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乡愁 9787510847608

正方形的乡愁 97875108476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阮义忠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当代文学
  • 乡愁
  • 情感
  • 成长
  • 生活
  • 中国当代文学
  • 散文诗
  • 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47608
商品编码:2972903407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正方形的乡愁 作者 阮义忠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 9787510847608 出版日期 2017-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正方形的乡愁》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20世纪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深沉的情怀。


   作者简介
阮义忠
  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目录
单元 一个时代的刻痕 一个时代的刻痕-8
俯瞰众生-12
家门-14
妈祖庙前的石狮子-18
跛脚七仔-20 二哥的兰花-24
迪化街的叮咚声-26
传递乡愁-30
乱弹戏干旦-32 马祖芹壁村的老人-36
安住身心于当下-38
记忆中的龟山岛-42
时间之舟-44 一个村落的伤口-48
悼念逝去的美好时光-50
家乡的水肥车-54 鲜明的刺青,模糊的脸-56
让光明雕出生命轮廓60
如梦似幻的那堵墙-62
第二单元 家园去来
等待的母子-68
开往淡水的末班车-72
家园去来-74
淡水线怀念之旅-78
有一个礼拜五-80
秋风中的行者-84
追风的小孩-86
男子与狗-90
梦境的窗口-92
也是启发-96
拴链和没拴链的-98
闲适的小日子-102
淡水码头忆老友-104
第三单元 难得的时光
不存在的画像铺-110
唱《劝世歌》的盲妇-114
观音山前的小女孩-116
补破网-120
士官长和他的狼狗-122
好山好水好埔里-126
一个美浓的早晨-128
下棋的老友-132
坪林茶农-134
没有意外的世界-138
石碇村的小孩们-140 坚持做自己的小孩-144
返乡途中-146
难得的时光-150
一个时代的典型-152 迷人的北埔老太太-156
明德水库-158
无言歌-162
珍贵而非凡的一瞬间-164 想起了大姐-168
菜园里的弟-170
南澳村的假老头-174
故乡头城的海边-176 深沉的乡愁-180
老传统与新潮流-182
撒娇的小女孩-186
第四单元 乡愁不再狭隘
精神折磨-190
盼望收工的牛头马面-194
乡愁不再狭隘-196
澎湖的收惊婆-200
梅山部落的“莫”-202
突兀的摄影经验-206
十字路口的按摩师-208
等野台戏开演的老妇-212
龟山岛的召唤-214
马祖地中海的纯朴笑容-218
南竿美好的回忆-220
在福隆海水浴场留影-224
为难得的团聚留纪念-226
静悄悄的戏台-230
后台的假寐-232
庆安宫的王船祭-236
阵头团员-238
两个世界-242
时间、空间的线索-244
以心映景-248
代代相传便是不灭-250
误入禁区-254


   编辑推荐
“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
深沉动人的故乡情怀凝结成册
于九日想吐、温淡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
6cm*6cm的黑白视界中,框紧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乡愁

   文摘

   序言

正方形的乡愁 尘封的记忆,未曾抵达的远方 本书如同一封来自遥远时空的信件,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却又深刻入骨的乡愁。它不是那种对家乡具体的、实体的思念,而是对一种失去的、或许从未真正拥有的“根”的追寻。这种“根”,如同一个消失了的坐标,一个模糊的轮廓,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失落与漂泊。 一、 乡愁的另一面:一种失落的定位感 “正方形的乡愁”并非直接描绘故土的青山绿水,或是儿时嬉戏的弄堂小巷。它所触及的,是一种更普世的、存在性的失落。在信息爆炸、流动加速的时代,个体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散,四处漂泊。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也因此失去了落脚的根基。这种“根”,可能源于地理上的迁徙,也可能源于精神上的疏离。 书中所描绘的“正方形”,象征着一种固定的、稳定的、具有边界感的空间,它代表着熟悉、安稳和归属。然而,当这种“正方形”在现实中变得模糊,甚至消失时,我们就陷入了一种“无根”的漂泊。这份乡愁,是对那种曾经拥有(或想象中拥有)的确定性的怀念,是对在迷茫中寻觅一个可靠坐标的渴望。它不像传统乡愁那样指向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指向一种模糊而重要的“感觉”,一种被理解、被接纳、被珍视的安全感。 二、 叙事的碎片与拼贴:重构破碎的自我 本书的叙事风格,犹如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碎片化的叙事和跳跃的时间线,并非为了制造晦涩,而是为了真实地反映现代人记忆的运作方式。我们的记忆并非一条线性流淌的河流,而是散落的珍珠,需要我们去串联,去赋予它们意义。 作者以一种近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时空、不同场景的片段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些片段可能是一段简短的对话,一个突如其来的场景,一段内心的独白,甚至是一些日常的物品。它们看似无关,却又在某种隐秘的逻辑下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一种情感的网。读者需要调动自己的感知和联想,才能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拼凑出那些隐藏在字缝里的情感。 这种叙事方式,恰恰呼应了“正方形的乡愁”的主题。当生活的“正方形”破碎,我们的记忆也变得零散。如何在一个个碎片中找寻熟悉的印记,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对自我的认知,是对现代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它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也邀请读者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成为故事的共同构建者。 三、 触碰现代人的敏感神经:疏离、焦虑与追寻 “正方形的乡愁”触及了现代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丰裕时代,却又常常感到精神上的贫瘠。社交媒体让我们看似紧密相连,但真正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却变得稀缺。我们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穿梭,却也可能感到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本书深入探讨了城市生活带来的疏离感。高耸的建筑,密集的交通,匆忙的人群,都可能构成一种冰冷而机械的背景。个体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仿佛一个孤立的像素点。这种疏离感,并非源于对城市的厌恶,而是对在其中无法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归属”的困惑。 同时,本书也描绘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对人际关系的疏远,都可能成为焦虑的根源。这份“乡愁”,也包含着对摆脱这种焦虑,寻觅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的渴望。 四、 隐喻的运用与意象的构建:构建属于自己的“正方形” 本书的语言富有诗意,作者善于运用各种隐喻和意象,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内心世界。这些意象,可能是雨中的一棵老树,黄昏时分的一盏孤灯,甚至是海边的一块鹅卵石。它们并非简单的景物描写,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比如,那“正方形”本身,便是一个多层次的隐喻。它可以是童年的家,可以是故乡的土地,可以是人生的轨道,也可以是内心的壁垒。而“乡愁”则是一种对失去或求而不得的“正方形”的眷恋。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精妙运用,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属于自己的“正方形”,以及那份深埋的、对“正方形”的追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引导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辨认那些曾经占据我们心灵的“正方形”,以及那些让我们感到漂泊无依的时刻。本书提供了一种“观照”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在追寻“归属”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挣扎。 五、 跨越地域与时间的共鸣:一首献给所有漂泊者的歌 “正方形的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并非某个特定地域的特产,而是跨越了地域、文化和时代的普遍人性体验。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身处何地,在现代社会高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都可能感受到某种程度的失落和漂泊。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温柔而有力量的方式,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理解,一种陪伴。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单,这份“乡愁”,是许多人在现代社会中共同的情感体验。 它鼓励我们,即使身处迷茫,也要敢于去追寻,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正方形”。这份追寻,可能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一次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或是一次与他人建立深刻连接的尝试。最终,它指向的是一种内心的安顿,一种在纷繁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的力量。 结语: 《正方形的乡愁》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易察觉的角落。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用一种细腻而真挚的笔触,触动了我们最柔软的情感。它教会我们,乡愁并非只关乎故乡,更关乎我们内心深处对稳定、归属和意义的永恒渴求。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慰藉,一种力量,让我们在漂泊中,不忘回望,不忘追寻,不忘构建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而坚实的“正方形”。

