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贾词选译-诗化的苗族古典乡规-杨远松 吴佺新 群言出版社 9787802567030

BF-贾词选译-诗化的苗族古典乡规-杨远松 吴佺新 群言出版社 978780256703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远松 吴佺新 著
图书标签:
  • 苗族
  • 乡规民俗
  • 古典文献
  • 文化研究
  • 杨远松
  • 吴佺新
  • 贾词选
  • 诗歌
  • 民族文化
  • 群言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7030
商品编码:2978688342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贾词选译-诗化的苗族古典乡规 作者 杨远松 吴佺新
定价 39.00元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 9787802567030 出版日期 2015-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贾词选译》是苗族的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以口传方式保存在苗族民间。全书由传说、典故组成。始祖贾、婚姻贾、盗窃贾、欺贾……讲述苗族的缘起及贾对调解盗窃纠纷、男女婚变等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杨远松,侗族,1956年生,贵州县榕江县车江寨头人。现任榕江县文化馆副馆长。从事民族文化研究、保护工作四十余年。获国家文物局1999—2001年度“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奖”个人奖。2008年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发表作品有《榕江导游》《侗家爱水又爱山》等多部。

吴佺新,侗族,1964年生,贵州省从江县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研究所长,学刊《苗侗文坛》执行主编,任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理事、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80多篇,文学作品20多篇,著作6部。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l 苗、汉双语,文义对应排列,民俗学研究者与爱好者

l 始祖贾、婚姻贾、盗窃贾、欺贾……*传统的苗族传说与文学,诗歌般的

文化与戒律,讲述苗族的缘起及生活。

l 神秘的民族起源、复杂的婚姻背叛、奸的盗窃犯,看苗族贾师如何化解如

此种种事端


   文摘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苗乡风韵:诗意的古老约定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的歌声如同山间的溪流,婉转悠扬;他们的舞蹈如同盛开的野花,热情奔放;他们的故事如同世代传承的图腾,饱含深邃的智慧。这个民族,便是苗族。而在苗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口耳相传的规章制度,如同星辰般点缀着他们的生活,构筑起了一幅诗意的乡规画卷。 本书并非是单纯的学术考据,也不是对某个具体文献的罗列。它试图以一种更为温情且富有艺术性的笔触,去触碰那些浸润在苗族人民生活肌理中的古老约定。它捕捉的,是那些在世代相传中被赋予了生命与情感的规矩,是那些在日常劳作与节庆祭祀中悄然流淌的伦理道德,是那些在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家、爱、尊重、互助——中升华而来的生活智慧。 想象一下,在巍峨的青山环抱中,在云雾缭绕的苗寨里,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村口嬉戏,老人们则围坐在火塘边,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此时,那些关于如何尊重长辈、如何孝敬父母的言语,就如同温热的茶水,缓缓流淌在心间;那些关于如何爱护邻里、如何守望相助的教诲,就如同坚固的石墙,支撑着整个村落的安宁;那些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珍视土地的告诫,就如同山间的清风,吹拂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灵。 本书所要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诗化的乡规”。它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被融进了生活,被升华成了情感,被具象化成了行为。比如,当一个家庭需要帮助时,邻里之间无需多言,自发的援手便会如期而至,这其中蕴含的,是“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也是“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当晚辈与长辈发生分歧时,长辈的教诲虽然严厉,但目光中却饱含着对晚辈的期盼与关爱,这其中体现的,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是“血脉相连”的亲情羁绊。当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这其中蕴含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深深感激。 这些“诗化的乡规”,它们并非被写在纸上,而是被刻在了心上,被化作了行动。它们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维系社会秩序、传承民族文化而逐渐形成的一套精神与行为规范。它们渗透在苗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的方方面面。 在婚姻方面,那些关于男女之间如何相识相知、如何礼尚往来、如何尊重对方家庭的约定,既有对纯洁爱情的守护,也有对家族联姻的考量,更有着对未来家庭和谐的期盼。在祭祀方面,那些对祖先的崇敬、对神灵的感恩、对自然的敬畏,不仅仅是对一种宗教信仰的表达,更是对生命根源的追溯,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在处理纠纷方面,那些关于如何调解矛盾、如何化解恩怨、如何维护村寨和谐的智慧,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和平与稳定的珍视,对集体利益的维护。 本书将尝试剥离那些过于学术化的分析,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生活场景、一些富有画面感的描述,来展现这些“诗化的乡规”的独特魅力。它或许会从苗族人民的歌谣中寻找灵感,那些古老的歌谣,往往是承载着家族历史、社会规范、生活哲理的宝库。它或许会从苗族人民的服饰中解读意义,那些精美的刺绣,那些独特的纹样,或许都蕴含着祖先的教诲与期盼。它或许会从苗族人民的建筑中寻觅痕迹,那些吊脚楼,那些鼓楼,或许都承载着关于家族、关于村落、关于集体的某种约定。 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感受到那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感受到那些朴素的情感,在任何时代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本书旨在呈现一种温润而有力量的文化景观,它如同苗乡的山水,既有雄浑壮阔的一面,也有秀美婉约的一面;它如同苗族的歌舞,既有激昂热烈的情感,也有细腻深沉的思绪。 它不追求对苗族乡规进行穷尽式的梳理,而是选择那些最能代表其精神内核、最富有诗意表达的侧面进行呈现。这些“诗化的约定”,它们是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它们是一种生存的哲学,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精神的寄托。 通过对这些“诗化的乡规”的解读,我们期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人民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独特的文化品格。了解到在一个看似简单纯朴的生活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了解到那些古老的约定,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代代苗族人的品格,又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本书将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文化的探索。它将带你走进苗乡的深处,去倾听那些诗意的低语,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温度,去领略那些跨越千年的约定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它是一曲献给苗族人民生活智慧的赞歌,也是一幅描绘苗乡精神风貌的画卷,更是一次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温情回望。希望读者能在字里行间,品味出那份属于苗乡的独特韵味,感受到那份深沉而隽永的诗意。

