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艦船導航係統
定價:98.00元
作者:趙琳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181034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趙琳、楊曉東、程建華編寫的《現代艦船導航係統》結閤外現代艦船導航*新研究進展和作者* 新的研究成果,圍繞艦船導航係統的核心知識點,係統闡述瞭國際和各種不同類型的艦船導航係統。
全書共分12章:**、2章敘述瞭艦船導航定位係統的發展曆史、現狀以及導航定位的基礎知識;第3章介紹瞭幾種應用較早的艦船導航係統,包括船位推算係統、地文導航係統和天文導航係統;第4章詳細闡述瞭慣性導航係統;第5章講述瞭陸基無綫電和衛星導航係統;第6章介紹瞭水聲導航係統;第7—9章分彆闡述瞭幾種先進的艦船導航手段,包括地磁導航、重力導航和氣象導航;*後,從導航信息處理和應用的角度齣發,利用第lO一12章全麵介紹瞭組閤導航、電子海圖和艦船航路規劃。
本書可用作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本科生和導航、製導與控製專業的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大專院校教師、工程技術人員從事船舶導航定位技術教學與科研的參考書。
目錄
章 艦船導航係統概述
1.1 艦船導航曆史與發展
1.1.1 艦船導航技術發展簡要迴顧
1.1.2 艦船導航發展基本方嚮
1.1.3 發展中的現代艦船係統
1.2 艦船導航係統分類
1.2.1 慣性類導航係統
1.2.2 無綫電類導航係統
1.2.3 測天類導航係統
1.2.4 重磁類導航係統
1.2.5 測速和測深類導航係統
1.2.6 綜閤導航係統
1.2.7 其他類導航設備
第2章 艦船導航基礎
2.1 坐標、方嚮和距離
2.1.1 地球的形狀
2.1.2 地理坐標
2.1.3 航嚮與方位
2.1.4 速度與顯巨離
2.2 坐標係及其轉換
2.2.1 慣性坐標係
2.2.2 地球坐標係
2.2.3 地理坐標係
2.2.4 艦船坐標係
2.2.5 常用慣性導航坐標係
2.2.6 常用天文坐標係
2.2.7 地心坐標係和參心坐標係
2.2.8 坐標係轉換
2.2.9 幾種常用的坐標係
2.3 時間係統
2.3.1 世界時
2.3.2 曆書時
2.3.3 原子時
2.3.4 協調世界時
第3章 傳統艦船導航方法
3.1 船位推算
3.1.1 無情況下的船位推算
3.1.2 風、流中航行船位推算
3.1.3 船位推算誤差分析
3.2 地文導航
3.2.1 船位綫
3.2.2 位置綫梯度及誤差
3.2.3 陸測船位解算
3.3 天文導航
3.3.1 天文三角形及天文船位綫
3.3.2 恒星視位置預報
3.3.3 天體真高度
3.3.4 船位定位計算方法
第4章 慣性導航
4.1 慣性器件
4.1.1 機械陀螺儀
4.1.2 光學陀螺儀
4.1.3 微機電陀螺儀
4.1.4 加速度計
4.2 慣性導航原理
4.2.1 平颱式慣性導航係統
4.2.2 捷聯式慣性導航係統
4.3 慣性導航係統誤差
4.3.1 慣性導航係統的誤差源
4.3.2 慣性導航係統的導航參數誤差
4.3.3 慣性導航係統誤差分析
4.4 慣性導航係統初始對準
4.4.1 自主對準
4.4.2 組閤對準
4.4.3 傳遞對準
4.5 慣性導航係統綜閤校正
4.5.1 常值誤差綜閤校正
4.5.2 采用組閤導航方法的綜閤校正
4.6 慣性導航係統中的鏇轉調製
4.6.1 單軸鏇轉調製
4.6.2 雙軸鏇轉調製
4.7 慣性導航係統標定
4.7.1 陀螺儀誤差參數標定
4.7.2 加速度計參數標定
第5章 艦船無綫電導航
5.1 無綫電導航係統概述
5.1.1 無綫電導航係統分類
5.1.2 無綫電導航係統的基本測量方法
5.2 無綫電傳播基礎
5.2.1 無綫電波基礎知識
5.2.2 無綫電波的調製與發射
5.2.3 無綫電波的接收
5.3 陸基無綫電導航係統
5.3.1 陸基無綫電測嚮
5.3.2 羅蘭C係統及其誤差
5.4 衛星導航
5.4.1 衛星定位基礎
5.4.2 衛星定位基本方法
5.4.3 衛星定位誤差
5.4.4 差分定位技術
5.4.5 衛星導航增強方法
5.5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
5.5.1 北鬥一代衛星導航試驗係統
5.5.2 北鬥二代衛星導航係統
第6章 水聲導航
6.1 水聲導航概述
6.2 聲波傳播基礎
6.2.1 聲波的基本概念
6.2.2 聲波的基本分類
6.2.3 聲波的傳播速度
6.2.4 海洋聲信道
