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
定价:348.00元
作者:曹尚银,李天忠,宋宏伟,刘佳棽 等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3893919
字数:
页码:33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重点增加提交人及其联系方式、地理信息等,我们通过先进的电脑和高性能的数码相机进行考察,把品种图像较为准确和形象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携带的GPS定位导航设备和GIS软件系统可以对每个农家品种的生境和其代表株进行定位和信息采集,以达到品种的可追踪性。《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图像大部分均在种质原产地采集,包括生境、单株、花、果、叶、枝条等信息,力求还原种质的本来面貌。
《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各论按照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中部片区等5个片区分别介绍其资源分布情况,对于每份资源从基本信息(包括提供人、调查人、位置信息、地理数据等)、生境信息、植物学信息、品种评价等方面人手,切实展示该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以便于育种工作者辨识并加以有效利用。调查编号根据片区负责人姓全拼+名缩写+采集者姓名的首字母+3位数字编号的形式,便于辨识和后期品种追踪调查,每个品种都有一个品种俗称,若有相同的名字,以调查地点的名字加以区分,相同的地点加数字予以区分,多个品种可以按照数字依次编写。《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所配照片在总论中都一一标出拍摄人或提供人姓名,各论里照片都是各片区调查人拍照提供,由于人数较多,就不一一列出。希望《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丛书》的出版能为梨地方品种的利用及地理分布研究提供较为全面、完整的资料,促进梨地方品种科研与生产的发展。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前言
前言
总论
节 梨的起源、分布和栽培历史
一、梨的起源与分布
二、梨的栽培历史
第二节 梨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地方品种调查收集的必要性
一、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二、梨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三、存在的问题
四、梨地方品种调查和收集的必要性
第三节 我国梨地方品种的分布概况
一、我国梨地方品种的分布特点
二、我国梨地方品种优势分布区
三、栽培优势品种
第四节 梨地方品种调查与收集的思路和方法
一、调查我国梨优势产区地方品种的地域分布、产业和生存现状
二、初步调查和评价我国梨优势产区地方品种资源的原生境、植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和重要农艺性状
三、采集和制作梨地方品种的图片、图表、标本资料
四、鉴别梨地方品种遗传型和环境表型
第五节 梨地方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一、主要分子标记
二、SSR标记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各论
黄金坠
冠县鸭梨
冠县黄金梨
莱阳梨
莱阳梨丰产
莱阳早熟
黄县长把实生梨
小面梨
冠县酸梨
阳信大个鸭梨
平顶脆梨
雪花优质梨
大个子母梨
香水优选梨
小观梨1号
郭村梨1号
晚熟小脆梨
马蹄黄
紫酥
鹅黄
鸡爪黄
面梨
歪尾巴糙
水葫芦
青皮糙子
紫皮糙子
宿州梨1号
古泉梨1号
锈酥
宿州梨2号
砀山酥梨
良梨早酥
宿州梨3号
宿州梨4号
六月消
细花麻壳
江湾粗柄酥
金阳雪梨
得荣灯泡梨
鲁洼沙梨
金阳大黄梨
雷波老麻梨
木里芝麻梨
青皮梨
腾梨
昭通梨
金糖梨
慈姑梨
黄谷梨
鸡爪梨
巍山红雪梨
安宁红梨
青梨
麒麟沙梨
毛山屯沙梨
大种梨
全州蜜梨(黄皮)
呈贡宝珠梨
全州蜜梨(青皮)
耙梨
香瓜梨
青皮沙梨
秤砣梨
大沙梨
泡黄梨
笨梨
油梨
小白梨
原平夏梨
黄梨
大黄梨
肖梨
红霞梨
陶杨沙梨
鸡腿梨
酸金瓶梨
陶杨梨1号
金瓶儿
马
软儿
西北明月梨
大水梨
平谷佛见喜梨
疙瘩梨
红肖梨
金把梨
京白梨
麻梨
秋白梨
平谷酸梨
糖梨
小雪花梨
房山谢花甜
鸭广梨
子母梨
鹅梨
阜新密梨
花盖梨
尖把梨
沈河马蹄黄
南果梨
小香水
苹果梨
大红梨
小红梨
金顶谢花酥梨
圆酥梨
蜜梨
五道沟
白面梨
嵩县夏梨
葫芦梨1号
葫芦梨2号
嵩县无名梨1号
天生梨1号
天生梨2号
天生梨3号
天生梨4号
天生梨5号
天生梨6号
天生梨7号
季梨
水里泡
上蔡无名梨
落地酥
水瓶宵
挂里子
黄山梨
杏树园河北梨
碣石山杜梨
碣石山杜梨变异
碣石山野生梨
泌阳瓢梨
泌阳平把梨
酥梨
龙窝酸梨
董家店野梨1号
兴隆佛见喜梨
董家店酸梨1号
济源秋梨1号
面疙瘩梨
黑砂梨
黑砂梨2号
黑砂梨3号
济源鸭梨
济源夏梨
济源秋梨2号
熊氏祠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树种重点调查区域
附录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调查树种
附录三 工作路线
附录四 工作流程
梨品种中文名索引
梨品种调查编号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的时候,首先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精美的设计所吸引。虽然书名强调的是“地方品种”,但我发现它所涵盖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梨发展史的百科全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个品种历史渊源的追溯,有时会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有时则会深入到民间传说,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惊喜。作者们在描述品种特性时,语言非常专业且精准,同时也考虑到了非专业读者的阅读习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那些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对某些梨子口感的描述,会让我联想到雨后的清新、阳光的甜美,这种感性的联想,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产地梨子之间差异的分析,这让我了解到地域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梨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内容,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在家中尝试种植一些特色梨子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收藏,它更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农业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让我对那些为中国梨品种贡献力量的农民和科研人员充满了敬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爱好者,我一直期待着能够有一部集大成之作,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梨品种的魅力。