用户评价

评分

很难想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关于“乡规”的书,竟然能让我如此沉醉。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它记录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真实存在于苗族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这些“乡规”,虽然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其中蕴含的关于人际交往、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的原则,却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让我反思,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反而离“本真”越来越远?这本书没有给予我直接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思考的起点。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规矩”,并非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引导,为了让生活回归有序和美好。我特别喜欢其中对“约定俗成”的解读,那种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默契和共识,比任何强制性的规定都更加有效和持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生活”本身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进行了一场心灵的远足,从喧嚣的现代都市抽离,沉浸在一种古老而纯粹的智慧之中。这本书传递的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更是一种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村庄里的那些老人们,他们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用朴素的道理化解邻里间的矛盾,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那份安宁与满足。这本书中的“乡规”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已经遗失或正在模糊的那些宝贵品质。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方向。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情世故的处理方式,那种既有人情味又不失原则的智慧,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教会我,真正的“规矩”并非束缚,而是让生活变得更加有序、更加美好的指引。

评分

我很难用简单的几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它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生活在遥远过去、却拥有着同样普适性智慧的先民们进行交流。书中那些关于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土地、互助互爱的“乡规”,让我对“家”和“社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渴望精神的寄托,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它并非鼓励我们回到过去,而是希望我们能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去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韧性的现代生活。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对细节的关注,无论是对农耕时节的把握,还是对邻里关系的维护,都体现出一种精益求精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对生活也多了几分敬畏和感恩。

评分

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它不落俗套,不走寻常路。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以一种温润而坚韧的力量,打动人心。书中的“乡规”,更像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它不像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法规那样,冰冷而严肃,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地方特色。它让我想起,在我们追求效率和进步的同时,是否也遗失了那些珍贵的东西?比如,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比如,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比如,对生命的感恩之情。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被现代社会种种信息轰炸得疲惫不堪的心灵。它没有说教,没有评判,只是静静地呈现,让你在阅读中自行感悟。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村庄,耳边回响着古老的歌谣,心中充满了平和与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品”。它仿佛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你慢慢地啜饮,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层次和醇厚滋味。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乡规”,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它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条文,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苗族先民们在世代繁衍中,是如何凭借着这份智慧,构建起一个稳定、和谐、充满生机的社会。其中关于土地、关于家庭、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都让我深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陷入各种物质的追求和竞争,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那些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讲述“他们是怎么做的”,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任何直接的说教都更加有效,也更加令人心生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