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微观西藏(汉英版)--微博体袒露细节,走进西藏人内心深处,挖掘呈现西藏真容
:68.00元
售价:46.2元,便宜21.8元,折扣67
作者:聂晓阳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000947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阅读体验,用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了解西藏的人心中真实的西藏。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全书共收录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大量鲜活的一手的见闻,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语录和访谈,以及有趣、独到的细节和图景。
该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形成一条条精彩的微博,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微博都是精华,都能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递一种情感,条条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站在“西藏热”的潮流前沿,构建起一个更加细腻、真实的西藏。
内容提要
《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阅读体验,用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了解西藏的人心中真实的西藏。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全书共收录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大量鲜活的一手的见闻,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语录和访谈,以及有趣、独到的细节和图景。
该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形成一条条精彩的微博,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微博都是精华,都能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递一种情感,条条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站在“西藏热”的潮流前沿,构建起一个更加细腻、真实的西藏。
目录
文化·传承记忆·回望风土·管窥圣城·拉萨行旅·品味印象·讲述精神·信仰逸闻·趣谈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聂晓阳:知名记者。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1995年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中心研修美国文化。
1992年重走丝绸之路;1993年深入秦巴山区考察文化景观;1998深入张北地震灾区和长江洪水灾区采访;1999年先后入藏采访,乘坐“雪龙”号破冰船远赴北极考察。2002年赴耶路撒冷、2004年赴巴格达担任常驻记者。2005年回国后,先后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环球》杂志副总编等职。
2007年起,先后担任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约研究员、教授等。曾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一等奖,并有7篇报道获得新华社好稿奖。
出版著作:《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北极首航》(上海三联书店1999)、《关于自然与人的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为历史流泪——亲历战后伊拉克》(中信出版社2005)等。
其作品《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自2011年出版,已重印8次,印数超过10万册。
文摘
序言
这本《微观西藏(汉英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意外翻开了一本尘封的相册。书名上的“微博体”三个字,一开始让我以为会是那种碎片化、浅尝辄止的记录,但翻开后才发现,它颠覆了我所有的预设。作者仿佛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用最朴素的文字,捕捉到了西藏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那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孩童般纯粹的光芒。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最细微之处的描摹:清晨寺庙里飘出的酥油灯的香气,一位老阿妈手中繰动的转经筒发出的沙沙声,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追逐嬉戏的笑声。我尤其被书中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所打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却拥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西藏,并非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标签化的符号,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构成的。它没有刻意去“袒露细节”,但这些细节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西藏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坚韧,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壮丽风景之下的,温暖而真实的灵魂。
评分读完《微观西藏(汉英版)》,我脑海中涌现出的并非是关于海拔、宗教或者政治的任何宏大论断,而是一种久违的、近乎哲学层面的宁静。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敏感度,触及到了西藏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我从未想过,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可以如此充满诗意和韧性。书中的“微博体”风格,并没有消减其深度,反而如同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地渗透进读者的心田。它不是那种让你一眼望到底的直线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段,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有温度的西藏。我反复咀嚼着那些关于家庭、关于信仰、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描写。那些淳朴的对话,那些默默的付出,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寻求解脱的智慧,无不让我深思。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真实”的定义,它不再是客观的记录,而是饱含情感的体验。它让我明白,要理解一个地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更要走进那些最平凡的生活,去感受那些最真实的呼吸。它让我看见,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条件下,精神的富足可以达到何种程度。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评分《微观西藏(汉英版)》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甚至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我一开始是被它“微博体”的新颖形式所吸引,以为它会是一种轻松易读的旅行随笔。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所承载的内容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并不是在进行一次简单的观光记录,而是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耐心和同情心,去剖析西藏人的生活哲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年龄段西藏人精神世界的描绘。老年人身上那种对信仰的虔诚和对生命的豁达,中年人身上那种在现实压力下的坚守和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孩子们身上那种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真和对未来的期盼。这些描绘不是刻意的展现,而是自然而然地从每一个人物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西藏的许多固有印象,可能都过于片面和刻板。真正的西藏,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它既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更有深邃而复杂的人文内涵。作者通过这些“袒露细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西藏人内心深处那种原始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它不煽情,却比任何煽情都更打动人。
评分《微观西藏(汉英版)》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看见”的喜悦。我曾以为,西藏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存在,是只能通过影像和文字去遥望的。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个人化、极其细腻的方式,将我拉近了与这片土地的距离。作者选择的“微博体”叙事,看似随意,实则充满了智慧,它将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捕捉下来,让我得以窥见西藏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绘,那种淳朴、真挚的情感,在现代社会中已是难能可贵。它没有刻意去“走进西藏人内心深处”,但通过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这些内心世界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他们的忧愁,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无奈。这些情感,虽然发生在遥远的雪域高原,却与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西藏真容”,并非是某个标签或符号,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无数种真实的情感所构成的。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富足,一种精神上的丰盈。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生活。
评分我必须承认,《微观西藏(汉英版)》完全颠覆了我对“西藏”这个词的理解。我曾以为,了解西藏,无非是看看那些宏伟的寺庙、壮丽的雪山,听听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但这本书,却带领我走进了一个我从未曾想象过的西藏。它用一种近乎“偷窥”的视角,捕捉到了西藏人生活中最真实、最鲜活的片段。那些“微博体”的叙述方式,虽然简短,却充满了力量,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直刺人心的最深处。它没有试图去“挖掘呈现西藏真容”,而是让这“真容”自己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日常琐事的描写所深深吸引,比如一家人在简陋的房屋里围炉而坐,分享着并不丰盛却充满温情的晚餐;比如一位年轻的僧人在晨曦微露时,独自一人在寒风中念诵经文;又比如一位母亲,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这些细节,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构成了西藏人民生命中最真实的底色。它们让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家庭的温暖,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人性之美的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