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2版)

通信原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庆文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原理
  • 信号与系统
  • 调制解调
  • 信道编码
  • 信息论
  • 无线通信
  • 数字通信
  • 模拟通信
  • 通信系统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8246
商品编码:297003917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第2版)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韩庆文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212382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的第2版。参编成员均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的主讲教师,具有从事通信原理教学多年的教学经验。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的第2版。本书重点介绍了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现代通信技术。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概述、信息论初步、信道与干扰、模拟调制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同步原理。本书的特点是:以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为依托,结合工程实践,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阐述透彻,基本概念准确。各章结尾都附有适当的习题。本书为任课教师提供免费电子教学课件。

目录

章 概述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发展简史
 1.3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4 信源
 1.5 通信信道
  1.5.1 常用通信信道
  1.5.2 通信信道的基本模型
 1.6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6.1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概念
  1.6.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6.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7 信息的传输方式
 1.8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8.1 传输速率
  1.8.2 差错概率
 习题1
第2章 信息论初步
 2.1 信息论的两条发展途径
 2.2 信息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2.3 信息的对数量度
  2.3.1 互信息量
  2.3.2 通信熵
  2.3.3 各种熵的性质
  2.3.4 平均互信息量
 2.4 离散信源与连续信源
  2.4.1 离散信源
  2.4.2 连续信源
  2.4.3 信源编码
 2.5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2.5.1 无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2.5.2 有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2.5.3 有扰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2.5.4 香农公式
 2.6 信道编码
  2.6.1 香农第二定理
  2.6.2 编码方法
  2.6.3 检错与纠错
 习题2
第3章 信道与干扰
 3.1 概述
  3.1.1 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3.1.2 信道模型
 3.2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3.2.1 随机信号
  3.2.2 信号的无失真传播条件
  3.2.3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系统
 3.3 白噪声
  3.3.1 白噪声
  3.3.2 高斯噪声
  3.3.3 高斯白噪声
  3.3.4 窄带高斯噪声
 3.4 变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
  的影响
  3.4.1 变参信道
  3.4.2 变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3 变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
   接收)
 习题3
第4章 模拟调制技术
 4.1 概述
 4.2 幅度调制
  4.2.1 双边带调幅
  4.2.2 单边带(SSB)调制
  4.2.3 残留边带(VSB)调制
 4.3 非线性调制技术
  4.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4.3.2 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
  4.3.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
  4.4.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
  4.4.2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
 4.5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5.1 各种模拟调制方式的性能
  4.5.2 各种模拟调制方式的特点
   与应用
 习题4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5.1 引言
 5.2 模拟信号的抽样
  5.2.1 模拟信号的抽样
  5.2.2 实际抽样
  5.2.3 带通信号的抽样
  附实验一: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实验
 5.3 信号的量化
  5.3.1 量化的基本原理
  5.3.2 均匀量化
  5.3.3 佳量化器与非均匀量化
  5.3.4 语音信号的量化
 5.4 脉冲编码调制(PCM)
  5.4.1 PCM的基本原理
  5.4.2 编码规则
  5.4.3 PCM编码器与译码器
  附实验二:PCM编码的压缩与扩张
  5.4.4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5.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5.5.1 语音压缩编码
  5.5.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5.5.3 增量调制(ΔM)
 5.6 时分复用及数字复接
  5.6.1 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5.6.2 PCM一次群
  5.6.3 数字复接技术
  5.6.4 准同步数字序列
  5.6.5 同步数字序列
  5.6.6 SDH复用的基本原理
  5.6.7 SDH组网技术
 习题5
第6章 基带传输
 6.1 概述
 6.2 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1 矩形脉冲波形
  6.2.2 线路码型
  6.2.3 波形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6.3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干扰
  6.3.1 基带系统模型
  6.3.2 基带信号传输中的码间干扰
 6.4 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的消除
  6.4.1 奈奎斯特准则
  6.4.2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
  6.4.3 奈奎斯特第三准则
  6.4.4 部分响应技术
 6.5 基带信号的佳接收
  6.5.1 引言
  6.5.2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示
  6.5.3 佳接收准则
  6.5.4 二元信号的佳接收机
  6.5.5 二元信号佳接收机的性能
  6.5.6 二元信号的佳形式
  6.5.7 匹配滤波器
 6.6 基带系统的佳化
  6.6.1 佳基带系统的概念
  6.6.2 理想信道的佳基带系统
  6.6.3 非理想信道的佳基带系统
  6.6.4 眼图
 6.7 基带系统的均衡
  6.7.1 频域均衡
  6.7.2 时域均衡
 习题6
第7章 数字调制与解调
 7.1 引言
 7.2 移幅键控(ASK)
  7.2.1 二进制移幅键控(2ASK)
  7.2.2 2ASK系统的性能
  7.2.3 多进制振幅调制
 7.3 移相键控
  7.3.1 二进制移相键控
  7.3.2 系统性能
  7.3.3 多进制移相键控
  附实验一:2PSK和2DPSK调制
   解调系统
 7.4 移频键控(FSK)
  7.4.1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信号
   的产生
  7.4.2 2FSK信号的频谱特性
  7.4.3 2FSK信号的解调
  7.4.4 2FSK系统的性能
  7.4.5 MSK方式
  7.4.6 多进制移频键控
  附实验二:2FSK调制解调系统
 7.5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7.6 键控信号的复包络法
  7.6.1 键控信号的复包络
  7.6.2 利用复包络法求键控信号和窄带
   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7.6.3 键控信号通过带通信道
  7.6.4 键控信号的正交相干解调
 7.7 宽带通信中的调制技术简介
  7.7.1 正交幅度键控
  7.7.2 正交频分复用
 习题7
第8章 同步原理
 8.1 引言
 8.2 载波同步
  8.2.1 插入导频法
  8.2.2 直接提取法
  8.2.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8.2.4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
   的影响
 8.3 位同步
  8.3.1 外同步法
  8.3.2 自同步法
  8.3.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
   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8.4 群同步
  8.4.1 起止式同步法
  8.4.2 加高式或加宽式同步法
  8.4.3 连贯式插入法
  8.4.4 间隔式插入法
  8.4.5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8.4.6 群同步的保护
 习题8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韩庆文,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自任教以来,主讲了8门本科生课程,担任重庆市级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重庆大学精品课程《微波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著作方向为通信理论、无线组网。

