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哎呀,不要不要!/哎呀系列3
定价:24.00元
作者:阿娅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13086687
字数: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哎呀,不要不要!/哎呀系列3》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对作者和孩子们在校园里生发的点点滴滴的记录,虽说记录的也仅是一些故事碎片,却足以安放作者对他们无尽的爱。
目录
开学天
倒霉的哎呀老师
这才是开学天
超级倒霉的哎呀老师
黄子的“哒哒病”
糊涂虫谢小西
肖胖记
“高脚白额蜘蛛”大战“小强”
环形山的形成
分数啊,分数!
你说,我不说
一年一度愚人节
这样才能变成灵狐?
喵喵……
栀子花开
哎呀,毕业了!
哎呀,不要,不要!
后记
作者介绍
阿娅,本名徐娅英,浙江衢州人,性格活泼,喜好广泛。喜欢沉醉于油墨书香,体验文字带来的灵性思维;喜欢捣鼓各种乐器,于音乐中张扬个性;喜欢挥毫泼墨,于书法中颐养心性……喜欢的是把自己的快乐回忆和人生畅想,连同自己的一颗童心,与亲爱的孩子们分享。
文摘
《哎呀,不要不要!/哎呀系列3》:
“钱——卡——拉——”
哇,这不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狮吼功”吗?
“啷!”哈哈,这会儿钱卡拉被击中了。他也一个趔趄然后就摔倒了,可他没有站起来,索性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龇着牙,咧着嘴,笑着。
哎呀老师收回送出的气息,“腾”地轻身跃起,返身向教室去了。
“钱卡拉,这个钱卡拉,到底要干什么呀?一大清早的,就想将学校掀翻吗?就想让我发飙吗?哼哼。”
“你……我……”教室里,热闹非凡,像个大集市。
“钱小逃,快把暑假作业交上来吧。”是黄梦梦懒洋洋的声音。
“不要!”声音不轻不重,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干不脆。
“你是不是没做啊?”
“不是。”
“做了那就交上来呗。”
“不要!”
哎,哎哎,会不会听错了啊?班里只有祝小淘、钱卡拉,怎么多了个钱小逃?而且还不交作业?哎呀老师犯迷糊了。
“那,把书包拿来给我看看。”黄梦梦双手一叉腰,眉头一挑,怒目圆睁,厉喝一声。
“不——要——”
钱小逃也疯了,又一个高分贝从教室里扩散出来,哎呀老师马上捂上了耳朵,在她的面前,哎呀老师眼前似乎瞬间出现了一只老母鸡,那是一只很矫情很矫情的老母鸡,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就发出一道粗粝的嘶鸣:“咯嘎——”。
“钱母……”鸡字没出口,哎呀老师马上停住了。
啊,口误!口误!
哎呀老师终于冲到了教室门口,一只脚刚跨了进去——
“咣当!”
“哎哟……喂……”哎哟老师惨叫一声,鼻子猛地发酸——她与教室的门狠狠地、亲密地撞上了。
“哼哼,哼哼,谁呀?是谁?是谁在关门?”
哎呀老师眼里噙着泪!
当然,是钱卡拉。哦不,现在他是钱小逃。
钱小逃不想交作业,又不想让黄梦梦检查他的书包,情急之中,双手胡乱挥舞,将门关上了。恰好,哎呀老师进门,恰好,哎呀老师撞上了。
恰好,该死的恰好!
“哈哈哈,哎呀老师的鼻子歪了,大家看啊,哎呀老师的鼻子歪了。”钱卡拉并没有歉意,反而扇动着“翅膀”,不停地跳着,叫着,笑着。
哎呀老师扶了扶被撞歪的鼻子,一脸愤怒:“是谁?是谁关的门?刚才是谁在关门?”
教室里依然像煮沸的开水,没有一个人来理会哎呀老师,大伙儿自顾自玩的玩,聊天的聊天,追逐的追逐。
“晨晨,大灰……”
“夏夏,夏夏。”
“古昔,古昔。”
哎呀老师叫叫这个,又叫叫那个,没有一个人来回应她,也没有一个人朝她看。
这是怎么了?难道三个月没见,这些熊孩子都不认识哎呀老师了吗?难道,哎呀老师穿了隐身衣?难道,哎呀老师穿越了,只有灵魂在教室?
“钱——卡——拉——”
哎呀老师又深吸一口气,一发功,一股气息又以雷霆万钧之势喷薄而出。结果,她醒了。
哎呀!原来又是一场梦。
多梦的哎呀老师!
