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 晨辉著

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 晨辉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晨辉著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方法
  • 家庭教育
  • 育儿指南
  • 行为习惯
  • 正面管教
  • 儿童心理
  • 高效育儿
  • 晨辉
  • 亲子沟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171933
商品编码:2970842101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

定价:28.80元

售价:14.7元,便宜14.1元,折扣51

作者:晨辉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5021719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15位父母的教子心经,让您懂得好方法造就好孩子,96条家教中的戒律,让您掌握孩子成才的家教分寸。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广大家长生动鲜活的家教案例的基础上编写的,它吸纳和运用了外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献给广大父母的一部力作。
简明、实用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它能够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释疑解惑。希翼本书能为父母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目录


学习篇:不可强制,减轻负担
1.不要用高压政策管教孩子
2.不要过分强调智商而忽视孩子的创造力
3.不要忽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4.不要限制孩子广泛的求知兴趣
5.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6.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
7.不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
8.不要让分数成为孩子头上的“紧箍咒”
9.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能力培养
10.不要限制孩子看课外书
11.不要限制孩子提问题
12.不要对孩子所提的问题给予完整答案
13.不要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14.不要强求孩子做“天才”
15.不要让孩子迫于压力而机械地学习
16.不要给孩子负面的标定
17.不要让自卑与胆怯扼杀孩子爱提问的天性
18.不要把家庭当学校
19.不要因过度保护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生活篇:宽严有度,有收有放
20.不要把孩子排在家庭的位
21.不要以消极方式给孩子下达命令
22.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
23.不要让保姆代替父母的角色
24.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
25.不要泯灭孩子读书的兴趣
26.不要让孩子沉溺网上聊天而受
27.不要强迫孩子做事情
28.不要因失败的结果责备孩子
29.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30.不要扮演搭救者的角色
31.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2.不要让孩子沾染烟酒
33.不要让孩子以哭来达到目的
34.不要一味挑剔孩子的缺点
35.不要嘲笑孩子纯真的质问
36.不要对孩子“动武”
37.不要忽视孩子的意愿与权利
38.不要扭曲孩子的个性
39.不要一味制止孩子打架
……
交往篇:慎莫防堵,引导为上
品行篇:做人教育,切勿轻忽
心理篇: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智慧育儿:点亮孩子成长之路的96盏明灯》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家长都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然而,育儿之路并非坦途,无数的困惑与挑战如影随形。是时候停下焦虑的脚步,寻找一条更智慧、更有效的方法了。《智慧育儿:点亮孩子成长之路的96盏明灯》并非一本枯燥的育儿理论汇编,而是一份凝聚了多年育儿实践经验与深刻洞察的宝贵指南。它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育儿智慧,帮助您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少走弯路,多添理解,最终成就一段更加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看见”与“引导”。我们提倡家长要用心去“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内在情绪以及独特的成长节奏,而非简单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塑造。同时,我们鼓励家长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而非命令者,用智慧和耐心,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往更广阔未来的道路。 第一部分:关于“不做什么”,看见孩子真实的世界 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在育儿过程中,哪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做法,实际上可能正在无形中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不会罗列简单的“禁忌”,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家长理解“不做什么”背后的深层原因。 不代替思考,而是引导思考: 很多时候,家长出于好意,会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或者直接给出答案。然而,这样做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本书将教您如何通过提问、鼓励探索、提供线索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当孩子遇到一个难题时,与其直接告诉他答案,不如问:“你觉得这个问题在哪里卡住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看?” 这种引导式的提问,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培养逻辑思维。 不包办代替,而是鼓励独立: 从穿衣吃饭到学习写字,家长们总是不自觉地为孩子代劳,生怕他们出错或耽误。然而,过度保护和包办,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和缺乏动手能力。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家长逐步放手,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即使摔倒,也能学会爬起来。从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鞋子,这些看似微小的独立时刻,都在为孩子未来更独立的生活奠定基础。 不强加期望,而是尊重天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发展轨迹。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巨大,甚至产生厌倦。本书将引导您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发掘他们的潜能,并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与其强迫孩子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科目,不如鼓励他们去探索自己热爱的事物,无论是绘画、音乐、运动还是其他领域。 不恐吓威胁,而是建立规则: 很多家长习惯用“再不听话就……”之类的威胁来管教孩子。