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秘藏:100年中国书

国家的秘藏:100年中国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同庆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百年中国
  • 文化遗产
  • 书籍
  • 国家记忆
  • 历史文化
  • 珍本书籍
  • 收藏
  • 图文并茂
  • 中国出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3751
商品编码:2971187029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的秘藏:100年中国书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肖同庆著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491037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肖同庆编著的《国家秘藏100年中国书(爱书人的精神家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国家图书馆100年的风雨沧桑,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中国爱书人的精神家园,文笔流畅,内容详实,讲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书与人的故事,是一本值得读书人收藏的爱书人档案。

内容提要


肖同庆编著的《国家秘藏100年中国书(爱书人的精神家园)》内容简介:一部书籍的历史,就是人类动物阶段,寻求更高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国家秘藏100年中国书(爱书人的精神家园)》是如此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把自己所处的世界视为一本书。这样,生活就成了阅读的同义词。

目录


自序章 世纪先声:从一封奏折开始百年藏书家 盛宣怀:一生独揽十六颗珍珠第二章 动荡年代:民国的那些人那些书百年藏书家 梁鼎芬:性情藏书家第三章 烽火岁月:古籍善本流亡记百年藏书家 郑振铎:独战沦陷区第四章 敦煌遗书:一个深藏千年的大漠传奇百年藏书家 叶昌炽:与敦煌遗书擦肩而过第五章 殷墟甲骨:改写了世界文明史百年藏书家 李盛铎:近代藏书奇人第六章 《四库全书》:盛世经典风华镇馆百年藏书家 叶恭绰:佛门藏书人第七章 《永乐大典》:一部奇书的命运沉浮百年藏书家 叶德辉:藏书家之死第八章 风雨苍黄:别问是劫还是缘百年藏书家傅增湘:双鉴楼主人第九章 《赵城金藏》:一部秘籍的前世今生百年藏书家 周叔弢:裸捐藏书人第十章 薪火相传:人与书的百年情缘镇馆之宝:国图秘藏选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岁月的回响:百载风云下的中国书信珍藏》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物件,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时代的气息、人心的温度,以及无数个被岁月冲刷却依然闪耀的瞬间。《岁月的回响:百载风云下的中国书信珍藏》便是一部穿越百年时光的文献史诗,它精心撷取了自民国初年至今,一百年间涌现出的,或朴实无华,或情深意切,或字字珠玑的中国书信。本书并非对宏大叙事的堆砌,也不是对政治事件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视角出发,通过那些泛黄的信纸,那些或娟秀或雄浑的笔迹,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幅波澜壮阔又细腻动人的时代画卷。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史料的稀缺性与独特性。在信息爆炸、沟通瞬息万变的今天,书信这种承载着慢时光与深思熟虑的媒介,其价值愈发凸显。本书收录的书信,大多来自私人收藏、家族传承,或是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辗转流传,其中不乏大量首次面世的珍贵文献。它们如同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隐匿于历史教科书之外的真实生活,感受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我们能读到一位远在南洋的游子,写给家人的每一笔收入与支出,字里行间是落地生根的辛劳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能看到一位在战火中辗转的青年,写给恋人的信,字句中虽有生死别离的悲怆,却更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对爱情的执着守候;还有那些在运动风潮中,人们小心翼翼写下的家常问候,字缝里透出的谨慎与不易。这些书信,如同分散在历史沙海中的珍珠,未经精雕细琢,却闪烁着最原始、最真实的光芒。 其次,本书在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上,力求展现中国近百年间社会生活的全景图。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按时间线或主题划分的叙事方式,而是将书信按照其所折射出的不同面向进行组织。 家国情怀的血脉相连:本书收录了大量涉及家庭、亲情、故土的书信。从父母对远方子女的殷殷期盼,到兄弟姐妹间的互相扶持;从离家学子对家乡的思念,到海外赤子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这些书信,勾勒出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与演变,展现了无论时局如何变幻,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是中国人心底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力量。例如,一封民国时期远赴日本求学的学生写给家人的信,详细描述了其求学艰辛、生活困顿,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报效祖国的决心;另一封,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身处内陆的母亲,写给身在边疆建设的儿子,叮嘱其保重身体,并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些信件,是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生动注脚。 时代浪潮中的个体命运: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深刻地影响着普通人的命运。本书精选的书信,恰恰是这些宏大叙事中最微观、最动人的见证。我们能读到在动荡年代,知识分子在颠沛流离中,写给同行或亲友探讨学术、交流思想的信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真理的追求与对未来的迷茫;也能看到普通劳动者,在艰苦条件下,写给家人的报平安信,字迹虽不工整,但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对生活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憧憬。书中还有大量涉及战争时期,前线将士写给后方的信件,这些信件往往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它们比任何官方的战争史都更能触动人心。 情感世界的细微流露:爱情、友情、师生情,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在书信中得到了最真挚的表达。本书收录了许多充满诗意的恋人间的书信,它们记录了在礼教森严的年代,情感的萌动与挣扎;也展现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朴素的爱恋如何能抵御一切。我们还能看到师长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学生对师长的感激与敬仰。这些情感的书信,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点点繁星,虽然微小,却能照亮人心,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例如,一封20世纪50年代,两位大学教授之间的通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学科发展的热忱,以及对后辈的栽培之情;另一封,则是20世纪80年代,一对恋人分隔两地,互相鼓励、憧憬未来的信件,充满了时代特有的乐观与朝气。 生活百态的烟火气息:除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情感的抒发,本书还收录了大量记录日常生活的书信。这些书信可能涉及节庆的问候、邻里间的借贷、求职的咨询、或是对物价的抱怨。它们琐碎,却真实,如同老照片一样,将我们拉回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信件,了解当时的饮食习惯、穿着打扮、娱乐方式,甚至城市街道的面貌。例如,一封20世纪30年代,一位上海家庭主妇写给亲戚的信,详细描述了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的年夜饭;另一封,则是20世纪70年代,一位知青写给父母的信,汇报了其在农村的劳动情况,以及对未来的简单期望。这些生活化的细节,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而是变得鲜活、可触。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精心设计的编排与解读。每一封入选的书信,都经过了细致的校对与考证,确保其文字的准确性。同时,针对部分书信,我们邀请了相关的历史学者、民俗专家,撰写了精炼的背景介绍与解读。这些解读,并非是简单地复述信件内容,而是深入挖掘信件所处的历史语境,分析信件背后的人物关系、社会背景,以及其可能蕴含的深层含义。通过专家的视角,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书信的价值,更能体会到它们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信息。例如,对于一封涉及到某个政治运动的书信,专家解读会侧重于当时的历史事件,以及信件作者所处的立场与处境,从而避免读者产生片面的理解。 最后,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力求精美与典雅。每一封信的原文,都经过精心排版,尽可能还原其原貌,让读者能够欣赏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书写风格。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与书信内容相呼应的老照片、历史图片,它们或描绘了书信中提及的场景,或展现了书信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进一步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艺术感染力。书的装帧设计,也力求体现出怀旧、厚重又不失雅致的风格,使其成为案头珍藏的佳品。 《岁月的回响:百载风云下的中国书信珍藏》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历史、珍视情感、探求真实的人们的作品。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超越宏大叙事,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出发,去感受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去触摸那些被时光掩埋却依然温暖人心的真实情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段与历史灵魂共振的旅程。阅读此书,你将听到岁月的低语,看到情感的流淌,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它将让你明白,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间,藏在那些字里行间的深情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复古的纸张质感和泛黄的色调,仿佛真的带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一直对近代史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听说这本书会深入挖掘那些尘封的记忆,让我对“国家的秘藏”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我期待它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我穿越时光,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瞬间。想象一下,翻开书页,眼前呈现的是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或是泛黄的书信,抑或是尘封的日记,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让我对“中国”这个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功力如何,能否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巧妙融合,这正是我最期待看到的部分。

