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0)
定价:49.00元
作者:张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97126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河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对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旅游立省”战略的成效、问题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提出了相应建议。书题研究了河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体现了编撰者主动服务省委、省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体现了河南文化蓝皮书的区域特色和年度特色。
目录
序
总报告
2009~2010年河南文化发展报告
2009~2010年河南旅游发展报告
专论篇
构建“道家文化河南游”旅游线的建议
整合建立“郑州大黄河旅游区”打造“旅游立省”标志性旅游区
加快推进王屋山保护与开发的调查建议
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
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
产业融合社会联动: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路径
“旅游立省”背景下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态势
科学保护和利用大遗址让文明之根万年永存
河南“旅游立省”战略与风景名胜区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文化节会发展与“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
旅游演艺与河南旅游产业升级
关于河南省旅游宣传推介活动的几点思考
行业与区域篇
2009年河南文化工作概况
2008年河南文化产业分析
河南文艺事业发展报告
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发展态势分析
2009年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盘点
河南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少林文化品牌传播调查报告
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
开封市“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洛阳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焦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南阳市旅游业发展报告
关于“确山铁花”的调研与思考
信阳市旅游业发展报告
奋力打造中原旅游名县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健康
持续快速发展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速淮阳经济发展
嵩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报告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发展报告
附录 河南文化发展大事记(2008年12月~2009年11月)
作者介绍
张锐,女,河南方城人,历任河南省委外宣办、河南省新闻办主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和社科理论研究工作,著有《河南走向现代化》、《河南改革开放30年》、《河南文化发展与
文摘
序言
在我看来,这本《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0)》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河南文化在那个特殊年份的真实面貌,既有时代的印记,也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光辉。我被书中对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演变过程的探讨深深吸引。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传统节日视为陈旧的符号,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被重新诠释、如何与商业活动融合,以及如何与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习惯相契合。比如,书中对春节期间各种新兴文化活动的描写,就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中的生命力。同时,报告也关注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议题,对河南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文化活动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中原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实践。这本书让我对河南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它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我来说,《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0)》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书中对2010年河南文化发展状况的全面梳理,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样本。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文化政策分析的部分深感兴趣。书中细致地解读了当时河南省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分析了这些政策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以及文化创新的具体影响。例如,对于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支持文化人才培养等政策的分析,就让我看到了政府在推动文化“走出去”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决心和努力。此外,报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剖析也颇具洞察力,它不仅仅关注宏观的产业数据,还深入挖掘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细节,能够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河南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浓厚的文化气息,深邃的墨绿色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分量。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文字风格,不似那些浮夸的宣传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论述,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的探讨,它没有回避时代发展的挑战,而是深入分析了数字化、全球化等因素对河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见解。例如,书中关于豫剧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活力的分析,就提供了许多新鲜的视角,让我对这项古老艺术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作者在梳理河南历史文化脉络时,也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一一拾起,串联成一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文化长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中原大地的沃土之上,感受着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脉动。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评分刚拿到《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0)》时,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封面所吸引,心想这定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阅读的过程也印证了我的预感。作者在书中对2010年河南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刻的剖析,内容详实,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部分,书中对当时河南在动漫、影视、旅游等领域的文化产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书中列举的案例也十分生动,例如对某一个地方文化节庆活动的成功运作模式的解析,就让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巨大潜力。此外,报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保护成果,更是深入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那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焕发光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河南文化发展现状的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没有像许多报告那样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种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式,呈现了2010年河南文化的多元面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章节,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捕捉到了那些鲜活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它们在当代乡村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书中对一些地方性节庆活动的详细记录,让我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人情和集体记忆的力量。同时,报告也并未忽视城市文化的发展,对郑州等地的文化地标、文化活动以及市民的文化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文化图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作者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坦诚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河南文化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