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 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图鉴 |
| | 曾用价 | 298.00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版次 | 1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无 |
| 装帧 | 圆脊精装 |
| 页数 | 283 |
| 字数 | 420000 |
| ISBN编码 | 9787030351746 |
内容介绍
作者历经20多年的积累,鉴定并拍摄了大量黑龙江省各水域实地采集的鱼类活体或鲜活标本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鱼的原有形态及色彩,并以简短的文字记述了鱼种的学名、地方名、英文名及俄文名、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等。全书共记述黑龙江省鱼类10目21科73属113种,以及2种常见的引进养殖种类。全书40余万字,附彩色照片和线条图共589幅,是第*部全面介绍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形态及分类检索的工具书。
目录
目录
第*章 鱼类分类学术语及量度 1
一、分类学术语 2
二、鱼体量度 4
第二章 分种记述 7
1 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Dybowski) 8
2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 10
3 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 12
4 鳇Huso dauricus(Georgi) 14
5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unther 16
6 中华细鲫Aphyocypris chinensis Gunther 18
7 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Dybowski) 20
8 珠星子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Gunther) 22
9 三块鱼Tribolodon brandti(Dybowski) 24
10 真Phoxinus phoxinus(Linnaeus) 26
11 湖Phoxinus percnurus(Pallas) 28
12 洛氏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 30
13 花江Phoxinus czekanowskii Dybowski 32
14 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Pallas) 34
15 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Pallas) 36
16 青鱼Mylophaj-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38
17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ier et Valenciennes) 40
18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rdson) 42
19 鳃Elopichthys bambusa(Richardson) 44
20 鳖Hemiculter leucisculus(Basilewsky) 46
21 贝氏鳖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 48
22 兴凯鳖Hemiculter lucidus(Dybowski) 50
23 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Basilewsky) 52
24 扁体原鲌Cultrichthys compressocorpus(Yih et Chu) 54
25 尖头鲌Culter oxycephalus Bleeker 56
26 达氏鲌Culter dabryi dabryi(Bleeker) 58
27 兴凯鲌Culter dabrJ shinkainensis(Yih et Chu) 60
28 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Basilewsky) 62
29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64
30 鳊Parabramis pekinensis(Basilewsky) 66
31 鲂Megalobrama skolkovii Dybowsky 68
32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 70
33 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unther 72
34 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 74
35 似鳊Pseudobrama simoni(Bleeker) 76
