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rotel DXP2004电路设计基础项目教程
定价:68.00元
作者:程翔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82397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Protel DXP 2004是一款基于Windows平台的全32位的电路板设计软件。《Protel DXP2004电路设计基础项目教程》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内容的选择上是按照印刷电路板设计的一般步骤来进行整体设计的。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训项目模式进行编写,注重从实际出发。在每个任务的后面都提供数量的技能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以及方便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考核。任务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地逐步深化学生对Protel DXP 2004的使用。因为任务的编排是按照印刷电路板设计的一般步骤来进行的,所以在有些任务中使用了相同的电路,但在知识点的编排上是不同的,相同的电路、不同的知识点,力求学生掌握使用Protel DXP 2004的基本方法和技巧。《Protel DXP2004电路设计基础项目教程》共有21个小任务,主要内容包括Protel DXP 2004的基础知识、原理图设计、原理图元器件符号的制作、PCB设计、元器件封装的制作等。在书后的附录中还提供了常用原理图元器件的符号及封装、电气规则检查的中英文对照以及一些常用的快捷键,供学生在使用时查阅。《Protel DXP2004电路设计基础项目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个人对项目驱动型的学习资料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实践出真知。这部作品在引入“项目”概念时,总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和简化了。例如,教程中设计了一个看似功能完备的控制板,但在实际操作中,当涉及到与外部接口模块的电磁兼容性(EMC)测试与整改时,书中的描述就戛然而止了。现实中的项目往往充斥着各种意料之外的干扰和限制,比如PCB厚度、介电常数的小幅漂移、或者因为成本限制而不得不妥协的材料选择,这些才是真正考验工程师功底的地方。这本书似乎只展示了“黄金路径”,即一切参数都处于理想状态下的设计流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这本书为跳入真实工业界项目做准备的读者来说,这种“无菌室”式教学法提供的安全感是虚假的,它没能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处理那些充满“污点”的实际设计难题,缺乏那种直面失败、并从中汲取教训的实战精神。
评分论及技术深度,这本书在某些模块的阐述上,仿佛是上世纪末的技术资料被简单地移植到了新的软件版本中,缺乏与当前主流设计趋势的有效对接。例如,在涉及高速串行总线(如DDR或PCIe)的布线部分,其介绍的拓扑结构和长度匹配方法,明显偏向于较为保守和低速的应用场景。对于现代电子产品中普遍存在的高频特性,比如传输线效应的严格控制、差分对的阻抗均匀性维护,这本书只是提到了概念,却鲜有深入到具体的数值计算和软件内置的验证工具的使用方法。我尝试用书中介绍的步骤去优化一个现代微处理器系统中的内存接口布局,结果发现仅仅依靠书中的几条经验法则,根本无法满足最新的时序要求。这种“过时感”,对于一本以“前沿设计”为卖点的教程来说,是致命的,它让读者感觉自己像是在用一把精良的锤子,去敲击一个需要激光切割才能完成的精细工件。
评分这本书在软件操作的流畅性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虽然它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软件的各个功能,但对于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功能高效地整合到一个连贯的工作流程中,却着墨不多。更具体地说,它更像是一本字典,事无巨细地列出了所有的词汇(功能),却没有提供如何用这些词汇写出优美文章(高效设计)的语法和修辞。例如,我发现书中很少提及如何设置自定义的热键、如何利用脚本批量处理重复性任务,或者如何高效地管理复杂的元件库文件,以确保团队协作中的数据一致性。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一个工程师工作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读者在合上书本,准备投入实际战斗时,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所有零件,却缺乏一台高效组装流水线的蓝图和操作规范,只能凭着直觉去摸索那些本应被系统化传授的最佳实践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实在是令人捉摸不透,很多关键的电路原理图例与配套的软件截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跳跃性。举个例子,当讲到电源完整性(PI)优化时,我期待看到的是诸如去耦电容的选型曲线分析,或者是在不同封装器件旁如何进行优化布局的对比图。但实际内容却突然转向了如何在一个标准元件封装中修改焊盘的形状,这种主题的突然切换,极大地打乱了我的学习节奏。我不得不频繁地在前后章节间往返查找,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更令人不解的是,部分代码或脚本示例的注释量少得可怜,对于习惯于清晰注释引导的读者来说,这无异于要求我们自行去破译一份半成品的文件。这种编排方式,让我强烈怀疑作者在最终校对阶段是否完全站在了读者的角度去体验学习过程,或者说,作者认为读者已经具备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直接“领会”那些未被言明的设计意图。
评分这部厚重的技术手册,刚拿到手时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院派气息。我原本期望它能成为我PCB设计学习的“圣经”,尤其是考虑到市面上关于高级EDA工具的书籍往往过于碎片化。然而,在翻阅了前几章关于基础原理的论述后,我发现作者似乎将大量的篇幅用于介绍软件界面的每一个按钮和菜单项,这种详尽程度固然对新手友好,但对于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来说,阅读起来略显冗长和拖沓。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处理复杂的多层板设计中的阻抗匹配问题,或者是在高速信号布线时,那些鲜为人知的“陷阱”与规避技巧。书中对这些前沿或深入话题的探讨,总像隔着一层薄纱,点到为止,让人总觉得意犹未尽,仿佛期待着一场技术盛宴,最终却只得到了一桌精致的点心,美味,但不够尽兴。我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寻找那些能真正提升实战能力的“独门秘籍”,但最终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详尽的“操作指南”,而非“设计哲学”的阐述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