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21世紀新聞傳播學係列教材:新聞攝影教程(第3版)
定價:39.80元
作者:盛希貴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300102498
字數:
頁碼:452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21世紀新聞傳播學係列教材之一。本係列叢書涵蓋新聞學、傳播學兩大學科和新聞學、廣播電視、廣告三個專業。21世紀已經來臨,集聚力量,重新編寫齣一套體係完整的,能夠為新世紀的新聞教育和新聞人纔培養服務的新聞傳播學的係列教材,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正是基於這一點,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組織編寫瞭這套21世紀新聞傳播學係列教材。編著者都是各教學領域的專傢,其中有許多人是相關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收入本係列的教材,有重點教材,有部級重點教材,其他教材也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精品,充分保證瞭其質量和性。
本套教材的特點具體如下
,內容新,涵蓋廣。
第二,寫法新。
第三,作者陣容強大。
總之,這套教材的齣版能夠較好地滿足新時代新聞傳播學教學發展的需要,在宏觀上,使學生把握新聞傳播學的基本理論,熟悉其整體的框架;在微觀上,能夠藉助教學使學生對新聞傳播學的實踐業務知識有具體的瞭解。
目錄
部分 新聞攝影理論
章 視知覺理論和視覺教養
節 觀看的方式——視知覺理論
第二節 媒介發展中的視覺教養
第三節 新聞攝影與受眾的視覺需求
第二章 新聞攝影工作概論
節 新聞攝影概念界定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媒介形態
第三節 新聞攝影_工作內容和流程
第四節 新聞攝影人纔
第三章 真實是新聞攝影的生命
節 新聞攝影王作的特點和要求
第二節 新聞攝影失實的錶現和成因
第四章 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節 新聞道德原則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道德選擇
第三節 新聞道德評價與培養
第五章 涉及法律的相關問題
節 被采訪對象的權利
第二節 規避侵權和版權糾紛
第六章 新聞攝影簡史
節 早期新聞攝影活動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繁榮發展
第三節 新中國的新聞攝影事業
第四節 新聞攝影麵臨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部分 新聞攝影實務
第七章 準備齣發
節 發現新聞
第二節 思想準備與技術準備
第三節 長綫操作與短綫操作
第八章 切入選題
節 獲得拍攝許可
第二節 攝影采訪的特點與方法
第九章 新聞攝影瞬間的獲得
節 擺拍和抓拍
第二節 各種題材新聞攝影的拍攝方法
第三節 圖片的處理與傳輸
第十章 專題攝影的拍攝和編輯
節 專題攝影的發展曆史
第二節 專題攝影的拍攝和編輯
第十一章 攝影記者與文字
節 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的關係
第二節 圖片說明的寫作
第十二章 圖片編輯
節 圖片編輯的角色定位
第二節 圖片編輯的工作
第十三章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
節 新媒體時代的攝影記者
第二節 新媒體時代的圖片編輯
第三部分 新聞攝影技術
第十四章 照相機
節 照相機的原理與結構
第二節 照相機的分類及其特點
第三節 照相機的攝影附件
第四節 照相機的使用與維護
第十五章 數字攝影與數字攝影係統
節 數字攝影的特點
第二節 數字相機的主要特性與功能
第三節 數字攝影係統的組成
第四節 數字影像的後期處理
第十六章 攝影鏡頭
節 攝影鏡頭基礎知識
第二節 景深與超焦距
第三節 攝影鏡頭的分類與使用
第十七章 曝光控製
節 測曝光係統的原理
第二節 測光係統的分類與測光方法
第三節 曝光係統的分類與使用
第十八章 不同光綫條件下的攝影
節 自然光攝影
第二節 人造光攝影
第三節 現場光攝影
第十九章 動體攝影與靜物攝影
節 動體攝影
第二節 靜物攝影
第二十章 彩色攝影基本知識
節 彩色攝影的原理
第二節 影響畫麵色彩的因素
第三節 色彩的再現與錶現
第四節 光源色溫與畫麵色彩控製
第二十一章 攝影濾光器
節 攝影濾光器的原理
第二節 濾光鏡與黑白攝影
第三節 濾光鏡與彩色攝影
第四節 黑白、彩色通用濾光鏡
第五節 數字攝影中濾光鏡的使用
第二十二章 取景拍攝與攝影造型基本知識
節 取景構圖基本知識
第二節 光綫的造型作用
附錄一 《東方早報》視覺中心圖片采編手冊
附錄二 數字技術應用不當而産生的假新聞案例
附錄三 美國報社關於新聞攝影職業道德的規定
附錄四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關於維護新聞攝影真實性原則的有關措施
附錄五 新聞攝影網站導航
作者介紹
文摘
部分 新聞攝影理論
章 視知覺理論和視覺教養
一、符號學原理
近幾年,“符號學”似乎成瞭新聞攝影界一個時髦的詞匯。其實,許多沒有讀過符號學的攝影人實際上在踐行著其中的道理;還有許多人有如隔著一層薄霧觀景,意會但不能準確言傳,或者繚繞其中不得明瞭。新聞攝影和時代文化緊密相連,瞭解符號學原理,有助於我們跳齣個體的局限,站在相對整體的角度觀看和思考各種社會現象與問題。
符號學(semiotics或semiology)廣義上是研究符號傳達意義的人文科學,涵蓋文字符、訊號符、密碼、古文明記號、手語等。現代符號學的研究20世紀60年代興盛於歐洲,其中以法國和意大利為代錶,主要研究各種文化現象及其特徵。④
現代符號學方法基於這樣的前提:所有的文化客體都傳達意義,所有的文化實踐都依賴意義,所以它們必須利用各種符號;在其活動範圍內,它們的運作必須經得起一種分析的檢驗。這種分析的理論依據,便是以索緒爾語言學②理論中的諸概念為基礎的。
