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 品鉴时尚:翡翠收藏与投资 王双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9787568026369

DK/ 品鉴时尚:翡翠收藏与投资 王双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978756802636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双理 著
图书标签:
  • 翡翠
  • 收藏
  • 投资
  • 品鉴
  • 珠宝
  • 玉石
  • DK
  • 时尚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王双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剑银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6369
商品编码:2976262909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品鉴时尚:翡翠收藏与投资 作者 王双理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8026369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是一本鉴赏类图书,还是一本实用性强的翡翠收藏投资图书。书中除了介绍翡翠的升值空间、翡翠的鉴别以及鉴赏外,还图文并茂地分析当下珠宝玉石市场的形势和未来的走势,站在专家的高度解读珠宝玉石市场,为你的收藏投资把握大方向。

   作者简介

王双理

翡翠圈儿里的收藏家,定居大连的河南人。现任大连市珠宝玉石协会会长,是中国国家一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中国国家珠宝鉴定评估师。

自1995年敲开翡翠的大门后,20年来一直从事翡翠玉石行业。近十余年,常奔走在缅甸,设计加工翡翠原石,以期探索翡翠的纯质内在。通过不断的学习,从门外汉到专家,体会过收藏带来的欣喜,也品尝过失败带来的苦涩。但由于无法割舍对翡翠的渴望和情愫,以后仍将继续走在翡翠的路上。


   目录

章 认识翡翠

节?翡翠的种  /003

第二节?翡翠的水  /022

第三节?翡翠的色  /026

第四节?翡翠的地子  /034

第二章 辨别翡翠

节?A货翡翠  /041

第二节?B货、C货翡翠  /046

第三节?容易与翡翠混淆的玉石  /048

第四节?《翡翠分级》国家标准  /051

第三章 投资翡翠

节?翡翠的价值  /061

第二节?翡翠行业常用的术语  /068

第四章 创新翡翠

节?玉雕新品牌   /081

第二节?创新浪潮中的大翡翠  /090

第三节?玉雕大师的责任与担当  /105

第五章 翡翠发展大趋势

节?珍贵的自然资源  /111

第二节?投资与收藏的前景  /118

后记


   编辑推荐
翡翠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是自然的力量创造了翡翠的神奇,赋予了翡翠璀璨的魅力和夺目的光彩。

