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看见到发现: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摄影集
:45.00元
作者:蔡天新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514067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摄影集,也是一册远行游记。它比摄影集厚重,因为有许多文字为你讲述背后的故事;它又比游记生动,因为有许多图片定格了彼时刹那的美好。湖泊、山川,城市、乡村,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甚至有意无意的涂鸦、抽象具象的图案……5大洲50多个国家的风景、人物,数学家、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蔡天新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视角,为你一一呈现。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曾应邀出席5大洲30多个诗歌节,纽约、巴黎、剑桥、法兰克福、墨西哥城、利马、内罗毕、乞力马扎罗等城市都举办过他的个人诗歌朗诵会。作者边行边摄,游历了100多个国家,也留下了颇多摄影作品。有别于专业摄影家,作者记录的照片颇具平易近人的人文味道。2008年,作者在深圳举办摄影展,迄今已逾10场。本书是他的部摄影集,收入过去17年间的人物、风景和抽象作品150余幅,并配有大量行摄文字,记录摁下快门那一刹那的所思所想。
目录
序:从看见到发现
具象篇
辑(1997—2003)
洗澡的印度男子(加尔各答)
意大利修鞋匠(罗马)
安第斯人家(麦德林)
旅行者的小憩(里约热内卢)
拉普拉塔河(蒙得维的亚)
古巴少年(哈瓦那)
四个老妇人(萨格勒布)
战争纪念碑(萨拉热窝)
正午的月台(布拉格)
罗浮宫(巴黎)
乡村公路(保加利亚)
女诗人(德班或三河市)
第二辑(2004—2007)
提尔的鸟笼(苏尔)
地中海(苏尔)
公车上的女子(德黑兰)
高加索的火车(第比利斯)
诗人在社区(斯洛文尼亚)
残存的墙根(柏林)
红色的拖车(塞哥维亚)
海港的晨曦(瓦莱塔)
娇小的妇人(突尼斯城)
地下的女招待(塔林)
总统的侍女(乌兰巴托)
第三辑(2008)
如茵的草坪(剑桥)
奥德翁电影院(牛津)
查韦尔河情侣(牛津)
王子街心花园(爱丁堡)
开尔文河(格拉斯哥)
乡村与云朵(威尔士)
泰晤士河畔(伦敦)
莱茵女骑手(瑞士)
京都的黄昏(京都)
春日大社(奈良)
巴黎地铁车站(协和广场)
蓬皮杜酒吧(巴黎)
第四辑(2009)
伊朗女博士(万隆)
老诗人(科托努)
年轻的母亲(科托努)
洛美(多哥)
奥赛美术馆(巴黎)
拍手掌的女孩(巴黎)
草裙舞王(巴黎)
巴黎的云(蓬皮杜中心)
阿尔卑斯(法国—意大利)
海滨清晨(特拉维夫)
朗诵(雅法)
狂喜(死海)
第五辑(2010)
雷大爷和雷大妈(黟县)
希尔伯特小道(哥廷根)
小教堂(不伦瑞克)
咖啡馆(不来梅)
枕木上的花儿(下萨克逊)
门德尔松的花园(莱比锡)
蒙古乐师(慕尼黑)
陌生人(基希讷乌)
黑海(雅尔塔)
书香(法兰克福)
村舍(立陶宛)
谈心(立陶宛)
第六辑(2011)
红裙子(纽约)
公共汽车(格拉纳达)
玩笑(格拉纳达)
打架(格拉纳达)
尼加拉瓜湖(里瓦斯)
红色的小卖部(洪都拉斯)
安东尼奥(萨尔瓦多)
狂欢节(格拉纳达)
冰湖(阿拉斯加)
十字路口的云(普罗维登斯)
女诗人(西宁)
夜晚的轮渡(厦门)
第七辑(2012)
早餐时分(长沙)
河边的晚餐(乌特勒支)
情歌(乌特勒支)
街景(布鲁塞尔)
肯尼亚高原(纳鲁库)
维多利亚湖(恩德培)
收工归来(乌干达)
台阶上的男孩(坎帕拉)
土豆男孩(基加利)
铁树人家(乌维拉)
朗诵(阿鲁沙)
莫希的车夫(坦桑尼亚)
海滩上的少女(达累斯萨拉姆)1902
第八辑(2013)
弗里达的花园(墨西哥城)
奇琴伊察(尤卡坦)
海边的妇女(普罗格雷索)
彩色的湖岸(米切肯)5200
留影(莫雷利亚)
这家酒店的名字叫孤独(莫雷利亚)
纪念碑(瓜亚基尔)
母与女(瓜亚基尔)
门铃自拍像(利马)
波哥大男孩(波哥大)
阅读者(首尔)
富春江(桐庐)
抽象篇
欧洲篇(2010,2012)
作品1号(雅尔塔)
作品2号(雅尔塔)
作品1号(维尔纽斯)
作品2号(维尔纽斯)
作品2号(敖德萨)
作品7号(敖德萨)
作品8号(敖德萨)
作品11号(敖德萨)
作品18号(敖德萨)
作品23号(敖德萨)
作品24号(敖德萨)
作品26号(敖德萨)
作品51号(敖德萨)
女子(乌特勒支)
头像(乌特勒支)
酒瓶(乌特勒支)
婴孩(哥廷根)
脸谱(布鲁塞尔)
美洲篇(2011,2013)
作品1号(格拉纳达)
作品2号(格拉纳达)
作品1号(马那瓜)
作品1号(拉克鲁斯)
作品4号(纽约)
作品6号(纽约)
作品7号(纽约)
作品8号(纽约)
作品13号(纽约)
作品18号(纽约)
作品20号(纽约)
作品25号(纽约)
作品29号(纽约)
作品34号(纽约)
作品45号(纽约)
作品46号(纽约)
作品67号(纽约)
祈祷(瓜亚基尔)
男人与女人(墨西哥城)
印加人(利马)
老树(利马)
坐着的女子(利马)
亚非篇(2012,2013)
坦桑尼亚人(达累斯萨拉姆)
热带的忧郁(达累斯萨拉姆)
水的记忆(达累斯萨拉姆)
雨中曲(达累斯萨拉姆)
人类的祖先(达累斯萨拉姆)
武士(达累斯萨拉姆)
避世者(达累斯萨拉姆)
作品1号(基加利)
作品2号(基加利)
作品3号(基加利)
作品1号(坎帕拉)
戴白帽的男子(福冈)
小孩(首尔)
三坊七巷(福州)
醉汉(潮州)
后记
作者介绍
蔡天新,浙江台州人,曾是少年大学生,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诗人、随笔和游记作家。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有英、法、西、韩、土耳其、塞尔维亚语和繁体字版的诗集、散文集问世。
文摘
序言
