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果樹害蟲生物防治
定價:10.00元
作者:農業部農作物病蟲草害生物防治資源研究與利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082091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0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由農業部農作物病蟲草害生物防治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編著的《果樹害蟲生物防治》論述瞭果樹害蟲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係統地介紹瞭我國果樹害蟲生物防治技術和經驗。如對蘋小捲葉蛾、桃小食心蟲、柑橘葉蟎、荔枝蝽等成功的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果樹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在選材上首先選擇比較成熟的生物防治技術、經驗,大麵積實施的方法和事例,並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對目前尚處於試驗階段的防治方法也作瞭一些介紹。《果樹害蟲生物防治》適閤果農、植保技術人員和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果樹害蟲生物防治》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誤入瞭一個全然無關的領域,這本書的標題與內容之間的鴻溝之大,令人難以置信。我當初選擇這本書,是希望能夠深入學習如何運用生物學的方法來控製果樹上的各種病蟲害。比如,我想瞭解如何科學地利用天敵昆蟲,如寄生蜂、瓢蟲、草蛉等,來抑製蚜蟲、白粉虱、紅蜘蛛等害蟲的數量,以及如何通過釋放有益微生物,如蘇雲金杆菌(Bt)、白僵菌、綠僵菌等,來有效防治鱗翅目幼蟲、蚧殼蟲等。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果樹上的害蟲及其天敵,如何評估生物防治的效果,以及如何在不同季節和不同果樹種類上製定具體的生物防治策略。我滿心期待的,是那些能夠幫助我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提升産量、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的實用知識。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令人大失所望。它的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農業機械化”和“精準農業技術”的介紹上,詳細闡述瞭各種無人機植保、智能傳感器、自動化灌溉和施肥係統的工作原理和應用案例。它談論瞭大數據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預測作物生長狀況和病蟲害發生趨勢。這些內容固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嚮,但對於我所關心的“生物防治”這個核心主題,卻幾乎是避而不談。我從書中找不到任何關於如何運用活體生物來防治害蟲的有效信息,這本書的內容與它的書名,實在是南轅北轍。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果樹害蟲生物防治》,但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根本沒有講我最關心的果樹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我本來以為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各種天敵昆蟲(比如瓢蟲、草蛉、寄生蜂)在果園中如何有效控製蚜蟲、紅蜘蛛等害蟲的種群數量,或者介紹如何利用微生物製劑(如蘇雲金杆菌Bt、白僵菌)來防治鱗翅目幼蟲、蚧殼蟲等。我期待的是能看到詳細的案例分析,比如某種果樹上的特定害蟲,是如何通過引入或保護某種天敵來達到有效控製的,其中涉及哪些具體的投放時機、密度,以及對環境的其他影響。我還希望能有關於生物農藥的成分、作用機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詳細介紹,甚至包括一些DIY製作生物防治劑的簡單方法。然而,整本書的內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堆砌一些泛泛而談的科學理論,比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生態係統的平衡原理,以及一些宏觀的農業發展趨勢。它大量篇幅都在討論“可持續農業”、“綠色食品認證”的理念,以及一些關於農業政策和市場前景的分析。這些內容雖然也和農業沾邊,但對於一個想要解決實際果園害蟲問題的種植者來說,無疑是“揚湯止沸”式的,根本觸及不到問題的核心。這本書更像是寫給政策製定者或者農業經濟研究者看的,而不是給一綫農民或者對生物防治技術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標題《果樹害蟲生物防治》簡直就是對我的一次“欺騙”。我一本正經地期待著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果樹,比如蘋果、梨、柑橘、桃樹等,在生長過程中遭受的各種害蟲,諸如蚜蟲、蚧殼蟲、蛀果蛾、葉蟬等,它們的生物防治解決方案。我曾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各種有益微生物(如 Bt、白僵菌、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的培養方法、施用時機、劑量控製,以及它們的防治譜和作用機製。或者,會深入講解如何識彆和利用果樹生態係統中的天敵,比如寄生蜂、瓢蟲、食蚜蠅、寄生性蟎等,如何為它們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和食物來源,以及如何判斷和補充它們種群的數量。但現實是,這本書的內容幾乎完全偏離瞭生物防治的實際操作層麵。它更像是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宏大主題的百科全書,洋洋灑灑地介紹瞭地球上各種生物的演化、分類、分布,以及它們在不同生態係統中的地位。它還花費瞭大量篇幅去講述“瀕危物種保護”、“濕地生態恢復”以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內容。雖然這些內容本身是重要的,但與“果樹害蟲生物防治”這個具體而實用的主題,實在是大相徑庭,完全沒有切中我的需求。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介紹生物防治這個主題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不存在”的印象。我懷揣著學習如何利用自然力量來解決果樹病蟲害的期望翻開它,結果卻被帶入瞭一個我完全不熟悉的世界。書中絕大部分內容都在探討“生態農業”這個概念的起源、發展和演變,以及它與傳統農業模式的對比。它花瞭很多筆墨去分析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發展生態農業方麵的政策導嚮和成功案例,但這些案例多集中在糧食作物、蔬菜或者有機種植的模式上,對於我關注的“果樹”這個細分領域,更是寥寥幾筆,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提及。我本以為會看到關於果樹常見的害蟲,比如潛葉蠅、捲葉蛾、介殼蟲等,如何被特定的捕食性蟎類、寄生性蜂類或者真菌性病原體所剋製。關於這些防治生物的生態習性、如何進行野外采集或人工繁殖,以及如何評估其防治效果,這些關鍵信息在書中完全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關於“循環農業”、“土地休耕輪作”、“農田生態係統構建”等宏觀理論的闡述。這些理論雖然在學術上可能具有價值,但對於一個急需知道“用什麼”和“怎麼用”來解決果樹害蟲問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看得見,摸不著。
評分我拿到《果樹害蟲生物防治》這本書,滿心歡喜以為能學到許多關於如何運用自然力量來管理果園的智慧,畢竟“生物防治”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生態和可持續的魅力。我期待著能夠深入瞭解那些藏匿在果樹葉片、枝乾和土壤中的“隱形衛士”——那些能夠捕食或寄生危害果樹的害蟲的昆蟲、蟎類,以及那些能夠引起害蟲病害的微生物。我渴望知道它們的具體種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以及如何在果園中有效地誘集、保護、釋放和繁殖它們。例如,書中是否會提供關於如何為寄生蜂提供越鼕場所,如何為瓢蟲提供替代性食物源,或者如何利用特定的誘捕器來吸引和移除害蟲天敵的實用建議?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如同脫繮的野馬,跑到瞭一個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嚮。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指南,裏麵詳細介紹瞭如何將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轉化為生物炭、沼氣、有機肥,以及這些過程涉及的各種生物轉化技術和化學反應。這些內容雖然也與農業相關,也談到瞭“生物”的概念,但對於“果樹害蟲生物防治”這個主題,卻完全是牛頭不對馬︰馬嘴。我無法從書中找到任何關於如何利用生物手段來直接防治果樹害蟲的具體方法和信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