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 9787535299604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 97875352996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约瑟夫·克奈尔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学习
  • 亲子教育
  • 儿童教育
  • 户外教学
  • 科学启蒙
  • 自然观察
  • STEAM教育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299604
商品编码:2974613027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 作者 【美】约瑟夫·克奈尔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5299604 出版日期 2018-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与孩子共享自然》三十五周年升级版,约瑟夫·克

奈尔将其45年来推动全球自然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心得进行了重新

构思和整理,不但纳入了*受人们喜爱的游戏,还将“流水学习

法”(Flowing Learning)进行了扩充。“流水学习法”是一使

自然活动成为愉悦的户外学习的教导策略。本书分为两部分:第

一部分充分说明了“流水学习法”的设计原理、学习步骤和果;

第二部分根据“流水学习法”的步骤设计出53种游戏,简易、安

全、有趣并设有快速参考栏,便于活动带领者运用。这些活动有

效地开启平日怠速的五感,如听觉、触觉、嗅觉等,使之更加敏

锐和专注。这些活动开启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敏感度,并能轻

松获得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作者简介

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出版过《倾听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悦》《探索大地之心》《与孩子共享自然》等畅销书。他将对自然的敏锐感悟力和热爱之情,倾注在了他的户外教育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把人们带进奇妙的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纯美,共同分享自然的乐趣。


   目录

引 子 本书背后的故事 | 003

部分 流水学习法

第 一 章 用心学习 | 009

第 二 章 流水学习法的艺术 | 017

第 三 章 通往自然觉察的 4个阶段 | 019

第二部分 自然活动

第 四 章 唤醒热情 | 036

彼此熟悉 | 039 点鼻子 | 040

野生动物大比拼 | 042 搭树游戏 | 044

自然过程 | 050 猫头鹰与乌鸦 | 052

蝙蝠与飞蛾 | 054 弱肉强食 | 056

生命金字塔 | 058 雪橇犬 | 061

动物肢体扮演 | 064 动物线索游戏 | 065

动物线索接力 | 068 诺亚方舟 | 070

猜一猜,跑一跑 | 072

第 五 章 培养专注力 | 076

我所好奇的 | 079 声音和颜色 | 081

倾听声音 | 082 辨识颜色 | 083

我能看见 | 084 有多远 | 086

声音地图 | 090 伪装步道 | 092

动物,动物 | 094 微徒步 | 096

复制 | 097 熟睡的守财奴 | 098

马路守夜人 |100

第 六 章 直接体验 | 102

采访大自然 | 105 像约翰·缪尔一样观察自然 | 107

照相机 | 109 唤鸟 | 113

神秘的动物 | 115 邂逅一棵树 | 121

蒙眼毛毛虫 | 123 探索大地之心 | 124

藏头诗 | 128 观察日落 | 130

蒙眼游戏 | 133 蒙眼行走 | 135

回家 | 136 蒙眼探险 | 137

形象化引导 | 139 树的形象化 | 141

第 七 章 分享感悟 | 148

独特时光 | 151 自然反思 | 152

折叠诗 | 155 结伴静走 | 157

美景当前 | 159 森林制造 | 160

写给自己的信 | 161 讲故事 | 164

空中之鸟 | 168


   编辑推荐

约瑟夫·克奈尔对风靡欧美几十年的“流水学习法”进行了精炼介绍,通过53种亲力亲为的经典自然游戏,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赞叹之情,修复因为“自然缺失症”导致的人与生物界联接的断裂关系。对家长、老师和青少年活动的领队来说,这是一本令人愉悦,并且*实用的野外活动手册。