文摘


序言



《信号的奥秘: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石》 一、 信号之源:信息传递的原始脉冲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沐浴在信息的海洋中。从手机里的一条微信,到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再到 Wi-Fi 信号连接的世界,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东西——信号。信号,是信息传递最原始的载体,是通信世界的语言。它承载着我们的思想、情感、知识,连接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 本书将带领您踏上一段探寻信号奥秘的旅程。我们将从信号的最基本概念出发,理解信号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以何种形式存在?我们将深入剖析信号的各种属性,例如幅度、频率、相位、周期等,并学习如何用数学的语言来精确地描述和分析它们。您将了解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声音、图像、甚至我们身体发出的生物电信号,都可以被看作是不同形式的信号,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我们将探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根本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您会理解为什么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及如何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这一过程被称为采样和量化。我们将深入研究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理解傅里叶变换等强大的数学工具如何帮助我们揭示信号的内在频率成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信号的特性。 二、 噪声的侵扰:通信过程中的无形敌人 通信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干扰,这些干扰被统称为噪声。噪声如同信息传递途中的礁石,会扭曲、模糊甚至淹没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使得接收端难以准确地还原原始信号。理解噪声的来源、特性以及它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是设计鲁棒(Robust)且高效通信系统的关键。 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噪声类型,包括热噪声、散弹噪声、闪烁噪声等等。我们将探讨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在不同通信环境下的表现。您将了解到,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热噪声也始终存在,它限制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研究噪声对信号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来抑制甚至消除噪声。我们将学习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的概念,这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抗噪声能力的重要指标。您将了解如何在接收端通过信号处理技术,例如滤波、均衡等,来尽量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干扰。我们还将探讨一些高级的抗噪声编码技术,它们能够在传输过程中引入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即便在存在噪声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检测和纠正错误。 三、 编码的智慧:保护与优化信息传递 为了使信息在充满噪声和干扰的信道中能够可靠地传输,并且以更高的效率传递,我们必须借助“编码”的智慧。编码不仅仅是数据的转换,它更是一种信息安全的保障,一种通信效率的提升。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重要的编码技术,它们如同信息传递的“守护神”,确保我们的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地抵达目的地。 我们将首先介绍信源编码,其核心目标是去除信息中的冗余,压缩数据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您将学习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经典的数据压缩算法,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统计分析来为出现概率高的符号分配更短的编码,而为出现概率低的符号分配更长的编码,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压缩。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更为关键的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在原始信息中加入冗余信息,以应对信道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您将了解线性分组码,例如汉明码,它们是如何通过校验位来检测和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卷积码,它们通过引入时间上的关联来提供更强的纠错能力。本书还将介绍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Turbo码和LDPC码,它们在纠错性能上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将触及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概念,它将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结合起来,以达到更高的整体性能。您将理解,通过精巧的编码设计,我们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鲁棒性,使得信号即使在非常低的信噪比下也能保持可用的通信质量。 四、 调制解调的艺术:将信息“穿上”载波的外衣 信号本身可能并不适合直接在物理信道上传输。例如,低频的语音信号很难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很远的距离。这时候,就需要“调制”的艺术。调制,就是将原始信息信号“嵌入”到一个更高频率的载波信号中,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信道的特性,并能够高效地进行传输。而接收端,则需要通过“解调”来提取出隐藏在载波中的原始信息。 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经典的调制技术。您将深入理解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模拟调制方式,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来携带信息。您会发现,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至今仍在使用这些经典的调制技术。 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数字调制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移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等基本数字调制方式。您还将学习更高级的调制技术,例如正交振幅调制(QAM),它通过同时改变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来携带更多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本书还将探讨不同调制方式在抗噪声能力、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等方面的权衡。