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國防科技信息源大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
定價:59.00元
作者:高麗,閆慶紅,童欣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810847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秦利、高麗、王新、閆慶紅、童欣主編的《*新 國防科技信息源大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一書 是在長期跟蹤研究國防科技信息源的實踐積纍基礎上 ,針對電子技術、通信技術領域的國外研究機構進行 研究、編譯、整理而成,共收錄17個國傢和地區的 120個學協會、企業、研究機構、齣版機構等,主要 呈現所述機構的中英文名稱、網址、簡介、會議信息 、齣版物等信息,為關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領域發 展的科研人員提供重要的信息源參考。同時,也有助 於信息服務機構係統地把握信息資源情況,使其在信 息資源建設中能夠事半功倍,提高信息資源服務水平 。
目錄
部分 國際機構 國際 IPC國際電子工業連接協會 NATO軍事科學與技術組織 國際船舶電子公司協會 國際電信聯盟 國際電子技師協會 國際對地觀測衛星委員會 國際公共安全通信官協會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 國際靜電放電協會 國際全球導航衛星係統協會 國際通信衛星組織 國際微電子組裝與封裝協會 國際無綫電科學聯盟 國際無綫電與電信電磁工程師協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閤會 機電製造與繞綫協會 教育通信與技術協會 歐洲衛星運營商協會 歐洲電氣標準化委員會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 全球導航衛星係統國際委員會第二部分 美洲機構 美國 ASM電子設備故障分析學會 IEEE超聲學、鐵電體與頻率控製協會 IEEE航天與電子係統協會 L一3通信公司 Skybox Imaging公司 Technica公司 鮑爾航空航天技術公司 得剋薩斯儀器公司 蒂爾集團谘詢公司 電子文檔係統協會 電子顯微鏡與分析小組 碟形網絡公司 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 戈蘭研究中心 軌道阿連特公司 國防係統信息分析中心 國傢船舶電子協會 航空電子協會 航空航天公司 科技齣版社 洛剋希德馬丁公司 美國TriQuint半導體公司 美國電纜電信工程師協會 美國電信行業協會 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 美國分析技術公司 美國光電産業發展協會 美國國傢地理空間情報局 美國海軍研究局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 美國航空無綫電委員會 美國陸軍通信電子司令部 美國陸軍研發與工程司令部 美國陸軍夜視與電子傳感器委員會 美國數字地球公司 美國武裝部隊通信與電子協會 美國物理聲學公司 美國應用計算電磁學學會 情報科學與技術學會 信息顯示協會 應用技術聯閤公司 應用水動力聲學研究公司 應用研究聯閤公司 約翰威利國際齣版公司 綜閤係統谘詢公司 加拿大 加拿大航空電子設備有限公司 加拿大通信安全學會第三部分 歐洲機構 俄羅斯 俄羅斯“火星”康采恩 俄羅斯導航信息係統公司 俄羅斯工業與科技集團 俄羅斯國際衛星組織 俄羅斯科學院無綫電工程和電子學研究所 俄羅斯自動化和電測法研究所 鄂木斯剋儀器製造研究院 航空設備科學研究院 聖彼得堡無綫電技術設備廠 英國 簡氏信息集團 薩裏衛星技術有限公司 蘇格蘭光電協會 英國超級電子公司 英國船舶電子電氣協會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 英國史密斯集團 法國 法國達索航空公司 法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空中客車集團防務與航天公司地理信息服務部門 歐洲谘詢公司 德國 德國導航學會 德國工業設備有限公司 意大利 萊昂納多公司 荷蘭 愛思唯爾齣版集團 荷蘭國際影像衛星公司 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 挪威 康斯伯格衛星服務公司 西班牙 西班牙茵德拉係統公司第四部分 亞洲機構 日本 電暈齣版株式會社 日本産業技術綜閤研究院 日本船舶電裝協會 日本電氣計測器工業協會 日本電子情報通信學會 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産業協會 日本光電産業與技術發展協會 日本應用電磁學和力學學會 日刊海事通信社 印度 印度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 土耳其 土耳其軍用電子工業公司 新加坡 世界科技齣版公司 以色列 以色列埃爾比特係統公司第五部分 大洋洲機構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附錄:機構中英文名稱對照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但又苦於信息零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感到驚嘆,從最初的晶體管到如今集成電路的微型化和智能化,每一次的革新都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眼前打開瞭一扇通往未來世界的窗戶。我特彆關注的是其中關於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和工藝的部分,比如碳納米管、二維材料等,它們在提升電子器件性能、降低功耗方麵展現齣的巨大潛力,讓我對未來的計算能力和能源效率有瞭更清晰的想象。同時,書中對微電子封裝技術的發展趨勢的解讀也極具價值,這往往是決定最終産品性能和成本的關鍵環節,而本書深入淺齣地介紹瞭諸如三維堆疊、扇齣封裝等先進技術,這對於理解當前和未來高端電子産品的設計思路至關重要。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和全麵的視角,讓我不再是那個隻能看到冰山一角的觀察者,而是能夠窺探到整個技術體係的宏大藍圖。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找到瞭一份珍貴的“寶藏”。作為一個對軍事科技充滿熱情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苦於找不到一個能夠係統性地瞭解國防科技前沿信息的渠道。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微波和射頻技術在雷達、電子對抗等領域的最新應用。這些看似“高冷”的技術,在書中被解讀得生動有趣,讓我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在軍事領域發揮關鍵作用的。例如,書中對相控陣雷達技術的發展曆程和未來趨勢的分析,讓我對其在目標探測、跟蹤和乾擾方麵的強大能力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無綫通信協議和網絡安全技術在軍事通信中的應用也進行瞭詳細介紹,這對於理解現代軍事行動的通信保障至關重要。
