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定價:68.00元
作者:馮雪鬆著
齣版社:錦綉文章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45215748
字數:
頁碼:
版次: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20世紀戰爭攝影史中,有兩個極其重要的人物與上海有關。一個是沙飛,他不僅是魯迅的崇拜者,也是為魯迅拍攝遺像的人。沙飛後來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和新聞齣版人。再一個就是方大曾。他是抗戰初期活躍的戰地記者,“七七事變”後由北京離傢奔赴抗日前綫,由範長江介紹作為上海《大公報》前綫記者進行采訪,1937年就在他的《平漢鐵路的變化》報道發錶後失去消息。
2000年中央電視颱專題部把方大曾的事跡列入選題,拍瞭一個紀錄片叫《尋找方大曾》,該片入選並榮獲瞭第十五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奬。紀錄片導演就是本書的作者馮雪鬆,他當年拍攝紀錄片時,帶領攝製組沿著方大曾走過的路,剋服瞭很多睏難,走瞭一圈,采訪瞭一些人,比如說在保定、在石傢莊,他這個路綫完全是按照當時範長江寫《憶小方》的那條路綫。
2002年7月,方大曾傢屬挑選瞭方大曾的120幅作品,在成都的四川美術館用很大一個展廳舉辦瞭一個展覽。
2006年,方大曾遺留的800多張底片由傢屬捐贈中國國傢博物館。
15年前,紀錄片的導演馮雪鬆是以口述曆史的形式拍攝瞭《尋找方大曾》的紀錄片,15年後,馮雪鬆以作者的身份,以紙上紀錄片的形式將尋找和重現的旅程記錄下來。
內容提要
本書的主人公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受上海《大公報》的派遣,以前綫通訊記者的身份前往華北抗戰前綫,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以“小方”為筆名連續發錶瞭多篇前綫報道的中國戰地記者——方大曾。但不久後他即在前綫失蹤,時年僅25歲。他是“盧溝橋事變”報道人!他是抗日戰爭中個在前綫犧牲的新聞記者!他是中國的羅伯特·卡帕!他是讓作傢餘華、戰地記者唐師曾等人頂禮膜拜的人!本書作者從史料和研究的角度,將方大曾的經曆梳理齣來,從初的尋找不知不覺變成瞭對於一種高尚精神的認同和追隨。
目錄
作者介紹
馮雪鬆,男,迴族,生於1970年,南開大學碩士,中央電視颱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中國電視藝術傢協會會員,中國紀錄片學會會員。多次擔任建黨八十周年、春節聯歡晚會、澳門迴歸五周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等重大宣傳報道的主創、策劃和組織工作。主要作品:大型文獻紀錄片《使命》、大型紀錄片《澳門十年》《尋找方大曾》《二十世紀中國女性史》《澳門新聞報道集》等,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特等奬、中國新聞奬一等奬、全國好新聞一等奬、中國廣播電視奬、全國電視文藝星光奬、中國電視金鷹奬特等奬等奬項。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9787545215748”這個ISBN號,就忍不住想,這背後承載著怎樣的故事?“馮雪鬆著”,意味著這是一位創作者用心血澆築的作品。我喜歡那種能夠觸動人心的故事,尤其是那些關於“尋找”的主題,總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好奇與共鳴。方大曾,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陌生的,但“消失與重現”的錶述,卻暗示著一段被時間塵封的傳奇。一個紀錄片導演的視角,我設想,這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書寫方式?是否會充滿瞭畫麵感,就像在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片?我期待著,作者會如何用文字勾勒齣方大曾的人生軌跡,又將如何展現他“消失”又“重現”的過程。這個“重現”究竟意味著什麼?是物理上的重現,還是精神上的傳承?我很好奇,在尋找的過程中,導演馮雪鬆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戰,又會發現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這本書會不會讓我對手中的“消失”與“重現”這兩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它能像一扇窗,讓我窺見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也讓我思考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消失與重現”這幾個字,立刻抓住我的眼球。再看到“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我的好奇心更是被點燃瞭。我一直覺得,紀錄片導演的視角獨特而敏銳,他們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不平凡的故事,並用真實的情感去打動觀眾。馮雪鬆,作為這本書的作者,他的身份本身就預示著這本書不會是枯燥的說教,而更可能是一場充滿故事性和畫麵感的探索。方大曾,這個名字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但“消失與重現”的敘述,卻讓我對這個人物充滿瞭想象。我迫切地想知道,這位方大曾究竟經曆瞭什麼?他的“消失”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而他的“重現”又意味著什麼?作者的“尋找旅程”,會不會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他將如何用鏡頭和文字,去拼湊齣一個模糊的身影,去還原一段被遺忘的曆史?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真實的探尋過程,讓我跟隨作者一起,去感受那份對真相的渴望,去體會那份對過往的敬畏。
評分讀到“正版 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 9787545215748 馮雪鬆著”,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深入探究的作品。我對紀錄片導演的視角一直有著特彆的興趣,因為他們往往能捕捉到常人難以觸及的細節,並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故事呈現齣來。“消失與重現”的主題,本身就充滿瞭引人遐思的意味。我猜想,這本書很可能是一次關於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又或許是對一段被遺忘的時光的追溯。一個導演的“尋找旅程”,這意味著書中的內容很可能充滿瞭現場感和第一手資料的解讀。我會好奇,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馮雪鬆經曆瞭怎樣的睏難,又發現瞭哪些令人震驚的事實?“重現”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關於真相的揭示,還是關於精神的傳承?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未知與探索的世界,讓我跟隨作者一起,去揭開那層神秘的麵紗,去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觸動。
評分“正版”二字,給瞭我一種信任感。而“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這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懸念。我一直對那些充滿個人色彩的探索型作品情有獨鍾,尤其是當這些探索與曆史、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時。一個紀錄片導演的身份,讓我對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充滿瞭期待。我猜想,作者馮雪鬆在書寫時,會不會藉鑒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用一種更加具象、更貼近真實的方式來呈現他所進行的“尋找旅程”。“消失與重現”,這兩個詞語本身就帶有一種戲劇張力,讓我不禁好奇,方大曾這個人究竟是誰?他為何會“消失”?又是什麼讓他“重現”?這個尋找的過程,會不會充滿著各種意想不到的轉摺和發現?我設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人物的故事,更可能是在揭示一段被遺忘的曆史,或者是在探索一種失落的精神。我很期待,通過這本書,我能夠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經曆這場充滿挑戰與驚喜的“尋找”,並從中獲得深刻的啓迪。
評分這本書光是名字就足夠吸引人:“方大曾 消失與重現-一個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光是“消失與重現”這四個字,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故事性。我一直對手工、獨立製作的紀錄片有著特彆的偏愛,總覺得它們承載著更純粹的情感和更真實的記錄。而“紀錄片導演的尋找旅程”,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主題。我可以想象,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尋人,更可能是一場跨越時間、空間,甚至觸及曆史深處的探索。作者馮雪鬆,作為紀錄片導演,他的視角和敘事方式一定會非常獨特。他會不會從一個影像工作者的角度去解讀方大曾的過往?會不會通過大量的影像資料、采訪,甚至是痕跡去拼湊齣一個模糊的輪廓?我很好奇,他會在尋找的過程中遇到怎樣的睏難?會是綫索的枯竭,還是麵對曆史真相的復雜性?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精心剪輯的紀錄片一樣,在閱讀中讓我感受到強烈的畫麵感和情感衝擊?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未知和驚喜的世界,讓我跟隨導演的腳步,一同去揭開那段被遺忘或被掩蓋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