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建設專題研究集
定價:58.00元
作者:祁述裕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3024246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緊扣當前文化發展熱點;
既有專業性又有性;
宏觀研究微觀研究並存。
內容提要
本書以文化産業、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體製改革等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著重關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文化建設亟待解決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如文化體製改革、文化産業政策體係構建、文化産業轉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文化立法和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等),以期係統構建國傢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智庫。本書可作為學術界研究文化問題的參考資料,也可供廣大讀者瞭解當前我國文化方麵的政策、現狀和問題以及解決對策,同時可為文化政策製定者製定和完善文化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目錄
第Ⅰ部分 研究報告文化體製改革研究 2導論 問題的提齣:文化體製與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不相適應 3一、文化管理體製存在的問題 4二、文化生産經營機製存在的問題 5上篇 完善文化管理體製,推進國傢文化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8一、管理手段:從依靠行政管理為主,嚮依法管理為主轉型 8二、管理方式:從粗放式管理轉嚮精細化、差彆化管理 12三、管理主體:從單一管理主體到管理主體多元化 14四、管理原則:轉變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 15五、組織結構:從分業管理到綜閤管理 18下篇 文化生産經營機製改革 20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作用 20二、國有文化企業:從做大做強轉嚮有公信力的社會企業 22三、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並舉發展 24四、國有文化生産機構:由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兩分法到互滲互融 27五、公共文化服務體製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30六、文化事業單位機製創新:建立法人治理結構 33結束語 36我國演藝院綫略論 37一、文藝演齣院綫的界定與産生 38二、文藝演齣院綫對我國演藝産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41三、我國文藝演齣院綫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47四、國外演齣産業的經驗與啓示 56五、我國文藝演齣院綫的運營模式與經營機製分析 60六、推進我國文藝演齣院綫建設的對策建議 64七、演齣票務係統對文藝演齣院綫建設的作用(以北京為例) 68參考文獻 732000—2014年我國文化産業政策體係研究報告 75部分 我國文化産業政策現狀 75一、 財政支持文化産業的政策 76二、稅收支持文化産業的優惠政策 78三、金融支持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 81四、促進科技創新與文化産業融閤政策 84五、土地支持文化産業政策 86六、人纔支持文化産業政策 88第二部分 我國文化産業政策製定和實施的成績與不足 90一、主要成績 90二、存在問題 94第三部分 完善我國文化産業政策的若乾建議 96一、堅持以培育文化市場為核心 96二、加快文化産業立法 98三、重視與公共文化服務政策配套 98四、加強文化産業政策與一般産業政策協調性 99五、促進政策製定過程的開放透明公開 100六、強化政策程序性保障 101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研究報告 103一、關於深化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認識 103二、關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總體要求 106三、關於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108四、關於擴大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 110五、關於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 112六、關於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閤 115七、關於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 117八、關於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力度 119《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立法研究 123一、導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齣颱 123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的立法總原則 131三、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保障內容 138四、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保障製度 149五、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法律責任 154參考文獻 155“十三五”時期文化政策法規保障體係研究報告 157一、“十二五”時期文化政策法規保障體係狀況 157二、“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政策法規製定和實施的成績及不足 170三、“十三五”時期完善文化政策法規保障體係的建議 185結論 201嚮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製研究報告 208一、建立完善的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製的必要性 209二、我國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製的探索 212三、發達國傢(地區)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製的國際藉鑒 218四、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 223五、完善嚮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製的路徑選擇 224附錄 235參考文獻 237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研究 241一、“十二五”期間文化産業發展狀況 241二、文化産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44三、“十三五”時期文化産業工作總體要求 246四、“十三五”時期文化産業發展主要任務 247五、“十三五”文化産業發展政策及措施建議 249北京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調研報告 252一、北京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新特點 252二、北京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存在的問題 254三、思考與建議 255福州、莆田、泉州和廈門四地文化産業調研報告 257一、福建文化産業發展前景廣闊 257二、需要重視的三個問題 259三、七點建議 260第Ⅱ部分 谘詢報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要處理好六大關係 264依法管理文化需盡快製定文化基本法 267一、製定文化基本法是推動憲法實施的重要舉措 267二、製定文化基本法是明確公民文化權利和國傢文化義務的有效途徑 268三、製定文化基本法是建立健全文化法律部門的關鍵 269加強文化産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的建議 271當前完善我國文化立法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274一、立法思路上要係統規劃與重點推進結閤 274二、立法項目設定上要兼顧基本法與部門法 275三、搭建主導與社會參與立法機製 276文化法律部門建構的基本思路 278一、建構文化法律部門應遵循法律部門劃分的客觀標準 278二、建構文化法律部門須順應文化發展的總體趨勢 279三、建構文化法律部門的基本思路 280
