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節日與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
定價:40.00元
售價:28.0元,便宜12.0元,摺扣70
作者:《北京文化論壇文集》編委會
齣版社: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56194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收錄瞭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70餘篇,以及領導緻辭和嘉賓演講,內容包括三個部分,部分:北京節日文化,第二部分:節日文化與市民生活,第三部分:節日文化研究。
在2013北京文化論壇上的緻辭
嘉賓演講
中國傳統節日的復興和未來的走嚮
北京節日的曆史、現狀和未來建設
公共空間可開展中華人倫節日
傳統節日與“新民俗”建設
公園節慶活動對北京節日民俗的影響——以北京幾個公園節慶活動為例
綠海甜園 喜迎八方賓朋 魅力新區 彰顯首邑雄風
創意點亮旅遊節慶
部分 北京節日文化
節日——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節點
金中都的建設與老北京的節慶文化
老北京的節令風俗
北京端午禮俗與城市節日特性探賾
北京端午習俗的影響因素分析
北京傳統節日和中國市民社會——以端午節為中心
北京市傳統節日式微及其影響因素
節慶活動與文化産業創新轉型
傳統節日的當代實踐——以北京民俗博物館為例
《清代北京竹枝詞》中的歲時節日
北京節慶民俗文獻整理綜述——以首都圖書館為例
開放與傳統交匯中的北京節日
北京特色節慶與區域社會團結——以廣安門內空竹文化節為個案
京西靈水“鞦粥節”俗文化
節慶活動與城市文化日曆的製訂——在北京設立“建城節”的初步構想
第二部分 節日文化與市民生活
休閑經濟下北京旅遊節慶活動的特徵、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論節日與市民生活的關係
節慶活動對區域經濟和産業的帶動作用
節慶活動對旅遊産業的影響分析——以懷柔區節慶活動為例
新城建設背景下的通州節事發展研究
與時俱進的北京朝陽國際商務節與朝陽經濟發展
新休假製度環境下北京市民端午節休閑行為的空間特徵
促進節日消費與提升北京幸福指數
對調整節假日集中休息所産生問題的探討
節日文化與京派發展創新
寺廟與老北京的節日習俗——以《北平風俗類徵》為中心
關於北京春節活動的建議
淺議農村規劃催生節日及其帶動産業發展
第三部分 節日文化研究
中國傳統節日品牌打造與民族文化
自我教化的歡樂課堂
淺談弘揚節慶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節慶——民族文化的昨天·今天·明天
傳統節慶習俗的文化價值
廟會文化與現代傳播
消逝的節日——新媒體對傳統節日的衝擊
傳統節日的社會創新模式研究
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迫在眉睫
增添春節新意
中華姓氏宗親文化節慶在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
節慶活動的網絡評價與微傳播
中西同質性節日的功能對比
花朝節曆史變遷與現代價值研究——以杭州地區為中心
廣州迎春花市及其關聯文化産業
貴州苗族節日飲食文化及其對食品産業的帶動作用
藏族節慶日中的茶文化
動漫節慶産業對東京城市發展的文化意義
後記
當我拿到《節日與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時,我並沒有預設它會帶來怎樣的驚喜,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書中豐富的論述和深刻的見解所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節日的記錄,更是對北京市民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社會變遷的細緻觀察與深刻剖析。書中對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進行瞭多角度的探討,我特彆欣賞那些將節日習俗與市民情感、社區凝聚力相結閤的觀點,這使得節日不再是孤立的儀式,而是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城市的重要紐帶。同時,我對書中描繪的市民生活畫捲也頗有感觸,那些關於日常娛樂、休閑方式、人際交往的描寫,都充滿瞭濃鬱的京味兒,讓我仿佛能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脈搏。作者們以敏銳的視角,捕捉到瞭現代社會發展給市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並對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進行瞭深入解讀。這種對生活細節的關注,以及對文化傳承的重視,使得這本書具有瞭極強的現實意義和思想價值,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節日與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這本書,我從頭到尾一口氣讀完,感覺意猶未盡。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用一種親切、生動的語言,講述著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節日與生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北京傳統節日的解讀,那些關於春節的年味兒、端午的龍舟、中鞦的月光,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充滿溫情與熱鬧的年代。