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光玉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人类学
  • 田野调查
  • 民族学
  • 文化变迁
  • 传统文化
  • 原住民
  • 社会学
  • 历史
  • 人类学
  • 彩色绘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46342689
商品编码:297293885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定价:34.50元

售价:23.5元,便宜11.0元,折扣68

作者:光玉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46342689

字数

页码:1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秉承忆古思今以及揭示故事背后真相的目的,就已经消逝的国家、城市、文明、人和事物等进行了探究,在探索过去的同时展望未来。
  另外,《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还介绍了那些正在受到人类威胁的地域,如青海湖、月牙泉等,希望通过这几方面的探索,能够警醒人类今后的行为。

目录

章 消逝的国家
消逝的楼兰古国
夜郎古国在哪里
消失的古格王国
失落的亚特兰蒂斯
神秘的古印加帝国
古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迦太基的消失
海上霸国克里特的毁灭
波斯帝国的覆没
苏美尔王国的灭亡
安息帝国的兴衰
尼雅的消失
亚述帝国的兴亡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第2章 消逝的城市
“空中之城”马丘比丘
吴哥古城的湮没
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的覆灭
沉寂的蒂华纳科古城
被废弃的塞兰迪亚
付之一炬的波斯波利斯古城
人间蒸发的佩特拉城
被离弃的科潘古城
败落的高昌古城
特奥蒂瓦坎城的消亡
特洛伊由黄金城变废墟
败落的昌昌古城
耶路撒冷旧城
曾经繁华的沙格古镇

第3章 消逝的文明
被焚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不知所踪的夏墟
废墟中的殷代甲骨文
消逝的丝绸之路
神秘消失的印加文明
起源难明的奥尔密克文明
神秘的玛雅文明
欧洲文明的源头克诺索斯
哈拉巴文化由盛转衰
赫梯文明的衰落
传说中的麦罗埃文明
被遗忘的“两河文明”
托尔特克文明的衰败

第4章 消逝的人类
消失的拉达部落及爱斯基摩人部落
神秘失踪的第五纵队
永逝的邛人
契丹铁血一族的消亡
神秘消失的巴人
高句丽民族去了哪里
神秘莫测的霍比特人
消失的莫切人
冲秘消失的古罗马战俘

第5章 消逝的宝物
北京猿人化石
如来真身舍利
太平天国的窖金流落何处
消逝在“金银岛”上的宝藏
所罗门财宝在哪里
难明的荷马史诗中的宝藏
500吨黄金去了哪里
印加人的宝藏在何方
洛豪德岛的海盗遗产
羊皮卷上的宝藏今何在
神秘的钱坑宝藏

作者介绍


文摘

消逝的楼兰古国新疆有一处令探险家、旅游者都十分着迷的地方,人称“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它就是享誉中外的西域古国——楼兰。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现今可以查证的古文献上有关楼兰的记载。
  据资料记载,西汉时,楼兰城空前繁荣,城内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和宝塔。这里生活着14000多人,商旅云集,热闹非凡。但是,热闹的楼兰曾一度被势力强大的匈奴所控制,他们肆意劫掠商人、攻杀汉朝使者。
  为保护汉朝与西域的往来,汉武帝曾发兵攻打楼兰国,俘虏了楼兰王,迫使其听从汉朝的管束。但是不久,楼兰又在匈奴的威逼利诱下,多次截杀汉朝官吏。楼兰王的出尔反尔让汉昭帝异常气愤。
  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受汉昭帝之命,派遣傅介子率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安归,立安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汉朝并没有放弃对楼兰的管理,在那里设都护、置军侯、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兴旺。
  东晋后期,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了联系。
  唐朝时期,中原地区繁荣昌盛,唐朝与吐蕃多次在楼兰兵戎相见。
  李白在《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昌龄纵军行》中这样描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李白和王昌龄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楼兰在唐朝时还是边陲重镇。
  可是,这个曾经繁荣的城镇为何突然消失了呢?是在什么年代消失的?楼兰古国现在究竟在何方?这些都成了不解之谜。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在维吾尔族人艾尔迪克的陪同下,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当艾尔迪克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时,遇到了沙漠狂风,这一突然而至的灾难使他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掩盖着一座古代的城堡。后来,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
  1901年,斯文·赫定再度来到新疆,在艾尔迪克的指引下找到了这座神秘的城堡,并发掘出了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年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的发现,引起多国探险家的浓厚兴趣,他们先后抵达了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并掠走了许多重要文物。
  随着楼兰古城的发现,一个谜团随之而来,是什么原因让繁华多时的楼兰销声匿迹,由绿洲变成沙漠?为了揭开谜团,新疆科学工作者在1979~1980年对楼兰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古城露出了它的本来面貌。
  ……

