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興柳、王彥、楊忠著的《長周期光縴光柵及其 級聯結構的傳感特性及應用》係統地闡述瞭長周期光 縴光柵(LPG)傳感器及其級聯結構(LPGP)的傳感 特性及應用研究,共分11章。
第1章介紹瞭LPG在通信和傳感領域的應用以及國 內外研究現狀;第2章采用耦閤模理論對LPG及LPGP進 行分析;第3章對LPG的主要參數進行頻譜分析和仿真 ;第4章對LPG的基本傳感特性進行瞭理論分析和實驗 研究;第5章研究設計LPG解調係統,實現對闆結構振 動信號的監測;第6章應用LPG實現基於小波包能量譜 分析的結構損傷識彆;第7章研究瞭LPG在土木工程結 構中耐久性健康監測的應用;第8章對LPGP的溫度、 應變、彎麯和摺射率傳感特性進行瞭理論和實驗研究 ;第9章研究瞭溫度和應變的同時測量技術;**0章 用LPGP來實現對超聲波的檢測,獲得相應的超聲場的 參數;**1章提齣瞭對LPGP減敏保護、溫度補償的封 裝設計。本書是一本有關智能監測與控製方麵的專著 ,反映瞭作者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書內容新穎,理論聯係實際,適閤大專院校及 科研院所光縴光柵、智能監測與控製領域的高年級本 科生、研究生閱讀,也可供相關領域的教師、科研人 員及工程技術人員作參考。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LPG的理論研究現狀
1.3 LPG的製備技術
1.4 LPG的應用概況
1.4.1 LPG在通信領域的應用
1.4.2 LPG在傳感領域的應用
1.5 LPG的發展趨勢
1.6 本書的研究內容及結構
參考文獻
第2章 LPG及LPGP的理論分析
2.1 光縴光柵的結構
2.2 耦閤模理論
2.3 LPG模式耦閤
2.3.1 縴芯基模有效摺射率及其場分布
2.3.2 包層模有效摺射率及其場分布
2.3.3 耦閤特性分析
2.3.4 LPG的模式耦閤方程
2.4 LPGP模式耦閤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LPG及LPGP譜特性的仿真和研究
3.1 錶徵LPG的譜特性的參數
3.2 LPG對結構參數的敏感特性分析
3.2.1 光柵參數對頻譜的影響
3.2.2 光縴結構參數對頻譜的影響
3.3 LPGP對結構參數的敏感特性
3.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LPG的傳感機理
4.1 LPG的溫度傳感
4.1.1 諧振波長的溫度特性理論分析
4.1.2 損耗峰幅值的溫度特性
4.1.3 溫度特性實驗研究
4.2 LPG的軸嚮應變傳感
4.2.1 軸嚮應變理論分析
4.2.2 軸嚮應變實驗研究
4.3 LPG的彎麯傳感
4.3.1 彎麯特性理論分析
4.3.2 彎麯特性實驗研究
4.4 LPG的摺射率傳感
4.4.1 摺射率特性理論分析
4.4.2 摺射率特性實驗研究
4.5 LPG的橫嚮負載傳感
4.5.1 橫嚮負載特性理論分析
4.5.2 橫嚮負載特性實驗研究
4.6 LPG的溫度補償技術
4.6.1 溫度補償方法
4.6.2 溫度補償實驗
4.6.3 其他溫度補償方法
這本《長周期光縴光柵及其級聯結構的傳感特性及應用》聽起來就充滿瞭硬核的科研氣息,光是書名就讓人對光縴傳感技術的前沿發展充滿瞭好奇。我最近在研究一些環境監測領域的新技術,正好關注到光縴光柵的一些應用。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長周期光縴光柵(LPG)是如何通過其獨特的結構實現對溫度、應變、摺射率等多種參數的精密測量的,那就太棒瞭。特彆期待看到關於其傳感機理的詳細闡述,比如模間耦閤理論如何解釋其光譜響應的變化,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光柵參數來提升傳感靈敏度和穩定性。對於那些在實驗室裏和這些精密器件打交道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寶貴的工具書,能夠幫助他們理解並優化實驗設計,推動實際應用落地。
評分說實話,我對“應用”部分更感興趣,畢竟理論再好,最終還是要落地。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有說服力的應用案例,那就為它增色不少。我希望看到的不隻是實驗室裏的高精度測量,而是那些在惡劣工業環境下依然能穩定運行的實際部署案例。比如,在深海探測、高壓鍋爐內部溫度監測,或者高精度醫療診斷領域,長周期光柵是如何剋服環境乾擾,提供可靠數據的?書中對這些實際應用中的挑戰——比如光縴的封裝、長期工作下的漂移問題,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現場標定——如果能提供一些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直綫上升。畢竟,從“能做”到“好用”,中間隔著韆韆萬萬個工程細節。
評分作為一名偶爾需要進行科研報告撰寫和文獻綜述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一本書的結構邏輯和信息密度。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從基礎的光縴光學原理,過渡到LPG的基本理論模型,再到復雜的級聯係統設計與信號處理,最後落腳於前沿應用,那麼它將是一本齣色的參考教材。我希望看到的是詳盡的數學推導和清晰的物理圖像,而不是空泛的概念描述。如果書中能對當前領域內尚未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有所提及,並對未來的研究方嚮進行展望,那就太有啓發性瞭。一本優秀的專著,不僅要總結過去,更要為未來指明方嚮,激發讀者的探索欲。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材料科學角度來看,我對光柵的製作工藝非常好奇。長周期光縴光柵的製備過程,尤其是如何精確控製光柵的周期、占空比和耦閤效率,是決定其最終性能的關鍵。這本書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製作技術,比如紫外激光寫入、二氧化碳激光刻蝕等方法的優劣?更重要的是,如果它能探討不同光縴材料(例如鍺摻雜光縴、氟化物光縴)對光柵傳感特性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新型材料來拓寬LPG的測量範圍或提升其抗疲勞能力,那無疑會讓這本書的深度更上一層樓。畢竟,一把好的刻刀,纔能雕琢齣精美的藝術品,光縴製作的精度直接決定瞭傳感器的上限。
評分對於我這個偏嚮於光學工程背景的研究生來說,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級聯結構”的探討。在實際應用中,單一的光柵往往隻能測量單一參數,而多參數測量或復閤環境監測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果書中能詳盡介紹如何將多個LPG串聯起來,形成級聯係統,並有效解耦不同傳感頭的信號,那就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瞭。我希望看到的是關於級聯結構設計原則的深入分析,例如,如何避免不同光柵之間的串擾,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可靠的反演模型來解析復雜的級聯光譜信息。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考驗著作者對係統集成和信號處理的深刻理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案例研究,展示這種級聯係統在例如油氣管道安全監測或生化過程實時監控中的實際錶現和性能指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