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百家姓》精解
定价:16.00元
作者:刘清滢 注解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0200662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407kg
编辑推荐
许多伟人从这里放飞自己的理想,无数学者在这里开始知识的积淀,请你走进这启蒙的殿堂吧……
“国学启蒙读物·插图本”丛书讲解通俗生动,配图意趣盎然,让你真正读懂蒙学名著,领你轻松踏入国学门径。
这套蒙学名著的读本,将引导你学会读书,学会修身,贯通自然人生,达览天地人文。
内容提要
《百家姓》是我国古代儿童开蒙要读的书之一,也是其中流传广、时间久远的一种。
初的《百家姓》列出了四百三十八个姓,都是比较常见的,有单姓,也有复姓,四字一句,句句押韵,像一首四言诗一样,阅读和记忆起来非常方便。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由北宋初年一个杭州人编著的。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而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吴越王姓钱,所以《百家姓》以“赵钱”开头。
《百家姓》问世以后,广受欢迎,成了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渐渐家喻户晓,一代代流传下来,有仿写的,有改编的,有增补的,还有为它做注解的。这一方面说明它适宜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姓氏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人是重视祖先、家族的,直到今天,人们初次见面,问的个问题常常就是“您贵姓”。姓不仅代表一个人,还承载着浓重的家族、地域内涵。从简单的一个姓氏,我们能看到历史上的政治、文化、民俗的许多东西。所以,古人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解自己的根脉,然后才能受家、爱国。
社会发展到今天,家族的形式和姓氏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让孩子了解我国独特的姓氏文化,仍是孩子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俗学家钟敬文认为,姓名学是每个国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知识。读了《百家姓》,孩子们不仅集中识认了许多字,还能熟悉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并为姓氏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凝聚力所影响。
本书选用《百家姓》中一百五十六个比较常见、内容丰富的大姓,用“姓氏来源”、“历史名人”、“故事与典故”三个栏目来演说它们的历史和名人故事。我们相信,本书一定会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有所收获。
首先,各姓氏起源的介绍可以扩展孩子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其次,各姓氏名人的介绍涉及到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是孩子的榜样,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姓氏产生自豪和自信,激励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再次,书中的姓氏故事大都选自神话传说、成语典故、民间故事、名人轶事,里面还有一些相关古迹、文物和民俗的介绍,读来既生动有趣,又能启迪孩子们的思维。
后,书中介绍的姓氏小常识,对扩大孩子的文化视野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些常识既是姓氏文化的ABC,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中国儿童都应从小知道一点。
目录
编者的话
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窦
章
苏
潘
葛
范
彭
鱼
韦
马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鲍
史
唐
费
薛
雷
贺
汤
罗
华
郝
安
常
于
傅
齐
康
伍
余
元
顾
孟
黄
穆
萧
姚
邵
汪
毛
狄
臧
戴
宋
茅
庞
纪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季
贾
江
颜
郭
梅
林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霍
万
管
卢
解
宗
丁
邓
洪
包
左
左
崔
龚
程
陆
翁
荀
焦
侯
班
仇
祖
武
刘
叶
白
蔺
乔
谭
郦
温
晏
瞿
阎
文
聂
晁
曾
关
荆
司马
上官
欧阳
诸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气息,拿在手里就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采用的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精致的篆体书名,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初次翻阅时,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愉悦感,已经让我对它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清晰度,又在细节处流露出古典韵味,这对于一部涉及到传统文化的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用心,让我在阅读之前就得到了极大的精神享受。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仅仅是欣赏它的外在美,就已经觉得很有价值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文化认同”这一主题的深刻挖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了“谁姓什么”,更是在探讨这些共同的姓氏如何构建起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稳固的血脉联系和文化纽带。通过追溯这些姓氏的起源,我仿佛能感受到祖先们在不同地域播撒文明的足迹,理解了“同源异流”的复杂性和伟大之处。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沉思,思考自己家族的烙印和文化传承的意义。这种由外在的知识获取,深化到内在的身份认知,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阅读体验。这本书让人意识到,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与民族记忆,读完后,我对自己的文化根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自豪感。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查阅性。虽然内容宏大,但它在组织上却做到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从姓氏的首字母或者朝代顺序来划分,更是引入了一种更具启发性的分类体系,使得不同目的的读者都能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家族谱系。例如,它在介绍一些影响力巨大的姓氏时,会专门开辟一个小节,详细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迁徙路径和重要人物的贡献。这种结构上的精巧设计,使得这本书既适合作为案头工具书随时翻阅,也适合进行系统性的深度阅读。可以说,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深度和大众的易读性,这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成就。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精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罗列方式,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演变融入到对姓氏源流的探讨之中。读起来感觉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前行,时而驻足于某个重要朝代的更迭,时而又沉浸于某个家族兴衰的细节。作者似乎深谙“引人入胜”的艺术,总能在看似平淡的考证中,突然抛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史料侧证,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去查阅更多的背景资料。这种层层递进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中华姓氏文化的探索欲。它成功地将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文献考据,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知识探险,让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想一口气读完。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作者展现了一种极其成熟和克制的文风。它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确保了信息来源的可靠与准确,又避免了过度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使得普通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理解那些深奥的族谱学概念。作者在论述中常常会穿插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小故事或地方掌故,这些点缀恰到好处地软化了文字的硬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特别欣赏那种在给出结论后,还会附带一些“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层分析,这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批判性思维。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是在与一位高明的学者进行深入的、平等的思想交流,让人受益匪浅,思维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