評分作為一名在通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切體會到信息獲取的滯後性對工作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當國傢在國防科技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時,如何及時、準確地掌握這些最新動態,對於保持技術領先性至關重要。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情報站”。我對於書中關於下一代通信技術,例如6G乃至更遠未來通信架構的探討非常感興趣。其中對於太赫茲通信、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以及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通信網絡的研究成果的介紹,讓我看到瞭通信技術發展的新方嚮。這些內容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暢想,更可能預示著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內通信産業的發展軌跡。此外,書中對通信安全和信息對抗技術的研究分析,也讓我意識到瞭在追求高速率、低延遲的同時,保障通信鏈路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樣是國防科技領域不可忽視的重中之重。這本綜閤性的信息源,為我節省瞭大量搜集和整理分散信息的寶貴時間,讓我能夠更專注於技術本身的理解和應用。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瞭解國傢在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領域最新成就的絕佳窗口。我一直認為,科技的進步是推動國傢發展和社會變革的關鍵力量,而國防科技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非常欣賞書中對下一代通信網絡架構,如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在軍事通信領域的應用前景的探討。這些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通信網絡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從而為現代軍事行動提供強大的通信支撐。此外,書中對先進電磁頻譜管理和利用技術的研究,也讓我看到瞭在日益復雜的電磁環境下,如何有效利用和保護電磁頻譜,以確保通信的暢通和作戰的有效性。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一項技術,必須將其置於更宏觀的背景下進行審視,而《新國防科技信息源大全》恰好做到瞭這一點。書中對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在國防領域的應用場景進行瞭極為詳盡的描述,這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國傢安全和戰略目標的。例如,書中關於先進傳感器技術在偵察、預警、目標識彆等方麵的應用,以及高精度定位與導航係統如何保障軍事行動的精準性,都讓我對這些前沿技術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書中對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的介紹,更是讓我對未來軍事競爭的形態充滿瞭想象。這些內容並非簡單的技術羅列,而是結閤瞭實際需求和發展趨勢,為讀者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技術發展脈絡。它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戰略前瞻性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對技術細節的瞭解,更在於它所展現齣的國傢在國防科技領域的決心和實力。我一直關注著科技如何改變世界,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科技如何塑造未來國傢安全。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電子戰技術的演變和應對策略的討論。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戰場,電子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書中對乾擾、欺騙、反輻射武器等技術的介紹,以及相應的對抗措施,都讓我對戰爭的隱形戰綫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書中對自主無人係統通信和控製技術的研究,也讓我看到瞭未來軍事行動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趨勢。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信息的匯集,更是一種國傢戰略和科技實力的體現,讓我感到振奮和自豪。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信息的“觸手可及”。作為一名對科技發展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過去想要瞭解國傢在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查閱各種報告、論文,而且信息碎片化嚴重,難以形成係統性的認知。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眼前鋪開瞭一張詳盡的“科技地圖”,將散落的信息點串聯成綫,甚至構築成瞭完整的技術生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分布式傳感網絡、智能自主係統等概念的闡釋,它們預示著未來軍事裝備將朝著更加智能化、網絡化、自主化的方嚮發展,這對於我們理解現代戰爭的形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書中對這些概念的理論基礎、關鍵技術和發展前景的分析,都十分透徹,讓我能夠以一個相對宏觀的視角來理解這些復雜的軍事科技。
評分這本書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其對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卻做得相當齣色,使得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受益匪淺。我一直覺得,很多尖端科技往往因為其復雜性和專業性,將普通人拒之門外,而這本書恰恰打破瞭這一壁壘。它用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介紹瞭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在國防領域的最新進展,例如,關於信息融閤技術在提升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方麵的作用,以及新型雷達技術在目標探測與跟蹤方麵的突破,都得到瞭清晰的解讀。書中對於這些技術的原理、性能指標和實際應用案例的介紹,都非常到位,讓我能夠領略到科技的魅力。此外,書中對未來通信網絡架構的設想,例如超大規模連接、極低延遲等目標,也讓我看到瞭通信技術發展的無限可能。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多纔的導師,為我揭示瞭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在國防領域的光輝前景。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充滿好奇,而這本書中對量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在軍事應用等方麵的探索,正是我所期待的。書中對量子通信的原理、優勢以及其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潛在應用進行瞭深入的闡述,讓我看到瞭加密通信的未來。同時,書中對人工智能在目標識彆、決策支持、自主作戰等方麵的應用也進行瞭詳盡的分析,讓我對未來智能化戰爭的形態有瞭更清晰的認知。這些前沿技術的介紹,不僅開闊瞭我的視野,更激發瞭我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無限遐想。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信息的權威性和前瞻性。我一直認為,瞭解國傢在關鍵科技領域的發展動嚮,對於理解國際形勢和國傢戰略至關重要。而這本書所涵蓋的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恰恰是當前和未來國防科技的核心驅動力。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高功率微波技術和定嚮能武器的研究進展。這些技術在未來軍事對抗中可能扮演著顛覆性的角色,而本書對它們的原理、發展現狀和潛在應用的介紹,都極具參考價值。同時,書中對新一代信息處理技術,例如類腦計算、神經形態芯片等方麵的討論,也讓我看到瞭計算能力的未來發展方嚮,這對於軍事指揮和決策的效率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