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崩盘-金融衍生品的灾难 | ||
| 定价 | 79.0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黄榕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1338267 | |
| 重量 | ||
读者从本书中,不仅能轻松了解那些构思巧妙的衍生产品,以及因此受累的诸多受害者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金融从业者可以学习前车之鉴,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独特之处,描述了各公司如何根据自身情况使用不同的衍生工具。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形式各异,但导致灾难产生的原因却在各个故事中共同得到体现:漏洞百出的金融工程,掉以轻心的审计过程,设计不当的风险管理机制,松松垮垮的公司治理,毫无新意的诈骗手段等;当然,人性中的贪婪与赌徒心理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金融专家追溯金融衍生工具滥用历史轨迹,为你揭开金融衍生工具的神秘面纱。
第壹章 衍生品与国富论 1
什么是衍生品 2
衍生品简史 5
衍生品和国富论 8
本书的框架 9
参考文献 12
第壹部分 远期
第2章 昭和壳牌石油公司 14
自欺欺人导致的危机 15
石油公司对冲外汇风险 16
对冲美元汇率风险和油价风险的机制 18
昭和壳牌公司到底是对冲还是投机 20
掩藏的汇率损失 21
揭开真相 22
预测汇率:变幻难测 23
个中寓意 25
第3章 花旗银行的外汇损失 27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平静的外汇交易 28
远期合约下的外汇豪赌 31
银行如何对其外汇交易操作进行控制 32
来自商业银行交易室的投机操作:当花旗银行并不像乔治·索罗斯
那样经营对冲基金 33
仓促而昂贵的结论 37
个中寓意 37
第4章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 40
什么是中央银行业务 42
当国家银行变成了宏观对冲基金 42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是如何投机的 44
第2部分 期货
第5章 不凋之花顾问公司 46
不凋之花顾问公司的崛起和衰落 47
天然气衍生品的起源 50
天然气衍生品投机的入门介绍 51
天然气期货投机的魔力 56
揭开真相:不凋之花顾问公司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投机性攻击 58
不凋之花的风险管理 66
个中寓意 68
后记 69
第6章 德国金属处理和工程公司 71
德国金属处理和工程公司的金融灾难 72
原油市场上的多空对冲 76
滚动避险对冲策略下的数学范例 81
“消息来自内部”:原油市场的实证研究 (1982—2002年) 84
如果德国金属处理和工程公司被允许孤注一掷…… 88
当对冲成为赌博:德国金属处理和工程公司是在对冲还是在投机 90
德国金属处理和工程公司成为做市商? 92
个中寓意 92
参考文献 94
第7章 住友集团 96
住友集团是否是铜价的操纵者 98
警钟长鸣 100
兵败如山倒 100
后记 100
第三部分 期权
第8章 联合里昂公司 104
联合里昂公司财务部的新使命 106
外汇期权入门:联合里昂公司是在对冲风险还是为利投机 108
联合里昂公司的致命游戏 115
警钟已鸣却充耳不闻 120
个中寓意 121
附录:外汇期权估值 122
第9章 爱尔兰联合银行 124
鲁斯纳克与第壹银行的外汇交易 125
外汇远期交易豪赌 126
远期及期权市场套利:期权平价理论 128
欺瞒的艺术 131
警钟已鸣却充耳不闻 135
个中寓意 137
后记 138
参考文献 138
第壹0章 巴林银行 140
巴林银行的崛起与陨落 141
流氓交易员 143
套利 145
从无害套利到致命投机 148
期权套利入门 152
通过卖空波动性为保证金融资 157
警钟长鸣 163
隐瞒的艺术 165
个中寓意:立森的七个教训 169
后记 171
参考文献 172
第壹1章 法国兴业银行 174
流氓交易员的诞生 175
从套利到方向性交易 177
草率的结论 183
警钟已鸣却充耳不闻 184
隐瞒的艺术 186
个中寓意 187
后记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四部分 互换
第壹2章 宝洁 194
如何利用杠杆利率互换降低财务成本 195
隐含期权和潜在风险 202
标志性诉讼 205
个中寓意 208
参考文献 209
第壹3章 吉布森贺卡公司 211
第壹4章 橙郡 215
橙郡的地方财政情况 216
固定收益类证券的入门介绍 218
剖析橙郡资产投资组合 221
作为对冲基金的橙郡投资池 226
双重打击:橙郡是如何破产的 231
提交破产申请正当吗 231
个中寓意 234
后记 236
参考文献 238
第壹5章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239
何谓对冲基金 240
长期资本管理的崛起 241
长期资本管理的金融“炼金术” 244
相对价值交易/收敛式交易 247
波动性央行 252
偏离正轨 258
长期资本管理的倒掉 260
挽救长期资本管理 263
个中寓意 265
后记 268
参考文献 269
第壹6章 AIG 270
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违约互换 271
什么是信用违约互换 273
AIG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定价是否合理 274
AIG旗下的“隐形”对冲基金 275
个中寓意 277
后记 278
第壹7章 摩根大通“伦敦鲸”事件 280
“金融要塞”摩根大通银行 281
信用违约互换和相关衍生品大家庭的入门介绍 283
伦敦鲸:故事的展开 286
被对冲基金“叉中”的伦敦鲸 291
一家隐形的对冲基金? 293
隐瞒的艺术 296
个中寓意 299
后记 301
第壹8章 从理论到滥用:教训 303
一些基本原则 304
对非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建议 305
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建议 309
对投资者的政策性建议 315
对监管机构的政策性建议 316
当我看到《正版 大崩盘 金融衍生品的灾难》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立刻闪过那些在金融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危机事件。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各种工具感到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它们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无处不在,但同时又充满了神秘感和争议性。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和使用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从对冲风险的工具变成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定时炸弹”。