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物的由来
定价:49.80元
作者:查尔斯·帕纳提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42876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稀松平常的生活,细小琐碎的日常,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衣食住行、言语习俗,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四叶草为何象征好运?婚戒为何要戴在无名指?2000年前,世界上首台空调是什么样?性感热辣的比基尼与原子弹、器有何关系?明明是好吃的肉肠,怎么就成了热狗?……
原来,炸薯片是厨师和食客较劲的产物;国际求救信号SOS是the fisrt 简单的摩斯密码组合;童话故事起初并不美好;某品牌剃须刀在19世纪就问世了……
如果你对日常事物、风俗习惯、流行文化的由来充满好奇,那你不愿错过《万物的由来》。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日常事物起源、发展演变的生活百科,共分为十六章,涉及迷信观念、风俗习惯、节日庆典、餐桌礼仪、厨房用具、卧室用具、浴室用品、儿童歌谣和童话故事、化妆品、药品、服装、游戏、食物等生活中形形的物品,正是这些物品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呈现出如今整个世界的面貌。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风俗、稀松平常的物件,或是前人刻意为之,或是出于某种意外,读起来饶有兴味,能让人重新审视日常的生活。
目录
作者介绍
查尔斯·帕纳提(Charles Panati)
1943年3月13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1965年在维拉诺瓦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次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辐射保健物理学硕士学位。帕纳提1971年加入《新闻周刊》(Newsweek),开始了科学编辑的生涯。他一共出版过13本非虚构类图书和两本小说。其中就包括被誉为“简易参考书”的《万物的由来》(Panati’s Extraordinary Origins of Everyday Things)。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百科全书。但读了几页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吸引人,他能将那些可能听起来很寻常的事物,讲得如同跌宕起伏的故事一般。他并没有使用艰深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娓娓道来。例如,关于“镜子”的起源,书中不仅讲述了物理学上的原理,更深入挖掘了人类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演变,以及镜子在不同文明中的象征意义。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工坊,看着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打磨着第一块镜子,感受着那个时代人们对这一“魔法”般的发现的惊叹。再比如,“火柴”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巨大变革,书中将这一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我体会到科技创新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这种将历史、科学、文化融为一体的叙述,让这本书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即便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陌生的概念,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
评分我一直对事物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许多日常事物的新视角。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是什么”,更在解释“为什么”。他会去追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工具、甚至词汇的起源,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去理解。例如,关于“握手”这个简单的礼仪,书中就探讨了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可能起源于古代展示没有武器的姿态。这种对细节的深入挖掘,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还有,书中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的起源分析,如“纽扣”的功能演变,或者“窗户”的出现对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都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细小的、被时间磨平棱角的事物汇聚而成的,而了解这些事物的由来,就是在了解人类文明本身的发展轨迹。它是一本能让你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感慨的书。
评分这本书我看了很久,断断续续地翻了许多遍。每一次翻开,都会被其中庞杂的知识和精妙的解释所吸引。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合上书本就一切了然的书。相反,它更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讲述着那些你或许从未留意过,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的起源。就拿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叉子”来说吧,书里会告诉你,它最初是如何从餐桌上的辅助工具,慢慢演变成如今普及的餐具。还有我们常穿的“衬衫”,从最早的内衣,到后来成为正式场合的必备服饰,其间的演变过程,书中都有详尽的描绘。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单纯的罗列事实,而是将这些起源故事串联起来,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仿佛在带领我们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旅行。你会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变迁。这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是阅读这本书最美妙的体验之一。它让我开始审视身边的一切,甚至开始思考,那些尚未被我们发现的“由来”,是否也隐藏在日常的角落里。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它巨大的信息量和严谨的论证风格所震撼。作者查尔斯·帕纳提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细致,探究了无数日常事物的起源。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民俗传说等各个层面,为每一个“由来”都寻根溯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逻辑性,他不会简单地抛出一个结论,而是会铺陈开来,展示不同观点的碰撞,然后给出自己的推理和判断。比如,在讲述某些节日习俗的起源时,他会对比不同地区的记载,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可能解释,最终提炼出最具有说服力的答案。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曾经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困惑,如果当时有这样一本详尽的著作,或许我早就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被我们忽略的“由来”层层叠加而成的。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和对真相的追求,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拓展我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万物的由来》简直就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只不过它挖掘的是根源。我之前从未想过,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看到的许多物品,都有着如此丰富而有趣的“前世今生”。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从一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延伸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图景。比如,关于“钱”的由来,书中不仅追溯了贝壳、金属货币的演变,还涉及到了贸易、信用、甚至是人类社会结构的变迁,让我对金钱有了全新的认识。又比如,“书本”的形成,从泥板、莎草纸到纸张的广泛使用,每一次媒介的变革都伴随着知识传播方式的巨大飞跃,书中将这一过程描绘得清晰而又引人入胜。更令我惊喜的是,作者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他会引用不同学者的研究,有时甚至会提出质疑,这种开放式的探讨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也更加相信他所呈现的结论。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和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聊天,他总能用最恰当的比喻和最生动的例子,解答你心中那些关于“为什么”的疑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