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
定價:21.00元
作者:張永生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112428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應用技術,是提高我國電子産品及工程設計質量的一項重要手段,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功能強大、運行速度快、數據開發性好和使用方便等特點,目前已在電子工程設計領域得到瞭廣泛應用。
本書較係統地介紹瞭常用EDA開發工具的使用方法、應用設計和分析實例以及性能仿真等相關內容,取材廣泛、翔實新穎,重點突齣,實例豐富,且充分考慮瞭便於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可方便進行實踐的操作性。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教材,又可作為電路設計人員和電路製好者的參考書。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免費電子課件,凡選用本書作為授課教材的學校,均可來電索取,谘詢電話:010-88379375。
目錄
前言
章 電子設計自動化概述
1.1 引言
1.2 EDA技術的發展曆程
1.3 EDA係統的構成
1.3.1 闆級電子係統EDA集成開發環境
1.3.2 芯片級電子係統:EDA集成開發環境
1.3.3 綜閤型電子係統EDA集成開發環境
1.3.4 電子係統EDA集成開發環境比較分析
1.4 常用EDA工具
1.4.1 硬件描述語言VHDL
1.4.2 EDA技術的常用工具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2章 PLD及編程開發技術
2.1 PLD概述
2.2 PLD的基本結構
2.2.1 組閤邏輯與時序邏輯的邏輯函數錶達式
2.2.2 PLD的基本模型
2.3 PAL和GAL器件的基本結構
2.3.1 PAL器件的基本結構
2.3.2 GAL器件的基本結構
2.4 CPLD的基本結構
2.4.1 Xilinx公司XC7300係列的結構
2.4.2 Ahera公司MAXT000係列的結構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3章 數字係統EDA開發工具
3.1 MAX plusⅡ概述
3.1.1 MAX plusⅡ簡介
3.1.2 MAX plusⅡ的菜單欄和工具欄
3.2 MAX plusⅡ的基本操作
3.2.1 MAX plusⅡ的安裝及初次設置
3.2.2 MAX plusⅡ的設計流程
3.3 MAX plusⅡ的原理圖輸入設計法
3.3.1 設計項目的建立——頂層采用原理圖設計輸入法
3.3.2 設計項目的編譯與適配
3.3.3 設計項目的仿真與時序分析
3.3.4 設計項目編程/適配
3.4 MAX plusⅡ的文本輸入設計法
3.5 MAX plusⅡ的波形輸入設計法
3.6 MAX plusⅡ的層次化設計法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4章 硬件描述語言VHDL
4.1 VHDL概述
4.1.1 VHDL的特點
4.1.2 VHDL與VerilogHDL、ABEL的比較
4.2 VHDL程序的結構
4.2.1 實體
4.2.2 結構體
4.2.3 庫
4.2.4 程序包
4.2.5 配置
4.3 VHDL的語言要素
4.3.1 VHDL的文字規則
4.3.2 VHDL的數據對象
4.3.3 數據類型
4.3.4 類型轉換
4.3.5 運算操作符
4.4 VHDL的基本描述語句
4.4.1 順序語句
4.4.2 並行語句
4.4.3 其他語句
4.4.4 屬性語句
本章小結
本章習題
第5章 VHDL程序設計基礎
第6章 EWB應用基礎
第7章 EWB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第8章 EWB電路設計仿真
第9章 Protel99電路設計仿真
0章 課程實訓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沉浸在一本探討二十世紀後半葉城市空間異化現象的社會學著作中。該書的理論框架建立在對幾位晦澀難懂的歐洲哲學傢的重新解讀之上,核心觀點在於批判高速城市化如何消解瞭社區的場所精神和居民的能動性。作者的論證過程極其嚴謹,充滿瞭大量的數據模型和定性訪談材料作為支撐,閱讀門檻略高,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社會科學背景知識。書中對於“去中心化”的公共空間如何被資本和監控技術重塑的分析,尤其發人深省,讓人對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産生一種疏離感和審視欲。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高強度訓練,迫使你重新審視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城市基礎設施。對於城市規劃師、社會活動傢乃至任何關心自身居住環境的市民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必要的批判性工具,去辨識和對抗空間權力結構。
評分這本關於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手工藝人的技藝傳承手冊,簡直是跨越時空的匠心指南。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對各種傳統工藝的描述詳盡到瞭近乎苛刻的地步,從金匠對貴金屬的錘打力度,到雕塑傢對大理石紋理的把控,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特彆喜歡其中對“學徒製”的深入剖析,展示瞭知識和技能是如何在嚴苛的師徒關係中得以薪火相傳的。書中的配圖雖然大多是黑白的綫稿,但其準確性毋庸置疑,對於想要瞭解那個時代工匠精神的讀者來說,提供瞭無與倫比的參照。它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說明書,更像是一部記錄瞭集體記憶和行業規範的“活態”曆史文獻。通過這本書,我真切感受到瞭“慢工齣細活”背後的那種對完美的執著與對傳統的敬畏,對於現代批量生産模式下缺失的工匠精神,提供瞭一種強有力的反思與參照。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關於光影藝術的視覺盛宴,作者對色彩的掌控爐火純青,每一個畫麵都仿佛在講述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圖上的大膽創新,打破瞭傳統繪畫的束縛,用一種近乎抽象的方式捕捉瞭瞬間的永恒。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光綫和陰影編織而成的夢境之中,那些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意境,讓人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絲寜靜和慰藉。書中對材料的運用也極為考究,無論是粗糲的肌理還是光滑的錶麵,都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對於任何熱衷於視覺藝術和情感錶達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部關於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用色彩與形式對話的哲學著作。我強烈推薦給所有追求精神深度和審美愉悅的讀者,相信它會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奇妙之門。
評分我最近讀完的這本關於極地探險迴憶錄,風格異常硬朗、寫實,充滿瞭令人窒息的緊張感。作者的文字如同冰原上呼嘯的寒風,直白、有力,不加任何修飾地描繪瞭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掙紮與升華。書中對於物資短缺、導航失誤以及與自然力量抗爭的細節描寫,真實到讓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種刺骨的低溫和絕望的蔓延。尤其是關於如何維持團隊士氣和處理突發危機的敘述,展現瞭卓越的領導力和心理韌性。這本書的魅力不在於宏大的敘事,而在於那些微小到足以決定生死的決策瞬間。它迫使讀者去思考生存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在生命的邊緣綫上,我們最珍視的品質是什麼。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它是一麯獻給人類探索精神的粗糲贊歌,絕對是戶外生存和意誌力訓練者的必讀之作。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古代神話與民間傳說的集大成之作,內容之詳實,考據之嚴謹,令人嘆為觀止。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故事,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地域文化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與演變脈絡,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精妙的知識體係。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引導著讀者去探索那些被時間塵封的信仰與習俗。特彆是關於跨文化符號象徵的對比分析部分,其洞察力之深刻,讓人拍案叫絕。我花費瞭大量時間去消化其中引用的史料和文獻,盡管有些地方的學術性較強,但整體敘述流暢,引人入勝。它不僅滿足瞭我對奇聞異事的獵奇心理,更重要的是,提供瞭一個理解人類早期世界觀構建的絕佳窗口。對於曆史愛好者或人類學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其價值遠超一般的通俗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