   文摘



   序言

《探秘奇趣自然:让孩子爱上自然的缤纷之旅》 核心理念: 这套丛书旨在打破传统自然教育的刻板印象,以生动有趣、互动体验为核心,引导孩子们走进广阔的自然世界,发现隐藏其中的无限奥秘,从而点燃他们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热爱。我们坚信,最好的学习源于好奇心,最好的体验来自于亲身参与。 目标读者: 适合3-10岁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自然教育感兴趣的幼儿园、小学教师。 丛书构成与内容亮点: 第一辑:微观世界的奇妙居民 《小虫子,大世界》 内容概述: 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潜入微观世界,观察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小生命——各种各样的昆虫。我们将从最常见的蚂蚁、蚯蚓、瓢虫开始,深入了解它们的身体构造(触角、腿、翅膀)、生活习性(觅食、筑巢、繁殖)、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昆虫,如拥有坚硬外壳的甲虫,擅长飞翔的蝴蝶和蜜蜂,以及它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例如夜行性的萤火虫,以及它们如何进行伪装和防御。 互动体验: 提供“寻虫地图”,鼓励孩子们在公园、花园甚至家中寻找不同的小虫子,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书中还附有制作简易昆虫观察箱的指南,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但请务必强调“观察即放归”,保护小生命。 学习点: 认识昆虫的基本分类,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认识到即使是微小的生物也有其生存的智慧和价值。 《泥土里的秘密》 内容概述: 泥土,看似平凡,却是无数生命的摇篮。本书将揭示泥土的丰富内涵,介绍土壤的组成部分——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以及它们如何孕育生命。我们将探索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种生物,如蚯蚓如何疏松土壤,细菌和真菌如何分解枯枝落败,种子又如何在土壤中生根发芽。内容会涵盖不同类型的土壤(沙土、粘土、腐殖土)及其特点,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至关重要性。 互动体验: 引导孩子们进行“土壤探险”,在安全的环境下挖一小块泥土,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颗粒、小石子,甚至可能发现隐藏的小生物。书中提供制作简易“土壤分层实验”的步骤,让孩子直观了解土壤的不同组成。鼓励孩子们参与到家庭种植中,体验播种、浇水、施肥的过程,感受植物从土壤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的奇迹。 学习点: 了解土壤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理解土壤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培养对土地的敬畏之心和参与农业劳动的乐趣。 第二辑:看得见的自然魔法 《植物的奇妙生长》 内容概述: 植物,以其沉默而坚韧的姿态,构成了我们星球的绿色屏障。本书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植物的生命力与多样性。从种子萌发到参天大树,我们将一步步揭示植物生长的奥秘。内容将涵盖植物的“身体构造”——根、茎、叶、花、果实,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我们将探索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能飞翔种子的蒲公英,会变色的枫叶,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独特策略,例如仙人掌的刺,捕蝇草的捕食机制。书中还会介绍植物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互动体验: 鼓励孩子们在家中种植一盆易于成长的植物,如绿豆、向日葵,并记录下它的生长日记。书中提供制作植物标本的详细教程,让孩子们保存下植物的美丽。组织一次“城市绿化观察”活动,让孩子留意身边的树木、花草,了解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为城市带来的生机。 学习点: 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理解生命的顽强和美丽。 《水的旅行记》 内容概述: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最神奇的旅行者。本书将跟随水的足迹,探索它在地球上的各种形态和旅程。我们将从雨滴的形成开始,了解蒸发、凝结、降水等水循环过程。书中会介绍河流、湖泊、海洋等不同的水体,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水生生物。我们将认识到水对动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宝贵。内容还将涉及冰川、雪花等水的固态形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地貌和气候。 互动体验: 进行“雨水收集”的趣味实验,观察不同容器收集的雨水量。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循环模型”,直观展示蒸发和凝结的现象。组织一次“海滨或河边探索”,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流淌、岸边的生物,感受水的力量。鼓励孩子们珍惜用水,节约用水,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 学习点: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认识不同水体及其生态系统,培养对水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体会水的形态变化带来的自然之美。 第三辑:与动物做朋友 《飞羽与鳞甲:鸟类和爬行动物的世界》 内容概述: 鸟类以其轻盈的身姿在空中翱翔,爬行动物则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在地面上蜿蜒。本书将带领孩子们走进这两个迷人的动物家族。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鸟类,如色彩斑斓的鹦鹉,歌声婉转的百灵,以及它们筑巢、迁徙、觅食的生活习性。