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普图书馆 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
定价:23.80元
作者:廖春敏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42762030
字数:
页码:1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工具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主要讲述身边的物理、化学、天文以及新科技的知识,所选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来自日常可见的点点滴滴,加于朴实的语言进行阐述,利于青少年读者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发现世界科技的奥妙,进而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欲望。《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能够成为青少年读者打开探索之门的本书。
目录
科学家,看世界
物的存在
岩石、空气和水
固体,原来这样不“安分”
向各个方向流动
转变的临界:熔点和沸点
气体,可大可小
世界是由很小很小的粒子组
成的
原子里有“小宇宙”
原子配对成分子
规则的晶体
形形的原子
奇妙的化学元素
给元素排个序
“懒惰”的气体
化合物是怎么来的
世界不能没有碳
地球上的4种碳
生命中的碳
塑料王国
碳在循环
神奇的电和磁
电厂是怎么发电的
静电为什么叫“静电”
电流是什么
会辨“南北”的磁铁
受控制的“电磁铁”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看得见的光,看不见的光
太阳是个巨大的辐射源
辐射,不可不防
不用光的,“照相机”
“宇宙电波”
天才牛顿的力学
物体永不“落”向空中
飞速过山车
功、力和负荷
是什么决定了力的大小
……
天文学,没有尽头的科学
科技,改变生活
科学家和他们的科学
科学未解之谜
暗物质之谜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
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且计算出大爆炸发生的时间。他们还发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正在逐渐远离地球而去。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就说明宇宙正在不断膨胀之中。而如果现在的宇宙仍在不断膨胀,那么肯定在某一时刻,宇宙的体积曾经非常之小——这就是所谓的“宇宙膨胀说”。
通过观测星系的颜色,天文学家们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星系的运动方向。如果星系正在远离地球而去,那么这个星系向它身后发射的光的波长就会被拉长,光的颜色看上去就会偏红。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光波就会被拉得越长,颜色就越红。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
早的透镜主要被用做放大镜,它们是凸透镜,即两面向外凸出的透镜,可以产生近处物体放大的像。但是科学家与天文学家需要有远处物体放大的像,而望远镜则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荷兰籍德裔眼镜制造商汉斯·李伯希于1608年制造了首架望远镜,之后将这一发明卖给荷兰用于军事。但是因为他人也宣称是望远镜的发明者,所以荷兰并未授予李伯希望远镜发明的权。李伯希发明望远镜的消息传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耳中,他也立刻自制了一台望远镜用来观测星空,并利用它发现了太阳黑子、月球陨石坑、4颗木星的卫星等。
另一位同时代的天文学家——德国人约翰尼斯·开普勒正确揭示了这类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产生放大的虚像,继而由凹透镜将其聚焦,从而达到放大远处物体的效果。同时开普勒建议使用两个凸透镜,以获得更大的放大倍数。
……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万花筒,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和惊喜。“科学总动员”之所以让我如此着迷,是因为它展现了科学的广度和深度,但又不会让人感到 overwhelming。它就像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为你精心挑选了最闪耀的珍珠。我喜欢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章节,从简单的化学物质如何一步步演化出复杂的生命体,那种过程既神秘又充满了奇迹。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史诗。而且,书中还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科学史上的有趣故事,比如牛顿被苹果砸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如何诞生的等等,这些故事让科学家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也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背后的人文关怀。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达,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传递。它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用理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评分我一直觉得,科普书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够将复杂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并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思考。“科学总动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简直是完美!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在科学的世界里进行一场精彩的旅行。我们一会儿漫步在微观的原子世界,了解那些看不见的粒子是如何构成了我们所触碰的一切;一会儿又飞跃到浩瀚的星系,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未来。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图表,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理解深奥理论的“钥匙”。我特别喜欢关于“DNA”那一章的讲解,用一个螺旋楼梯的比喻,清晰地描绘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让我这个生物学小白也能轻松理解。更棒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些“未解之谜”和“思考题”,引导读者去思考科学的局限性,以及人类探索的意义。这让我感觉,我不是在阅读一本书,而是在参与一场思想的盛宴。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思维的训练,它教会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尝试去寻找答案。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的科学启蒙者!从小我就对各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但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太枯燥,难以理解。直到我翻开了“科普图书馆”的扉页,那种感觉瞬间就变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科学的魅力展现在我眼前。我记得有一章讲的是“宇宙大爆炸”,原本以为会是一堆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结果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在充气,一点点膨胀,而我们就是气球上的一个小点。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而且,书中穿插的各种趣味小实验,更是把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我尝试在家里的厨房里模拟“火山爆发”,用小苏打和醋,看着那“岩浆”咕噜咕噜地冒出来,那种成就感无法言喻。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理解。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未知的好奇,更点燃了我对科学的热情,让我开始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评分对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又不太擅长独立学习的人来说,“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像一位老朋友,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和我分享他所知道的科学奥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比如南北极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科学家为解决环境问题所做的努力,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激发了我思考自己能为地球做些什么。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知识是可以被理解和应用的,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未来的力量。它让我明白,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物理学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它充满了冷冰冰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科普图书馆:我的次探索:科学总动员”彻底颠覆了我对物理学的刻板印象。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物理定律,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比如,关于“惯性”的解释,作者就以我们坐公交车突然刹车时身体会向前倾的经验为例,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它的原理。还有关于“能量守恒”,书中用“能量就像一种货币,永远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来比喻,非常形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以及他们是如何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最终走向成功的。这让我看到,科学研究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探索和坚持。这本书让我不再畏惧物理,反而开始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甚至开始在生活中观察那些物理现象,试着用书里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