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童年的秘密 | 作者 | (意)蒙台梭利,李芷怡译 |
定价 | 29.8元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8204057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字数 | 168000 | 页码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内容简介 | |
蒙台梭利博士在书中说:“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
作者简介 | |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 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医生、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她一生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 “精神胚胎” “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心智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对成人对儿童的过分干涉,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目前仅美国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许多国家都设有蒙台梭利协会。 |
目录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编辑推荐 | |
◆20世纪*的早教,全球公认**秀的教育方法!畅销全球70年,37种文字出版,累计销售超过1亿册,数十亿妈妈以及孩子因此书而受益终生! ◆ 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的名人: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兼CEO杰弗里贝索斯、谷歌创始人及现任CEO拉里佩奇、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童年的秘密》:揭开孩子成长的种种神奇和奥秘。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 ◆蒙氏*精华的著作,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内在的精神驱动以及规律,揭开儿童成长的革命性观念。妈妈早教必读书! ◆美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全力推荐: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爱和谦虚将为我们揭开“童年的秘密”,并使我们理解蒙台梭利博士工作的内在意义和真正含义!
|
文摘 | |
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 事实上,刚出生的婴儿所具有的感觉和知觉,也可以引起他的心理发展,只是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罢了。 我们以婴儿学说话为例,婴儿的说话能力是以秘密的方式进行的,我们看不到。但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婴儿的说话能力没有 发展,那就错了。 也有的人认为,婴儿天生具有说话的能力,只是他的器官还无法适当地表现出这种能力。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实际情况是,婴儿具有学会说话的潜质,并会借助环境来发 展这种潜能。婴儿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也都具有类似的潜能。婴儿具有一种创造的本能,可以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 精神世界。 所以,儿童成长的“敏感期”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因为它能解释儿童能力的秘密发展。 我们以往所讲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往往是根据从外部可以看到的那些现象来进行说明。直到近,人们才开始探索儿童成长的内部机制,但对这种内部机制还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 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内部机制,一种是通过 研究腺体和内分泌来了解,这种方式与儿童身体发育密切相关,已经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 ;另一种方式就是研究儿童成长的敏感 期。 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现象,我们也可 以在儿童身上发现这一点。我们相信,这些敏感期现象可以服务于儿童的教育问题。 敏感期是生物具有的某段特殊的时期,通常出现在生物发育的初始阶段。在敏感期里,生物的某种特性会获得大的展现和 发展,而一旦获得了这种特性,敏感表现也会消失。 通过对昆虫敏感期的研究,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发现,昆虫的各种变异正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敏感期,我们以蝴蝶幼虫的发育 为例来进行说明。 蝴蝶幼虫长得非常快,它的食量非常大,这种贪婪的食欲几 乎可以毁灭它吃的那种植物。德弗里斯发现,在刚出生后的几天里,蝴蝶幼虫还没有能力吃老的、大片的树叶,它只能吃树梢上 的嫩芽。 出于母性保护幼虫的本能,雌蝴蝶会把卵产在树干和树枝交接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安全,又很隐蔽。 不过,这个地方离树梢的嫩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当蝴蝶幼 虫出生后,它怎么知道树梢上有它需要的嫩芽呢? 是光线告诉它的。 刚出生的蝴蝶幼虫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线吸引着它,促使它向前爬动。跟随光线的指引,蝴蝶幼虫爬到了树梢上,那个地方通常是亮的,就是在那里,它找到自己的食物,满足了自己贪 婪的食欲。