6.3 聲學測速
6.3.1 多普勒測速
6.3.2 聲相關測速
6.4 水聲定位
6.4.1 長基綫水聲定位
6.4.2 短基綫水聲定位
6.4.3 超短基綫水聲定位
6.4.4 組閤定位係統
6.5 聲學測深
第7章 地磁導航
7.1 地球磁場
7.1.1 地磁要素與地磁圖
7.1.2 地磁場組成及其解析模式
7.2 地磁敏感方法
7.2.1 磁羅經技術
7.2.2 磁通門技術
7.2.3 固態器件技術
7.2.4 直感式地磁導航係統的一般結構
7.3 船磁與自差分析
7.3.1 船磁産生的力與自差
7.3.2 指北力和自差力
7.3.3 自差公式
7.3.4 傾斜自差
7.3.5 自差隨磁緯度的變化
7.4 地磁組閤與匹配導航技術
7.4.1 GPS/地磁組閤導航技術
7.4.2 水下地磁匹配導航技術
第8章 重力導航
8.1 重力場導航概述
8.2 地球重力場
8.2.1 重力加速度
8.2.2 重力梯度
8.3 重力場測量
8.3.1 衛星測高反演
8.3.2 航空測量延拓
8.3.3 海洋重力儀測量
8.4 重力場導航基本原理
8.4.1 基於重力場異常的匹配導航
8.4.2 基於重力梯度的匹配導航
8.4.3 多源重力數據融閤
第9章 氣象導航
9.1 氣象導航概述
9.1.1 氣象導航的概念
9.1.2 氣象導航的類型
9.1.3 氣象導航的發展
9.1.4 氣象導航的效益
9.2 氣象導航環境要素
9.2.1 影響航綫選擇的海洋環境要素
9.2.2 氣象導航海洋環境要素獲取
9.3 氣象導航基本原理
9.3.1 船舶耐波性及失速
9.3.2 氣象航綫的設計原理及數學模型
9.3.3 氣象導航工作程序
9.4 氣象導航航綫選擇
9.4.1 氣象導航航綫類型
9.4.2 氣象航綫選擇方法
9.4.3 船舶自行氣象導航
0章 組颱導航及信息處理
10.1 組閤導航係統基本原理
10.1.1 組閤導航組成及原理
10.1.2 組閤導航的基本類型
10.1.3 組閤導航的數據處理
10.1.4 組閤導航的工作模式
10.2 組閤導航係統數據融閤方法
10.2.1 估計理論基礎
lO.2.2 綫性係統卡爾曼濾波
10.2.3 非綫性濾波
10.3 組閤導航係統設計和分析
10.3.1 慣性導彬衛星組閤導航
10.3.2 船位推算/衛星組閤導航
1章 電子海圖係統
11.1 電子海圖係統概述
11.2 電子海圖基礎
11.2.1 電子海圖相關技術術語
11.2.2 地圖的投影與分類
11.2.3 海圖比例尺和海圖分類
11.2.4 電子海圖的坐標變換
11.3 電子海圖國際標準
11.3.1 標準化電子海圖數據解析
11.3.2 電子海圖內容和顯示
11.4 電子海圖係統組成
11.4.1 電子海圖硬件框架結構
11.4.2 電子海圖軟件框架結構
11.5 電子海圖集成技術
11.5.1 電子海圖/雷達圖像疊加技術
11.5.2 電子海圖/AIS集成技術
11.5.3 電子海圖/氣象傳真圖疊加技術
2章 艦船航路規劃
12.1 海洋環境對艦船航路規劃的影響
12.1.1 海洋地理環境對艦船航行的影響
12.1.2 海洋氣象環境對艦船航行的影響
12.1.3 海洋水文環境對艦船航行的影響
12.2 艦船航路規劃方法
12.2.1 艦船航路規劃一般方法
12.2.2 艦船航路規劃的一般程序
12.3 艦船航路規劃算法及模型
12.3.1 艦船航路規劃的常用算法
12.3.2 艦船航路規劃模型
12.3.3 艦船航路規劃輔助係統
爹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分隔: 評價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有年代感瞭,封麵那種深藍配上燙金的字體,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需要珍藏的史書。拿到手裏掂量瞭一下,分量十足,厚厚的幾百頁,翻開後內容更是密密麻麻,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透著一股嚴謹和專業,比如什麼“慣性導航的誤差模型修正”或者“多源融閤算法的實時性優化”。我個人對這方麵的知識瞭解不算深,但光是目錄就能感受到作者在信息整閤上的巨大功力。我本來是想找點關於現代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係統(ECDIS)操作的速成技巧,結果這本書完全不是那種“快速入門”的讀物。它更像是為那些已經在海上工作瞭十年、需要係統迴顧和深化理解的資深人士準備的百科全書。裏麵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導和係統架構分析,對我這個初學者來說,閱讀門檻有點高,更像是在啃一塊硬骨頭。不過,那些復雜的圖錶和流程圖,雖然晦澀,卻也直觀地展示瞭整個導航係統的邏輯脈絡,看得齣作者對細節的把控到瞭吹毛求疵的地步,值得尊敬。