您将理解,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调制方案。 五、 多路复用的魔法:共享信道,提高效率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往往有多个用户需要同时使用同一个通信信道。如果每个用户都独占一个信道,那么信道资源将是极大的浪费。多路复用技术,如同一个“魔法师”,能够巧妙地将多个用户的信号“打包”在一起,让他们能够共享同一条通信链路,极大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我们将深入介绍几种主流的多路复用技术。频率分割多路复用(FDM),如其名,是将总的可用频谱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子频带,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子频带进行通信。您将理解广播电视、传统的固定电话网络是如何应用FDM技术的。 时分多路复用(TDM),则是在时间上对信道进行划分。将一个时间帧划分为若干个时隙,每个用户在分配到的时隙内进行通信。您将了解数字电话系统、T1/E1线路等是如何使用TDM技术的。 更先进的技术,例如码分多址(CDMA),则是在用户之间通过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信号,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频带内进行通信,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频谱效率。 本书还将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它在现代无线通信(如Wi-Fi、4G/5G)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OFDM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多个低速数据流,并在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传输,极大地提高了频谱效率,并能有效抵抗多径衰落。 六、 无线传输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电磁波的远征 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无线传输已成为现代通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无线信道环境复杂多变,信号在空气中传播会受到衰减、反射、散射、衍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通信中断。本书将深入探讨无线传输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而发展出的各种关键技术。 您将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差异。我们将详细介绍无线信道模型,例如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瑞利衰落模型、莱斯衰落模型等,这些模型能够帮助我们量化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本书将重点关注解决多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的手段。多径效应是指信号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导致信号相位和幅度发生变化,产生衰落,严重时可能导致信号失真。您将学习到多样性技术,例如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它们通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接收信号,来降低多径效应的影响。 您还将了解到均衡技术(Equalization),它通过在接收端设计滤波器来补偿信道引起的失真。此外,自适应均衡技术能够根据信道的变化动态调整均衡器的参数,从而保持持续的通信质量。 最后,我们将探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例如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它利用多个天线来提高信道的容量和可靠性,以及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它能够定向发送和接收信号,提高信号的能量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七、 网络层面的思考:连接与通信的桥梁 通信不仅仅是信号的传输,更是信息的组织和传递。从点到点的通信,到复杂的全球网络,这背后离不开网络层面的设计和管理。本书将为您揭示通信系统如何从基础的信号传输,上升到更宏观的网络层面。 我们将探讨通信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例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您将理解不同网络结构在成本、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权衡。 本书将介绍数据链路层协议,例如以太网,它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您将了解MAC地址、冲突检测与避免等概念。 随后,我们将深入到网络层,理解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的作用,它负责为网络中的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IP地址,并实现端到端的路由功能。您将学习到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我们还将触及传输层协议,例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您将理解TCP提供的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以及UDP提供的简单、高效的、无连接的服务,并了解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 最后,本书将为您勾勒出互联网的基本架构,以及各个网络层协议如何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通。 《信号的奥秘: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石》,是一本致力于为您揭示通信世界底层逻辑的书籍。它将从最基础的信号原理出发,一步步引导您理解噪声、编码、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无线传输以及网络层面的各个关键技术。本书旨在培养您对通信系统全局的深刻理解,让您能够洞察现代通信技术背后的精妙设计,并为进一步探索更前沿的通信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您是通信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这本书都将是您开启通信世界大门的理想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信号与系统分析》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论述,对于系统建模和信号处理的数学原理讲解得极其透彻。特别是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那几章,作者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反而将其视为理解系统特性的关键。他提供的证明过程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底。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消化这些内容,但一旦你攻克了这些难关,你会发现对整个现代通信和控制领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虽然偏向理论验证,但它们很好地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工具应用于实际的信号处理问题。如果你是研究生或者对理论有更高要求的工程师,这本书绝对能帮你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