我特别希望能从作者那里了解到,那些被称为“灾难”的金融崩盘背后,金融衍生品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被卷入到复杂的金融博弈中,最终导致市场失控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解释,将那些晦涩的金融理论和复杂的衍生品操作,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让我能够认识到金融衍生品潜在的巨大风险,并从中学习如何规避这些风险,从而在金融投资的世界里更加谨慎和明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正版 大崩盘 金融衍生品的灾难》让我立刻联想到一些震撼人心的金融事件,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我一直对金融市场中那些巨大的波动和危机背后隐藏的逻辑感到着迷,特别是金融衍生品这种复杂工具,它们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又如何在某些时刻演变成失控的“潘多拉魔盒”。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系统地学习金融衍生品的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在金融体系中被应用,甚至被滥用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金融理论,用生动的案例来阐述衍生品在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我渴望了解,那些导致“大崩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人性贪婪、监管失误,还是金融工具本身的缺陷?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在金融衍生品的世界里,哪些是潜在的陷阱,哪些是能够带来收益的工具,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投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金融衍生品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更理性地看待金融市场的波动,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评分我拿到《正版 大崩盘 金融衍生品的灾难》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书名实在太炸裂了!“大崩盘”三个字,瞬间就能抓住眼球,再加上“金融衍生品的灾难”,这简直就是一场金融风暴的预告。我之前对金融衍生品一直都是“听说过,但不太熟”的状态,总觉得它们是那种高深莫测、只存在于华尔街精英圈里的玩意儿。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些神秘工具的好奇心,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金融衍生品,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最终导致市场崩溃的。我尤其对书中所描述的“灾难”场景很感兴趣,想知道在真实的金融危机中,这些衍生品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被过度使用、滥用,或者是在复杂的操作中引发连锁反应的。这本书能让我明白,那些在新闻里经常出现的金融术语,比如CDS、CDO等等,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把那些晦涩的金融理论,用一种相对接地气的方式讲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并且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正版 大崩盘 金融衍生品的灾难》就像一个警示信号,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金融投资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市场走向的金融工具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金融衍生品,我总觉得它们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创造财富,也能带来毁灭。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金融衍生品是如何在金融市场上发挥作用的,它们的定价机制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风险究竟有多大。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语言,阐述那些导致“大崩盘”的金融事件,分析其中金融衍生品的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过度投机或者管理不善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这本书能让我明白,为什么一些看似微小的金融操作,最终会演变成巨大的危机。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知识,以及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嗯,怎么说呢,我拿到的时候,其实是抱着挺高的期待的。毕竟“大崩盘”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再加上“金融衍生品的灾难”,这组合听起来就像是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让人既好奇又有点紧张。我一直对金融世界里的那些复杂工具感到好奇,尤其是它们如何能引发如此巨大的动荡。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那些在新闻里听到的、或者在电影里看到的金融危机,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那些“黑天鹅”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权、期货、掉期等等,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它们的初衷是什么,又在什么时候、如何走向了失控的边缘。我期待作者能用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把我从一个对金融衍生品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带入到一个更深邃的领域,让我能够看清那些隐藏在数字和公式背后的风险,以及它们对整个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当然,我也不排除这本书可能会给我带来一些负面的冲击,毕竟“灾难”这个词可不是闹着玩的,但那也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不是吗?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未来的金融市场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也为我自己的投资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