評分好的,這是一篇以讀者口吻寫的,針對《現代艦船導航係統》這本書的五段不同風格的評價,每段約300字,用
評分評價二: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瞭解一下未來艦船導航的趨勢,比如高超音速、無人化操作下,傳統的GPS依賴會不會被取代。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紮實”,它似乎更專注於將現有的、成熟的技術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而不是過多地去描繪那些尚未完全落地的“科幻”場景。我花瞭不少時間在閱讀關於磁羅經校正和陀螺羅盤性能評估的那幾章,內容翔實到讓人咋舌。作者似乎對每一代導航設備的優缺點都做瞭詳盡的對比,語氣平實,沒有過多主觀色彩,完全是技術人員在陳述事實。不過,這本書的排版風格稍微顯得有些陳舊,字體和行距的搭配,讓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會比較容易疲勞。如果能增加一些現代化的插圖,比如3D模型或者動態模擬的截屏,哪怕是作為輔助說明,都會大大提升可讀性,讓那些晦澀的理論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它更像是一份教科書,需要配閤大量的實踐經驗或者更直觀的教學材料纔能發揮最大效用。
評分評價四: 這本書的深度,簡直可以用“令人窒息”來形容。我原本以為自己對導航學多少有些概念,但讀完關於“天文導航在現代係統中的冗餘作用”那一章後,我纔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淺薄。作者對經典方法論的迴歸和重新審視,體現瞭一種非常穩健的工程哲學——越是先進的係統,越需要紮實可靠的備用方案。書中對於高緯度、極地等特殊海域的導航挑戰,以及應對策略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乾貨,很多細節是在其他泛泛而談的材料中絕對找不到的。唯一的遺憾或許在於,雖然內容覆蓋麵廣,但對於一些新興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決策支持係統(DSS)的討論略顯不足,可能是因為本書定稿時這些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整體來看,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麵嚮海軍工程學院高年級學生的教材,要求讀者具備紮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否則,很多精彩的論述會變成一串串無意義的符號。
評分評價三: 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知識的寶庫,但同時也是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峰。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對不同導航係統之間“協同工作”的論述。不是孤立地介紹A係統或B係統,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是如何通過先進的濾波器技術進行數據融閤,以達到最優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特彆是關於時間同步和數據完整性校驗的部分,描述得極為細緻,看得齣作者在係統集成方麵有著深厚的功力。然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過於學術化,很多概念的引入和術語的解釋都非常直接,缺乏必要的背景鋪墊。比如,當你剛接觸到某個新的傳感器類型時,書中直接給齣瞭其性能指標的數學模型,卻沒有用更通俗的語言解釋這個模型背後的物理意義是什麼,這使得非專業讀者在理解上會産生頓挫感。我不得不頻繁地在網上搜索那些關鍵的縮寫和理論名詞,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它更適閤作為專業人士的案頭參考書,而不是麵嚮大眾的科普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