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王恬,周建东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5049414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分析银行存地的独特性与银行风险的内在性入手,深入阐述了银行资本的本质特征和资本监管的必要性,从技术和实务操作层面说明了信用风险定价的核心环节——资本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增值。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并探讨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金融创新活动提出了可行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建议。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恬,经济学博士,从事银行及金融工作20余年,对转期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实践有切身体会和深刻思考。2001-2004年,在西南财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专注于资本监管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问题研究,并以此为题完成博士论文,受到好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金色的字体,给人一种权威、专业且富有深度的感觉。从书名《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来看,它似乎深入探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金融议题。我个人对金融领域,尤其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资本监管作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工具,其对银行信用风险定价的影响更是值得深究。我猜这本书可能会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家层面的资本监管政策,比如巴塞尔协议在中国的落地情况、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各项监管指标,然后深入到微观层面,探讨这些监管要求如何具体地影响到银行在发放贷款、进行债券投资等业务时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定价。例如,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否会迫使银行更加谨慎地选择客户,从而推高优质客户的融资成本?抑或是,更严格的拨备要求会促使银行更精确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从而为那些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特定时期或特定事件(如金融危机、行业调整)下,资本监管政策的变动如何实时地影响到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策略,以及这些策略的调整又如何反作用于中国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金融肌理的绝佳窗口。
评分当我看到《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这本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大图景。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和定价是维系稳定的关键。《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这本书,我猜测它将不仅仅是对现有金融理论的罗列,更会是对中国本土金融实践的深度剖析。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探讨不同类型的资本监管工具,例如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以及它们各自在风险定价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对比分析中国与国际上其他主要经济体在资本监管和风险定价方面的异同,并深入分析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令我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前沿的风险定价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与资本监管政策相融合。这本书,我预感它将是一份关于中国银行业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复杂的金融监管环境下,精细化地进行信用风险定价的“操作手册”,为我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运行逻辑提供宝贵的见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理解中国银行业的韧性和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坦白说,《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这个书名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遥远和理论化,我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充斥着晦涩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然而,当我开始浏览这本书的章节目录和一些选读部分时,我惊喜地发现它并非如此。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特情况有着深刻的洞察。我个人从事的是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的行业,深切地体会到资本监管政策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资本监管,特别是像拨备计提、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指标,是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和定价的。我希望书中能有具体的分析,说明当监管要求提高时,银行是否会因此收紧信贷,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反之,当监管有所放松时,是否又会带来更多的信贷供给和更优的定价。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在资本监管和信用风险定价方面的差异化表现,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它们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理解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如何作用于微观信贷行为的视角,从而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的融资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立刻吸引了我,因为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微观运作机制以及监管如何影响这些机制充满好奇。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商业银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资本监管更是其稳健经营的基石。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揭示资本监管是如何具体地渗透到商业银行日常的信用风险定价过程中的。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当监管要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或者拨备覆盖率时,银行会采取哪些具体的定价策略来应对?是会全面提高所有贷款的利率,还是会更加精细化地区分客户,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实施差异化的定价?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分析某个时期内,某项重大的资本监管政策出台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行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外,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探讨监管套利的可能性,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应对以及如何影响定价策略也颇感兴趣。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部关于金融监管与市场定价之间微妙博弈的生动写照,为我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理解中国银行业运营逻辑的窗口,从而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信用风险定价”这个概念感到有些模糊,总觉得它是一个高度技术性的、只存在于金融专业人士之间的术语。然而,当我翻开《资本监管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这本书时,我才意识到这个概念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中,其复杂性更是超乎想象。书中的语言风格虽然专业,但作者似乎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释复杂的理论,让我这个非金融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信用风险定价的几种主流模型和方法,比如基于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暴露额等关键因素是如何构建的。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想知道,在资本监管的框架下,这些定价模型是如何被调整和应用的。例如,当监管要求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时,银行是会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潜在的损失,还是会更加精细化地对客户进行分类,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书中是否会分析一些具体的行业案例,比如房地产行业、制造业等,在资本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这些行业的企业在融资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定价变化?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个地图,帮助我绘制出中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定价领域的航行图,让我更清晰地看到金融监管这艘巨轮的“舵”是如何引导着银行这艘“巨舰”在风险的海洋中前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