作者介紹
祁述裕
國傢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特殊津貼專傢。兼任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傢國有文化資産管理專傢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傢發改委服務業專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文化創意産業》執行編委等。
長期從事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研究。重點研究文化産業、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體製改革等。近年來,承擔、參與數十項國傢、部委文化産業和公共文化服務方麵政策、法規製定和相關課題研究。先後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五項,包括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和委托課題。
獨著和主編多部著作,主要有:《祁述裕集——中國文化産業十傢論集》(雲南大學齣版社,2015)、《文化建設九講》(國傢行政學院齣版社,2014)、《中國文化産業發展前沿——“十二五”展望》(社科文獻齣版社,2011)、《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戰略研究》(社科文獻齣版社,2008)、《中國文化産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社科文獻齣版社,2004)、《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學藝術》(北京大學齣版社,1999)。
發錶論文百餘篇。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挑戰瞭我以往對“文化”的刻闆印象。以往,我總以為文化是陽春白雪,是藝術的殿堂,是精英階層的專屬。然而,作者卻用一種極其接地氣的方式,將“剛文化”的概念引入,讓我看到瞭文化在社會肌體中扮演的另一重角色——那是一種更具基礎性、支撐性和韌性的力量。這種力量,可能體現在一種集體認同的凝聚,一種價值觀念的傳承,一種社會規範的維係,甚至是一種抵禦外部衝擊的內在定力。作者在這一部分的論述,沒有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數據,勾勒齣一個個鮮活的畫麵,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剛文化”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默默發揮作用的。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思考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但卻至關重要的文化要素,它們是如何悄無聲息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這本書的價值,可能就在於它能夠喚醒我們對這種“隱形”文化力量的認知,並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去構建和維護它。
評分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讓我對“集”這個字有瞭更深的體會。作者將一係列專題研究匯聚成冊,仿佛是一個精巧的萬花筒,每一次翻動都能展現齣不同的文化建設側麵。我之前對於某個特定文化現象的理解可能比較片麵,但通過閱讀不同專題的研究,我逐漸建立起瞭一個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每一個專題都像一顆獨立的珍珠,而整本書則是一串精美的項鏈,將這些珍珠巧妙地串聯起來,共同展現瞭“剛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作者在各個專題之間的銜接也做得非常自然,讓人感覺整個研究體係非常完整。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是在引領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和理解文化現象的方法。我從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關於“剛文化”本身,更是如何進行深入、係統的學術研究,如何將分散的思考匯聚成有價值的成果。
評分這本書的第二部分,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建設”二字的含義。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對“剛文化”的界定和闡釋,而是將視角轉嚮瞭如何將其付諸實踐,如何讓這種文化力量在現實社會中得到有效的“建設”和發展。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機製設計”和“策略創新”的章節所吸引。作者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下,如何通過製度的完善、政策的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等方式,來培育和強化“剛文化”。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像是為文化建設提供瞭一份可操作的行動指南。我注意到書中提到瞭很多具體的實踐案例,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到位,既展現瞭成功的經驗,也毫不避諱地指齣瞭其中的挑戰和不足。這讓我感覺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是真正站在實踐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齋的想象。這種務實的研究態度,讓這本書的含金量大大提升,也讓我對未來社會文化建設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讓我第一眼就感受到瞭其學術的嚴謹性。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僅從書名和作者的署名來看,我就對它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文化建設”這個宏大的話題很感興趣,尤其是當它與“剛文化”這樣一種新興的概念相結閤時,更是激發瞭我深入瞭解的欲望。我曾接觸過一些關於文化産業發展的著作,但它們往往側重於商業模式或者藝術創作本身,而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根基和力量。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剛文化”的,它與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文化有什麼不同?它又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扮演“建設”的角色?是像鋼筋混凝土一樣支撐起社會結構,還是像鋼鐵一樣堅韌不拔地抵禦外來侵蝕?這些疑問都在我的腦海中盤鏇,驅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探索這個充滿未知但又至關重要的領域。我堅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理論的探討,更可能為我們理解和塑造未來的社會文化形態提供重要的啓示。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第三部分,讓我對“研究”二字有瞭全新的理解。作者在這一部分展現瞭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他不僅梳理瞭國內外關於文化建設的已有研究成果,更在此基礎上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理論框架。這種對現有研究的批判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讓這本書具有瞭重要的學術價值。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所展現齣的係統性和邏輯性,他能夠將復雜的文化現象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形成清晰而有說服力的論證。而且,作者在引用和分析文獻時,也非常嚴謹,能夠準確地把握不同學者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研究報告,更是一次學術思想的碰撞和升華。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與作者一同思考,一同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