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老西寜肆:山水人文
定價:32.00元
作者:靳育德
齣版社:青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225053424
字數:
頁碼:24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老西寜肆:山水人文》為介紹老西寜人文曆史的係列書之四,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立體而全麵地介紹瞭西寜的概貌,具有的文學價值和參考價值。山水人文是寶貴的自然文化遺産,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文化信息,是中華民族很好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象徵,西寜周邊經過2100多年的開發,這些在湟水兩岸的山水人文是曆史留下來的曆史符號。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山水人文正在急速消亡。現在追述的曆史,就是希望憑藉這點即將湮滅的殘片,來懷念河湟山水人文獨特的多樣性和地域性,讓人們通過這一扇窗口,窺探這裏在曆目前曾經有過的獨特山水人文及其他。
目錄
山
鳳凰山
土樓山
峽口山
旱坪山
塔爾山
拉脊山
白象山
南佛山
照壁山
陰山
達阪山
老爺山
娘娘山
畫屏山
日月山
北極山
牛心堆
文筆峰
拉摩勒
弟兄山
石堡城
……
水
人文
其他
作者介紹
靳育德,青海湟中人。曾任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青海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青海教育》雜誌副主編、副編審。曾當過工人、中學教員,從事教育雜誌編輯工作20餘年,先後撰寫人物通訊數十篇,分彆被收入《中國教育群英譜》 《師魂》 《中國改革者風采》 等書中。參與瞭編寫《青海百科大辭典》 《青海教育史》等。著有河湟三部麯《河湟隨筆》《河湟雜記》《河湟拾遺》和《老西寜》等書。
文摘
《老西寜肆:山水人文》:
據說老爺山全盛時,山上建有藥王宮、玉皇殿、菩薩殿、七真祠、太元宮、三佛殿、百子祠、鬥母廟、文昌官等“不可勝計”的人文景觀。還有被明萬曆時監司龍膺題為“海藏”、又被清乾隆時西寜道僉事楊應琚盛贊為“甚奇偉”的巨石,明代江南人俞安期題為“慈藏”的虎窟等自然景觀。當你沿寜大路北行,突見前麵橫空齣世,斷崖韆仞的老爺山時,你也會不禁發齣嘖噴贊嘆,難怪古人廖篌蘇《鼕日過新城望元朔山感事》中寫齣瞭“天開峽口朝金闕,日掛山腰見玉巒”這樣氣吞山河的詩句。加之滿山蒼鬆白樺,高喬低灌,芳草披拂,野花鬥艷,近3000畝林區中,“草色迷人眼,鬆蔭閉石關;林深藏古寺,景靜齣人寰。”祁鬆年在《丁酉鞦日遊元朔山》詩中,用白描的手法,齣神入化地給我們描繪瞭老爺山壯美的景色。
老爺山以其奇特的山勢,秀麗的景色,韆百年來,吸引瞭無數前來遊覽的人們。據不完全統計,自明代以來,就有數十位達官顯宦、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瞭數十首歌詠它的詩篇。民間有句俗語說:“大通有個老爺山,仰絆肚兒揣著天”,仰臥山頂即能摸到天,以誇張的比喻形容瞭山高。而明人廖篌蘇卻用“奇峰萬仞立嵯峨,峭壁連天信手摩”的詩句,也文縐縐地描繪瞭其高。李煥章為形容其高,在《遊元朔山》詩中,又從俯瞰的角度來形容的,“絕頂憑臨眼界空,群山羅列似兒童”,老爺山前的其他山像小孩子一樣圍拱在周圍,暗喻瞭老爺山的雄偉高大。而基生蘭又從遠觀的角度,在《和李文齋遊元朔山》詩中,用“齣城遙見青峰峻,疑是翠屏插碧天”的詩句,極力地刻畫瞭齣西寜城即能看到的元朔山。四川新都人謝陛又從仰望的角度,用“嚮北山光屋半開,青峰萬仞壓樓颱”、“天垂北鬥懸旗上,雲壓西山掛殿中”這樣充滿浪漫、誇張的詩句,兀現瞭老爺山的高與險。更有許多詩人,用通俗的白描筆法,賦寫瞭老爺山秀美的景色。如清人楊應琚的“端岩雙水麯,斜影數峰青”詩句(《次新城望元朔山》),就像一幅山水畫,將臨水而立的元朔山呈現在我們麵前。秦株用“絳殿穹窿冠嶺開,晴鞦高倚集靈颱”,基生蘭用“龍宮餘斷瓦,虎洞倚危崖”,謝陛用“振衣高叩碧琳官,石磴盤雲麯麯通”,祁永年用“客興蕭疏裏,鍾聲遠近聞”這樣清逸超然的詩句,將掩映在鬆影石峰間的古老殿宇,用電影推拉的手法,一-讓我們瀏覽。“覆崖雪色山中滿,入峽河聲塞外來”、“雲撐石角連天齣,風捲鬆濤湧雪來”等詩句,給我們勾勒瞭雪壓元朔的壯美;而“乘馬遊元朔,解鞍上後山”、“閑花誠可愛,野徑不難攀”、“雲氣迷飛烏,煙痕淡遠螺”的詩句,又給我們描繪瞭盛夏元朔的秀麗。
文人墨客眼中的老爺山是文縐縐的山,幽雅而充滿情趣,而老百姓眼中的老爺山雖沒有“久與名山有夙緣,仙靈見我亦欣然”(張明遵《癸亥夏隨師校同人旅行元朔山》)物我閤一的感受。據《西寜府新誌》記載,老爺山“夏間野花甚多,六月六日,士民傾城往遊。”《大通縣誌稿》稱:“盛夏花濃,名野芍藥,每逢天貺,士民遊集,稱大會焉。”看來,老爺山的花兒會,至少已有300年的曆史瞭。
……
序言
拿到這本《老西寜肆:山水人文》的時候,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年代,一種濃濃的懷舊感撲麵而來。書中描繪的那些曾經鮮活的街巷、熟悉的建築,勾勒齣瞭一個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西寜。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地理風貌的書,更像是一部凝固瞭曆史的畫捲,將那些被歲月衝刷掉的細節重新拾起,讓我有機會觸摸到老西寜的脈搏。翻開書頁,那些黑白照片,雖然模糊,卻有著一種穿越時空的魔力,仿佛能聽到市井的喧囂,聞到空氣中飄散的炊煙味。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都帶著那個時代的獨特印記,讓我不禁放慢瞭閱讀的腳步,細細品味。作者對山水的描寫,更是充滿瞭詩意,青海湖的浩渺,塔爾寺的莊嚴,都躍然紙上,讓人心生嚮往。而“人文”二字,更是點睛之筆,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記錄,更是作者對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流露,是對那些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的溫情迴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傢鄉的記憶,也讓我對西寜的曆史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它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西寜的故事講給我們聽,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靈魂。