36 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Bleeker) 78
37 兴凯鲡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Dybowski) 80
38 黑龙江鲭皱Rhodeus sericeus(Pallas) 82
39 高体鲭皱Rhodeus ocellatus(Kner) 84
40 彩石螃皱Rhodeus lighti(Wu) 86
41 方氏鲭皱Rhodeus.fangi(Miao) 88
42 唇?Hemibarbus labeo(Pallas) 90
43 花鲳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 92
44 条纹似白鮈Paraleucogobio strigatus(Regan) 94
45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 96
46 平口鮈Ladislavia taczanowskii Dybowsky 98
47 东北鲸Sarcocheilichthys lacustris(Dybowski) 100
48 克氏鲸Sarcocheilichthczerskii(Berg) 102
49 细体鮈Gobio tenuicorpus Mori 104
50 凌源鮈Gobio lingyuanensis Mori 106
51 高体鮈Gobio soldatovi Berg 108
52 犬首鮈Gobio cynocephalus Dybowski 110
53 大头鮈Gobio macrocephalus Mori 112
54 东北颌须鮈Gnathopogon mantschuricus(Berg) 114
55 兴凯银鮈Squalidus chankaensis Dybowsky 116
56 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Sauvage et Dabry) 118
57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Basilewsky) 120
58 拉林棒花鱼Abbottina lalinensis Huang et Li 122
59 突吻鮈Rostrogobio amurensis Taranetz 124
60 蛇鮈Saurogobio dabryi Bleeker 126
61 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128
62 银鱼即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 130
63 鳙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 132
64 鲢Hypophthalmichthy5 molitrix(Cuvier et Valenciennes) 134
65 潘氏鳅蛇Gobiobotia pappenheimi Kreyenberg 136
66 北方须鳅Barbatula nudus(Bleeker) 138
67 北鳅Lefua costata(Kessler) 140
68 黑龙江花鳅Cobitis lutheri Rendahl 142
69 北方花鳅Cobitis granoei Rendahl 144
70 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Dybowski) 146
71 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Sauvage et Dabry) 148
72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150
73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de Thiersant 152
74 黄颡鱼Pelteobagruslulvidraco(Richardson) 154
75 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Sauvage et Dabry) 156
76 纵带鲍Leiocassis argentivittatus(Regan) 158
77 乌苏里拟鳕Pseudobagrus ussuriensis(Dybowski) 160
78 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 Nikolsky et Soin 162
79 鲶Silurus asotus Linnaeus 164
80 亚洲公鱼Hypomesus transpaczjicus nipponensis McAllister 166
81 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Pallas) 168
82 大银鱼Protosalanx A Valocranius(Abbott) 170
83 马苏大麻哈鱼陆封型Oncorhynchus masou(Brevoort) 172
84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 174
85 驼背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gorbuscha(Walbaum) 176
