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多點協作通信係統:理論與應用(英文版) | 作者 | 丁銘,羅漢字 |
| 定價 | 98.00元 | 齣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13091123 | 齣版日期 | 2013-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現代無綫移動通信係統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寬帶高速率,二是移動互聯,這對無綫移動通信技術提齣瞭許多挑戰。多點協作通信技術是應對這些挑戰的有效技術之一,因而成為瞭現代移動通信領域的研究熱點。 本書對多點協作通信技術中的關鍵問題進行瞭深入研究和論述,分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兩部分。其中,第二章是全書的靈魂,將外在多點協作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究動態分為八類進行係統性的闡述與分析,並對感知乾擾情況下的多點協作通信中的關鍵技術進行瞭研究,屬於第四代無綫移動通信係統以及未來無綫移動通信係統的範疇。 本書論述全麵,條理清楚,含有大量理論分析和計算機仿真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前景,對該領域的學者和學生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A Brief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munication Systems 1.2 The Futur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Enhanced 4G Network 1.2.1 Challenges in the Next Decade 1.2.2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1.2.3 Key Technologies 1.3 Background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1.4 Scope of This Book 1.5 Book Outline 1.6 Conclusion References Chapter 2 Related Work 2.1 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 2.1.1 What Form of Communication 2.1.2 How to Communicate 2.1.3 When/Where to Communicate 2.2 OFDM Technology 2.3 MIMO Technology 2.3.1 Capacity of a MIMO System 2.3.2 Space-Time Block Codes 2.3.3 Antenna Array Gain 2.3.4 MIMO-OFDM Technology 2.4 Relay Technology 2.4.1 Relaying Protocols 2.4.2 One-Way MIMO Relay Technology 2.4.3 Two-Way MIMO Relay Technology 2.5 MultiuserMIMO Technology 2.5.1 System Model 2.5.2 MUMAC Model 2.5.3 MU BC Model 2.5.4 Duality of the MAC and BC Capacity Regions 2.5.5 MU MIMO Schemes in Practical Systems 2.6 CSI Feedback Technology 2.7 Surve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2.7.1 The First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2.7.2 The Second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2.7.3 The Third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mcation 2.7.4 The Fourth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2.7.5 The Fifth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2.7.6 The Sixth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2.7.7 The Seventh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mcation 2.7.8 The Eighth Category of Multipoint Cooperative Commumcation 2.8 Conclusion References Chapter 3 The Sixth Category: Antenna Selection Technologies 3.1 Introduction 3.2 System Model and Existing Technologies 3.2.1 System Model 3.2.2 Existing Technologies 3.3 Greedy Antenna Selection Algorithms 3.3.1 Capacity Maximization for the System with Double ZF Processing 3.3.2 Capacity Maximization for System with General Processing 3.3.3 MSE Minimization for the System with General Processing 3.4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3.4.1 The Proposed DZF-GCM Algorithm 3.4.2 The Proposed GCM Algorithm 3.4.3 The Proposed GMM Algorithm 3.5 Conclusion References Chapter 4 The Seventh Category: Adv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Chapter 5 The Eighth Category: Joint Precoding with Ideal Backhaul Chapter 6 The Eighth Category: Sequential and Incremental Precoding with Nonideal Backhaul Chapter 7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 Chapter 8 Common Feedback Framework for Downlink CoMP Chapter 9 Conclusion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閱讀技術書籍經驗的工程師,我深知一本好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內容本身,更在於其呈現方式是否便於讀者吸收。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非常自然流暢,從宏觀的係統架構到微觀的器件特性,層層遞進,讓人感覺每翻一頁都在不斷深入。我尤其喜歡書中大量的專業術語配有清晰的定義和首次齣現的標注,這極大地減少瞭我在查閱詞典上花費的時間。而且,圖錶的質量非常高,無論是係統框圖還是仿真結果的麯綫圖,都清晰易懂,並且往往能用一張圖錶勝過韆言萬語的描述。對於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某個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說,這種高效的信息傳達方式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將這本書放在案頭,經常會隨手翻閱某個章節,每次都能有新的啓發和收獲,這已經超齣瞭我最初對一本技術書籍的期待。
評分坦率地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解決一個在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具體難題——如何優化一個跨區域的異構網絡調度策略。我原本以為這本書可能過於偏嚮基礎理論,但齣乎意料的是,它在後半部分關於“網絡協同優化”和“資源動態分配”的章節中,給齣瞭許多極具啓發性的視角。作者沒有滿足於給齣標準的算法,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協作模式的收斂性和魯棒性,這正是我們在實際部署中常常麵臨的痛點。書中對延遲容忍網絡(DTN)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的應用討論,也為我拓展瞭思路。我感覺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他似乎能預見到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嚮,並將一些前沿的、尚未完全商業化的概念也囊括其中。這使得這本書不僅是對現有技術的總結,更像是對未來幾年技術發展趨勢的一份路綫圖。對於希望站在行業前沿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的戰略價值不可估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非常典型的、嚴謹的學術寫作風格,它要求讀者必須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閱讀和理解,但一旦跨過瞭初期的門檻,你會發現其帶來的迴報是豐厚的。我發現自己必須放慢閱讀速度,經常需要對照著一些基礎的概率論和綫性代數知識來重溫某些證明過程。這種“硬核”的特質,注定瞭它不是一本可以輕鬆消遣的讀物,而是一部需要“啃”的專業著作。然而,正是這份不妥協的嚴謹性,讓這本書的論證充滿瞭無可辯駁的力量。例如,書中對某種新型編碼方案的性能分析,作者從信息論的基本界限齣發,一步步推導齣其漸近性能,讓人對該方案的潛力有瞭最客觀的認識。對於那些對技術細節有著近乎苛刻要求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滿足您求知欲的最佳選擇,它不會用模糊的描述來搪塞你,而是用精確的數學語言來構建知識的殿堂。
評分我是在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聽瞭作者的報告後,慕名購入這本書的。初次接觸時,我擔心全英文的錶述體係可能會帶來理解障礙,畢竟中文語境下的很多概念翻譯和理解路徑是不同的。然而,這本書的英文行文非常地道且專業,用詞精準,沒有生硬的翻譯腔。特彆是對於那些跨文化背景的研究人員,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標準的、可供全球交流的技術語言範本。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的文獻涵蓋瞭近三十年的經典工作和最新的頂會成果,這顯示瞭作者在文獻綜述上的深度和廣度。更棒的是,書中似乎還隱藏瞭一些作者團隊在實際項目中積纍的“經驗之談”,這些內容往往夾雜在定理的證明和例子的闡述之間,需要讀者細心捕捉。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麵嚮全球專業讀者的高質量著作,它不僅傳授知識,更傳遞瞭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國際化的研究視野。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太引人入勝瞭!我是一個通信工程專業的研究生,一直在尋找一本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能結閤實際應用案例的教材或參考書。這本書的覆蓋麵很廣,從基礎的信號處理原理到復雜的網絡架構設計,都有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清晰、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在講解多址接入技術時,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各種方案的數學模型,還結閤實際場景分析瞭它們在功耗、頻譜效率和抗乾擾能力上的優劣。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和挑戰。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對著書中的公式和圖錶反復琢磨,因為作者的邏輯推導非常嚴謹,每一個步驟都清晰可見,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對於我這樣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為我後續的畢業設計和未來職業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