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当蝴蝶幼虫有能力吃比较粗 糙的树叶时,它对光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再也不能敏感地感受到 特别的光线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蝴蝶幼虫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而是指它 对光线不再那么敏感了。对光的敏感期过去后,蝴蝶幼虫就会选择其他的谋生手段。 以前,这只蝴蝶幼虫对吃的东西非常贪婪。而此时,它却开 始不吃不喝,努力为自己制造一个外壳,并把自己紧紧地包在里 面,一动也不动。 虽然外表看上去,它就像死去了一样,但实际上它依然在忙碌着。终,它会破茧而出,变成有着美丽翅膀的漂亮蝴蝶。 同样,蜜蜂的幼虫也要经历同样的阶段。众所周知,每个蜂群都有一个蜂王,相比其他蜜蜂,蜂王的 身体巨大无比。它硕大的身躯,实际上就是在它的幼虫阶段,也 就是在对食物异常贪婪的敏感期阶段,通过大量地吃特殊的食品而形成的。 一开始,蜂群中每一只雌幼虫都有成为蜂王的可能,不过,一个蜂群中只能挑选一只雌幼虫接受特殊食品的喂养,以将它发 展成蜂王。 蜂群中的工蜂会为被挑选出的雌幼虫准备一种特殊食品,被 喂养这种特殊食品后,这只雌幼虫的身体就会迅速地长大,成为蜂王。如果这只雌幼虫不是在幼虫阶段被选出来,它就不可能成为 蜂王。这是因为,过了幼虫阶段后,雌幼虫贪婪的食欲就会消失,它的身体也不可能再发展成蜂王那样的硕大身躯。 像动物的敏感期一样,儿童的敏感期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敏感期内,儿童具有一种强大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促使儿童做出 惊人的举动。如果这种本能遭到破坏,儿童就会变得软弱、没有 活力。成人对儿童不同敏感期的出现没有直接的影响,不过,假如成人阻碍儿童在敏感期内进行相应的活动,儿童就可能会地 丧失这种敏感性,丧失天赋的巨大力量。 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奇 迹”,只不过我们很多人都对此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他要怎样适应这个复杂的现实世界呢?要怎样区分各种不同的事物呢?又要怎样 掌握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呢? 我们说,儿童能够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能够认识林林总总 的各种事物,能够学会复杂的语言,正是由于他在敏感期内的敏感性发挥了作用。 相反,成年人要适应新的环境则很难,他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比如,成人要学会一种新语言,他可能永远都达不到儿童学 习新语言那样的程度。 在敏感期内,儿童要学会和掌握某样技能,就好比有一束强 光把他的内心照亮了,并像电池一样给他提供了很多能量。这种敏感性使得儿童在敏感期内以一种高效而独特的方式 进行学习,以掌握外界事物的各种知识。 在敏感期内,儿童对相应的事物会满怀兴趣和热情,会充满活力而轻松地学会每件事情。他总是乐此不疲地做这些事情,并 且每次都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大增。 这样的活力和热情一直维持到敏感期结束,这个时候,儿童内在发展的目标已达到,他才会对那些事情感到疲累或乏味。 就这样,在一种激情消失后,另一种激情便紧跟而来。这就 是说,儿童的发展来自于一种接一种的敏感期,这些不同的敏感期推动着儿童的各种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就在这样不同的敏感期推动下,儿童不断地征服着周围世界,这种征服会让他感觉很快乐。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精神的 创造性工作才会绵延不绝、日趋。 儿童时期这样的敏感期过去之后,我们若想获得精神上的进 步,就必须要通过辛苦地努力、不断地思考和研究才能达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难免让人感到疲惫和厌倦。 这正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成人的精神世界之间的根本区别。 儿童内在有一种特殊的活力,这是成人所不具有的,这种活力让儿童能以非常高效而自然的方式征服世界。 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果我们阻碍了儿童在敏感期内的某些 活动,就会使儿童无法正常发育,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出现 创伤或扭曲。现在,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还了解不多,不知道这种创 伤大多数是成人无意识地造成的。要在这方面了解并帮助儿童, 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当儿童在敏感期内受到成人的阻碍时,他就会非常难过、愤怒。 可惜的是,很多成人不知道儿童为什么会表现得难过、愤怒, 他们会认为儿童是在“无理取闹”,是在利用撒娇获得我们的关 注和抚慰。因此,成人会把儿童这样的表现当成是任性或者不懂 事、反复无常。 其实,儿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让他内心产生了不快。有一点可以肯定的 是,儿童绝不是在无理取闹。 因此,我们要了解儿童“任性”背后的真实原因,并找到一 种正确的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敏感期现象可以解释某些孩子“任性”“发脾气” 的原因。当然,儿童的心理冲突有不同的原因,我们无法一一进行列举。不过,一般而言,儿童反复无常、任性,常常是因为成 人总是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他。 如果是敏感期的原因导致了儿童的任性,这种任性表现一般 不会地影响儿童在敏感期养成的秉性,但它会阻碍儿童心理的发展进程。 在敏感期内,如果儿童发脾气,那是因为他的内心需要没有 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满足了他的内在需要,他就会变得平静乖顺。 有时,儿童某个时候表现得非常焦躁不安、歇斯底里,这种状况近乎病态。但可能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平静下来。 对于儿童每一种任性的行为,我们都要设法找到行为背后的 原因。找到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心、了解儿童内心的秘密,这样才能使我们和儿童和谐相处,使我们的教育 有的放矢。 