86 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Walbaum) 178
87 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Walbaum) 180
88 哲罗鲑Hucho taimen(Pallas) 182
89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Pallas) 184
90 钝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sp. 186
91 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 188
92 卡达白鲑Coregonus chadary Dybowsky 190
93 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 Knizhin 192
94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grubei(Dybowski) 194
95 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 Dybowski 196
96 江鳕Lota lota(Linnaeus) 198
97 青锵Oryzias latipes(Temminck et Schlegel) 200
98 中华多刺鱼Pungitius sinensis(Guichenot) 202
99 黑龙江中杜父鱼Mesocottus haitej(Dybowski) 204
100 杂色杜父鱼Cottus poecilopus Heckel 206
101 克氏杜父鱼Cottus czerskii Berg 208
102 鳜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 210
103 河鲈Perca jluviatilis Linnaeus 212
104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 214
105 鲻Mugil cephalus Linnaeus 216
106 葛氏鲈塘鎚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 218
107 黄蚴鱼Hypseleotris swinhonis(Gunther) 220
108 黄带裸身鱼段虎鱼Gymnogobius laevis(Steindachner) 222
109 褐吻鍛虎鱼Rhinogobius brunneus(Temminck et Schlegel) 224
110 波氏吻鱼段虎鱼Rhinogobius clj[fordpopei(Nichols) 226
111 子陵吻鍛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Rutter) 228
112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Bloch) 230
113 乌鳢Channa argus(Cantor) 232
第三章 黑龙江省鱼类分类检索 235
一、无颌上纲AGNATHA 236
(一)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236
二、有颌上纲GNATHASTOMATA 237
(二)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237
(三)鲤形目CYPRINIFORMES 238
(四)鲶形目SILURIFORMES 256
(五)鲑形目SALMONIFORMES 257
(六)鳕形目GADIFORMES 262
(七)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 262
(八)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 263
(九)鲉形目SCORPAENIFORMES 263
(十)鲈形目PERCIFORMES 264
参考文献 271
附记 常见的引进养殖鱼类 273
1 丁Tinca tinca(Linnaeus) 274
2 白斑狗鱼Esox lucius(Linnaeus) 276
索引 279
1 中文名索引 280
2 拉丁名索引 282
在线试读
第*章 鱼类分类学术语及量度
一、分类学术语
(一)鱼体各部位名称
头部(head):吻端(或上颌前端)至鳃盖骨后缘。
躯干部(trunk):鳃盖后缘至肛门。
尾部(tail):肛门至尾鳍基部。
尾柄(caudal peduncle):臀鳍后方至尾鳍基部。
背鳍(dorsal fin):多数鱼类为1个背鳍,但是也有2个背鳍的,前方的称为第*背鳍,后方的称为第二背鳍。
腹鳍(ventral fin):通常位于腹部,但有的鱼的腹鳍在胸鳍基部下方,称为腹鳍胸位,少数种类的腹鳍在喉部或在颏部,也有的鱼的腹鳍变成1吸盘或缺如。
尾鳍(caudal fin):鱼体末端尾柄部的鳍。尾鳍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圆形、截形、叉形及凹形等之分。根据不同鱼类尾部椎骨向后伸长的情况,将尾型分为正尾型、歪尾型和原尾型。正尾型尾部*后1枚椎骨只在尾鳍基部上翘,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歪尾型尾部的椎骨末端向上弯伸,尾鳍外形上下叶不对称,上叶显著较下叶大;原尾型尾部的椎骨末端平直,达于尾端,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
