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请孔子做老师
:36.0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高昌礼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200100006
字数:
页码:2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为什么要请孔子做老师呢?孔子所代表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2013年11月26日,主席来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考察,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很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拿起来翻阅,并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接着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发言后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作者高昌礼时任司法部长期间,见到太多的人犯罪,不禁思考起来,对于这些人,我们到底要指标还是治本呢?人为什么要犯罪呢?就是因为价值观出问题了,老百姓的话叫良心坏了,缺德,做人做事没有底线了,什么事都敢干,这是犯罪的根本原因。政法是惩治打击手段,这是治标。治本就是要从加强道德教育开始,缺德就要补德,缺良心就要补良心。儒家文化、孔孟之道,说到底就是做人做事的文化,是道德文化,是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文化,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文化。所以高部长退休后,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并不辞劳苦,去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论坛和道德讲堂去讲课,把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结合党中央的文化精神与社会现实问题,对当前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进行深刻思考,并对各单位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学习的思路、方法、步骤。高部长的这些讲话,对于深入领会党中央精神,想更好的把传统文化学习落实好的党政机关领导、企业单位负责人、学校老师等,有着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请孔子做老师》,本书汇集了高昌礼部长在多次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的讲话。针对于高级官员为主的大讲堂,高部长讲述了党的政策如何在马列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结合了中国的实际,中国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针对于普通工作人员的大讲堂,高部长讲述了如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针对于企业家,高部长建议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化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针对于学校,高部长建议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搞好师生德行教育。本书除了收录了高部长的众多指导性建议,高部长以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社会治安治本之道、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命题,对当前传统文化学习热潮进行了大量思考,对各单位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肯定和总结,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学习的思路、方法、步骤。这些讲话,对于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继续推进传统文化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高昌礼,司法部原部长、党组书记。1937年7月生,山东省济宁市鱼台鱼城人,1952年参加工作。曾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兼山东省委政法委书记,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等职。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退休后,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弘扬,主编《文武圣人名言》丛书,并受邀在各地进行演讲,为响应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传统文化不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现代文化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没有基础。只有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路子,才能把道德建设落实到人的行动上,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传统文化不是说的,是做的。传统文化是做的文化,是行动文化,是做人做事的文化。
企业不但出产品,而且还出人才。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大学校。在当前家庭教育缺失,幼儿、小学做人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恰恰是企业补上了做人的这一课。企业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责任承担下来了,这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为千万个家庭做出了贡献。可以说,这些企业家们功德无量。
在现行的教育下,要解决一个种子和土壤的关系问题。土壤是什么?是孝文化,是孝的教育。种子是什么?种子是现在中央提出的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全民道德教育,这都是方方面面的善的种子。这就要求,要把这些善的种子种在孝这块土壤上,它才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党的各项教育才能落实到人心上。
得人心者就会得到真正的领导权,得人心者企业就会富有,地方就会富裕,后国家也会富裕。因此,得人心是高的管理学,得人心是高的领导科学。
未来传统文化学习要“三进”:,进学校,成为教材;第二,进机关,进企业,成为干部、员工教育的教材;第三,进社会,进社区,成为全民教育的教材。
儒家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是做人规则的文化,只要有人就要有规则,有了规则才能和谐,没有规则就要乱。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也是未断根的文明,这是中华文明的奇特现象。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始终保持统一与独立,这应得益于的传统文化。
价值观出问题了,老百姓的话叫良心坏了,缺德,做人做事没有底线了,什么事都敢干,这是犯罪的根本原因。那么治本就必须从加强道德教育开始,缺德就要补德,缺良心就要补良心,把良心补上,把德补上,这是治本的关键。
儒家文化、孔孟之道,说到底就是做人做事的文化,是道德文化,是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文化,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文化。
从中国党成立到,在党代会的报告上,在党的党章上,写进传统文化,这是次,可以说这是中国党人对传统文化认识上历史性的突破,是当代中国党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传统文化说到底,是个什么文化呢?就是做人的文化,就是塑造人的文化,就是塑造好人的文化,就是培养人才的文化。从惩治腐败来讲也是治本的措施,从党建来讲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基础,从信访工作来讲也是减少信访治本的措施,这传统文化多好啊。
……
《请孔子做老师》这本书,让我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曾经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启迪智慧。孔子在书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他不仅仅教我们如何学习,更教我们如何做人。作者巧妙地将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理念,与现代教育的实践相结合,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在教育方面获得了启发,在个人成长方面也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文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生命力,让我受益无穷。
评分老实说,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请孔子做老师》,没想到它带来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孔子只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思想也早就过时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孔子的教育理念“现代化”了,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古老智慧,变得触手可及。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孔子是如何洞察人性的,又是如何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们发掘自身潜能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仁”和“礼”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刻板的道德说教,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实践指导。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他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让你自己去思考,去领悟。我发现,很多在现代教育中看似棘手的问题,在孔子的思想里,早已有了清晰的解答。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教育认知,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请孔子做老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我过去接触到的教育理论,大多是西方的,充满了各种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东方古老的智慧,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孔子的语录,而是将它们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让我们看到孔子的教育哲学是如何转化为实践的。我被书中关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解读深深打动,这不正是当下很多学生“死记硬背”和“眼高手低”现象的根源吗?作者用现代的语言,把这些古老的道理阐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吸引人,有故事的起伏,有哲理的深度,更有情感的共鸣。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教育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请孔子做老师》真是让我惊艳!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和教育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籍晦涩难懂,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巧妙地将孔子的思想融入到现代教育的语境中,读起来既有亲切感,又不失深刻的哲理。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有代表性,让我看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书中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都是现代教育中常常遇到的难题。我特别喜欢作者分析那些教育困境时,引用的孔子经典语录,仿佛穿越时空,听到圣人亲自点拨。这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理论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人、指导人、温暖人的心灵之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有了更宏观、更包容的理解,也更加坚信,回归本源,学习圣人的智慧,是解决现代教育问题的关键。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让我沉浸其中,爱不释手。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新手,对教育的热情与日俱增,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读了《请孔子做老师》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指引方向的明灯。书中并没有给我灌输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而是通过孔子这位“老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如何理解学生、如何激发学生潜能的智慧。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教”与“学”关系的深刻剖析,孔子强调的是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教学方式,是否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书中通过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孔子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孔子思想的独到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