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LED照明与显示技术丛书 LED照明驱动电源优化设计
:55.00元
售价:37.4元,便宜17.6元,折扣68
作者:沙战友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12312173
字数:586000
页码:4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沙占友等著的这本《LED照明驱动电源优化设计》是一部全面、深入、系统介绍LED照明用驱动电源(简称LED驱动电源)设计的专著,全书共十二章。章为LED照明及驱动电源概述。第二~五章分别介绍LED驱动电源芯片的选择、LED驱动电源的拓扑结构及其应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及单片LED驱动电源的原理与应用。第六~十一章重点阐述A(3ASC式LED驱动电源外围电路设计、智能化LED驱动电源的原理与应用、LED照明灯调光电路的设计、大功率LED驱动电源设计要点、应用技巧及散热器设计。第十二章专门介绍利用在线工具软件实现LED驱动电源优化设计,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LED照明驱动电源优化设计》对广大读者自行研发新型LED驱动电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为“LED照明与显示技术丛书”分册,该丛书还包括《LED数显仪表设计与应用实例》和《大屏幕LED显示屏设计与工程实例》。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各类电子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和电子爱好者阅读。
沙占友,196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校级教学名师,河北省教师。已出版《开关电源优化设计》、《新型单片开关电源设计与应用》、《單晶片交换式電源設計舆應用技術》(中国台湾·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测量技术》、《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2003年获全国畅销书奖)、《中外集成传感器实用手册》(“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4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15篇。曾先后获得河北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河北省十大发明奖和'97布鲁塞尔尤里卡银奖。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毋庸置疑,它确实汇集了大量关于LED驱动电源设计的经典知识体系。对于需要撰写学术论文或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公式和分析工具是宝贵的财富。然而,对于我这样的应用工程师而言,我更看重的是效率和成本的平衡点。这本书在介绍不同拓扑的优缺点时,往往着重于电气性能指标的对比,例如纹波系数、转换效率的理论最大值等。但是,在实际的物料采购和成本控制方面,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几乎为零。比如,如何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寻找性能相当但成本更低的替代元件?如何针对不同地区的安全认证(如UL、CE)来调整设计方案?这些与“优化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决策要素,在这本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它构建了一个完美的理论殿堂,但似乎没有充分考虑“预算”和“交货期”这两个工程界的两大“紧箍咒”。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详尽的理论基石。作者在阐述电源拓扑结构,尤其是开关模式电源(SMPS)的各种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时,可谓是鞭辟入里,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清晰可见,逻辑链条非常完整。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极佳的教材,能够帮助他们构建起坚不可摧的电源理论认知。但是,当我尝试将书中所述的某些理想化模型直接套用到我手头上的一个高功率因数(PFC)设计项目中时,却遇到了不少实际的“陷阱”。例如,关于热管理和元件寿命的讨论相对宏观,缺乏对具体散热材料选择和长期可靠性测试的具体指导。我个人非常希望看到更多关于高频化设计带来的寄生参数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仿真软件(如SPICE或更专业的电源仿真工具)来验证和优化设计参数的实操演示。总的来说,理论价值无可置疑,但在连接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桥梁”部分,个人认为还有提升空间,它更侧重于“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对“怎么做”的细致描绘略显不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人一种非常专业、严谨的感觉,封面设计简洁有力,书名和丛书系列的排版也显得很有档次。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望来阅读这本关于LED照明驱动电源优化设计的书籍的,毕竟“优化设计”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前沿技术和实用的价值。然而,在初步翻阅和仔细研读了几个章节后,我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偏向于理论推导和传统电路分析的深入探讨,对于当前市场上热议的、更具应用价值的、例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工业照明)的特殊驱动方案,或者新型半导体材料在电源模块中的应用,提及得相对较少。我更期待能看到一些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或者能有效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具体设计案例和详细的调试流程。整本书的内容深度是足够的,但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掌握新一代电源设计工具和方法的工程师来说,可能需要自己再补充很多实践层面的知识。它更像是为已经有扎实基础,想在现有理论框架内进行精细打磨的读者准备的,而非面向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的一本“实战手册”。
评分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消化这本书中关于开关电源控制环路的详细分析部分。作者对补偿网络的设计,尤其是零点和极点的精确计算,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数学描述,这一点值得称赞。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顶级的模拟电路设计师,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必要的思维训练。但是,当我合上书本,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产品开发流程时,我发现这本书的“流程感”略显不足。它缺少对设计验证(Design Verification, DV)和设计确认(Design Qualification, DQ)阶段的系统性指导。例如,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测试夹具来模拟最差工作条件?电源产品在老化测试中常见的失效模式有哪些,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规避它们?这些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知识,对于一个追求“优化”的驱动电源设计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这本书像是一份精密的蓝图,但缺少了施工队在工地上的详细操作手册和质量控制规范。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内容覆盖了LED驱动电源的方方面面,从输入级到输出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深入的剖析。从排版和图表的清晰度来看,编辑团队做得相当不错,大多数示意图和波形图都十分规范。不过,在阅读体验上,我感觉作者的叙事风格略显平铺直叙,缺乏一些能够抓住读者眼球的“小窍门”或者行业内的“内幕经验”。比如,在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反馈机制来应对负载的动态变化时,全书提供的多是标准的PID控制器的分析,这在教科书上很常见。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前馈控制策略在抑制快速瞬态响应中的应用,或者一些非线性控制方法在特定场合下的优势与局限。此外,对于新兴的如氮化镓(GaN)或碳化硅(SiC)器件在优化驱动效率和减小体积方面的具体设计考量,篇幅相对较少,这在当前的功率电子领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方向,希望未来版本能有所侧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