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型彩色電視機單片、超級芯片維修圖冊
:25.00元
售價:17.0元,便宜8.0元,摺扣68
作者:薑立華
齣版社:中國電力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8393698
字數:362000
頁碼:16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300kg
本書匯編瞭長虹、康佳、海爾、海信、創維、TCL、廈華、數源西湖、創佳、上廣電、鬆下、東芝、飛利浦、三洋、索尼、三星、LG等流行品牌電視機的單片小信號處理芯片和超級芯片應用電路,附錄中還給齣瞭部分單片、超級芯片集成電路的維修資料(包括內電路框圖、引腳功能和電壓數據),這些都是維修新型電視機時不可缺少的參考資料。
本書可供廣大電視機維修人員、傢用電器維修愛好者和職業技術學校師生參考使用。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超級芯片維修”這個噱頭去的,畢竟現在很多故障點都在主控IC上,要是能搞懂芯片級的維修,那簡直是站在瞭維修金字塔的頂端。剛開始看,內容確實偏嚮於基礎的模擬電路調試,什麼亮度、對比度、色溫的調整電位器位置,講得非常直白,但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那些復雜到令人頭皮發麻的數字邏輯圖吸引住瞭。書裏似乎花瞭大量的篇幅來拆解某個特定係列(具體型號我沒太記清,反正看著像某個特定年代的日係機芯)的視頻處理器模塊。圖示非常精細,每一個邏輯門的輸入輸齣波形都有模擬的示意圖,這對於理解信號是如何從射頻端一點點被解調、數字化、最終映射到CRT上的過程,提供瞭無與倫比的直觀感受。不過,對於我這種更偏愛現代SMT貼片和軟件升級的維修工來說,這本書的某些章節顯得過於“硬核”,很多名詞和電路拓撲結構,需要結閤更現代的半導體物理知識纔能真正消化,讀起來像是在啃一本高階的電子工程教材,而不是一本“圖冊”。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布局有一種奇特的年代感。它不是按照“故障現象→解決步驟”的流水綫模式來組織內容的,而是更傾嚮於按照“係統模塊→原理分析→典型應用電路”的學術路徑來展開。例如,它會用整整三章的篇幅來詳述某個特定品牌的伴音(伴隨聲音)處理芯片組的工作流程,從音頻前置放大、混頻、到功放驅動,每一步的電壓和電流指標都列得清清楚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彩色製式(PAL/NTSC/SECAM)切換電路的描述,它沒有簡單地告訴你哪個引腳是切換信號,而是詳細繪製瞭不同製式下晶體管的開關狀態圖和相應的時鍾頻率差異,這種深度足以讓一個初學者感到震撼,也讓一個老手找到新的理解角度。這本書更像是一套係統化的課程資料,而不是一本即翻即用的工具書,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啃讀和消化其中的理論推導。
評分這本厚厚的工具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復古,那種九十年代初期的印刷質感撲麵而來,讓人恍惚間迴到瞭那個CRT顯示器還占據主導地位的年代。我原本是抱著學習老式彩電維修技術的目的買的,希望能對照圖紙把傢裏那颱祖傳的鬆下電視機徹底盤活。然而,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密密麻麻的電路符號和印刷闆走綫圖陣住瞭。書裏對各種晶體管、場效應管的參數標注細緻入微,仿佛每一顆元件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電源部分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從開關管的選型到脈衝變壓器的繞製,每一個細節都有清晰的標注和計算公式。雖然很多現在看來已經過時的IC型號,比如早期的MPEG解碼器或是行輸齣變壓器,但對於理解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底層邏輯,這本書提供的深度絕對是市麵上那些隻教“換件”手冊無法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本維修指南,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彩色電視機發展史的側寫,從顯像管的驅動到色度處理的矩陣變換,邏輯嚴密,論證充分,讀起來既費神又過癮。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圖冊”屬性,更多體現在其超高分辨率的電路示意圖上,而非我們通常理解的“維修點位圖”。那些印刷闆的掃描圖,雖然清晰度足夠辨認元件型號,但定位到具體元件的物理位置時,依然需要依賴讀者自身的經驗和對PCB布綫的理解力。書中的一些章節,特彆是關於“超級芯片”的解讀部分,更像是對特定時期集成電路內部邏輯的逆嚮工程報告的簡化版。它會嘗試用標準邏輯門組閤來模擬復雜IC的功能塊,比如色彩解碼部分如何將YUV信號分離和處理。這種還原基礎邏輯的嘗試,對於理解芯片的功能邊界非常有幫助,但同時也意味著,一旦你麵對的電視機型號使用瞭完全不同的芯片架構或定製的IC,書中的直接參考價值就會大幅下降。總的來說,這本書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維修智慧結晶,它教會我的更多是“為什麼會壞”,而不是“哪裏壞瞭”,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知識沉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紙張泛黃,裝訂處已經有些鬆動,但內容上的詳盡程度,簡直是偏執狂的福音。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消磁電路和枕形校正電路的章節。消磁電路的討論深入到瞭繼電器觸點壽命和漏磁場對色彩純淨度的影響,分析得極其透徹;而枕形校正部分,不僅給齣瞭標準的電路圖,還附帶瞭不同屏幕比例下的校正波形圖和相應的電容電阻值調整範圍,這點在很多快餐式的維修手冊裏是絕對看不到的。它似乎是麵嚮那些真正想深入理解影像幾何失真成因的工程師編寫的。閱讀過程中,我反復對照瞭幾張大尺寸的PCB布局圖,那些密集的飛綫和手工焊接的痕跡,無聲地講述著那個年代工藝的挑戰。雖然書裏沒有提到任何液晶或等離子技術,但光是理解這些復雜的場掃描和偏轉電路的原理,對理解現代平闆顯示器的驅動原理也大有裨益,畢竟萬變不離其宗,基礎的信號處理邏輯是相通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