序言



读好书系列:古文明的辉煌与探秘 一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触摸人类文明起源的恢弘史诗。 本书聚焦于人类历史上那些曾经璀璨夺目,却因种种原因最终走向衰亡的伟大文明。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深入挖掘这些文明的社会结构、精神信仰、科技成就乃至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力求还原一个立体、鲜活的“消逝的世界”。 第一部分:尼罗河畔的永恒之光——古埃及的奥秘 本书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地球上最古老、最神秘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法老的土地,尼罗河的恩赐,塑造了一个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强大帝国。 1. 尼罗河的馈赠与神权统治: 详细解析尼罗河泛滥周期对埃及农业和时间观念的塑造,以及这种自然规律如何催生了“神王”法老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将探讨阿蒙、拉、奥西里斯等主要神祇的信仰体系,以及“玛阿特”(Ma'at,宇宙秩序与正义)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核心作用。 2. 建筑的奇迹与不朽的追求: 深入剖析吉萨金字塔群、卡尔纳克神庙的建造技术。我们不仅仅关注其宏伟的规模,更着重探讨古埃及人在几何学、测量学和劳动力组织方面的惊人智慧。同时,对图坦卡蒙墓的发掘报告进行重述,解读象形文字中隐藏的丧葬仪式与来世观念。 3. 知识的载体:莎草纸上的智慧: 考察古埃及的文字系统——象形文字的演变、书写工具及抄写员的地位。通过对《亡灵书》、医学莎草纸残卷的解读,展现古埃及人在数学、天文、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水平。 4. 帝国的黄昏: 分析从新王国鼎盛到被波斯、希腊、罗马相继征服的历史进程,探讨造成其衰落的内部矛盾、环境变化以及外部军事压力。 第二部分:两河文明的摇篮——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之痕 从尼罗河谷转向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我们进入了“两河之地”,这里是人类文明早期城市化、法制和书写的最早发源地。 1. 苏美尔的诞生:城邦的萌芽: 追溯苏美尔人建立最早的城市国家——乌鲁克、乌尔的历程。探讨他们的农业灌溉系统、最早的轮式运输以及泥板楔形文字的发明。我们将重点分析苏美尔人在宗教和神话体系中对洪水和创世的描述。 2. 汉谟拉比的律法与统一: 详细介绍古巴比伦的崛起,特别是汉谟拉比法典的结构与意义。这部法典如何体现了“以眼还眼”的复仇原则,又如何在不同社会阶层间进行差异化管理,为后世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3. 亚述的铁血征服与图书馆: 描绘亚述帝国作为古代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帝国,其先进的攻城技术、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以及尼尼微图书馆的建立对保存古代知识的贡献。 4. 帝国更迭的教训: 分析阿卡德、赫梯等其他美索不达米亚区域文明的兴衰,揭示其共同的局限性,如对中央集权的过度依赖和资源分配的长期不均衡。 第三部分:爱琴海的辉煌与断裂——米诺斯、迈锡尼与失落的黑暗时代 本书将目光转向地中海东部,探究青铜时代末期,在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上兴起的两个关键文明——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1. 克里特岛的宁静与艺术: 描绘米诺斯文明(克诺索斯宫殿为中心)的和平、海洋贸易导向的特征。重点分析其壁画艺术中对自然界(如“跳跃公牛”)的喜爱,以及其独特的线性文字A(至今未完全破译)。 2. 迈锡尼的城墙与英雄史诗: 阐述迈锡尼文化如何融合了本土文化和米诺斯元素,形成了一个以军事贵族为核心的城邦联盟。通过解读线形文字B(已破译),揭示其高度组织化的宫殿经济结构,以及他们与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关联。 3. 青铜时代的崩溃(The Bronze Age Collapse): 集中分析约公元前1200年前后,整个东地中海地区为何在短时间内陷入动荡、贸易中断、城市被毁的“黑暗时代”。探讨“海上民族”的冲击、气候变化、内部叛乱等多种假说,力求提供一个多因素论证。 第四部分:失语的辉煌——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帕 我们将视角转向南亚次大陆,探索那些在印度河谷平原上同期发展的、拥有惊人城市规划水平的文明。 1. 精准的城市规划: 详述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的宏伟布局,包括其完善的排水系统、标准化的砖块尺寸、公共浴池的修建,以及城市中严格的区域划分,展现了高度发达的市政管理能力。 2. 贸易网络与缺失的文字: 探讨该文明通过海路与美索不达米亚进行贸易的证据。重点讨论其独特的印章文字,虽然数量不少,但至今未能被成功解读,这成为我们了解其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最大障碍。 3. 文明的消散之谜: 分析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的主流观点,包括雅利安人的迁入、季风模式的改变、河流改道等自然灾害因素,以及这种“和平”文明如何逐渐退化并最终融入后续的南亚文化之中。 总结:历史的回响与我们的继承 本书的每一章节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记录,更是一次对“文明”定义的深刻反思。这些消逝的世界,无论是因气候灾难、资源枯竭、内部冲突还是外部入侵而终结,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它们证明了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但维持一个伟大文明的复杂平衡却需要无尽的智慧与警惕。