“攝影語言”是攝影構圖、造型教科書裏常見的名詞,後來又有範圍更大的“視覺語言”提法的齣現,並被當作一個新理念屢見於各種攝影評論中。但是,這個本應是符號學應用於攝影批評的核心詞匯,至今並沒有達到清晰的共識。“語言”和攝影是怎樣的關係它在視覺傳播中是如何作用並被體現齣來這裏通過對符號學的四對基本概念和關係的介紹,幫助大傢思考這些問題。
序言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教材的期望值並沒有那麼高,覺得“新聞攝影”這個概念似乎有些陳舊。但深入閱讀後,我纔發現這本書的視野極其開闊,並且緊跟時代步伐。它不僅僅是關於傳統的膠片或數碼相機拍攝,更是深入探討瞭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攝影的轉型與發展。書中關於“移動新聞攝影”、“短視頻與靜態圖片結閤”以及“社交媒體傳播中的圖片倫理”等章節,都展現瞭作者對行業前沿的敏銳洞察。作者不僅講解瞭如何用手機拍攝齣高質量的新聞圖片,還討論瞭如何利用新興技術手段,如VR、360度全景等,來豐富新聞報道的形式。這種前瞻性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它不僅僅是教授一種技術,更是在引導讀者思考新聞攝影的未來方嚮。同時,書中也強調瞭作為一個新聞攝影師,需要具備的跨媒體素養和人文關懷,這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拿到這本《新聞攝影教程》,第一感覺就是紮實。它不像一些市麵上的攝影書,隻停留在器材介紹和基本構圖的層麵,而是非常係統地將新聞攝影的本質、原則以及實踐應用進行瞭深入剖析。從曆史溯源講到倫理規範,再到不同類型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脈絡清晰,邏輯嚴謹。書中關於“真實性”的討論尤為深刻,作者通過大量案例,細緻入微地分析瞭如何捕捉具有新聞價值的瞬間,以及在快速變化的現場中保持客觀和準確的判斷。特彆是關於“決定性瞬間”的理論解讀,結閤瞭布列鬆的哲學思想,讓我對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和社會責任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關於後期處理的章節也很有啓發,強調瞭在技術輔助下如何不違背新聞真實性原則,這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學術化,但又不失可讀性,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攝影師,都能從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的新聞攝影素養。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高度的實踐導嚮性。它不是一本“紙上談兵”的教材,而是充滿瞭來自真實新聞現場的寶貴經驗。書中列舉瞭大量國內外經典的、具有影響力的圖片新聞案例,並對這些照片的拍攝背景、過程、以及最終呈現的新聞價值進行瞭詳盡的解讀。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捕捉人物情緒”和“講述故事”的章節,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和具體的例子,教我如何通過鏡頭去洞察人性的光輝與復雜,如何用一張照片來傳遞事件的全貌和深層含義。讀完這些章節,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攝影記者在現場的壓力與激情。書中關於突發新聞、社會民生、人物特寫等不同題材的拍攝要點都梳理得非常到位,而且提供瞭許多“乾貨”技巧,比如如何在嘈雜的人群中找到最佳拍攝角度,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構思畫麵等等。這對於想要在新聞攝影領域有所建樹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評分初次翻閱此書,便被其精煉的結構和詳實的案例所吸引。它仿佛是一本寫給未來新聞攝影師的“寶典”,從基礎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更為復雜的議題。書中關於“光影運用”和“構圖原則”的講解,邏輯清晰,配以大量的示意圖和對比照片,使得抽象的攝影理論變得直觀易懂。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拍攝現場的觀察與判斷”的論述,這部分內容非常貼閤實際操作,教會我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快速捕捉關鍵信息,如何通過細節來提升畫麵的新聞價值。此外,書中還涉及瞭新聞攝影的法律法規,這對於規避風險、規範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內容詳實、觀點鮮明,既有理論的深度,又不乏實踐的指導性,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優秀教材。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理論深度和人文關懷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能指導手冊,更是一本關於新聞精神的啓濛讀物。作者在講述攝影技巧的同時,始終不忘強調新聞攝影的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例如,關於“隱私權”和“肖像權”的探討,以及如何避免“二次傷害”,都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職業道德和人文關懷。書中通過對一些爭議性新聞圖片的分析,引導讀者思考新聞攝影在社會公正、民意錶達等方麵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對新聞攝影本質的深刻挖掘,讓我不僅學到瞭如何拍齣好照片,更重要的是,讓我理解瞭為什麼而拍。這本書塑造瞭我對新聞攝影的認知,讓我明白瞭它不僅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責任,一種用影像說話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