在翻阅这本摄影集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感性的世界。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将它们升华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我被那些富有故事性的画面所吸引,它们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叙事单元,串联起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书中所展现的“看见”与“发现”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精神旅程。作者并不满足于表面的呈现,而是力求挖掘事物内在的本质和价值。我特别欣赏他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它们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承载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境,能够直接触动观者的心灵。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很难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探索。作者似乎总能在平凡的景象中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哲学意义。比如,他拍摄的某些空镜头,比如一座空旷的建筑,或者一片寂静的自然景观,虽然没有人物出现,但却充满了叙事感,引人联想。它们并非空无一物,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观者可以填充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发现”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我常常会在某个画面前驻足良久,试图解读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这种互动性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本可以与你进行深度对话的读物,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窥见了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它不是那种简单的图文并茂,而是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情感的传递。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光影的细腻描绘,无论是晨曦微露时分,还是夕阳西下之际,那些捕捉到的光线仿佛有了生命,在画面中跳跃、流淌,诉说着无数未曾言说的故事。作者似乎对“看见”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他能从最寻常的景物中挖掘出不寻常的美,例如一片落叶,一处斑驳的墙面,在他手中都变成了引人深思的画卷。这种“看见”不仅仅是视觉的捕捉,更是一种精神的洞察,一种将短暂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艺术。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被拉入了一个缓慢而专注的节奏,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那些曾经被我匆匆掠过的风景,似乎都因此变得鲜活起来。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沉醉在作者所构建的静谧而充满力量的影像空间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摄影作品集,不如说是一场思想的旅行。作者在其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艺术,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他似乎对“人文”有着非常独到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他的摄影创作中。我特别喜欢那些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比如一缕穿过窗棂的光线,或者是一块被岁月打磨过的石头,在他精湛的技艺下,都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这些细节的呈现,让画面充满了质感和深度,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同时,我能感受到他作品中传递出的那种平静的力量,一种不疾不徐,却又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尤为可贵,它能够抚慰人心,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
评分这本摄影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作者在用镜头写一封写给世界的长情告白。他笔下的每一个画面,都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我常常在翻阅时,被那些人物肖像深深打动。那些眼神,有的深邃,有的纯真,有的带着岁月的痕迹,有的闪烁着青春的光芒,仿佛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他们各自的人生故事。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摆拍,而是捕捉那些最真实、最自然的瞬间,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真实的力量,往往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触动人心。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包容和尊重的态度。这让我联想到“人文主义”这个词,确实,整本书都散发着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共同拥有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