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孟德斯鸠论中国
定价:32.00元
作者:孟德斯鸠,许明龙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001260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孟德斯鸠论中国》是孟德斯鸠有关中国的论述*次在国内出版,相信会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此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预期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内容提要
孟德斯鸠对中国很有兴趣,他通过与几位传教士的交往,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信息,因此在孟氏的著作中,多处可见对于中国的论述。此次结集出版的《孟德斯鸠论中国》,收录了散见于《论法的精神》《欧洲游记》《随想录》《地理》《随笔》等著作中有关中国的论述,通过这些论述,今天的读者可以了解到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对于中国的观感。
目录
作者介绍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译者简介:许明龙,1936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中国社会科学会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法国史,现从事世界历史研究。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转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毕业。后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院任翻译。下放期间也当过农民。1978年10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1996年11月离休。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孟德斯鸠论中国》,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幅宏伟的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东方世界的想象图景。孟德斯鸠,这位启蒙运动的巨擘,他的思想光芒曾照亮了欧洲的政治天空,而当他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中华帝国时,又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我怀揣着一份探究的期待,试图在这个书中寻找那些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思想碰撞。书名本身就自带了一种权威感和历史厚重感,仿佛一本陈年的古籍,散发着知识与洞见的芬芳。我预设了这本书会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分析,是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乃至文化特质的犀利剖析。他会不会像解剖学家的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切开中国社会的肌理,揭示其内在的逻辑与运作机制?我期待看到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宏观把握,对不同朝代的兴衰更迭进行梳理,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同时,我也好奇他会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官僚制度,以及那些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礼”与“制”。是将其视为一种落后的束缚,还是对其精巧的智慧赞叹不已?这本书,在我心中,早已被赋予了哲学思辨、历史洞察和文化比较的多重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试图理解一个他从未亲身踏足的文明,并将其纳入他宏大的思想体系之中。
评分《孟德斯鸠论中国》这个书名,仿佛自带了一种引力,将我拉入一个关于历史、哲学与文明的浩瀚讨论之中。我脑海中的画面,不再是简单的书本文字,而是一位身着18世纪华服的智者,在灯火阑 the下,伏案疾书,他手中的笔,蘸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求索。他不会仅仅满足于表象的描述,而是要深入骨髓地探究“为什么”。他会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那些令人称奇的政治发明,例如科举制度,它在保持社会流动性的同时,又如何巩固了统治的合法性?他会如何看待中国的哲学思想,例如儒家思想,它对于构建社会秩序和个人伦理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它邀请我们与孟德斯鸠一起,走进18世纪的知识场域,去聆听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如何用他的智慧之光,去照亮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我期待的,是一种深邃的洞察,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理性分析,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以及它在世界文明史中的位置。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深刻的心灵启迪,一次对中国文明的全新解读。
评分当《孟德斯鸠论中国》这个书名映入眼帘时,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那是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欧洲的知识分子对遥远的东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而孟德斯鸠,无疑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我设想,这本书将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是18世纪欧洲理性主义精神与东方古老文明的一次碰撞。他是否会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解构中国政治运作的逻辑?他是否会从中国的地理、气候、历史传统等多种因素出发,去解释其社会结构的独特性?我特别期待看到他对中国“法律”与“习俗”的理解。在西方思想中,法律往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制度性约束,而中国古代社会,又以“礼”和“人情”为重要的社会调节机制,这其中的差异和联系,定然是孟德斯鸠着力分析的重点。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对中国现象的记录,更是一种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对中国文明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关系的探索。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去审视中国文化的基因,甚至去反思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
评分《孟德斯鸠论中国》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重量和思想的深度。我脑海中勾勒出的,并非是一本简单的介绍性读物,而是一场跨越文化和时代的深度对话。设想一下,18世纪的孟德斯鸠,怀揣着对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探索欲望,将他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帝国。他会以怎样的视角来解读这片土地上的政治体制?他会如何分析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和运行逻辑?我预设了书中会有对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深刻剖析,也会有对中国官僚体系的细致观察。他是否会将其与欧洲的封建制度进行比较,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结论?同时,我好奇他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解读,例如“礼”、“德”等概念,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思想的远征,是孟德斯鸠用他的理性之光,去照亮中国文明的深邃之处。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同时也能在比较中,深化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评分读到《孟德斯鸠论中国》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以及那位深刻影响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巨人。我一直对历史上的“东方主义”视角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想了解彼时西方人是如何看待我们这片古老土地的,又担心其中夹杂着误解与偏见。因此,对于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中国的一些现象,而是能够通过孟德斯鸠的独特视角,去审视和解读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他的《论法的精神》中,已经展现了他对不同政体、不同文化如何塑造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深刻洞察。那么,当他将这种洞察力投向中国时,会发现哪些与欧洲截然不同的地方?他是否会从中国的地理环境、人口构成、历史传统等方面去寻找解释?我特别关注他对中国“君主专制”的理解,以及他是否会将其与其他形式的统治进行比较,并从中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一次智力上的探险,它邀请我们站在一个外部的、理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和文明。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角,挑战我固有的认知,甚至引发我对自己文化根源的更深入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