用户评价

评分

《正方形的乡愁》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快餐式阅读的畅销书,而更像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充满年代感的场景深深打动,仿佛置身于那个淳朴而充满人情味的年代。那些关于土地、关于劳作、关于亲情的描写,都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常常会放下书本,陷入沉思,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那些与故乡有关的点点滴滴。书中没有夸张的辞藻,也没有华丽的修饰,但正是这种质朴的语言,才更显出情感的真挚。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无论是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还是雨滴落在窗棂的轻响,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愁”这个词语,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思念,更是对一段时光,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情感的追溯。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牵挂。

评分

《正方形的乡愁》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不经意间闯入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久违的温暖和感动。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震撼人心的哲理,但它却有着一种能够抚慰心灵的力量。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仿佛是一位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却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的关怀。我喜欢书中那些关于人物的刻画,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立体,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喜悦,也有忧伤,但正是这种真实,才让他们如此令人动容。书中关于“乡愁”的描写,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它让我回忆起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光,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那些温暖的回忆。作者的文字简洁而有力,不事雕琢,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杯清茶,初入口时有些寡淡,但越品越有味道。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让我明白了,那些平凡的日子,同样可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掩卷沉思、久久不能平静的书。《正方形的乡愁》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现代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所面临的内心困境。作者的笔触犀利而又温柔,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意象的场景,引导读者去自行探索。我被书中那些象征性的意象所吸引,它们如同一个个谜语,引发了我无限的遐想。书中关于“正方形”的隐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既可以是故乡的边界,也可以是束缚我们的枷锁,抑或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作者巧妙地将这些意象融入到叙事中,使得整本书充满了哲学意味。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画面,那些模糊的轮廓,那些闪烁的光影。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是否也在无形中被某些“正方形”所限制?我是否在追寻着某种心灵的寄托?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魔力,它能够穿透表象,触及我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这本书不适合快节奏的阅读,它需要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

评分

当我读完《正方形的乡愁》,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仿佛卸下了心中积压已久的重担。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无为而治”,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也不试图给你灌输什么道理。作者只是静静地诉说,而这些诉说,却有着一种强大的感染力。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描写所吸引,它们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中一一闪过。无论是清晨的薄雾,还是傍晚的晚霞,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书中关于“乡愁”的解读,更是独树一帜。它不仅仅是对地理空间的眷恋,更是一种对过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追溯。作者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追逐进步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进步”,是否真的让我们变得更快乐?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作者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迷茫与渴望。它没有提供答案,但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提问,如何去思考。

评分

初次翻开《正方形的乡愁》,就被它温润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所吸引。这本书仿佛是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带着些许微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丰富的层次和醇厚的余味。作者以一种近乎冥想的姿态,描绘着那些关于故乡、童年、以及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在文字的打磨下,逐渐清晰起来,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在光线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童年玩伴的段落,那些穿着破旧衣衫,在田埂上奔跑的孩子们,他们的笑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回荡在我的耳畔。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正是这种平淡如水般的叙述,才更显出生活的真实与不易。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平凡日子,发现它们同样蕴含着动人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慰藉,仿佛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憩心灵的港湾。作者对文字的掌控力令人惊叹,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不落俗套,却又直击人心。这是一种将情感融入文字的最高境界,让人在阅读中,不自觉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