我们知道,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受内在敏感性引导的,而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这种内在敏感性是一种本能,儿童就是受这 种本能的引导。 虽然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只是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心理发展的场所,并不是一个根本原因。 就像食物、水和空气为身体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样,环境只是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儿童的内在敏感性才是他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靠着这种敏感性,儿童可以在环境中选择成长所需的东西。 因为这种敏感性的特征就是,在某个时期内,儿童对某些事物敏感而对其他事物则不感兴趣。 就好比一束光线照亮了某些物体,却没有照亮另一些物体一 样,类似这些被照亮的物体的东西就是儿童所需要的。此时,它 们几乎构成了儿童的整个世界。 儿童不仅对这些事物敏感,还会利用它们来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儿童会利用这些事物来调整自己的活动、发展自己的心理, 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把这种奇妙的创造性活动看作是来自潜意识的行为,并且充满活力。 这种行为不断与环境互动,促使意识产生。这种意识初很 混乱,但会随着行为与环境的互动逐渐清晰明了,后成为创造 性的思维。 我们以婴儿学说话为例,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过程。一开始,各种不同的声音都传入婴儿的耳朵,在这些声音中, 婴儿能逐渐清晰地听清楚人的说话声。这种声音对他来说似乎很 有趣,好像我们听到的某种外国语。 于是,婴儿在那么多的声音中选择了人的声音,开始很专注地听人说话,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思维能力。他听得如此认真, 仿佛在用心听动听的音乐,这种音乐充满了他的整个世界。 当这种人声传到了婴儿的神经纤维后,神经纤维就开始有规律地振动,使婴儿不断感受着人声的振动频率和旋律。 逐渐地,婴儿的听觉变得对人的说话声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敏锐,并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同时,婴儿的舌头也运动得更加灵活,这是为说话做准备。 此前,他的舌头一般只是在吃食物的时候参与吸吮,现在却跃跃欲试地要参与说话了,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它。 这个时候,婴儿能感觉到说话人的舌头、喉咙、嘴唇的运动 或震动,这种运动或震动让他感到快乐、满足,他会目不转睛地看着说话人的嘴唇,耳朵也会认真听着说话人的声音。 也有一种力量推动着婴儿去模仿说话人,促使他也活动自己 的舌头、喉咙和嘴唇,感觉到自己的这些部位和器官。 这时,婴儿就进入了语言的敏感期,他的心灵会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激发,这种力量促使他快速学习语言。 这种神秘力量的激发我们看不到,它是在儿童的内心秘密发 生的,并完全占据了儿童的心灵,使之发生某种变化。 只要我们为儿童准备的环境能满足这样的内在需要,这一切就必然会发生,并不需要我们干预或做些什么。 说话是儿童需要掌握的所有能力中重要、难的一种,我们可能不会注意他对说话的敏感,但因为身边的成人都会说话, 就为儿童说话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 在听成人说话时,儿童的微笑、专注和满足,就是他对语言的敏感表现。这说明,成人说话让他感觉很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各种声音的辨别能力就越来越强, 比如他能清楚地知道教堂里的钟声、母亲的说话声等。 上面所说的都是儿童敏感期的正面证据,还有反面的证据可以证明敏感期的存在,有时,儿童这样的表现也会很明显。 如果有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阻碍了儿童敏感性的正常发展,儿童就会有很明显、很激烈的表现,这些表现也表明了儿童的敏感性。 这就是我要说的发脾气。发脾气可以看作是儿童无意识的绝 望,表现了儿童内心的空洞,或者说是儿童由于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快或紧张感。 这样的表现说明儿童内心产生了困惑和冲突,或者说他在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可以把这当作儿童是在心理上发病了或发烧了,它可能 会突然袭击儿童,但我们常常找不出它病理上的原因。 儿童在身体上生病发烧时,体温可能高得惊人,但实际上这种病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并没有大碍。 同样,在心理上,儿童也会生病,会出现强烈的焦躁不安。 儿童出生后不久可能就会有任性或发脾气的表现,我们可以据此 认为他的心理生病了,他次发脾气可以被看作是他的心理次生病。 一般来说,人们更容易注意到儿童发脾气的状态,这是因为病理状态比正常状态更显著、更让人担忧。 事实上,儿童发脾气,是因为成人总是违反自然规律而错误 地对待他,发脾气是儿童反抗成人和保护自己的一种表现。 如果儿童处于这种状态,他的心理就会处于故障和失调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平静地提出要求和问题。 在这种状态中,儿童生命的创造力会被破坏。为了对抗这种破坏,儿童会用尽自己的全力,当然也就不能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人体的各种器官活动非常奇妙、神奇,但这样的活动却不会 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之神在人身上起作用时总是默默无语,就像具有博爱精神的耶稣基督所说 :“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 手正在帮助它。” |
序言 | |
序言 发现成长的秘密,成就孩子的一生 提起蒙台梭利,很多人都有一种熟悉感。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但她广为人知的,还是在教育方面的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