脂鳍(adipose fin):位于背鳍后方正中,为1无鳍条的肉质突起,通常不大,但在餿科中偶尔也有长的脂鳍。
腹棱(ventral keel):鱼体腹面由肛门向前至腹鳍基部或歪胸鳍基部隆起似刀状的皮质棱嵴。从腹鳍基部至肛门的腹棱或仅在肛门前有一小段腹棱者,称为半棱或腹棱不完全,如翘嘴铂;从胸鳍至肛门的腹棱,称为全棱或者腹棱完全,如红鳍原鲐。
鳞(scale):不同种类的鱼被覆的鳞不同,鳞片大致分为网鳞(表面平整无栉,其后部为边缘光滑的鳞片)、栉鳞(鳞片的后部外缘有小刺或其后区表面具刺突)和骨板(鲟科鱼体侧有排列成行的菱形骨板片)。另外,有的鱼有腋鳞(通常位于腹鳍基部两侧,鳞片扩大成狭长形),也有体表裸露无鳞的种类。
侧线鳞(lateralline scale):许多鱼类沿体侧的1行(个别种类仅有少数几枚鳞片)具侧线管分支小管或小孔的鳞片。侧线鳞是鱼类分类的计数特征。
侧线上鳞(scale above lateral line):侧线上方的横行鳞片数目。从背鳞或第*背鳍起点处的鳞片起,依次斜顺着数至紧接侧线的1枚鳞片为止(介于沿侧线两个相邻的鳞片之间)的鳞片数。
侧线下鳞(scale below lateral line):侧线下方的横行鳞片数目。一般是从接触到侧线的1枚鳞片开始,向下依次斜顺着数到腹部正中线为止,如果只数到腹鳍的起点为止,则需在数字记载的后面加上1个符号“v”。
鳞式(scale formula):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
纵列鳞(longitudinal scale):没有侧线或侧线不完全的鱼类,从鳃孔上端向后沿体侧中轴计数至体后*后1枚鳞片的l列鳞片数目。
背鳍前鳞(pre-dorsal scale):背鳍(第*背鳍)起点前方沿背中线至头后的1列鳞片数目。
鳍条数(fin ray):各种鱼的背鳍、臀鳍、胸鳍、腹鳍及尾鳍的鳍条数目也是鱼类形态分类的依据。鳍条根据其不同特点可分为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两种,要分别记述,不分支鳍条用大写罗马数字I、Ⅱ……表示。鳍为一基时,不分支鳍条与分支鳍条数目之间用连接号“一”相连。例如,鲤的背鳍不分支鳍条有4根,分支鳍条15根,则记为Ⅳ-15;其他鱼类如鳜背鳍不分支鳍条有12根,分支鳍条有13根,则记为Ⅻ-13。
鳍棘(spine):位于背鳍或臀鳍前部,末端不分支,坚硬不分节或分节,基部由1根或左右2根鳍条组成。鳍棘在不同的种属间有下述不同的情形:不分节由1根形成的称为棘;棘以大写岁马数字I、Ⅱ……表示。分节由左右2根形成的称为刺。有的鱼刺的后缘具有锯齿。
(二)鱼体头胸部名称
吻部(snout):头的眼前缘部分。
颊部(cheek):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位。
联(缝)合部(mandibula symphysis):下颌前端中央的左右下颌骨接合点。
颏部(颐部)(chin):头部腹面下颌和左右两侧鳃膜附着点之间的部位。
峡部(isthmus):颏部的后方与喉部之间的部位。
喉部(jugular):头部腹面的左右两鳃盖间的部位。
上颌(upperjaw):口裂的上缘,由上颌骨、前颌骨等构成。
下颌(underjaw):口裂的下缘,由每侧的齿骨、关节骨和隅骨构成。
口(mouth):鱼的口开裂于头的前端,因鱼的种类不同,口有各种不同形状:口端位,口裂于头的前端,上下颌等长,如大麻哈鱼;口上位,口裂向上,近于垂直,如翘嘴铂;口下位,口裂于头的腹面,通常下颌或吻部向前突出,如鲟;口亚上位,下颌向前稍突㈩,口裂斜;口亚端位,上颌仅稍短于下颌。
腭(palate):口腔的上顶壁,通称为上膛。
口腔齿(teeth):长在口腔周围骨骼上的齿,依着生部位可分为颌骨齿、犁(锄)骨齿、腭骨齿、舌齿等。
犁(锄)骨(vomer):在头骨基底前部的1块骨骼,在腭骨前部。
下咽齿(咽喉齿)(pharyngeal teeth):位于咽部,下咽骨上。鲤科鱼类的下咽齿特别发达,下咽齿的形状和数目是鱼分类的依据之一,如鲤鱼的齿式为1·1·3/3·1·1,即左右下咽齿上各有3列齿,左右两侧靠内1行各有3个齿,中问和外侧1列,各只有1个齿。
鳃盖(operculum):覆盖着鳃腔的骨骼,鳃盖由4块鳃盖骨构成,即主鳃盖骨、下鳃盖骨、前鳃盖骨和问鳃盖骨。
鳃膜(鳃盖膜)(branchial membrane):鳃盖后缘游离的膜,有的鱼类其左右鳃膜不连于峡部,有的鱼类其左右鳃膜分别直接连于峡部两侧,则称为鳃膜连于峡部。
鳃上器官(suprabranchial organ):由4对叫鳃骨、上鳃骨卷曲而成的螺管状器官。
鳃弓(gill arch):鳃腔内着生鳃丝的骨条。
鳃耙(gill raker):一般是指第*鳃弓外侧的骨质突起数(如以内侧计数,则必须注明)。不同种鱼的鳃耙形状和数目不同,有的呈细长或薄片状,也有的呈结节状,甚至附生牙齿。
须(barbel):根据须着生的位置,鱼须分为:吻须,着生于吻部背方或腹面,口周缘的须;颌须、口角须,着生在两口角处的须;颏须(颐须),着生在颏部的须;鼻须,着生在鼻部的须。
(三)鱼体内部结构
鳔(gas bladder):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不同种类的鱼,其鳔室数目有差异。只有1个鳔的称为鳔1室,有2个鳔的称为鳔2室,*多为鳔3室。
鳔管(鳔咽管)(pneumatic duct):某些鱼类,在食道的背面与鳔前室或第二室前端腹面有1条相连通的细管,即鳔管。
幽门盲囊(幽门垂)(pyloric caeca):着生于胃部幽门处,呈指形的囊状突起物,幽门盲囊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
