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扬州名胜大观
定价:45.00元
作者:潘宝明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672201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潘宝明所*的《扬州名胜大观》分为若干主题篇,每个主题篇又分为若干个副主题系列,全面地介绍了古城扬州的人文历史,特别对扬州的名胜做了全方位的透析,比较深入地对扬州名胜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底蕴做了研究。内容充实,既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也颇有学术含量。图文并茂,优雅大气。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好的图书,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与读者产生共鸣。《扬州名胜大观》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些独特的视角而停下来,反复品味。比如,书中对某些景点并非一味地歌功颂德,而是会适时地提及它们的兴衰变迁,以及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角落。这种客观而又深情的笔触,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温度。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再辉煌的过去,也逃不过时间的冲刷,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变迁,才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命力。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感悟和体验,这些真挚的文字,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扬州这座城市的那份热爱。它让我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参与到了一场与扬州的情感对话之中,这种感觉,是任何一篇游记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让我惊喜的是,《扬州名胜大观》并非仅仅停留在对物质形态的描摹,而是巧妙地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渗透其中。书中关于何园的章节,令我爱不释手。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何园那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的片石山房,以及那精妙绝伦的廊园设计,更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当年何家作为显赫家族,其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与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微妙联系。我仿佛看到,当年主人在园中赏月品茗,与宾客谈笑风生,那些泛黄的史料碎片,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机。此外,书中关于扬州一些名人故居的介绍,也同样引人入胜。它不只是简单地介绍故居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更是挖掘了居住者的人生故事,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及他们的思想、作品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这种将历史人物、文化符号与具体的空间景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这本书读起来格外有味道,不再是枯燥的历史陈述,而是生动的故事讲述。
评分读着《扬州名胜大观》,我仿佛置身于那个“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黄金时代,耳畔回响着吴侬软语,眼前是烟雨朦胧中的婉约风光。书中对于个别景点的描述,实在是妙笔生花,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比如,它对个园的刻画,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四季景致”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竹石、假山、水池等元素的巧妙布局,以及它们如何在光影、季节的变化中呈现出不同的韵味。作者笔下的个园,不再仅仅是一处景点,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一个可以让人沉思、对话的空间。再比如,书中提及瘦西湖时,并没有一味地赞美其“秀丽”,而是用了一种更为细腻、更富情感的笔触,去描绘那“两堤烟柳,一溪春水”的动人景象,将人工雕琢的自然美与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读到这里,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桂花香,听到远处传来的丝竹之声。这本书的文字,不愧为“扬州八怪”精神的传承,充满了灵动与诗意,让我不仅仅是在“看”扬州,更是在“感受”扬州。
评分刚拿到这本《扬州名胜大观》,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了。这并非一本哗众取宠的旅游指南,而是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仿佛蕴含着这座古城穿越千年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在序言中流露出的那种对扬州文化的深深敬意,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挖掘和梳理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虽然我还没真正翻阅到具体的景点介绍,但仅凭这股“诚意”,我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读物。我预感,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罗列景点、介绍风光,而是会深入到每一处名胜背后的文化积淀、历史变迁,甚至是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我期待着书中能有关于扬州园林的那份精巧雅致的描绘,希望它能带领我“步入”那些曾经的文人墨客留下诗篇的亭台楼阁,感受那份“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同时,我对书中关于扬州盐商文化的探讨也充满了好奇,想知道那些曾经富甲天下的盐商们,是如何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他们独特的印记。总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气、深沉,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对即将展开的扬州探索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扬州名胜大观》最让我赞叹的一点,在于它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呈现。除了那些闻名遐迩的园林和建筑,书中还花了不少篇幅,去描绘扬州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吃”与“乐”。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淮扬菜的篇章,作者并非只是列出菜肴名称,而是详细介绍了烹饪技法、食材选择,甚至是一些菜肴背后蕴含的文化寓意和历史渊源。读到关于“狮子头”的那一段,我仿佛看到了厨师们一丝不苟地将肉末剁碎,蒸煮出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绝佳口感。同样,书中对于扬州曲艺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更是深入到它们的唱腔、韵律、表演形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意识到,扬州的美,不仅仅在于看得见摸得着的风景,更在于那些流淌在人们生活中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