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压制孩子的不当行为,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恐惧、逆反心理,或者学会用欺骗来逃避惩罚。本书将强调建立清晰、合理、有 konsekwencji 的规则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沟通和榜样示范,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并自觉遵守。 不忽视情绪,而是理解接纳: 孩子的情绪如同天气般多变,喜怒哀乐都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家长往往因为忙碌或不理解,而忽视或压抑孩子的情绪。本书将教您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并以接纳的态度回应,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哭泣时,与其说“别哭了”,不如蹲下来,温柔地问:“你为什么不开心?妈妈(爸爸)在这里陪你。” 不忽视倾听,而是用心聆听: 现代生活中,家长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工作等事物分散。在与孩子交流时,常常心不在焉,无法真正“听”进孩子的心声。本书将强调用心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眼神交流、积极反馈、复述对方意思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 不否定评价,而是鼓励肯定: 许多家长习惯于用“真笨”、“你怎么做不好”等负面评价来回应孩子的不足。这种评价会极大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本书将引导您用鼓励性的语言,聚焦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非只关注结果。即使孩子失败了,也可以肯定他们的尝试和付出的努力。 不物质奖励,而是精神激励: 过度的物质奖励,可能会让孩子将行为的目标仅仅定位于获得奖品,而非内在的价值感。本书将倡导更多地运用精神激励,如口头表扬、拥抱、认可他们的付出等,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不控制欲过强,而是给予信任: 适度的控制有助于孩子建立界限,但过强的控制欲会扼杀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本书将教您如何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自由和尝试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 不比较,而是看见独特性: “你看人家xxx多厉害!” 这种比较是育儿中最具杀伤力的话语之一。它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并对被比较的孩子产生嫉妒。本书将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应该看到并放大他们的独特性,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无谓的比较。 第二部分:关于“如何做”,点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在理解了“不做什么”的重要性之后,本书将进一步为您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如何做”的智慧,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建立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忙碌的生活不应成为疏远亲情的借口。本书将提供多样化的亲子互动建议,从一起阅读、共同做饭,到户外运动、角色扮演,让您与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深厚的感情联结。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家庭会议、以及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和对责任的担当。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让他们参与到规则的执行中。 鼓励孩子探索世界,培养好奇心: 鼓励孩子提问,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来寻找答案。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进行自然的探索,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思考多种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您可以扮演一个“智囊团”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识别并命名自己的情绪,学习健康的表达方式,例如通过绘画、运动、倾诉等来释放情绪。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示范情绪管理。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看到失败中的积极因素,并重新站起来。 建立积极的沟通模式: 使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指责和评判。学会积极倾听,并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孩子。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习尊重不同的意见。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看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多鼓励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成为孩子的榜样: 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自身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智慧育儿:点亮孩子成长之路的96盏明灯》是一份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育儿宝典。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份开放的邀请,邀请您与孩子一同探索成长的奥秘,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尊重的家庭环境。本书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待放的种子,而每一个家长,都是那个用爱和智慧浇灌它、守护它、最终看着它茁壮成长的园丁。让我们一起,用最智慧的方式,点亮孩子成长之路上的每一盏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本“育儿反思录”。晨辉用一种极为巧妙且充满智慧的方式,引导我们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实则弊大于利的“错误操作”。我曾经觉得,只要我足够爱孩子,我做的就一定是对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时候,爱需要以一种更恰当的方式表达。书中关于“不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论述,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曾经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出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就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和需求。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是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控制和占有。作者在解释每一个“不要”时,都非常注重细节,并且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践建议,这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的育儿生活中,并从中看到积极的改变。