評分《老西寜肆:山水人文》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他年輕時的故事。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技巧,而是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講述著西寜的山水與人情。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那些老街區的描繪,每一條街,每一戶人傢,都仿佛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故事。作者能夠捕捉到那些最細微的時代印記,比如老建築上的雕花,路邊石闆上的苔蘚,甚至是人們的穿著和談吐,都充滿瞭那個年代特有的韻味。讀到關於西寜的自然風光,我更是被深深吸引。那種壯麗與秀美並存的景象,通過作者的筆觸,變得更加鮮活立體。我腦海中浮現齣青海湖那碧藍如洗的湖水,昆侖山的巍峨,還有那些藏族人民淳樸的麵容。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西寜,更是精神上的西寜。它讓我明白,一座城市的靈魂,是與它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分不開的。這種人文關懷,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
評分初讀《老西寜肆:山水人文》,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厚重的曆史沉澱感。作者並沒有采用流水賬式的敘述,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細節,將西寜的山水人文徐徐展開。書中對於一些特定曆史事件的描繪,雖然篇幅不長,卻非常到位,讓人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比如,關於早期的交通和貿易,那些模糊的圖片和簡短的文字,卻能讓我想象齣當年商旅往來的熱鬧景象。而對寺廟和宗教文化的介紹,更是讓我驚嘆於西寜深厚的宗教底蘊。不僅僅是建築的宏偉,更是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通過作者的描述,我能感受到那種虔誠和敬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曆史的滄桑和變遷,而是以一種平和而客觀的態度,記錄下那些曾經的輝煌與失落。這種真實感,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消遣讀物,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史料。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民俗風情的描寫,那些藏在街頭巷尾的故事,那些普通人的生活點滴,都讓我覺得非常親切,仿佛看到瞭自己的長輩,自己的過去。
評分不得不說,《老西寜肆:山水人文》這本書,帶給我一種非常驚喜的閱讀體驗。它讓我有機會去重新審視和理解我所居住的這片土地。作者在書中對於西寜山水的描繪,既有宏大的視角,也有細膩的觀察,讓我感受到瞭這片土地的廣袤與神奇。從高原的遼闊到河榖的溫潤,每一種地貌都承載著不同的故事。而“人文”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西寜這座城市背後鮮活的生命力。那些關於曆史人物的講述,關於民間傳說的挖掘,都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立體和有溫度。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敘事方式,他能夠將曆史的厚重感與生活的溫情融為一體,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很多我以前從未注意過的細節,比如老城區的建築風格,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及那些隨著時代變遷而逐漸消失的傳統。它讓我明白,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曆史軌跡,而西寜,正是在山水與人文的交織中,形成瞭它獨一無二的魅力。這本書,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老西寜肆:山水人文》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推開它,我就看到瞭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作者對於西寜山水的描繪,並非那種流於錶麵的風景介紹,而是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曆史巧妙地融為一體。讀到關於湟水河的部分,我仿佛能感受到河水的湍急,聽到水流拍打河岸的聲音,同時又聯想到無數個世代生活在這條河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故事,都與這片山水緊密相連。書中那些關於老城區的描述,更是充滿瞭生活氣息,那些錯落有緻的民居,那些承載著曆史記憶的寺廟,都讓我感覺身臨其境。尤其是對於一些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和生活習俗的記錄,更顯其珍貴。我一直覺得,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有多麼現代化的建築,更在於它有多少沉澱下來的文化底蘊,而這本書,恰恰展現瞭西寜最動人的一麵。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這座我一直以為很熟悉的城市,原來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還藏著如此豐富的曆史和人文景觀。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情,字裏行間都流露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讓人讀來倍感親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