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验幸福:孩子走好童年之路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胡迟,刘松梅,许萌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8017840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没有哪种教育比得上孩子的自我教育。当一个孩子产生了自我发展的愿望时,他就真正成长为一个独立、自由而负责任的人了。
孩子的性情往往承袭于父母。温和的父母培育出谦恭的子女,善良的父母培育宽容的子女,开朗的父母培育出快乐的子女,坚强的父母培育出勇敢的子女。
从幼年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是很有必要的。孩子们在独立活动的领域里将会获得与人交往的自信;发展出对生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他们会更加主动地谋划自已的事情,更有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信任、助人等积极的人生观念。
目录
人格篇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人格
自由地探索是自信的开始
先学习后实践
好奇是种子,赞赏是阳光
犯错误的意义
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抓好3岁前的启蒙教育
学前期,次违拗
不知所措的小学一年级
快速发展的8、9岁
青春的嬗变
“小磨蹭”的情结
养成良好习惯比单纯的训斥更让孩子受益
不做“”父母,把自主权留给孩子
家长的放手不等于“放羊”
训练家中的“小磨蹭”
拒绝依赖,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感谢挫折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承受挫折的能力需要锻炼
挫折是一栋看得见风景的房子
和挫折碰碰头
做一个勇敢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勇气从哪里来?
我们如何塑造勇敢的孩子?
和孩子一起正视和接纳自己的观点
祝福孩子
我们的期待就是孩子的未来
期待切实的指导
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需求
真爱的祝福
学习篇
学习从生活开始
让孩子玩耍
无心插柳
……
关系篇
发展篇
作者介绍
胡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北京汇文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1年。北京市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员,崇文区骨干心理辅导员,曾担任北京市知心热线、进城务工热线、残疾人热线志愿者,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论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充满温度的书,读起来如同与一位老朋友促膝长谈,分享着关于孩子成长的点滴感悟。我一直以来都困惑于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幸福”,总觉得这条路充满了荆棘和挑战。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轻松而深刻的方式,引领我走进了孩子内心的小世界。书中关于“陪伴的质量”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陪伴,是全心全意的投入,是眼神的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我开始尝试放下手机,专注于和孩子一起度过那些宝贵的时光,一起玩游戏,一起讲故事,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奇妙。我发现,当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也变得更加快乐和放松。书中对于“挫折教育”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总是担心孩子会经历失败,会受到伤害,所以总是不由自主地去保护他们。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当的挫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孩子的韧性,教会他们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重新站起来。我开始尝试放手,让孩子去面对一些小的挑战,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育儿道路上的迷茫,让我看到了孩子成长中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生活化的温度。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掌握很多专业的育儿知识。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幸福,其实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点滴细节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的章节。我常常会为了孩子的不懂事而生气,却忽略了教导他们去感恩。这本书让我明白,感恩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幸福。当我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谢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时,我发现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也更加懂得珍惜。书中关于“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的论述,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我以前总是觉得,孩子就应该时时刻刻在我的管束之下,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开始尝试给孩子一些独处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玩耍,去思考,去创造。我发现,在这些“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孩子变得更加有创造力,也更加有主见。这本书就像一本宝典,为我打开了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美好的童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诗意,每一个章节都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让我沉醉其中。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童年的教育,就是要将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童年的真正价值,在于体验,在于感受,在于成长。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的论述所吸引。我常常因为孩子的小缺点而责备他们,却忽略了教导他们去爱自己。这本书让我明白,爱自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幸福。当我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点,去肯定自己的价值时,我发现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懂得如何去面对挑战。书中关于“鼓励孩子去犯错”的观点,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是过于小心翼翼,生怕孩子犯错,生怕他们受到伤害。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孩子的韧性,教会他们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重新站起来。我开始尝试放手,让孩子去面对一些小的挑战,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本书就像一位艺术家,用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而美好的童年画面,让我看到了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态上的转变。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地“教育”我的孩子,希望他们成为我心中理想的样子。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或许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的观点,对我触动很大。我常常因为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而感到焦虑,觉得他们“落后”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发展轨迹。我应该做的是去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去强求。我开始学着放下比较,去欣赏孩子的独特,去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书中关于“鼓励孩子去探索”的论述,也让我开始改变我的育儿方式。我以前总是过于小心翼翼,生怕孩子犯错,生怕他们受伤。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探索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我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冒险,去犯错,并且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引导。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用它的智慧,点醒了我心中那些被固有观念蒙蔽的角落,让我看到了童年教育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了一次净化,仿佛所有的育儿焦虑都被洗涤干净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功利”的事情,就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有出息。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童年的真正意义,是体验,是感受,是成长。我被书中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厚的连接”的部分深深吸引。我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导致孩子不愿意对我倾诉。