评分

《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深刻的育儿观念的洗礼。晨辉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极具启发性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不做”的智慧。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总是想着要“做”什么,要如何去做,却很少停下来思考,哪些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做的,而恰恰是这些“不应该”,可能正在悄悄地阻碍着孩子的成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要总是代劳”的章节。我承认,我曾经是一个喜欢包办一切的妈妈,担心孩子做不好,就自己动手;担心孩子吃亏,就替他挡着。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缺乏独立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犯错,才是真正的爱。书中提供的每一个“不要”,都伴随着详尽的解释和生动的案例,让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看到不这样做的积极后果。这种“负面清单”式的教育方式,反而比正面的指导更具冲击力,更能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反思。

评分

晨辉的《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育儿宝典”,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相信,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而如何教育,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课题。这本书的“96个不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反面去审视自己的育儿行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不要随意否定孩子的努力”这一点。我曾经因为孩子在学业上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就对他的努力不屑一顾,殊不知,这却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即使他们的成果不那么显著。作者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对育儿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父母的决心。

评分

晨辉的《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洗涤了我内心深处积攒已久的育儿焦虑。我一直深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未必清楚,我们在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这本书的“96个不要”,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为边界。我尤其赞同书中关于“不要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建议。我曾经因为工作忙碌,就常常用手机、平板来“安抚”孩子,以为这样就能换来片刻的宁静。然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探索和体验。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育儿理念变得触手可及。每一章的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高效能的父母。

评分

晨辉的《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站在高处俯瞰一片迷雾森林,然后有人为你指出了清晰的道路。我一直觉得,育儿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而这本书,就是我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也没有那些遥不可及的期望,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入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不要过度奖励”的部分。我曾经很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学习,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内在的学习动力,变成一个只为奖励而学习的孩子。这种“不要”的提法,非常巧妙,它不是让你去“做”什么,而是让你去“停止”做什么,这样反而更容易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太多专业术语,读起来毫无压力,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聊天,听他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育儿过程中的盲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的契机。

评分

晨辉的《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这个在育儿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战士,提供了一份精准的“避雷指南”。我一直认为,父母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几年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育儿书籍之一。它没有空洞的口号,也没有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直指人心,点破了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不自知的“雷区”。我最受触动的是关于“不要轻易贴标签”的章节。我曾经因为孩子偶尔的表现,就给他贴上了“笨”、“懒”之类的标签,殊不知,这些标签却像无形的枷锁,束缚了孩子的潜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不是用静态的标签去定义他们。作者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深刻理解和对父母的殷切期盼。

评分

《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开启亲子关系新篇章的一把钥匙。晨辉用一种极为温和却又极具洞察力的方式,指引我们去发现那些潜藏在育儿过程中的“陷阱”。我一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这本书,则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教”。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要事事包办,要给孩子独立空间”的观点。我曾经总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好,不如我来替他做。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放手,也是一种爱,一种对孩子成长的信任。作者在阐述每一个“不要”时,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改进建议,这让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评分

晨辉的这本《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读来让人既感到振奋,又有些许反思。我一直是个对育儿方法很感兴趣的人,手里也收纳了不少育儿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空泛的道理,读完之后,总感觉像是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过后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可落地的支点。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育儿的迷茫时刻,轻轻拍着你的肩膀,告诉你:“别这么做,试试看这样做。” 这种“不要”的提法,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它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父母的无效行为才是阻碍孩子成长的真正原因。例如,书中提到的“不要过度保护”,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总是担心孩子摔跤、碰伤,于是时刻紧盯着,不让他去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结果呢?孩子变得畏手畏脚,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到这一章节时,我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懊悔,也看到了孩子渴望自由探索的眼神。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育儿理论具象化,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不要”背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它鼓励父母放下那些“我都是为你好”的执念,而是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走向更有效、更科学的育儿之路。

评分

我一直认为,育儿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而晨辉的《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这门科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所展现的,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的风格。它不是那种让你在阅读时感到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智慧的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正在与你进行一次深入的灵魂对话。书中的“不要”系列,巧妙地规避了正面说教的枯燥,而是通过反向思维,引发读者更深刻的思考。比如,关于“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孩子刚开始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我总是会以“这不可能”或者“你这样想太幼稚了”来回应。结果,孩子的创造力就这样被我扼杀了。读到这部分内容时,我真的感到非常惭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父母的角色,应该是去发现、去鼓励,而不是去打击。作者在阐述每一个“不要”时,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场景和应对方法,这使得我们在阅读时,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的育儿经历,并从中找到改进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移动的育儿导师,随时随地为你提供最需要的建议。

评分

读完晨辉的《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我的脑海里仿佛被点亮了一盏盏明灯,驱散了许多在育儿道路上的迷茫。我一直相信,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但如何才能做到,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书通过“96个不要”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条框框,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不要”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育儿误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的论述。我曾经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或者交到不好的朋友,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孩子的社交圈。然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样做反而会剥夺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孩子需要自己去经历,去试错,才能真正成长。作者用大量的案例来支撑他的观点,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读起来感同身受。仿佛他就在我们身边,看到了我们曾经的困惑,并为我们提供了最真诚的建议。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父母的,也是写给每一个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