韦伯器(Weberian apparatus):鲤形目鱼类在其第1-3椎骨的两侧,各由椎骨部分演变的4块小骨组成的器官。
二、鱼体量度
全长(total length):从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即鱼的全部长度。
体长(standard length):又称标准长,从吻端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即全长减去尾鳍长。
头长(head length):从吻端到鳃盖后缘的直线长度。
吻长(snout length):从吻端到眼眶前缘的直线长度。
眼后头长(postorbital length):从眼眶后缘到鳃盖后缘的长度,即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尾柄长(caudal peduncle length):从臀鳍基部后端到尾鳍基部(*后1个椎骨)的直线距离。
尾柄高(caudal peduncle depth):尾柄部分*低的垂直高度。
体高(body depth):身体的*大高度,通常采取背鳍起点处到腹面的垂直高度。
眼径(eye diameter):沿纵轴方向量出的眼的直径,即眼眶的前缘到后缘的直线距离。
眼间距(interorbital width):鱼体一边眼眶背缘到另一边眼眶背缘的宽度,即左右两眼间的*短距离。
背鳍基长(dorsal fin base length):从背鳍基部起点到其末端的直线长度。
臀鳍基长(anal fin base length):从臀鳍基部起点到其未端的直线长度。
黑龙江省鱼类的体形可归纳为4类,其鱼体量度见图1-1~图1-4。
图1-1 七鳃鳗形态及测量示意图
A~F.全长;A~D.头长;A~B.吻长;B~C.眼径;A~E.背鳍前长;C~D.眼后头长
图1-2 鲟形态及测量示意图
A~B.吻长;B~C.眼径;A~D.头长;C~D.眼后头长;D~L.胸鳍长;A~E.体长;A~F.全长;E~F.尾鳍上叶长;E~G.尾鳍下叶长;H~E.尾柄长;M~N体高;O~N头高
1.吻须;2.鼻孔;3.眼;4.吻;5.唇部;6.鳃盖;7.背骨板;8.侧骨板;9.腹骨板;10.背鳍后骨板;11.尾鳍上棘状鳞;12.臀鳍前骨板;13.臀鳍后骨板
图1-3 鲤形态及测量示意图
A~I.全长;A~H.体长;M~N.头长;A~B.吻长;B~C.眼径;C~D.眼后头长;G~H.尾柄长;H~I.尾鳍长;I~M.体高;K~L.头高;R~S.尾柄高
1.前上颌骨;2.下颌骨;3.上颌骨;4.须;5.鼻孔;6.前眼眶骨;7.上眼眶骨;8.眼;9.下眼眶骨;10.黏液管;11.颊;12.前鳃盖骨;13.问鳃盖骨;14.鳃盖骨;15.下鳃盖骨;16.鳃膜骨;17.鳃膜;18.肩骨突;19.胸部;20.峡部;21.颐部;21.胸鳍;23.背鳍;24.尾鳍;25.尾基鳞片;26.臀鳍;27.腹鳍;28.肛门;29.侧线
图1-4 鳜形态及测量示意图
A~G.全长;A~F,体长;A~D.头长;A~B.吻长;B~C,眼径;C~D.眼后头长;E~F.尾柄长;F~G尾鳍长
1.前颌骨;2.上颌骨;3.辅上颌骨;4.下颌;5.鼻孔;6.颊部;7.前鳃盖骨;8.间鳃盖骨;9.鳃盖骨;10.下鳃盖骨;11.鳃盖条;12.背鳍;13.背鳍条;14.背鳍棘;15.尾鳍;16.臀鳍;17.臀鳍棘;18.腹鳍;19.腹鳍棘;20.胸鳍;21.腹部;22.胸部;23.喉部;24侧线鳞;25侧线上鳞;26.侧线下鳞;27.休高;28.尾柄高;29.肛门
《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图鉴》是一部系统、详尽、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著作,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渔业工作者、科研人员、水产养殖从业者、环保监测人员以及鱼类爱好者,提供一份关于黑龙江省境内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的权威参考。本书的内容组织严谨,信息传递准确,力求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展现黑龙江省鱼类世界的魅力与价值。 内容构成与亮点: 本书的核心内容集中于对黑龙江省常见及重要鱼类物种的深入介绍。每一物种都经过精心挑选,涵盖了从经济价值、生态地位到科学研究等多个维度。其内容组织遵循科学的分类学体系,从大类到具体物种,层层递进,结构清晰,便于读者查找和理解。 物种的科学描述: 对于每一种鱼,本书都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科学描述。这包括: 分类地位: 准确列明其所属的目、科、属,有助于读者建立起鱼类之间的系统关系。 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了鱼体的外部形态,如体型、体色、体表鳞片特征、头部结构(眼、口、鼻孔、鳃盖等)、鳍的类型、位置、形状及鳍条数,以及尾鳍的形状等。这些都是区分不同鱼类物种的关键依据。 地理分布: 明确指出该鱼类在黑龙江省内及其周边水域的分布范围,包括具体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栖息地类型。 生活习性: 深入剖析了鱼类的生活习性,如栖息环境偏好(底栖、中层、上层)、食性(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滤食性等)、繁殖方式(产卵期、产卵场所、亲鱼行为等)、以及洄游规律(如是否为洄游性鱼类,洄游的季节和路线)。 