……
序言
无
阅读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如何构建叙事,以及文字所能传达的情感深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觉得处理得非常棒,它既保留了儿童读物应有的童趣和易懂,又在细微之处透露出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说,某些句子虽然简单,但仔细品味,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关于情绪表达、沟通技巧,甚至是解决问题的小智慧。我尤其喜欢它在描绘主角内心活动时,那种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很多时候,孩子们面对困境或不喜欢的事情,内心会有各种各样的挣扎和矛盾,而这本书却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用一种孩子能够理解,大人也能产生共鸣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回避孩子可能会遇到的那些“不要不要”的时刻,而是选择去理解和疏导,让孩子明白,有时候“不要”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我们还未曾想过的理由,也可能是一种试探,或者是一种寻求关注的方式。这种温和的引导,比起生硬的说教,无疑更能深入人心,也更能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洞察。它非常懂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比如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抗拒并存,想要独立又害怕失败,或者在表达自己时遇到的困难。主角那种“哎呀,不要不要!”的心声,其实是很多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这本书没有简单地否定这种情绪,而是试图去理解它,去引导孩子认识到,有时候“不要”只是暂时的,或者只是需要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它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沟通,去发现“不要”背后的可能性,也鼓励家长去倾听,去理解,去给予支持。这种细腻的心理刻画,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童话故事,而是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家长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和孩子探讨一些可能比较敏感的话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可能乍一看会让人觉得它只是一个关于孩子拒绝、任性的小故事。但深入阅读之后,我发现它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它触及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我”的探索和认知。当孩子说“不要”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界限,在尝试区分“我”和“别人”,在寻找自己的独立性。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接纳。它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学会妥协,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具有了更长远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略带卡通风格的插画,色彩明亮但不失柔和,一下子就能抓住小朋友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一眼看到它就觉得“哇,这绝对是我家小宝会喜欢的类型”。封面上那个圆圆胖胖的小主角,表情写满了“哎呀”,那种欲说还休,带着点小小纠结的小模样,实在是太可爱了,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书名“哎呀,不要不要!”更是点睛之笔,那种孩子特有的拒绝和坚持,带着一点点撒娇,又带着一点点坚定,仿佛能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而且“哎呀系列3”的字样,说明这并不是孤立的一本书,它属于一个系列,这意味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同类型的、可能围绕着同一位可爱主角展开的故事,这让我对整个系列都充满了期待。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放进了购物篮,心里已经预想到它会被小宝捧在手里,一遍遍地翻阅,然后用他那独有的方式,回应着书里的小主角。这种期待,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故事,更是关于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以及那些潜在的成长和启迪。
评分我一直相信,一本好的童书,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所展现的,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勇于探索未知的态度。即使遇到困难,即使有“不要”的情绪,主人公也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通过各种方式,一点点地去克服,去适应,去发现其中的乐趣。这种乐观和韧性,对于正在塑造性格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我喜欢它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通过情节的展开,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教导都更加有效。每一次阅读,都能让孩子从中汲取一些养分,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认知上的。它让孩子明白,生活充满了惊喜,也充满了挑战,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
评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孩子在读这本书时的反应。他们可能会因为书中主角的某些经历而感到共鸣,因为那些“哎呀,不要不要!”的瞬间,何尝不是他们自己日常生活的写照呢?而当故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时,他们也会跟着一起开心,一起成长。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归功于它真实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富有张力的故事情节。它没有回避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惑,反而将它们巧妙地融入故事,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长的勇气。这种“陪伴式”的阅读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穿越成长中的迷雾。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处理“沟通”这个主题上的方式。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不要”背后,其实是沟通不畅的表现。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这本书通过主角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有效的沟通是如何能够化解误会,增进理解的。它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情节的推进,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比如,当主角学会用更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尝试理解对方的意图时,事情往往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对沟通技巧的具象化呈现,对于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有益的。它告诉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倾听,理解,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评分我个人在选择绘本时,会特别关注插画的艺术风格和与文字的契合度。在这方面,这本书做得非常出色。画风可以说是相当温暖,色彩运用上,既有鲜亮活泼的色调,也有一些柔和宁静的色调,整体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角色的设计,尤其是主角,那种圆润的线条,大大的眼睛,以及丰富的面部表情,都让人觉得它是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个体,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代入感,仿佛它就是孩子身边的小伙伴。而且,插画不仅仅是图画,它们是故事的一部分,它们在用视觉语言讲述着那些文字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细节,比如主角在纠结时的那个小小的叹息,或者在开心时的那个小小的飞跃。这些画面细节,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也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插画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文字,而这本书的插画,无疑是非常有水准的,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看图的同时,也在脑海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评分我是一位非常注重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家长,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故事的节奏感把握得很好,不会过于拖沓,也不会太快,让孩子能够有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情节。每一页的画面和文字,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使得翻页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了期待。当孩子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能看到他眼中闪烁着的好奇,他会指着图画,发出疑问,而我也会耐心地解答,或者和他一起猜测接下来的故事走向。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不仅加深了他对故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而且,书中传递的一些价值观,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及在坚持和妥协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方式,将这些道理融入故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这些正面的引导。
评分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面对孩子“不要”时的反应,以及我如何去引导和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可能会因为孩子的拒绝而感到沮丧,或者急于让他们“听话”。但这本书提醒我,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去尝试看到孩子“不要”背后的真正原因。也许,那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探索自我界限的一种方式,也许,他们只是需要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以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它不仅仅是一本童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教科书”,充满了智慧和温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