   文摘

   序言

《翡翠收藏与投资:品鉴之道与升值秘籍》 探索玉石的千年之韵,掌握财富的增值密码。 一、 序言:一块美玉,一段传奇 自古以来,玉石便以其温润的光泽、独特的质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的品格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而在众多玉石中,翡翠以其鲜艳的色彩、坚韧的质地和变幻莫测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玉石界的璀璨明珠。 从皇家贵族的案几到寻常百姓的佩饰,翡翠的身影从未缺席。它不仅是承载东方美学意蕴的艺术品,更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投资潜力的资产。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翡翠市场,如何慧眼识珠,鉴别真伪,品味其独特的美,并从中发掘投资价值,却是许多人面临的难题。 本书《翡翠收藏与投资:品鉴之道与升值秘籍》旨在为广大翡翠爱好者、收藏家以及对玉石投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深入的指导。我们将带您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翡翠的起源与演变,领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将深入市场一线,揭示翡翠的鉴定技巧与评估标准,让您掌握辨别真伪、评估价值的关键;我们将剖析翡翠的投资逻辑,分享成功的收藏经验,助您在翡翠投资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收获财富与品味的双重喜悦。 二、 翡翠溯源:千年玉韵,流转古今 翡翠,这一享有“玉中之王”美誉的宝石,其历史可以追溯至遥远的古代。本书将首先带您回溯翡翠的起源,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史前时代的玉石文化: 追溯人类早期对玉石的认知与利用,翡翠作为其中一种,如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汉唐时期的翡翠身影: 探讨汉唐时期翡翠在宫廷、贵族阶层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宋元明清的翡翠繁荣: 详细介绍明清时期翡翠的兴盛,特别是其作为皇家贡品和文人雅士的珍爱之物,如何逐渐成为重要的珠宝玉石。 近代与现代翡翠的演进: 分析近现代翡翠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源自缅甸的优质翡翠如何风靡全球,以及中国翡翠市场的崛起。 翡翠的文化意涵: 深入挖掘翡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吉祥、平安、富贵、健康等,以及其在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通过对翡翠历史的梳理,读者将对这一珍贵宝石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其价值的形成不仅在于其物质属性,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精神。 三、 翡翠品鉴:慧眼识珠,洞察玄机 收藏翡翠,离不开精湛的品鉴能力。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品鉴方法,帮助您从细节处发现翡翠的独特之美,避免“踩雷”。 翡翠的成因与种类: 介绍翡翠的矿物成分、形成环境,以及常见的翡翠种类,如硬玉、软玉等,并阐述其主要产地。 “色”的艺术: 深入解析翡翠的颜色,包括绿色(翠绿、阳绿、苹果绿、豆绿等)、红色、紫色、白色、黑色等,以及颜色的分布、均匀度、鲜阳度对价值的影响。 “种”的奥秘: 详解翡翠的种水,包括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等,以及其透明度、质地细腻度、光泽感等关键特征,阐释“种”与“色”的完美结合如何创造价值。 “地”的质感: 剖析翡翠的“地”,即翡翠的底子,包括其净度、棉、绺、裂等瑕疵,以及如何判断“地”的纯净度与细腻度。 “工”的匠心: 探讨翡翠的雕刻工艺,包括雕刻师的设计理念、技法运用,以及雕工对翡翠整体美感和价值的提升作用。 “形”的意境: 分析翡翠的器型与造型,从传统经典到现代设计,以及不同器型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和市场偏好。 瑕疵的辨识与评估: 详细介绍翡翠中常见的瑕疵,如裂纹、石纹、棉、脏点等,以及如何准确辨别和评估其对价值的影响。 人工处理的鉴别: 揭示市面上可能存在的翡翠人工处理手段(如染色、充填等),并传授识别这些处理方法的技巧,帮助读者远离“A货”、“B货”、“C货”的误区。 感官体验: 引导读者通过视觉、触觉、甚至听觉(敲击声),多维度地感受翡翠的质感与美感,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品鉴知识,读者将能够从容地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翡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隐藏的珍宝。 四、 翡翠投资:财富的传承,价值的增长 翡翠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一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稀缺资源。本书将为您剖析翡翠的投资逻辑,提供切实的投资建议。 翡翠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 分析翡翠作为一种天然矿产的稀缺性,以及其不可再生性如何支撑其长期的价值增长。 市场需求与趋势分析: 探讨国内外翡翠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翡翠的偏好与趋势。 影响翡翠价值的关键因素: 综合“色、种、地、工、形”等要素,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叠加影响翡翠的最终价值。 投资不同类型翡翠的策略: 探讨投资高品质原料、顶级成品、特色翡翠(如历史名品、名家作品)等不同类型翡翠的风险与回报。 翡翠的估值方法: 介绍翡翠的估值原则,如何结合市场行情、品鉴标准、稀缺性等进行科学估价。 投资风险与规避: 提示翡翠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市场波动、假冒伪劣、鉴定失误等,并提供相应的规避建议。 收藏的长期主义: 强调翡翠投资的长期性,鼓励读者以收藏的心态进行投资,耐心等待价值的增长。 流通与变现: 探讨翡翠的流通渠道,如拍卖会、专业市场、线上平台等,以及如何实现投资的有效变现。 法律与税务: 简要介绍与翡翠收藏与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税务知识。 案例分析: 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翡翠珍品及其市场表现的分析,为读者提供生动的投资参考。 本书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实操性。通过本书,您将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翡翠投资体系,把握市场脉搏,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让您的财富在玉石的光泽中不断增值。 五、 结语:品味人生,玉石同行 翡翠收藏与投资,是一场关于美学、文化与财富的探索之旅。它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对精神品味的升华。拥有一块心仪的翡翠,便是拥有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一份历久弥新的传承。 《翡翠收藏与投资:品鉴之道与升值秘籍》希望成为您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相信,通过掌握科学的品鉴方法和投资策略,您将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翡翠的魅力,更自信地参与到翡翠的市场中,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丰收。 愿您在这场与玉石的奇妙邂逅中,品味出人生的至臻境界,收获属于自己的传世珍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高级感,墨绿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品鉴时尚”,仿佛触手可及的珍宝。初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用也十分考究,厚实且带着一种温润的触感,翻阅起来非常舒适。我一直对珠宝,尤其是翡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只是门外汉,对那些琳琅满目的翡翠品种、成色、雕工等细节了解得皮毛。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它能带我入门,并且还兼顾了收藏和投资的层面,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翻看了前几页,里面关于翡翠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部分的介绍就写得相当详尽,从古至今,翡翠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一步步成为国人钟爱的宝石,这些娓娓道来的叙述,让我感觉像在读一本穿越时空的文化史。而且,书中使用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每一张都清晰地展示了翡翠的细节,让人赏心悦目。我特别期待后面关于如何鉴赏翡翠的部分,希望它能教会我辨别真伪,理解那些专业的术语,甚至能让我自己去发现和捕捉那些具有潜力的收藏佳品。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显示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这让我对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增添了几分信心,毕竟学术出版社的书籍,通常都经过严谨的编审过程。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翡翠的喜爱都停留在“喜欢”的层面,看到那些晶莹剔透、温润细腻的翡翠饰品,总是忍不住驻足欣赏,但对于其背后的价值、鉴赏门道,却了解得不多。这本书的名字《品鉴时尚:翡翠收藏与投资》,恰好戳中了我的“痛点”。“品鉴”二字,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将带领我进入一个更为专业的领域,去理解翡翠的“美”是如何被量化和衡量的。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翡翠的“五要素”——色、种、水、工、价,并用丰富的案例来解读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吸引我的是“时尚”二字,这说明本书不仅仅关注翡翠的内在价值,还将其与当下的审美潮流联系起来,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既想学习收藏知识,又追求时尚品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量身定制。同时,“收藏与投资”的定位,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市场动态的分析,如何识别具有潜力的投资品种,以及在收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且能够给予读者实际的帮助,从入门的欣赏,到进阶的鉴赏,再到最终的投资决策,这本书似乎都能够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华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对玉石,尤其是翡翠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深感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翡翠。书名中的“品鉴时尚”四个字,让我联想到翡翠不仅仅是珍贵的宝石,更是承载着时代审美的时尚符号。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翡翠的审美变迁,从古代的朴拙到现代的精致,不同时期翡翠的雕刻风格和设计理念是如何体现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方式的。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因为我总觉得,理解一件物品的文化内涵,比单纯认识它的材质和价值更为重要。同时,书中提及的“收藏与投资”,也让我看到了翡翠作为一种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资产,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翡翠在不同历史时期,作为皇家贡品、文人雅士的玩物,以及如今作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其地位和价值是如何演变的。一本好的书籍,应该能够连接历史、文化、艺术与经济,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名字,也暗示了这本书可能拥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研究基础,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品质更加放心。

