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電話機、手機及傳真機維修入門與提高——電子技術入門與提高叢書
定價:32.00元
售價:23.4元,便宜8.6元,摺扣73
作者:邢修平,王忠誠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210276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59kg
本書是作者根據21世紀職業技術短期培訓及初學者的迫切要求而編寫的,包含電話機、手機及傳真機三方麵的內容。全書從實用角度齣發,將電話機知識、手機知識、傳真機知識緊密結閤在一起,以電路分析、故障分析及檢修實例貫穿全書,使讀者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現代通信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實用檢修技術。另外,在華信教育網(hxedu..)上提供瞭本書的電子教案和習題答案供教師和學生下載。
本書適閤廣大通信設備維修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高職高專、中職電子類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
章 通信設備維修基礎
1.1 通信係統相關知識
1.1.1 通信係統的基本構成
1.1.2 網絡相關知識
1.1.3 SIM/UIM卡相關知識
1.1.4 通信終端設備發展簡史
1.2 常用維修工具及儀器儀錶的使用方法
1.2.1 熱風槍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2 防靜電烙鐵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3 BGA植锡工具的作用及植锡方法
1.2.4 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5 手機維修專用電源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6 數字萬用錶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7 數字頻率計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8 示波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9 頻譜分析儀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2.10 手機軟件維修儀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1.3 手機常用元器件的識彆與檢測
1.3.1 片狀電阻的識彆與檢測
1.3.2 片狀電容的識彆與檢測
1.3.3 片狀電感的識彆與檢測
1.3.4 片狀半導體元件的識彆與檢測
1.3.5 其他元器件的識彆與檢測
1.4 通信設備的維修方法
1.4.1 怎樣閱讀通信設備原理圖
1.4.2 怎樣閱讀通信設備元件分布圖及實物圖
1.4.3 故障定位的方法
1.4.4 檢修通信設備的常用方法
本章實驗:數字頻率計的使用
習題
第2章 電話機維修入門
2.1 電話機基礎知識
2.1.1 電話機的主要類型及性能指標
2.1.2 電話機的基本組成
2.1.3 電話機的一般工作原理
2.2 HA328T型電話機電路分析
2.2.1 整機組成框圖
2.2.2 振鈴電路分析
2.2.3 撥號電路分析
2.2.4 通話電路分析
2.2.5 音樂保持電路分析
2.3 HA8988P/TSD型電話機電路分析
2.3.1 整機組成框圖
2.3.2 振鈴電路分析
2.3.3 撥號電路分析
2.3.4 手柄通話電路分析
2.3.5 免提通話電路分析
2.4 電話機故障分析與檢修
2.4.1 電話機故障常見類型
2.4.2 怎樣檢修振鈴電路故障
2.4.3 怎樣檢修撥號電路故障
2.4.4 怎樣檢修通話電路故障
2.5 電話機故障檢修60例
本章實驗:電話機的使用及在綫測試
習題
第3章 手機維修入門與提高
3.1 手機基礎知識
3.1.1 手機電路的基本構成
3.1.2 手機通信的一般原理
3.1.3 手機主要功能電路簡析
3.2 三星T108手機分析
3.2.1 概述
3.2.2 射頻電路分析
3.2.3 電源電路分析
3.2.4 邏輯/音頻電路分析
3.2.5 界麵電路分析
3.2.6 三星T108手機電路中的主要元器件及故障現象
3.3 諾基亞8210/8250手機分析
3.3.1 射頻電路分析
……
第4章 傳真機維修入門與提高
附錄A 手機常用符號中英文對照錶
附錄B 傳真機常用符號中英文對照錶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帶著一股老派工程師的嚴謹和一絲不苟。每一個術語的引入都伴隨著明確的定義和背景說明,這一點對於零基礎的讀者來說非常友好,保證瞭閱讀過程中不會因為專業詞匯的堆砌而感到暈頭轉嚮。作者顯然下瞭不少功夫去簡化復雜的電路模型,力求用最直觀的方式來解釋信號的傳輸和轉換過程。比如,書中對傳真機掃描模塊(CCD或CIS)的工作原理的描述,就非常到位,它通過對比光電轉換的效率和噪聲抑製,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老舊的傳真件容易齣現圖像模糊的問題。但是,這種過於強調“純粹理論”的傾嚮,也導緻它在實際操作指導上顯得不夠“接地氣”。比如,書中提到要校準某種特定濾波器的電容值,卻沒有提供一個通用的計算公式或一個推薦的偏差範圍。在維修現場,我們往往需要快速做齣判斷,而不是花時間去推導一個可能在書中被簡化瞭的理想化模型。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經驗法則”的分享,例如某個元件的常見失效模式、燒毀的典型外觀特徵,以及在沒有昂貴示波器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簡單的電阻或電壓測試來推斷齣故障的大緻區域。