同时,我们也将探索爬行动物的世界,了解蛇、蜥蜴、龟等动物的鳞片、变温性以及它们奇特的生存策略。书中会介绍鸟类的飞行原理,爬行动物的蜕皮过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生态位。 互动体验: 制作一个简易的“鸟类喂食器”,吸引小鸟前来,观察它们的进食行为。进行一次“寻鸟启事”,鼓励孩子们在户外寻找不同种类的鸟,并画下它们的模样。组织一次“爬行动物公园之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近距离观察爬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鼓励孩子们学习辨别不同鸟类的叫声。 学习点: 认识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对动物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理解生命的丰富多样性。 《毛茸茸的伙伴:哺乳动物的秘密生活》 内容概述: 哺乳动物,以其温血、胎生以及哺育幼崽的特点,在自然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个庞大的动物家族。我们将从常见的家兔、猫狗,到森林中的松鼠、狐狸,再到草原上的鹿、狮子,逐一揭示它们的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各自栖息地的生存之道。书中会介绍不同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如何适应其生活方式,例如北极熊的厚毛,袋鼠的育儿袋。还将探讨哺乳动物之间的社会行为,如群体合作,以及它们所面临的生存挑战。 互动体验: 鼓励孩子们观察家里的宠物,了解它们的作息、饮食习惯。组织一次“森林动物足迹”的探索活动,学习辨别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了解它们的行踪。可以利用图片和声音,让孩子们认识不同哺乳动物的叫声。引导孩子们了解保护濒危哺乳动物的重要性。 学习点: 认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和多样性,了解它们的食性、繁殖和行为特点,培养对动物的同情心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动物共享地球的责任。 第四辑:自然的奇妙现象 《天气的游戏:云、雨、风的魔法》 内容概述: 天气,如同大自然变幻莫测的表情,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揭示天气的奥秘。我们将认识各种形态的云朵,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变化。我们将探索风的形成原理,以及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轻柔的微风到呼啸的狂风。本书还将深入浅出地讲解降雨、下雪、打雷、闪电等天气现象的科学原理,让孩子们在惊叹之余,也能理解背后的自然规律。 互动体验: 鼓励孩子们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画下它们的样子,并尝试预测天气。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观察风的来向。进行“制作彩虹”的科学小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感受不同天气的特点,如雨天的清凉,晴天的温暖。 学习点: 了解云、雨、风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天气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夜空中的星星:宇宙的奥秘》 内容概述: 当夜幕降临,浩瀚的宇宙向我们敞开了神秘的面纱。本书将带领孩子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将认识月亮的阴晴圆缺,了解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识别星座,讲述流传在星空下的神话故事。书中还将介绍行星、恒星、银河系等天体概念,以及宇宙的广阔与深邃。我们将探讨星星为何会闪烁,月亮为何会发光,以及我们所处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互动体验: 在晴朗的夜晚,带着孩子一起仰望星空,寻找最亮的星星和熟悉的星座。制作一个简易的“星象仪”,在家中模拟星空。讲述关于星座和神话的有趣故事,激发孩子对宇宙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记录下他们看到的星空景象。 学习点: 认识月亮、星星、星座等基本天体,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激发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育理念与方法: “玩中学”: 强调通过游戏、实验、探险等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全感官体验”: 鼓励孩子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自然。 “主题式引导”: 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层层递进,系统地构建孩子的自然知识体系。 “家校联动”: 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丰富的活动建议和指导,鼓励将自然教育延伸到家庭和课堂。 “保护自然”: 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理念。 内容特点: 图文并茂: 大量精美、写实的插画和摄影作品,直观展示自然世界的细节与美。 语言生动: 以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科学知识,充满趣味性和故事性。 互动性强: 设计大量的互动环节,鼓励孩子动手操作,激发思考。 科学严谨: 确保内容科学准确,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价值观引导: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这套丛书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的知识,更是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发现、欣赏、热爱并最终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它将是一场奇妙的自然之旅,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热爱自然的探险家。