评分

我是一个对珠宝行业,特别是翡翠这个细分领域,抱着极大好奇心的新手。市面上关于翡翠的书籍不少,但大多数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这款《品鉴时尚:翡翠收藏与投资》的书名吸引了我,它既有“品鉴时尚”的雅致,又点明了“翡翠收藏与投资”的实用价值,感觉它能够满足我从入门到进阶的学习需求。拿到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排版和高质量的插图。书中对于翡翠的各种质地、颜色、形状的分类介绍,配以实物图片,非常直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种水”的讲解部分感到期待,这是一个翡翠鉴赏的核心概念,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困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实例,把我彻底讲明白。同时,我也关注到了“收藏与投资”这个关键词,这说明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欣赏美玉,更是在教导读者如何“淘金”。书中是否有关于市场行情分析、投资风险提示、以及如何规避假冒伪劣产品的实用建议,这一点是我非常看重的。一个好的投资指南,不仅要告诉你“是什么”,更要告诉你“怎么做”,并且要尽可能地降低投资的风险。从这本书的封面和出版信息来看,它似乎具备了这些特质,让我充满了阅读的动力,希望它能成为我踏入翡翠收藏投资领域的敲门砖。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收藏品情有独钟,而翡翠,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翡翠世界的神秘之门。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品鉴”的定义,它是否包含了从原石的观察,到切割、抛光、设计等各个环节的专业指导?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产地翡翠的特点,比如缅甸的莫桑比克翡翠、加拿大翡翠,以及它们各自的市场价值和收藏潜力?我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给出一些“干货”知识,比如如何通过肉眼来判断翡翠的种水色,如何鉴别染色、填充等优化处理的翡翠,避免“踩坑”。“收藏与投资”这部分的描述,更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投资建议,例如,哪些类型的翡翠更具升值空间?收藏翡翠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如何建立自己的翡翠收藏体系?一个好的投资指南,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也需要有稳健的策略。这本书的作者王双理,加上权威的出版社,让我相信它一定能够为我提供专业、可靠的指导,让我能够在翡翠收藏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