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
定价:38.00元
作者:茹秀英 等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64424046
字数:
页码:1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为什么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留下了哪些遗产,哪些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利用,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可持续的发展良方何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尝试性的分析探讨。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茹秀英,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双语教材1部、译著2部,全面参与了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和和申办2022冬奥会的宣讲工作。多次担任国际体育学术会议和大型体育赛事的现场口译工作。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有关奥运节目的访谈或策划。
文摘
无
序言
无
当我偶然看到这本《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时,我立刻被它的主题所吸引。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观察者,我认为任何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其深远影响往往会体现在不易察觉的细节中,而“教育遗产”正是这样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北京奥运会作为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留下的精神财富究竟有多少?又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实际影响?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猜测,作者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奥运会期间的教育活动,更会关注其长尾效应,比如在奥运会结束后,是否有相关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得以延续,是否推动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提升,或者是否激发了青少年参与体育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我个人感觉,奥运会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教育正是承载和传递这些精神的载体。这本书会不会引用一些数据,来量化奥运会对青少年体育参与度的影响?会不会采访一些当年参与奥运教育项目的设计者、执行者,甚至是受益学生,来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宏观层面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微观案例,为我们揭示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教育财富,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一场奥运会的意义,远不止于赛事本身。
评分读到《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这个书名,我内心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探究欲望。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我一直认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其最终价值往往体现在其对后世的影响,而“遗产”便是这种影响的具象化。北京奥运会,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国家形象的重塑,一次民族精神的升华。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其关注的核心——“教育遗产”。我对此充满期待,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我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解读“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它是否会深入分析,北京奥运会在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倡导体育道德、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等方面,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会不会有具体的案例,展示奥运会如何影响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如何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又如何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我尤其关注,这本书是否会从更广阔的视野,比如国际比较的视角,来审视北京奥运会的教育遗产,看看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会相比,有哪些独特性和创新性?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深入、全面、具有洞察力的分析,让我们深刻理解北京奥运会作为一项国家工程,其在教育领域所留下的深远印记,以及这些印记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潜在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让我感觉它承载着一份特殊的时代记忆和价值探索。作为一名对社会变迁和文化现象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我青少年时期最深刻的集体记忆之一。那份民族自豪感、那份举国欢腾的氛围,至今仍历历在目。而“教育遗产”这个词,则将我的关注点引向了奥运会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影响。我想,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在回顾奥运会的辉煌时刻,而是试图去挖掘和梳理,这场盛会在教育领域究竟留下了什么?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入?是体育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是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抑或是对国民体育意识的觉醒?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衡量这些“教育遗产”的。这本书是否会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数据,来支撑其论点?是否会通过对当时教育政策、学校实践、甚至是一些普通家庭的教育观念变化的分析,来展现奥运会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让我们思考,如何从一次成功的国际体育盛会中,提炼出可供未来教育借鉴的经验,如何让奥运精神真正融入到国民的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更具国际视野、更富体育精神的下一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教育价值的一次深度挖掘。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更多源于我对“遗产”这个词的理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印记会深深地烙在时代发展的肌理之上,而“遗产”便是其中最宝贵的财富。《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这个名字,直接点燃了我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欲。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次集中展示,它的成功举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豪感。然而,在我看来,一场盛会的真正价值,往往体现在它为未来留下了什么。这本书,似乎正是致力于解答“教育遗产”这一核心问题。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教育遗产”的?是通过官方的项目和政策,还是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例如,奥运会是否推动了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是否引入了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是否促进了关于体育精神、和平与友谊的价值观在青少年心中的植根?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这些教育层面的“软实力”建设?有没有可能,它还会涉及奥运会如何激发了中国民众的体育热情,这种热情又如何通过教育体系得以延续,并转化为全民健身的自觉行动?我非常期待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能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启示,让我们明白,如何从一次大型的国际体育盛会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并将之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番。作为一个对体育史,尤其是奥运会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研究”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好奇。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段充满记忆的时光。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和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感受着中国举办奥运会的骄傲与激动。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那段历史的机会,一个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奥运会意义的窗口。我尤其关注“教育遗产”这个概念,它意味着奥运会的影响并非仅仅体现在体育竞技层面,而是能够渗透到教育体系、培养下一代价值观等方面。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北京奥运会如何通过各种教育项目、宣传活动,将奥林匹克精神、公平竞争、友谊这些普世价值传递给学生们,又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或许,它还会对比北京奥运会与其他国家或城市举办奥运会时的教育遗产,从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其独特性和普遍性。我期待书中能有扎实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看到这些教育遗产是如何具体地落地生根,又如何可能在长远的教育发展中发挥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而言,承载着一份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溯,更蕴含着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