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原理(第2版)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韩庆文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212382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的第2版。参编成员均为重庆市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的主讲教师,具有从事通信原理教学多年的教学经验。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的第2版。本书重点介绍了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现代通信技术。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概述、信息论初步、信道与干扰、模拟调制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同步原理。本书的特点是:以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为依托,结合工程实践,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阐述透彻,基本概念准确。各章结尾都附有适当的习题。本书为任课教师提供免费电子教学课件。
章 概述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通信发展简史
1.3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4 信源
1.5 通信信道
1.5.1 常用通信信道
1.5.2 通信信道的基本模型
1.6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6.1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概念
1.6.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1.6.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7 信息的传输方式
1.8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8.1 传输速率
1.8.2 差错概率
习题1
第2章 信息论初步
2.1 信息论的两条发展途径
2.2 信息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2.3 信息的对数量度
2.3.1 互信息量
2.3.2 通信熵
2.3.3 各种熵的性质
2.3.4 平均互信息量
2.4 离散信源与连续信源
2.4.1 离散信源
2.4.2 连续信源
2.4.3 信源编码
2.5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2.5.1 无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2.5.2 有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2.5.3 有扰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2.5.4 香农公式
2.6 信道编码
2.6.1 香农第二定理
2.6.2 编码方法
2.6.3 检错与纠错
习题2
第3章 信道与干扰
3.1 概述
3.1.1 狭义信道和广义信道
3.1.2 信道模型
3.2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3.2.1 随机信号
3.2.2 信号的无失真传播条件
3.2.3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系统
3.3 白噪声
3.3.1 白噪声
3.3.2 高斯噪声
3.3.3 高斯白噪声
3.3.4 窄带高斯噪声
3.4 变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
的影响
3.4.1 变参信道
3.4.2 变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3 变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
接收)
习题3
第4章 模拟调制技术
4.1 概述
4.2 幅度调制
4.2.1 双边带调幅
4.2.2 单边带(SSB)调制
4.2.3 残留边带(VSB)调制
4.3 非线性调制技术
4.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4.3.2 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
4.3.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
4.4.1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
4.4.2 非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
4.5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5.1 各种模拟调制方式的性能
4.5.2 各种模拟调制方式的特点
与应用
习题4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5.1 引言
5.2 模拟信号的抽样
5.2.1 模拟信号的抽样
5.2.2 实际抽样
5.2.3 带通信号的抽样
附实验一: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实验
5.3 信号的量化
5.3.1 量化的基本原理
5.3.2 均匀量化
5.3.3 佳量化器与非均匀量化
5.3.4 语音信号的量化
5.4 脉冲编码调制(PCM)
5.4.1 PCM的基本原理
5.4.2 编码规则
5.4.3 PCM编码器与译码器
附实验二:PCM编码的压缩与扩张
5.4.4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5.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增量调制
5.5.1 语音压缩编码
5.5.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5.5.3 增量调制(ΔM)
5.6 时分复用及数字复接
5.6.1 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5.6.2 PCM一次群
5.6.3 数字复接技术
5.6.4 准同步数字序列
5.6.5 同步数字序列
5.6.6 SDH复用的基本原理
5.6.7 SDH组网技术
习题5
第6章 基带传输
6.1 概述
6.2 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6.2.1 矩形脉冲波形
6.2.2 线路码型
6.2.3 波形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6.3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干扰
6.3.1 基带系统模型
6.3.2 基带信号传输中的码间干扰
6.4 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的消除
6.4.1 奈奎斯特准则
6.4.2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
6.4.3 奈奎斯特第三准则
6.4.4 部分响应技术
6.5 基带信号的佳接收
6.5.1 引言
6.5.2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示
6.5.3 佳接收准则
6.5.4 二元信号的佳接收机
6.5.5 二元信号佳接收机的性能
6.5.6 二元信号的佳形式
6.5.7 匹配滤波器
6.6 基带系统的佳化
6.6.1 佳基带系统的概念
6.6.2 理想信道的佳基带系统
6.6.3 非理想信道的佳基带系统
6.6.4 眼图
6.7 基带系统的均衡
6.7.1 频域均衡
6.7.2 时域均衡
习题6
第7章 数字调制与解调
7.1 引言
7.2 移幅键控(ASK)
7.2.1 二进制移幅键控(2ASK)
7.2.2 2ASK系统的性能
7.2.3 多进制振幅调制
7.3 移相键控
7.3.1 二进制移相键控
7.3.2 系统性能
7.3.3 多进制移相键控