生态意义: 阐述了该鱼类在当地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对水质的影响、以及作为指示性物种的价值等。 经济价值与利用: 详细介绍了该鱼类的经济重要性,包括其作为食用鱼的品质、产量、市场价值,以及在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对于具有观赏价值或药用价值的鱼类,也一并加以介绍。 高清原色插图: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精美的原色插图。每一物种都配有高质量、色彩还原度极高的照片或精细的绘画。这些插图不仅色彩鲜艳、细节丰富,更能真实地展现鱼类的体型、色彩、斑纹以及各种细微的形态特征,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读者可以通过对比插图与实际捕捞到的鱼类,快速准确地进行鉴定,大大降低了辨识难度。 关键鉴定特征提示: 在描述过程中,本书会特别突出每种鱼的关键鉴定特征,并辅以简要的辨识要点。例如,对于形态相似的鱼类,会着重指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帮助读者快速区分,避免混淆。 黑龙江省水域的特殊性: 作为一本区域性的鱼类图鉴,本书充分考虑了黑龙江省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水文特征对其鱼类资源的影响。内容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水域的独特性,例如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江大河,以及兴凯湖、镜泊湖等大型湖泊中特有的鱼类种群。 实用性指南: 除了科学的物种描述,本书还融入了许多实用的信息,例如: 常见鱼类分类概览: 对黑龙江省内鱼类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让读者对该区域的鱼类资源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捕捞与养殖建议(如有): 对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可能会简要提及相关的捕捞季节、方法或养殖技术要点,为渔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保护现状与建议: 对于一些濒危或珍稀的鱼类,本书也会提及它们的保护状况,并可能提出一些保护建议,体现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读者群体与价值: 《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图鉴》的目标读者群体十分广泛,其价值也体现在不同层面: 渔业生产与管理人员: 对于渔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者来说,本书是进行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监测以及开展科学捕捞和可持续养殖的得力助手。准确的物种鉴定是制定科学管理政策的基础。 科研人员与学生: 生态学家、渔业生物学家、水产养殖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本书系统学习黑龙江省鱼类多样性,为教学、科研项目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者: 鱼类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往往是水质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本书为环境监测人员提供了准确的鉴定依据,有助于评估水体健康状况。 鱼类爱好者与科普教育: 对于热爱自然、对鱼类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本书提供了一个了解黑龙江省丰富鱼类世界的窗口。精美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普及相关知识。 渔业及水产相关行业: 包括水产品加工、销售、贸易等相关从业者,了解不同鱼类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 本书的严谨性与专业性: 本书内容的编写,离不开作者团队深厚的专业知识、长期的野外调查经验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作者们可能深入黑龙江省的各个角落,对当地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权威文献资料。在物种鉴定和信息描述上,力求科学准确,避免出现任何主观臆断或错误信息。本书的出版,将是黑龙江省鱼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图鉴》以其详实的内容、精美的插图、科学的体系和广泛的实用性,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黑龙江省鱼类资源的权威性参考书。它不仅是一本鉴定手册,更是一部展现黑龙江省丰富水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