通过对这些失落国度的探寻,我们得以更清晰地审视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并在历史的回响中,寻找通往未来的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加上一幅充满故事感的插画,让我还没翻开就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带有插图的书籍,尤其是那种能够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补充文字信息的彩色插图,总能让阅读体验上升一个层次。我特别期待这本书的插图能够将“消逝的世界”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遗失的美丽展现出来,不知道是否会有一些精美的地图、古老的遗迹描绘,或者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场景复现?我的想象力已经被这封面勾勒出的画面点燃了,迫不及待想知道书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将那个“消逝的世界”带到我的眼前,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一般。希望它的文字也能和插图一样,充满诗意和感染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更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已经消失的文明和历史遗迹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身上蕴含着无数的秘密和未解之谜。当我在书店看到《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时,心中顿时升起一种强烈的共鸣。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仿佛在召唤着我去探索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往事。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所描绘的“消逝的世界”究竟是指哪个时代、哪个地理区域?是古老的失落之城,还是曾经繁荣却如今只剩下传说文明?书中是否会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那些文明衰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那些“彩色插图”会是怎样的呈现形式?是描绘壮丽的古代建筑,还是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我希望它们能够如同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得以一窥那个曾经鲜活而又神秘的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被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书籍所吸引。这本书的标题《消逝的世界》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勾勒出一种失落与神秘的意境,让我充满探索的欲望。我尤其看重书籍中的插图,尤其是“彩色插图”,因为它们能够将文字的描述具象化,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书中所描绘的内容。我期待这本书的插图能够是精美绝伦的,它们或许是对于已经消失的古老文明遗迹的写实描绘,或许是对于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场景的艺术再现,又或许是对书中故事情节的视觉化解读。我希望这些插图能够与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一个令人沉醉的“消逝的世界”,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变迁。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就被它那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印刷和装帧都显得非常用心,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颜色鲜亮而不刺眼,翻阅时有一种宁静而专注的仪式感。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内容,更要在细节上体现出匠心。这本书的“彩色插图版”几个字,更是让我对它的期待值拉满。我特别想知道,这些插图是历史影像资料的汇集,还是作者根据文字内容精心绘制的艺术创作?是写实的风格,还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抽象表达?我希望它们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书中描述的那个“消逝的世界”,去感受那些曾经存在却已不复存在的景象、人物和情感。有时候,一幅精妙的插图,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留存在记忆里。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细节丰富的插图,它们如同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窗口,带领我进入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世界。书名《消逝的世界》本身就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遐想,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究竟是怎样的世界,又为何走向了“消逝”。我猜测,这可能是一部关于古老文明、失落的城市,甚至是某种已经灭绝的物种的记录。而那些精美的彩色插图,无疑是这本书最耀眼的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画面的点缀,更是对那个“消逝的世界”最直观、最生动的呈现。我希望能看到对于那个世界独特风貌的描绘,比如宏伟的建筑、奇特的生物、或者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我期待这些插图能够激发我的想象力,让我能够超越文字的局限,去感受那个世界的独特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