评分

我尤其喜欢那种能够带我进入历史现场的叙述方式。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人们的情感。我曾读过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但很多都偏重于宏观事件的罗列,或是过于学术化的分析,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而这本书的名字,却给我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我猜想,它可能会通过讲述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来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那些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奋斗、挣扎、希望和绝望,或许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我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我期待它能够有丰富的细节,生动的描画,让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我想看到的是,通过那些“秘藏”的片段,能够串联起整个时代的脉络,让我对“100年中国”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我对历史的兴趣,更多的是源于对人性和社会的探索。每一次阅读历史,都是一次与过去对话,也是一次对当下和未来的反思。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觉它会涉及很多关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重大议题。我希望它能够以一种深刻而不失温度的方式,去探讨这些问题。我期待它能够揭示那些影响中国100年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逻辑。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关注到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境,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我想要通过这本书,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处世界的深层力量,去思考那些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对“中国”这个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对于一本关于“100年中国”的书,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展现出时代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充满了矛盾、冲突,也充满了希望和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到那个时代的肌理之中,去感受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去理解那些看似矛盾却又真实存在的现象。我期待它能够提供给我丰富的故事和细节,让我看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经历。我想要看到那些被历史风吹散的故事,那些在时代变革中闪耀的微光。这本书的题目,“国家的秘藏”,让我感觉它会挖掘出一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但却极具价值的信息。我希望它能够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中国这100年的历程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魅力在于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官方的史书往往过于宏大和笼统,而民间流传的传说和未被记载的片段,则更能展现历史的真实肌理。这本书的题目,就给我一种挖掘宝藏的期待感。我很好奇,“秘藏”究竟指的是什么?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政治博弈,还是被掩盖的民间智慧?抑或是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被忽略的普通人的声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一个与我以往认识有所不同的中国。我期待它能够有扎实的史料支撑,但又不会流于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秘藏”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沉浸其中,不忍释卷。我想从中看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与悲壮,看到那些在历史角落里闪耀的光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