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化遺産研究》(第十輯)
定價:45.00元
作者:徐新建
齣版社:四川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90150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剛收到這本《文化遺産研究》(第十輯),包裝完好,還沒來得及仔細翻閱,但從封麵設計和排版上就能感受到一種嚴謹和厚重。目錄瀏覽下來,感覺主題非常廣泛,涵蓋瞭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修復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再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解讀,信息量巨大。特彆是其中一些關於地方性非遺項目的案例分析,讓我對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和民俗活動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作者徐新建的署名,也讓人對其中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充滿瞭期待。我個人對某個地區獨特的建築風格一直很著迷,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相關的綫索和深入的探討。郵費全免的優惠也很實在,對於我這種常年購買學術類書籍的讀者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後續我會深入閱讀,看看書中的論述是否能觸及我一直以來對文化遺産保護的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到來,可以說為我最近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我一直在關注城市化進程中傳統村落的變遷,而《文化遺産研究》(第十輯)中的一些章節,恰好涉及到瞭這一敏感而復雜的問題。從文獻迴顧的角度來看,作者們似乎做瞭相當紮實的工作,梳理瞭不同地區在推進遺産保護時遇到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尤其是其中關於“活化利用”的討論,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還引述瞭許多具體的實踐案例,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料。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或者至少能夠引發我對於如何平衡發展與保護之間關係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四川大學齣版社的齣版質量一嚮有保障,紙張的觸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令人滿意,這對於閱讀體驗來說也是一個加分項。
評分收到《文化遺産研究》(第十輯)的時候,正值我需要為一門關於文化政策的課程搜集一手資料。從初步翻閱的章節來看,本書在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方麵都有著相當的力度。尤其吸引我的是其中關於文化遺産法律法規的分析和評論,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國傢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麵的政策導嚮和實際操作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對一些有爭議的法律條文進行深入剖析,並提齣一些改進的建議。同時,我也關注到其中關於文化遺産保護的社會參與機製的探討,這對於推動全民參與遺産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對政策研究感興趣的學生,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豐富的案例和紮實的理論支撐,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文化遺産保護的復雜性。
評分作為一名對博物館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一直都在搜尋能夠拓展我視野的讀物。《文化遺産研究》(第十輯》的齣版,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我注意到其中有關於博物館藏品數字化與公眾參與的探討,這正是我目前最感興趣的研究方嚮之一。數字化的浪潮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博物館的運作模式,而如何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真正“走齣去”,融入到公眾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互動體驗設計、虛擬現實應用以及社區閤作等方麵的創新思路。徐新建教授在文化遺産領域的聲譽,讓我對這本書的研究深度和理論高度充滿瞭信心。希望這本書能為我的畢業論文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論據和啓發。
評分最近一直在追《文化遺産研究》係列,第十輯的到來讓我尤為欣喜。相較於前幾輯,我感覺這一輯在議題的選擇上更加多元化,也更加貼近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比如,書中對一些新興的文化遺産類型,如工業遺産、紅色遺産等的關注,就顯得十分前沿。我個人對工業遺産的保護與再利用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如何將這些具有曆史印記的場所轉化為具有活力的文化空間,同時又能保留其原有的曆史信息和工業美學。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突破傳統保護思路,將工業遺産融入當代城市景觀的創新性案例和理論框架,是我最為期待的。四川大學齣版社的齣品,品質毋庸置疑,這次的滿58包郵活動更是讓我覺得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