《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编撰团队汇集了国内在梨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的专业学识和长年累月的田间实践,为本书的权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个梨品种的阐述方式,既有严谨的科学描述,比如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成熟期等,也有富有感染力的感性描写,比如口感的细腻程度、香气的浓郁度、汁水的丰沛程度等,这些都让我能够仿佛亲身品尝到书中所介绍的各种梨子。书中大量的彩色图片,更是让我赏心悦目,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各种梨子的原貌,让我对不同品种的差异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更在于它能够激发普通读者对中国梨品种的兴趣,让我看到了中国在水果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未来中国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农作物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我国地方品种的权威著作。《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而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的编撰团队阵容强大,曹尚银、李天忠、宋宏伟、刘佳棽等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为这本书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于每个梨品种的细致入微的描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外观展示,而是从植物学特征、栽培特性、经济价值,甚至是风味品质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读着书中对不同品种梨子的口感、香气、质地的描述,仿佛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它们的样子,并能提前品尝到它们独有的风味。书中那些精美的彩色插图,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幅图片都力求真实地还原梨子的形态,色彩鲜艳,细节清晰,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品种梨子之间的差异。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得这本书既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又兼具欣赏的艺术性。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梨品种的丰富多样,也体会到了科研人员在默默守护和传承这些珍贵农业遗产方面的艰辛与不易。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农作物,是认识这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深入了解中国梨的丰富多样性。我被书中那些生动鲜活的品种介绍所深深吸引。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一个个孤立的名称,而是通过翔实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为每个品种赋予了生命。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每一个地方品种的热爱与尊重,这种情感贯穿于整本书中,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对不同品种的起源、传播、栽培历史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中国梨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果实的图谱,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农业智慧和发展变迁的生动写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那些濒危或稀有品种的关注,这体现了作者们强烈的保护意识。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增添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国本土农作物多样性的敬意,也让我更加关注和支持那些致力于保护和推广地方品种的努力。
评分这套“中国果树地方品种图志”系列,尤其是《中国梨地方品种图志》,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果树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中国丰富的果树资源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可能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古老品种。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编撰风格。曹尚银、李天忠、宋宏伟、刘佳棽等专家们,他们不仅仅是在罗列品种,更是在讲述每一个梨品种背后的故事。我可以想象他们在田野间穿梭,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从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到口感、香气,甚至是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将我带到了那片果园,亲眼见证了这些梨子的模样。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品种梨子的独特之处,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是文字描述难以比拟的。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一边翻看图谱,一边想象着品尝它们时的味道,那种期待感油然而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品,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农业的深厚底蕴,也激起了我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地方品种的强烈愿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