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Multisim 14電路設計與仿真
:69.00元
售價:48.3元,便宜20.7元,摺扣70
作者:呂波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111534471
字數:646000
頁碼:4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針對目前新版Multisim 14軟件版本,書中包含來自於企業和培訓的大量實例,滿足不同行業的讀者需求,實例均經過實際操作,專業性和可操作性強,配套資源非常豐富、特色和賣點突齣,新書上市重點宣傳。
Multisim是美國NI公司推齣的以Windows係統為平颱的仿真工具,適用於闆級的模擬/數字電路闆的設計工作。它包含瞭電路原理圖的圖形輸入、電路硬件描述語言輸入方式,具有豐富的仿真分析功能。為適應不同的應用場閤,Multisim推齣瞭許多版本,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本書將以教育版為演示軟件,結閤教學的實際需要,簡要地介紹該軟件的概況和使用方法,並給齣數個應用實例。本書以NI Multisim的新版本NI Multisim 14��0為平颱,包括Multisim 與Ultiboard,介紹瞭電路設計與仿真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原理圖環境設置、原理圖設計基礎、原理圖的設計、層次原理圖的設計、虛擬儀器設計、原理圖編輯中的高級操作、原理圖的後續處理、原理圖仿真設計、CAE元器件設計、PCB設計、電路闆的布局與布綫、電路闆的後期操作和封裝元器件設計。本書的介紹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各章節既相對獨立又前後關聯。在介紹的過程中,編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及教學心得,及時給齣總結和相關提示,以幫助讀者快速掌握相關知識。全書內容講解翔實,圖文並茂,思路清晰。隨書贈送的多媒體教學光盤包含全書實例操作過程的視頻講解文件和實例源文件,讀者可以通過光盤方便、直觀地學習本書的內容。本書既可以作為初學者的入門教材,也可以作為電路設計及相關行業工程技術人員及各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學習參考書。
我對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感到非常失望。它似乎完全停留在對 Multisim 14 軟件基本操作界麵的介紹上,對於底層的電路原理和仿真算法的講解卻淺嘗輒止。例如,在講解一個簡單的濾波器設計時,書中隻是簡單地拖拽元件,設置好參數,然後展示仿真結果,卻完全沒有深入剖析為什麼選擇這些參數,或者在不同工作條件下這些參數會如何影響最終的頻率響應麯綫。對於想要通過這本書真正掌握仿真精髓,並能舉一反三解決復雜問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就像是未經發酵的麵團,乾巴巴的,缺乏營養。如果隻是想學軟件的“點點畫畫”功能,市麵上隨便一個免費教程都比它詳細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實在難以體現。
評分排版和邏輯結構混亂到瞭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章節之間的銜接非常突兀,前一章還在講直流分析,下一章突然就跳到瞭復雜的時域瞬態仿真,中間缺少必要的過渡和鋪墊知識。而且,很多重要的概念,比如“探針設置”或者“模型庫管理”,反復在不同的章節中以零散的方式齣現,沒有一個集中的、係統的講解。讀者必須自己在大部頭裏東拼西湊,自行梳理知識脈絡,這極大地增加瞭學習的認知負擔。我常常需要翻閱好幾頁纔能找到一個特定功能的完整說明,這完全是齣版方對閱讀體驗的漠視,讓人感覺像是在閱讀一份未經校對的、拼湊起來的內部草稿,而不是一本正式齣版的專業書籍。
評分這本書的案例分析環節簡直是敷衍瞭事。每一個案例都顯得極其理想化和脫離實際。比如,在講解一個基礎的運放電路時,案例中使用的元件參數完美無瑕,完全沒有考慮現實中元件的容差、噪聲或者寄生參數的影響。當我試圖將書中的設置應用到我自己的、略有不同的實驗環境中時,仿真結果立刻齣現瞭偏差,而書中對這些“現實偏差”的任何預警或處理方法都沒有提及。這讓讀者形成瞭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仿真世界就是教科書上的樣子,一旦進入真實的工程實踐,便會發現自己完全無所適從。一本好的仿真書籍應該教會讀者如何“馴服”和“質疑”仿真結果,而不是僅僅展示完美的虛擬成功案例。
評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簡直是災難。紙張太薄瞭,油墨還容易蹭掉,拿到手裏感覺一點分量都沒有。更讓人抓狂的是,那些電路圖的綫條,細得跟發絲一樣,顔色還那麼灰暗,對著光看都看不清楚。我嘗試用高倍放大鏡去看那些元件的標識和連接,結果發現很多地方的細節都模糊不清,根本無法準確識彆。這對於需要精確操作的電路設計新手來說,簡直是噩夢,光是看圖就得費半天勁,效率低得驚人。我不得不去網上找更高清的資料來對照,這本書的圖文質量實在讓人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感覺齣版商在製作成本上是能省則省,完全沒有考慮到讀者的實際使用體驗,這是一本在物理呈現上非常不閤格的教材。
評分語言風格極其僵硬和晦澀,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作者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即便是技術書籍,也需要一定的可讀性和吸引力來維持讀者的注意力。大量的句子冗長且充滿瞭不必要的技術術語堆砌,常常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理解其想錶達的簡單意圖。更彆提那些生硬的直譯腔調,使得許多專業錶達讀起來彆扭極瞭。我感覺我不是在學習一項有趣的技術,而是在啃一本枯燥的、充滿術語的字典。對於需要快速掌握技能的工程師或學生來說,這種低效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種摺磨,它嚴重阻礙瞭知識的有效吸收和快速應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