附实验一:2PSK和2DPSK调制
解调系统
7.4 移频键控(FSK)
7.4.1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信号
的产生
7.4.2 2FSK信号的频谱特性
7.4.3 2FSK信号的解调
7.4.4 2FSK系统的性能
7.4.5 MSK方式
7.4.6 多进制移频键控
附实验二:2FSK调制解调系统
7.5 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7.6 键控信号的复包络法
7.6.1 键控信号的复包络
7.6.2 利用复包络法求键控信号和窄带
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7.6.3 键控信号通过带通信道
7.6.4 键控信号的正交相干解调
7.7 宽带通信中的调制技术简介
7.7.1 正交幅度键控
7.7.2 正交频分复用
习题7
第8章 同步原理
8.1 引言
8.2 载波同步
8.2.1 插入导频法
8.2.2 直接提取法
8.2.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8.2.4 载波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
的影响
8.3 位同步
8.3.1 外同步法
8.3.2 自同步法
8.3.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
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8.4 群同步
8.4.1 起止式同步法
8.4.2 加高式或加宽式同步法
8.4.3 连贯式插入法
8.4.4 间隔式插入法
8.4.5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8.4.6 群同步的保护
习题8
参考文献
韩庆文,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自任教以来,主讲了8门本科生课程,担任重庆市级精品课程《数字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重庆大学精品课程《微波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著作方向为通信理论、无线组网。
这本《电子技术基础》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初学者量身定制的宝典啊!我之前对电路图看着就头大,什么电阻、电容、电感,听着都玄乎。可是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实在太赞了,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到电流就像水流,电压就像水压,一下子我就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书里的插图和实验设计都特别用心,每一步操作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你在实践中去理解理论。我按照书上的步骤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直流电路,当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元器件讲起,逐步深入到常用电路和基础放大电路,逻辑性很强,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知识库就扎实了一分。对于想打好电子学基础的工科生来说,这绝对是首选读物,强烈推荐!
评分我不得不说,《信号与系统分析》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论述,对于系统建模和信号处理的数学原理讲解得极其透彻。特别是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那几章,作者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反而将其视为理解系统特性的关键。他提供的证明过程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底。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消化这些内容,但一旦你攻克了这些难关,你会发现对整个现代通信和控制领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虽然偏向理论验证,但它们很好地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工具应用于实际的信号处理问题。如果你是研究生或者对理论有更高要求的工程师,这本书绝对能帮你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
评分翻开《嵌入式系统设计实战》,我立刻被它强烈的动手导向性所吸引。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直接带你进入项目开发的实际操作流程。它选择的案例都是目前行业内非常热门和实用的,比如基于特定微控制器的物联网设备开发、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应用等等。作者非常注重代码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的代码示例不仅功能完善,而且注释详尽,逻辑清晰,非常适合作为学习和参考的模板。更棒的是,它不仅讲了“怎么做”,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内存管理和中断处理上的权衡取舍,这些都是教科书里很少深入探讨的“经验之谈”。通过跟着书中的教程一步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我感觉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真正体会到了软硬件结合的魅力。这本书对于想快速入门嵌入式开发领域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效率神器。
评分老实说,《电磁场与电磁波》这本书,我给的评价是“爱之者赞其精深,畏之者叹其艰涩”。这本书的难度绝对是理工科教材里的“硬骨头”。它的行文风格非常古典和严谨,每一个定理的引入都建立在坚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矢量分析和偏微分方程的应用,几乎是无处不在。作者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阐述极为细致,从不同形式的推导到其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应用,讲解得一丝不苟。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培养读者对电磁现象的直觉和空间想象能力,这需要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如果你只是想应付考试,可能会觉得它过于繁琐,但如果你真的想在射频、微波乃至光通信领域有所建树,这本书提供的底层认知是任何简化模型都无法替代的。它要求你沉下心来,与物理规律进行一场硬碰硬的对话。
评分这本《数字逻辑与可编程器件》的编排真是太灵活、太符合现代教学趋势了。它巧妙地将传统的逻辑电路理论与现代的硬件描述语言(HDL,如VHDL或Verilog)结合起来。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的ASIC或FPGA设计中,单纯的真值表和卡诺图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它先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布尔代数和组合/时序逻辑的基本单元,然后迅速过渡到如何用代码来描述这些电路的行为。书中的实例都是从简单的加法器到稍微复杂的有限状态机,循序渐进,让人很容易跟上节奏。最让我欣赏的是,它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编程语言,而是提供了一种设计思维的框架,这使得读者在学习后可以轻松迁移到其他HDL工具链中。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或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进入硬件设计领域最实用的第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