的繁華,吸引瞭來自世界各地的使者與商人;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將通過對這一時期社會生活、宮廷文化、民間習俗的細緻描繪,展現大唐盛世的恢宏氣象。 五代十國的短暫混亂後,宋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本書將重點分析宋朝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以及其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麵的突齣成就。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極大地促進瞭知識的傳播;指南針的應用,推動瞭航海事業的發展;火藥的軍事化,改變瞭戰爭的麵貌。宋朝的市民文化,也為我們展現瞭一個更加世俗化、生活化的社會圖景。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曆史事件,而是緻力於揭示曆史事件背後的深層邏輯和發展規律。我們將通過對不同時期社會結構、經濟模式、思想觀念、政治製度的對比分析,展現中國古代社會是如何在一次次變革與調整中,不斷嚮前發展的。黃河,在這漫長的曆史畫捲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泛濫與治理,直接影響著王朝的興衰;它的漕運,支撐著國傢的經濟命脈;它的沿岸,孕育瞭無數的城市與文明。 第三捲:變遷與轉型——近代中國的曙光 進入近代,中國社會迎來瞭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革。本書將從黃河流域的視角,審視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由此引發的民族危機。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一係列戰爭,讓古老的中國步履維艱。本書將分析這些戰爭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造成的深刻影響。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也展現齣瞭頑強的抗爭精神。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農民起義,以及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改革思潮,都體現瞭中國人民尋求自強圖存的努力。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運動的性質、目標、過程以及曆史意義,展現中國社會在劇烈動蕩中的探索與掙紮。 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瞭統治中國兩韆多年的封建帝製,開啓瞭中國曆史的新篇章。本書將詳細敘述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以及其對中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民國初年的政治動蕩、軍閥割據,以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都將在本書中得到展現。 在這一捲中,黃河的意義也發生瞭新的變化。它不再僅僅是滋養文明的母親河,也成為瞭民族抗爭的見證者。黃河水患頻發,給沿岸人民帶來瞭深重災難,也激發瞭人們對國傢治理的思考。同時,沿黃地區的工業發展,也為中國近代化進程注入瞭新的活力。 結語: 《大河韆年:一部流淌的中國史》是一部關於中國曆史的宏大史詩,它以黃河為載體,以宏觀的視角,係統地梳理瞭中華民族數韆年的發展曆程。本書力求打破傳統史學敘事的局限,將地理、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多個維度有機地結閤起來,呈現一個更加立體、生動的中國曆史。讀者將在這部書中,不僅看到王朝的興衰更迭,文化的璀璨奪目,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在曆史長河中,不斷適應、變革、前行的強大生命力。這是一部獻給所有熱愛中國曆史,渴望瞭解中國文明根源的讀者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剛拿到這本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它會不會過於學術化,或者過於宏大敘事,從而失去瞭溫度。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去展現黃河的故事。我被那些小人物的故事深深打動,那些在黃河邊生活、勞作、甚至與黃河搏鬥的人們,他們的臉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但也寫滿瞭堅韌和樂觀。我看到瞭他們麵對洪水的恐懼,也看到瞭他們收獲豐收的喜悅。這本書讓我感受到,黃河不僅僅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符號,它更是無數普通人生活的根基,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那種貼近生活,源於真實的影像,讓黃河變得如此鮮活,如此觸手可及。

評分

作為一個對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覺得黃河是中國文明的搖籃,它的每一點變化,都牽動著整個民族的神經。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滿足瞭我對黃河宏大敘事之外的那些細節的探索。我關注那些關於黃河兩岸的民俗風情、傳統技藝的影像。那些畫麵,仿佛把我帶迴瞭古代的集市,看到瞭手工藝人精湛的技藝,聽到瞭悠揚的民間小調。我看到瞭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黃河人民,是如何在黃河的滋養下,創造齣獨特的文化。這本書就像一個時間的膠囊,讓我得以窺見黃河古往今來,它所孕育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麵貌,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根脈有瞭更深的體悟。

評分

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影像誌”這三個字所吸引。我一直相信,影像的力量是文字無法比擬的,它直接而有力地觸動人心。這本書的攝影作品,簡直是打開瞭一個塵封的寶藏。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黃河沿岸居民生活狀態的記錄。有在黃河邊勞作的漁民,他們淳樸的麵容,堅毅的眼神,讓我看到瞭生命的頑強。有在黃河岸邊玩耍的孩子,他們的笑容,如同陽光般燦爛,驅散瞭黃河渾濁的顔色,帶來瞭希望的色彩。還有那些古老的村落,依偎在黃河之畔,似乎與這條母親河一起,經曆瞭漫長的歲月。我仿佛能聽到河水潺潺流動的聲音,能聞到泥土和陽光混閤的氣息。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黃河,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承載著無數生命故事的活的載體。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的水利工程以及它與社會發展的關係很感興趣,尤其是在黃河這樣一個如此重要且復雜的河流體係上。這本書的視角,讓我看到瞭黃河不隻是一個單純的地理名詞,而是與無數人的命運緊密相連。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沉浸在那些記錄著不同時代黃河治理工程的照片中。從最原始的簡易堤壩,到後來規模宏大的水庫建設,每一項工程都凝聚著前人的智慧和血汗。我看到瞭農民們在河邊與洪水抗爭的場景,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用自己的身體去抵擋自然的侵襲。也看到瞭工程師們在圖紙上揮灑汗水,在現場指揮施工的場景。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治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世紀大業”這句話的重量。它讓我思考,在追求發展的同時,我們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以及曆史上的那些經驗教訓,對我們今天依然有著怎樣的啓示。

評分

這本書,我猶豫瞭很久纔入手。你知道,黃河,在我們心裏,太有分量瞭,它不隻是一條河,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曆史。所以,任何關於它的作品,都會帶著審視的眼光去看。拿到書的那一刻,厚重感撲麵而來,我翻開第一頁,就被那些泛黃的老照片深深吸引住瞭。那些畫麵,仿佛穿越瞭時空,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有衣衫襤褸的縴夫,在黃河岸邊拉縴的身影;有古老的渡口,人聲鼎沸,充滿瞭生活的煙火氣;還有那些曆經滄桑的古建築,在渾濁的河水映襯下,顯得格外滄桑。每一張照片背後,似乎都藏著一段故事,一段關於生計,關於希望,關於掙紮的故事。我能感受到攝影師在拍攝這些照片時的不易,在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能捕捉到如此真實且富有力量的瞬間,是多麼難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圖像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本日記,一本用影像記錄下的黃河的生命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