用户评价

评分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告诉我,如何与孩子一起,重新发现自然的美好。我一直以为,教孩子认识自然,就是要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花”,“那是哪种树”,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感受”和“体验”。书中关于“观察季节变化”和“制作自然纪念品”的章节,让我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我们会在不同的季节,带着孩子去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季节的痕迹。比如,春天嫩绿的芽孢,夏天茂盛的枝叶,秋天金黄的落叶,冬天光秃的枝干。这种对季节变化的观察,不仅让孩子对自然的时序有了概念,也培养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而关于“制作自然纪念品”,我们更是收集了当季的叶子、小野花、松果等,然后用它们制作成各种小挂饰、贺卡,作为对这次自然探索的纪念。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纪念品,承载着孩子在自然中的快乐回忆,也成为他学习和成长的见证。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授”,而是润物细无声的“陪伴”和“引导”。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最深刻的学习,往往发生在最不经意之间,发生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之中。

评分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注入了我原本有些功利化的亲子教育理念中。我一直以来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但往往忽略了学习的真正乐趣。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对孩子而言,最宝贵的“起跑线”,恰恰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书中关于“制作自然地图”和“收集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曾经在一个周末,按照书里的指导,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公园,让他用收集到的叶子、小树枝、石头等,绘制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自然地图”。他一边画,一边兴奋地描述着他在地图上标记的“秘密基地”,比如“那棵最高的树”,“那个很多瓢虫的地方”,“那个有大石头的洞”。这种自己动手制作地图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对公园的熟悉程度,也培养了他的空间感和观察力。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地图”概念,与具体的“自然环境”相结合。而关于“自然艺术创作”,我们更是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收集了各种色彩鲜艳的落叶,用它们拼贴出各种图案,制作成独一无二的“叶子画”。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叶子变成小动物、花朵,甚至是抽象的艺术品。这种创作过程,完全没有评判,只有鼓励和肯定。他们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也学会了欣赏自然的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习”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最重要的——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我必须承认,《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孩子“学习”这件事的看法。我之前总觉得,孩子年纪小,懂不了什么,只能强行灌输。但这本书告诉我,孩子们天生就充满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只是需要我们去引导。书中关于“森林浴”和“自然声音听辨”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带孩子去森林公园就是一种“放松”,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这更是一种“学习”。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森林里的空气,去聆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去观察光影在地面上的变化。我曾经带着孩子去爬山,总想让他们爬得更高,看得更远,却忽略了过程中的风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改变了策略。我们不再追求速度和高度,而是让孩子坐在树下,静静地观察一片落叶,或者倾听远处传来的鸟鸣。我甚至尝试着闭上眼睛,和孩子一起辨别周围有哪些声音。一开始,孩子觉得有些无聊,但慢慢地,他开始能分辨出 différentes鸣叫声,甚至还能模仿几种鸟叫。这种专注和聆听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培养的。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让孩子在自然中“扮演”角色,比如让孩子扮演小侦探,寻找隐藏在草丛中的“宝藏”(可能是某种形状的石头或特别的叶子),或者扮演小鸟,在树林里“筑巢”。这种角色扮演,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孩子学习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唤醒”孩子学习兴趣的书。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是激发,是引导,而不是填鸭。

评分

阅读《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就像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之前一直执着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希望他能学到最多的知识,掌握最多的技能。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孩子内心的感受,以及与自然的连接。书中关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声效探索”和“设计感官体验路线”的章节,让我脑洞大开。我从来没有想过,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声音的百科全书”。我们会在雨天,让孩子去感受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比如落在屋檐上的滴答声,落在树叶上的沙沙声,落在水洼里的噗通声。这些细微的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略,但在孩子听来,却充满了新奇。而关于“感官体验路线”,我们更是设计了多次。比如,一条“触觉之旅”,让孩子用手去感受不同植物的叶子,不同树皮的纹理,不同石头的温度;一条“嗅觉之旅”,让孩子去分辨花香、泥土的芬芳、青草的味道。这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感知世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情感的滋养,是感官的丰富,是与世界的深度连接。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也让我对如何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创造力的孩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读完《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学习”的传统认知。我一直以为,学习就是要坐在书桌前,背诵公式,记忆概念,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学习的另一种可能——在玩耍中,在探索中,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书中有一段关于“寻宝游戏”的描述,我深受启发。它鼓励家长设计一些简单的小任务,比如“找到三片不同形状的叶子”,“寻找三种不同颜色的石头”,“听一听周围有几种不同的鸟叫声”。这些小小的“寻宝”任务,看似简单,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我试着在周末带孩子去附近的森林公园,按照书里的建议,我们玩了一场“自然寻宝”。孩子拿着一个收集袋,满眼兴奋地在草丛和树林间穿梭。他不仅找到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叶子,还发现了几只不同种类的瓢虫,甚至还捡到了一根漂亮的羽毛。他得意洋洋地把他的“战利品”展示给我看,嘴里不停地描述着他的发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给予的。更重要的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他学会了观察细节,学会了辨别不同,学会了主动提问。当他指着一朵小野花问我“爸爸,这朵花为什么是紫色的,而旁边那朵是黄色的?”时,我知道,他已经开始真正地思考和学习了。这本书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我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它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知识的学习,更是关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我开始意识到,让孩子爱上学习,不是靠强迫,而是靠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大自然,正是激发这种好奇心最天然、最丰富的源泉。这本书,让我这个曾经对户外活动兴致不高的父亲,也开始主动地去拥抱自然,去享受与孩子一起探索的乐趣。

评分

自从读了《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我家的亲子活动质量简直是“蹭蹭蹭”地往上涨。我之前总觉得,带孩子出去玩,就是“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原来“玩”也可以是“学”。书中关于“模拟自然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利用自然元素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章节,简直是“宝藏”。比如,我们会扮演“探险家”,在后院寻找“稀有植物”;或者扮演“小农民”,在小花盆里种植蔬菜。这种角色扮演,让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趣味性。而关于“科学小实验”,更是让孩子们着迷。我们用收集来的树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叶子压花”;用收集来的石头,进行了“浮力实验”。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了科学原理,他们提出的问题,比我设计的实验本身还要有趣。这本书,让我这个曾经有些“理论派”的家长,也开始变得“动手派”。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是兴趣的激发。而大自然,正是培养这些能力、激发这些兴趣的最好场所。它让我看到了,原来,让孩子爱上学习,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有趣。