这本书让我明白,建立深厚的亲子连接,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需要用真诚去打动孩子。我开始尝试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听他们说话,多理解他们的感受。我发现,当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时,孩子也变得更加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用奖励来驱动孩子学习,却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内在兴趣。这本书让我明白,内在驱动力才是孩子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根本。我开始尝试去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去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走上了一条更加充满爱与智慧的育儿之路。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点拨了我关于孩子成长的许多迷思。我一直以为,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就是要尽力满足他们的一切物质需求,让他们生活无忧无虑。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往往蕴藏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中。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所吸引。我常常因为孩子的情绪失控而感到沮丧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本书却告诉我,与其去阻止孩子的情绪,不如去理解和接纳。当我不再将孩子的情绪视为“麻烦”,而是将其看作是他们内心需求的表达时,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平和,孩子也更容易被安抚。书中提到的“给予孩子选择权”,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启发。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为孩子做决定,认为自己是大人,懂得比孩子多。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自己选择玩什么玩具,甚至自己选择晚饭吃什么。虽然有时会遇到一些小小的“挑战”,但看到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幸福之路”。
评分读到这本书,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把我一直以来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挣扎都精准地捕捉到了。我一直以为,要给孩子最好的,就是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报最好的培训班,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强调了“童年之路”的真正意义,不是竞争,而是体验。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用力过猛,反而剥夺了孩子感受幸福的权利。比如书中提到的“慢下来”,简直是说中了我的心病。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抓紧一切时间让孩子“进步”,结果自己疲惫不堪,孩子也变得越来越焦虑。读了这本书,我开始尝试放下手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真正地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我发现,当我和孩子一起在公园里追逐嬉戏,当我和他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当我和他们一起静静地读一本绘本,这些看似“无意义”的时光,却蕴含着最纯粹的快乐。书中关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这一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总是习惯性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然后为自己孩子的“不足”而烦恼。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轨迹也各不相同。接纳孩子的缺点,并从中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才是真正的爱。这本书没有给我具体的“方法论”,而是给我了一种全新的“育儿观”,让我从一个焦虑的追逐者,变成了一个平静的陪伴者。这种转变,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关于童年教育的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所谓的“幸福”就是孩子成绩优异,未来有光明的前途。但作者却引导我思考,童年本身,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体验幸福”,则是这条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引。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好奇心”的章节。我常常因为孩子问各种“为什么”而感到不耐烦,觉得他们耽误时间。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我们应该珍视并呵护它,而不是打压。我开始学着去回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即使有些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世界充满了惊奇,而我也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童真。还有关于“玩耍”的意义,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观念。我总觉得玩耍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玩耍不仅仅是游戏,更是孩子学习、创造、社交的重要途径。我开始鼓励孩子自由玩耍,允许他们摔倒、弄脏,并且发现,在玩耍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这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照见自己的不足,同时也照亮了孩子成长的方向。它让我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童年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呵护。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宁静的大门。我一直以为幸福是一种需要努力去追寻、去抓住的目标,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幸福其实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一种需要被发掘和滋养的状态。作者用非常贴近生活、充满智慧的语言,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童年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去“体验”幸福。书中没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充满了无数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感受力”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孩子所谓的“不听话”或者“小题大做”,很多时候只是在表达他们尚未成熟的情绪和需求,而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做的不是去压抑或否定,而是去理解和引导。书中提到的“允许孩子犯错”这一点,对我触动非常大。我以前总是担心孩子跌倒,害怕他们受委屈,所以总是过度保护。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正是这些小小的“跌倒”,才能让他们学会站起来,学会坚韧,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它让我开始尝试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加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这种“体验”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需要爱,也需要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方向,在我焦虑的时候给予我安慰,让我感受到作为父母的成长,以及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喜悦。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去“体验”。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幸福是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享受的东西,而童年,则应该是一个充满学习和准备的阶段。然而,这本书却告诉我,童年本身,就是体验幸福的最佳时机。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的论述。我常常因为孩子的一些小缺点而烦恼,却忽略了他们身上那些被我忽视的优点。这本书让我开始更加留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独特之处,去赞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我发现,当我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和肯定时,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书中对于“给予孩子安全感”的阐述,也让我反思了很多。我总以为,只要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求,就是给了他们安全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爱,来自于父母的支持,来自于父母的理解。当我能够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时,我发现孩子变得更加勇敢,也更加快乐。这本书就像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充满爱与幸福的亲子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