评分

这本《电子技术基础》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初学者量身定制的宝典啊!我之前对电路图看着就头大,什么电阻、电容、电感,听着都玄乎。可是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实在太赞了,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到电流就像水流,电压就像水压,一下子我就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书里的插图和实验设计都特别用心,每一步操作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你在实践中去理解理论。我按照书上的步骤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直流电路,当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元器件讲起,逐步深入到常用电路和基础放大电路,逻辑性很强,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知识库就扎实了一分。对于想打好电子学基础的工科生来说,这绝对是首选读物,强烈推荐!

评分

这本《数字逻辑与可编程器件》的编排真是太灵活、太符合现代教学趋势了。它巧妙地将传统的逻辑电路理论与现代的硬件描述语言(HDL,如VHDL或Verilog)结合起来。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ASIC或FPGA设计中,单纯的真值表和卡诺图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先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布尔代数和组合/时序逻辑的基本单元,然后迅速过渡到如何用代码来描述这些电路的行为。书中的实例都是从简单的加法器到稍微复杂的有限状态机,循序渐进,让人很容易跟上节奏。最让我欣赏的是,它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编程语言,而是提供了一种设计思维的框架,这使得读者在学习后可以轻松迁移到其他HDL工具链中。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或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进入硬件设计领域最实用的第一步。

评分

老实说,《电磁场与电磁波》这本书,我给的评价是“爱之者赞其精深,畏之者叹其艰涩”。这本书的难度绝对是理工科教材里的“硬骨头”。它的行文风格非常古典和严谨,每一个定理的引入都建立在坚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矢量分析和偏微分方程的应用,几乎是无处不在。作者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阐述极为细致,从不同形式的推导到其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应用,讲解得一丝不苟。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培养读者对电磁现象的直觉和空间想象能力,这需要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如果你只是想应付考试,可能会觉得它过于繁琐,但如果你真的想在射频、微波乃至光通信领域有所建树,这本书提供的底层认知是任何简化模型都无法替代的。它要求你沉下心来,与物理规律进行一场硬碰硬的对话。

评分

翻开《嵌入式系统设计实战》,我立刻被它强烈的动手导向性所吸引。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直接带你进入项目开发的实际操作流程。它选择的案例都是目前行业内非常热门和实用的,比如基于特定微控制器的物联网设备开发、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应用等等。作者非常注重代码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的代码示例不仅功能完善,而且注释详尽,逻辑清晰,非常适合作为学习和参考的模板。更棒的是,它不仅讲了“怎么做”,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内存管理和中断处理上的权衡取舍,这些都是教科书里很少深入探讨的“经验之谈”。通过跟着书中的教程一步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我感觉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真正体会到了软硬件结合的魅力。这本书对于想快速入门嵌入式开发领域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效率神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