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泉著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 村50问》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牵头组织“全国农学 院联盟”发起的全国农科学子“走进乡土乡村,助力 精准扶贫”联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现之一。是由 陈源泉老师亲自带领12位研究生在山西省灵丘县驻村 一周写成的。
该书以一本“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为定位 ,主要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 “问答式”阐述,包括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 性、如何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需要提前做的 准备、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实践结 束后需要做的整理与总结等方面。对于大学生如何“ 走进乡土乡村”开展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一、实践初认识
1.社会实践主要有哪些形式?
2.为什么大学生要社会实践?
3.实践能力是个什么鬼?
4.为什么说“深度思考”能力**重要?
5.如何把一种可能变成N种可能?
6.当老师了还有必要亲自下去社会实践吗?
7.老师参加社会实践是一种“休息”?
这不误人子弟吗?
8.老师带队主要能干啥?
二、实践前准备
9.社会实践的主要流程有哪些?
10.如何制定计划?
11.如何选择队员与分工?
12.队员如何处理与队长的关系?
13.如何联系实践地?
14.与实践地联系上之后要说些啥?
15.出门要注意什么?
16.如何准备前期资料?
17.出门要带什么啊?
三、实践生活事
18.我们去住哪里?
19.吃饭怎么解决?
20.饭菜实在吃不习惯怎么办?
21.吃饭需要注意什么?
22.不能洗澡怎么办?
23.上厕所怎么办?
24.睡觉要注意什么?
25.停水停电怎么办?
四、调研小技巧
26.到村后**件事做什么?
27.如何了解一个村庄的总体概况?
28.如何选择调研对象?
29.如何与地方政府部门座谈?
30.如何进得了老乡家门?
31.能够到处随便拍照吗?
32.在什么地方与老乡聊合适?
33.与人沟通要保持什么姿态?
34.老乡说什么,傻傻地听不懂咋办啊?
五、实践重要事
35.如何做好问卷调查?
36.如何做好访谈记录?
37.记录的材料能干啥?
38.如何做好支教?
39.长夜漫漫,如何度过?
40.为什么每天要开例会?
41.如何及时报道宣传?
42.我怎么感觉帮不上忙?
43.“路见不平”怎么办?
44.实践结束后还需要做什么?
这本《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村50问》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你即将踏入广阔的乡村天地时,悄悄地塞到你手中,耳语着那些最朴实却也最精华的经验。我原本对社会实践总是抱着一种“做做样子”的心态,觉得无非就是走马观花,拍几张照片,写一篇报告交差。但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乡村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隐藏在那些淳朴的笑容里,隐藏在那些代代相传的技艺中,隐藏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书中的“50问”并非生硬的理论,而是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引导,像是为你点亮了前行的路灯。它让你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去乡村?我们能从乡村学到什么?我们又能为乡村带来什么?这些问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也让我意识到,社会实践绝非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的学习和成长。书中的案例和故事,鲜活而真实,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我开始渴望去触摸那片土地,去倾听那些故事,去感受那份纯粹。
评分我一直对乡村的发展充满好奇,也希望有机会能为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如何在有限的实践时间内,真正地了解乡村,与乡村产生连接,却是我一直以来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村50问》这本书,恰恰解答了我心中的诸多疑问。它没有给我一套标准化的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探索。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是在为我搭建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去理解乡村的现状和未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乡土情怀”的强调,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概念,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如何去发掘和传承乡村的独特魅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社会实践,不应该是简单的“走过场”,而应该是一次有深度、有意义的文化交流和价值传递。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乡村实践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村50问》,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社会实践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指导。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接地气的建议和实用的技巧。那些“50问”,每一个都切中要害,直击实践中的痛点。比如,如何打破与当地居民的隔阂?如何有效地开展调研?如何处理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情境学习”理念,它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初学者,而是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可以更有信心地去拥抱乡村的挑战。
评分这本《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村50问》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世界。一直以来,我对乡村的认知都比较片面,觉得那里是落后、保守的代名词。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温和却又极其有力的姿态,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用一种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多面性,展现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也指出了乡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书中的“50问”,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邀请,邀请我去观察、去倾听、去思考。它让我意识到,乡村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体系。这本书教会我,在走向乡村的过程中,要放下身段,保持谦逊,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和理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社会实践,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乡村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让我对自己的实践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评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城市居民,我对乡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新闻报道和电视节目里的片段,总觉得那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概念。直到偶然间看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走进乡土乡村50问》,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对乡村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打开了我通往真实乡村世界的大门。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地分析,而是用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乡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最基础的农业知识,到乡村的历史文化,再到现代乡村的发展挑战,这本书几乎涵盖了社会实践者在乡村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倾听,如何去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我不再是那个只会看热闹的旁观者,而是开始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去发现,去融入。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社会实践,是用心去体验,用行动去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