评分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高质量亲子时光”的大门。我一直很重视陪伴孩子,但很多时候,陪伴变成了“玩手机”或者“看电视”,缺乏深度和意义。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陪伴”的另一种可能——与孩子一起探索自然,发现世界的奇妙。书中关于“光影游戏”和“天气观察日志”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有想过,利用阳光和树影,就能设计出这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会在晴天的时候,让孩子追逐自己的影子,或者用手在地面上投出各种动物的形状。这些简单的游戏,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更激发了他对光影原理的好奇心。而关于“天气观察日志”,我们更是每天都坚持。孩子们会记录每天的天气现象,比如天空的颜色,云的形状,风的大小,甚至会画下他们对天气的感受。慢慢地,他们开始能够预测一些天气变化,也对自然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持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自然。这本书,让我这个曾经有点“催促”孩子学习的家长,变得更加平和。我开始相信,最好的教育,不是强迫,而是引导。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在与自然的连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评分

这本《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简直是打开了我家熊孩子认识世界的新大门!之前,我对亲子教育总有些“纸上谈兵”的迷茫,总觉得孩子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但具体怎么“学”,又说不清道不明。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玩”的智慧。我记得有一次,书里提到了如何引导孩子观察一片叶子,我当时觉得这太简单了,但当我按照书里的方法,拿出放大镜,让孩子仔细看看叶脉的纹路,数数叶子边缘的小锯齿,甚至闻闻叶子破碎后散发出的淡淡香气时,他那种好奇和专注的眼神,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他甚至开始自己找来各种不同的叶子,进行比较,给我讲他发现的“秘密”。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比我硬塞给他多少知识都来得重要。而且,书中还强调了“五感”的学习,我之前只知道看和听,没想到触觉、嗅觉、味觉在自然学习中竟然如此关键。比如,让孩子去感受不同树皮的粗糙程度,去分辨泥土和沙子的质地,甚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品尝一些可食用的野果(当然,这部分需要非常谨慎地遵照书中的指导)。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冒险。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要求我们去什么高大上的自然保护区,而是告诉我们,家门口的公园、小区里的花坛、甚至窗台上的小草,都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种“就地取材”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门槛,让亲子自然学习变得触手可及。它教会我如何用一颗发现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如何将生活变成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自然课。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育指南,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启迪,让我和孩子都重新找回了与自然的连接,重拾了那份孩童般纯粹的好奇心。

评分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在我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一位全职妈妈,我一直致力于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总觉得在“与自然的连接”这块,做得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我会在网上搜罗各种科普视频、绘本,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孩子看完也就忘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强调“体验式学习”,让我明白,死记硬背的知识,不如亲手触摸,亲眼看见,亲身感受来得深刻。书里关于“雨水收集”和“观察昆虫”的章节,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一直以为,观察昆虫是很脏、很危险的事情,没想到书中却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且安全的方法。我们用一个透明的瓶子,在里面放上一些泥土、草叶和几只小虫子,然后让孩子每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开始,他还有些胆怯,但随着观察的深入,他开始对这些小生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自己记录下虫子的移动轨迹,观察它们如何进食、如何蜕皮,甚至还会模仿它们的动作。这种深入的观察,远比在书本上看到一幅虫子的图片来得生动有趣。而关于“雨水收集”,我们更是动手做了个简单的雨水收集装置,然后用收集来的雨水去浇灌我们种下的植物。看着孩子们因为自己的努力,让植物健康成长,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变成学习的机会,如何让孩子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培养能力。它让我明白,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让我这个曾经有些焦虑的妈妈,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因为我发现,孩子需要的,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而是主动探索的体验。

评分

坦白说,在读《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之前,我以为“自然学习”只是带孩子去郊游,捡捡树叶,看看花草。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了“自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书中关于“设计小型生态观察站”和“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工具”的章节,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们按照书里的建议,在阳台上设置了一个小小的“生态观察站”,用透明的容器,养了一些蚯蚓,放了一些泥土和落叶。孩子们每天都迫不及待地观察蚯蚓的活动,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他们从一开始的有些害怕,到后来的爱不释手,甚至会自己上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了解它们的习性。这种亲手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比任何科普视频都来得有意义。而且,书中还鼓励孩子们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简单的工具,比如用树枝制作简易的铲子,用大片的叶子制作“帽子”来遮阳。虽然这些工具很简单,但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解决问题,也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他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喜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学习方法的指南,更是一种“与自然共舞”的哲学。它教会我,如何将学习融入生活,如何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