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信號與係統分析基礎
定價:20.80元
售價:14.1元,便宜6.7元,摺扣67
作者:薑建國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4-02-01
ISBN:97873020141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信號通過綫性時不變係統的基本理論和分析處理方法。前八章講述確定的分析、變換域分析及濾波器。後四章介紹*信號的分析與處理,包括*信號的描述,綫性時不變係統對*信號的響應,綫性小二乘濾波,譜分析等。為便於讀者比較,前八章采用瞭連續時間信號與係統和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和離散時間信號與係統交叉敘述的體係。本書選材簡練,並注意瞭與有關專業的實際應用相結閤。
本書可作為電機工程、自動化、核物理、機械、生物醫學等專業大學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關科技人員參考。
章 信號與係統的基本概念
1.1 概述
1.2 信號的分類
1.3 某些典型的信號
1.4 奇異信號
1.5 連續信號的時域分解
1.6 係統的描述
1.7 係統的分類
習題
第2章 單輸入單輸齣係的時域分析
2.1 概述
2.2 連續係統的時域分析
2.3 離散係統的時域分析
2.4 係統的單位衝激響應與單位樣值響應
2.5 捲積積分
2.6 捲積和
習題
第3章 傅裏葉變換
3.1 概述
3.2 非周期信號的傅裏葉變換
3.3 傅裏葉變換的性質
3.4 捲積定理
3.5 周期信號的傅裏葉變換
3.6 抽樣信號的傅裏葉變換與抽樣定理
習題
第4章 離臘傅裏葉變換與快速傅裏葉變換
4.1 概述
4.2 離散傅裏葉變換
4.3 離散傅裏葉變換的性質
4.4 快速傅裏葉變換
4.5 離散傅裏葉變換的應用
習題
……
第5章 拉普拉斯變換和連續時間係統的s域分析
第6章 z變換及其應用
第7章 濾波器
第8章 係統分析的狀態變量法
第9章 信號的描述
0章 信號通過綫性時不變係統
1章 小均方誤差綫性濾波
2章 譜估計
參考文獻
這是一部關於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雕塑藝術的專題研究,其深度和廣度遠超齣瞭我預期的藝術史讀物。作者將重點放在瞭米開朗基羅青年時期那些鮮為人知但至關重要的作品上,尤其對大衛像的創作背景進行瞭近乎考古式的挖掘。書中詳細對比瞭不同大理石礦脈的物理特性如何影響雕刻傢對肌肉綫條和布料褶皺的處理,這種跨學科的視角非常新穎。更妙的是,作者引入瞭當時的行會製度和贊助人製度,分析瞭藝術傢的經濟狀況和政治立場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他們的創作主題和風格取嚮。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未完成”作品的解讀,他認為那不僅僅是時間或資源的限製,更可能是藝術傢本人對完美概念的超越與自我限製的一種哲學體現。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典雅,充滿瞭對形態和光影的細膩捕捉,讀起來就像是在欣賞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而不是在閱讀一本學術論著,每一個句子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
評分最近翻閱的這本關於二十世紀實驗物理學史的文集,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舊時光的大門。它聚焦的不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偉大實驗的精確數據,而是實驗者們在設備簡陋、理論尚未完全成熟的環境下,如何與自然進行“對話”的整個過程。書中有一段關於盧瑟福如何設計核反應實驗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他們如何剋服背景噪音的乾擾,如何從海量的隨機撞擊數據中篩選齣有意義的信號,那簡直就是一場與概率的殊死搏鬥。作者沒有堆砌復雜的物理定律,而是通過大量的訪談記錄和手寫筆記的復原,展現瞭科學發現中那種“試錯”的常態。最精彩的是,它探討瞭當時科學共同體內部對於新發現的懷疑、接受與最終確立的過程,這種社會學層麵的分析,比單純的物理原理描述要深刻得多,讓人反思科學知識是如何被構建和驗證的。這本書的排版也很有特色,夾雜著許多泛黃的舊照片和原始圖錶,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真實感和沉浸感。
評分這本關於全球氣候變化對極地生態係統影響的報告文學作品,讀來令人心情沉重,卻又充滿瞭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作者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傢,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探險傢和記錄者。書中沒有充斥著復雜的碳循環模型和大氣動力學圖錶,而是通過追蹤幾代因紐特獵人的口述曆史,來描繪北極冰蓋的退縮。那些關於海豹遷徙路綫的改變、傳統捕魚地點的消失,以及隨之而來的文化衝擊,都被記錄得極其真實和感人。我尤其被其中對北極熊個體命運的追蹤故事所觸動——主人公記錄瞭一隻母熊為瞭尋找穩定的浮冰而遊過創紀錄距離的艱難旅程,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命運相結閤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情感張力。它成功地將抽象的“氣候危機”具象化為我們能感同身受的生存睏境,迫使讀者直麵人與地球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是一部兼具人文關懷和紀實力量的力作。
評分這本新近讀完的關於高級數論的著作,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作者在闡述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思路時,沒有采用那種晦澀難懂的純代數拓撲語言,而是巧妙地引入瞭幾何直觀,特彆是將橢圓麯綫的性質與模形式的聯係,用非常生動的方式展現瞭齣來。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講解瞭榖山-誌村猜想的早期發展,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那個時代數學傢們在探索過程中的掙紮與頓悟,這種敘事手法讓冰冷的數學公式瞬間充滿瞭人情味。尤其是對安德魯·懷爾斯在普林斯頓那段孤獨的研究歲月,描寫得細緻入微,幾乎能讓人感受到那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轉換。對於初次接觸數論深層內容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友好,它不是直接拋齣結論,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嚮導,一步步引領我們穿過那些復雜的理論迷宮,最終抵達那些宏偉的數學景觀。讀完後,我對數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高中代數那點皮毛,而是有瞭一種對數學美學更深層次的敬畏。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的一本關於現代計算機操作係統內核設計的參考書,簡直是軟件工程師的“武功秘籍”。它沒有過多地涉及高層級的應用編程接口(API),而是將筆觸深深地紮入瞭內存管理和進程調度的底層邏輯。書中對於TLB(轉換後援緩衝區)的刷新機製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通過對比不同架構下,內核如何與硬件寄存器交互來實現地址空間的切換,讓我對虛擬內存的實際工作流程有瞭一個醍醐灌頂的認識。作者采用瞭一種自頂嚮下的分解方式,從係統啓動流程開始,逐步深入到中斷處理和並發控製。其中關於鎖和無鎖數據結構的性能權衡分析,提供瞭大量的實際基準測試數據和代碼片段,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推導。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極度的實用性和前沿性,它不僅僅是在描述“是什麼”,更是在剖析“為什麼是這樣設計”以及“如何能做得更好”,對於希望深入理解係統性能瓶頸的開發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