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對傳統的懷舊,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節日如何融入到現代市民的生活中,以及它們在新時代背景下所呈現齣的新麵貌。作者們對市民生活的研究,也讓我耳目一新,他們不僅僅關注大事件,更將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生活點滴上,通過對社區文化、休閑方式、人際交往的描寫,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北京市民生活圖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化是如何滲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又如何塑造著每一個市民的身份認同。它讓我更加珍視自己所擁有的文化,也讓我對未來的文化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節日與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北京市民生活和節日文化的窗口。書中關於傳統節日如何演變的論述,讓我對那些曾經熟悉的習俗有瞭全新的認識。比如,春節不再僅僅是傢庭團聚的時刻,更是社區互動、文化展示的重要節點;端午節的賽龍舟,不僅僅是一項體育競技,也承載著愛國主義的情感和對傳統的紀念。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市民生活”的描繪,不再是宏大的敘事,而是聚焦於普通百姓的日常點滴。從早市的熱鬧,到公園裏的晨練,再到夜晚的廣場舞,這些鮮活的場景勾勒齣瞭北京市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我從中感受到瞭這座城市獨特的煙火氣,以及市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認同。作者們對當下社會文化變遷的分析,也充滿瞭智慧和前瞻性,他們探討瞭數字時代對節日文化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獨特性。閱讀此書,就像與一群熱愛生活、關心文化的北京市民進行瞭一場深入的交流,讓我對這座城市有瞭更深厚的理解和情感。
評分翻開《節日與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仿佛踏入瞭一個充滿活力和智慧的文化殿堂。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節日”的解讀,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吃喝玩樂,而是深入到瞭節日背後蘊含的社會功能、文化意義以及情感連接。作者們從曆史縱深和現實視角齣發,探討瞭不同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特彆留意到那些關於“市民生活”的篇章,它們細緻地描繪瞭北京市民在工作之餘如何通過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如逛公園、看展覽、聽講座、參加社區活動等,來豐富精神世界,構建和諧鄰裏關係。書中不乏對當下社會文化現象的深刻洞察,例如,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傳統節日如何被賦予新的生命力,又如何與現代生活方式發生碰撞與融閤。我從中看到瞭北京市民在傳承與創新中,努力維係著屬於這座城市的文化根脈。字裏行間洋溢著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文化的敬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瞭知識,更收獲瞭情感的共鳴。這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入思考,並從中汲取力量的書籍。
評分讀完《節日與市民生活——2013北京文化論壇文集》後,我內心湧動著許多感想,仿佛置身於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書中的討論,從北京特有的傳統節慶習俗,如春節的市井喧囂、廟會的熱鬧非凡,到中鞦的月圓人團圓的溫情脈脈,再到端午的龍舟競渡、粽葉飄香,無不勾勒齣這座古老城市獨特的文化肌理。我尤其被那些關於市民生活變遷的論述所吸引,作者們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現代化進程如何悄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古老與新潮的交融,在字裏行間鮮活地呈現齣來。那些對老北京鬍同生活、京味兒飲食、民間技藝的追溯,讓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槐花香,聽到京劇的悠揚唱腔,感受到那份獨有的京城韻味。同時,書中也探討瞭當下市民生活麵臨的新挑戰,比如消費主義的衝擊、社區關係的淡漠,以及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保留並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産。每一個觀點都引發瞭我深刻的思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座城市的關係,也更加珍視那些曾經習以為常卻又彌足珍貴的文化符號。這不僅僅是一部文集,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北京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也映照齣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市民的心靈軌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