這本書提供瞭理論的骨架,但缺乏填充在血肉,特彆是那些隻靠經驗和直覺纔能捕捉到的“維修的藝術性”。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透露齣一種濃厚的年代感。紙張質量和印刷清晰度尚可,但插圖——尤其是那些電路原理圖和PCB布局圖——的細節保留得不夠理想。在掃描或打印的精度限製下,一些關鍵的微小走綫或者元件編號,在反復翻閱後變得模糊不清,這對於需要放大查看特定連接點的維修工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障礙。我個人偏好那種能清晰區分信號綫、電源綫和地綫的彩色圖譜,這本書裏的很多圖例依然是傳統的單色綫條圖,雖然理論上能看懂,但實際操作起來,定位效率會大大降低。另外,書中對工具使用的介紹也顯得比較陳舊。它花瞭大量篇幅介紹如何使用烙鐵進行簡單的焊點修復和元件拆焊,這部分是基礎且重要的。但對於現代維修中常見的熱風槍操作技巧、BGA芯片的重新焊接預熱麯綫控製等,幾乎沒有涉及。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提高”部分,可能需要讀者自己去彌補與時俱進的知識空缺。它為我們準備瞭基礎的維修工具箱,但我們必須自己去采購和學習使用那些更精密的電動工具和自動化設備。
評分我嘗試著用這本書裏的某些方法去解決一個近期遇到的老式PBX(程控交換機)的呼叫轉移故障。書中關於PBX信令處理的章節講解得非常細緻,它基於傳統的時分/頻分復用原理來解釋信號是如何路由的。我根據書中的時序圖和狀態機描述,成功地在邏輯上推導齣瞭問題可能齣在某個特定的控製單元的輸入緩衝器上。然而,當我實際打開設備,定位到那個控製單元並用萬用錶進行測試時,我發現書中的參考電壓值與我實際測量到的工作電壓存在±15%的偏差。雖然這可能是我設備老化導緻的,但書中沒有提供一個關於“老化容差”或“環境溫度對電壓影響”的討論。這種理論與現實世界的“公差”之間的微妙差距,是這本書在實戰指導上最讓我感到不足的地方。它提供瞭一個完美的、真空環境下的操作藍圖,但真實世界的電子設備總是在電磁乾擾、溫度波動和元件老化中掙紮。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優秀的“理論參考手冊”,它能幫你建立清晰的認知框架,但在麵對真實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故障現場時,它的指導性常常需要被經驗主義的直覺所補充和修正。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廣度”上做得非常齣色,幾乎涵蓋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所有通信終端——從傳統的有綫電話,到功能機時代的老式手機,再到現代的傳真設備。它的敘述邏輯非常清晰,像是帶著讀者走過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階梯。第一部分對電話綫路的結構、阻抗匹配做瞭細緻入微的介紹,甚至連老式撥號盤的工作原理都被清晰地拆解瞭。這部分內容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通話”背後,蘊含著如此多經典的電子工程知識。然而,當我進入到“手機維修”這一章節時,我發現內容切換得有些生硬。由於手機技術迭代速度極快,書中對3G甚至4G/5G時代的關鍵技術,比如射頻前端模塊的原理,講解得非常概括,更像是概述而非深入解析。書中對電源管理IC(PMIC)的描述,更多是停留在功能層麵,而非實際維修中對紋波、電壓跌落的精確測量和分析。這讓我的期望值産生瞭一定的落差,因為對於今天的移動設備維修而言,電源和射頻模塊往往是故障率最高、也最難處理的部分。這本書更像是記錄瞭一個特定技術時期的維修方法論,而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電子維修聖經。它適閤作為曆史參考或對早期設備維修的訓練,但麵對最新一代的智能手機,其指導價值相對有限,很多現代診斷工具的使用技巧和軟件層麵的互動診斷,在書中完全沒有體現。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一看就知道是那種技術性的、偏嚮實操的工具書。我當初買它,主要是衝著“入門與提高”這幾個字去的,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把我從一個對電子元件一竅不通的小白,帶到能獨立拆裝和診斷常見故障的水平的指南。說實話,剛翻開目錄的時候,我就對它在理論深度上的取捨有點拿不準。它似乎很注重基礎電路原理的講解,用瞭很多圖錶來輔助說明,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友好的,能快速建立起對電話、手機和傳真機內部工作機製的宏觀認知。然而,當我翻到後麵關於故障排查的部分時,我發現它在深入到特定芯片級故障分析時,篇幅顯得有些單薄。比如,書中對幾種常見的集成電路的引腳功能介紹得比較籠統,沒有像某些更專業的維修手冊那樣提供詳盡的datasheet摘錄或實際的電壓參考範圍。我期待的是那種能讓我麵對一塊電路闆時,能迅速定位問題點,並給齣多種可能性分析的“武功秘籍”,但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紮實的“內功心法”教材,它教會瞭我如何看懂圖紙,如何使用萬用錶,但對於那些隱蔽的、需要特定測試儀纔能發現的深層問題,它提供的指引略顯保守和概念化。整體來說,如果你想瞭解這些設備是怎麼構成的,並且希望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本書是不錯的起點,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能夠應對高難度“疑難雜癥”的資深維修工程師,你可能需要再搭配一些更側重於特定品牌和型號深入分析的資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