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家庭万年历 | 作者 | 樊岚岚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6969049 | 出版日期 | 2017-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为弘扬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融公历与农历于一体的《家庭万年历》。本书是一部兼具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历书,内容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根本,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语言通俗易懂,历表准确,能更好地服务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包括四大部分,*部分是天文历法知识,涵盖了中华历法演变规律及常识、天干地文、生肖时辰、天文和地理科普知识、节气与时令的自然观律等传统历法知识,有论有据,有理有趣;第二部分是万历年表,作为本书的主体部分之一,以表格的形式列举1920~2100年间的历史纪年,具有、科学、便于查阅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实用性强;第三部分是民俗文化部分,介绍了传统习俗、中华姓氏起名学问、民间禁忌、传统节日、传统蒙学、古今对联等知识,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第四部分是日常生活常用小知识,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日常保健、意外事故的自救等知识,通俗易懂、生动实用。 总之,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堪称一本不可多得的民间实用通俗读物!但因编者水平所限,文中难免出现疏漏之处。如有发现,衷心希望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1〗部分 天文历法 〖1〗章历法常识002 万年历的起源002 阳历003 阴历004 农历004 日、月、年005 〖1〗第二章天象自然007 地月系和太阳系007 月亮盈亏007 旬、昼夜、时辰、五更009 日食和月食011 星座011 黄道与012 月球与潮汐013 〖1〗第三章气候节令014 四季的成因和划分014 二十四节气015 梅、伏、九九017 〖1〗第四章天干地支019 天干地支的概念019 干支的本意019 十天干021 十天干配人体022 十天干配四时方位022 十二地支023 天干地支的刑冲害化合023 〖1〗第五章阴阳五行028 阴阳学说028 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029 五行学说030 〖1〗第六章易经八卦033 八卦的生成033 八卦中的常用名词034 阴阳八卦的古今运用035 易经六十四卦037 易经六十四卦白话解及其应用039 〖1〗第七章十二生肖044 十二生肖的传说044 十二生肖与属相047 十二生肖与时辰047 〖1〗第二部分 万年历(1920~2050年) 〖1〗第三部分 2051~2100年万年历简表 〖1〗第四部分 民俗文化 〖1〗章传统习俗及礼仪326 寿诞习俗326 丧事风俗328 跪拜之礼331 座次之礼333 民间礼仪禁忌335 语言禁忌337 社交禁忌338 〖1〗第二章中华姓氏起名学问339 姓氏家谱339 古人起名之道341 起名的四原则342 起名十禁忌343 〖1〗第三章民间传统节日345 春节345 元宵节345 清明节347 端午节348 七夕节349 中秋节352 重阳节353 元旦355 〖1〗第四章古今对联356 春联356 婚联359 寿联360 挽联361 商业联362 〖1〗第五章传统蒙学经典363 三字经363 百家姓365 千字文367 弟子规369 增广贤文373 〖1〗第五部分 日常生活常用知识 〖1〗章实用生活小窍门384 衣384 食389 住395 行400 〖1〗第二章养生与保健知识402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人体健康标准402 日常小药方403 顺应自然的四季调养法407 常见病症宜忌食物表410 人体所需营养素大盘点418 合理饮食的原则和方法420 自我按摩的保健方法422 长寿食疗歌426 健康养心歌427 〖1〗第三章意外事故自救知识428 家庭急救小常识428 地震时逃生常识429 火灾的逃生知识430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一直觉得,日历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窥见时间的流逝,感知四季的变换。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通过对节气和日期的细致标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脉络。我喜欢在每一个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翻开日历,看看今天的日期,然后默默地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这本书的设计,让我觉得时间变得更加具体,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我甚至觉得,它还能帮助我养成一种更加规律和有序的生活习惯,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日期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复古又带着点温馨的设计风格,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传统日历的怀旧情怀。封面的色彩搭配柔和,没有过于刺眼的元素,给人一种平静祥和的感觉。包装也非常精美,细节之处可见出版方的用心。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家里的艺术品。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不错,摸起来厚实而光滑,印字清晰,装帧牢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制作的。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字体设计,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图书,首先要在视觉上给人以好感,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封面上的图案,也似乎暗示着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这本书的尺寸和重量对我来说刚刚好,既不会显得太笨重,也不会太轻飘。放在书桌上,既不会占用太多空间,又能随时随地取用。它的装订也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出现散架的情况。我喜欢用手触摸书页的质感,那种微微的纹理感,让翻阅的过程变成一种享受。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好的书,不仅仅是内容的传递,更是一种触觉和视觉的综合体验。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确实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从封面到内页,从字体到排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对读者的关怀。我甚至觉得,它比我以前用过的任何一本日历都要精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在提供基础日历功能的同时,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发现,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例如传统节日,除了简单的标注,还附有相关的介绍,比如节日的由来、习俗,甚至是相关的诗词歌赋。这让我觉得,每一次翻阅日历,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文化探索。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而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文化宝典,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不断地学习和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这种将实用性与文化性完美结合的设计,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它的易用性。作为一本“万年历”,核心功能自然是方便查询日期和相关信息。我翻阅了一下,发现它的排版设计非常清晰直观。每个日期都被突出显示,并且旁边附带了农历、节气、传统节日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即使是对农历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上手。我尝试着查找了几个日期,从输入指令到得到结果,整个过程都非常流畅,没有丝毫的卡顿。而且,查询功能的设计也考虑到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查询,比如按公历日期、按农历日期,甚至可以通过节气来查找。这种多样的查询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它的实用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我尤其看重的是信息的准确性,这一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日期、节气还是节日,都标注得非常准确。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工具书,应该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实用性,二是易读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的信息非常全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查询,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都能提供帮助。同时,它的排版清晰,语言通俗,让我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我喜欢它的整体风格,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不失人文关怀。这种平衡感,让它成为一本真正能够融入日常生活,并为生活带来便利的书籍。我也会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本书。
评分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日历上记录一些重要的事项,比如生日、纪念日、重要约会等等。这本书的页面设计,非常适合进行这样的个性化标注。它的日期格子大小适中,有足够的空间供我写下一些简短的备忘信息。而且,纸张的质量也非常好,用普通的钢笔书写,也不会出现洇墨的情况,墨迹非常清晰。我喜欢在日历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这让它变成一本真正属于我的专属日历,记录着我的生活点滴。我也看到,有些页面还留有空白区域,可以用来写更详细的笔记,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做记录的人来说,是非常贴心的设计。
评分作为一个对天文和天象稍微有点了解的人,我特别关注日历中关于星象和月相的标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它不仅标注了月相的变化,还对一些重要的天象事件,比如流星雨、行星合相等,进行了预告。虽然这部分内容可能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并非刚需,但对于我这样的小众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大亮点。这让我在使用日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自然的规律,这种知识的拓展,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设计,它在保持传统日历的实用性的同时,还增添了很多贴心的细节。比如,在页面的边缘,设计了一些小巧的插画,这些插画与当天的节气或节日相关,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而且,这些插画的风格也非常清新雅致,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为日历增添了一抹亮色。我喜欢在翻阅日历的时候,偶尔注意到这些小小的惊喜,它们让原本枯燥的日期记录,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更像是一个陪伴我度过时光的朋友。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有点研究的人来说,一本好的日历,绝不仅仅是记录日期那么简单。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在传统节气和习俗的介绍上,做得非常细致。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节气名称,还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解释了节气的含义、气候特点,甚至还提到了一些与该节气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谚语。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料。我一直觉得,了解这些传统文化,能够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根植于传统的归属感。而且,这本书的介绍方式也非常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古老习俗的描述,让我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感受到了那种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