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 信 9787511733566 熊春錦-RT

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 信 9787511733566 熊春錦-R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春錦 著
圖書標籤:
  • 中華文化
  • 傳統美德
  • 修身養性
  • 五德
  • 國學
  • 文化傳承
  • 熊春錦
  • 哲學
  • 倫理學
  • 道德修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萬捲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33566
商品編碼:29800701430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 信

定價:68.00元

作者:熊春錦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7335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係列書籍,是以解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德修身理論為主題的理論著作。主要通過文字解碼、文獻解析、理論闡述等途徑,對仁義禮智信五德的文化內涵進行尋根探源和詳實講解,建立起便於現代人理解和掌握的五德理論體係。本係列書籍的特色,是立足於對中華傳統道德修身學說的深入研究,結閤傳統中醫學、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對傳統五德修身的基礎理論進行瞭係統性的解析,並介紹瞭具有可操作性的重點修身方法。

內容提要


目錄


目錄

章 信 德

節 談文論字說信 / 005

一、信的文與字演變 / 005

(一)古體“信”文的內涵 / 006

(二)小篆“信”文的內涵 / 009

二、古聖先賢論信 / 010

(一)《黃帝四經》中對信的揭示 / 010

(二)《德道經》中對信的闡釋 / 018

(三)孔子對信的論述 / 020

(四)莊子對信的論述 / 021

三、信的定義與分類 / 022

(一)信的定義 / 022

(二)信的釋用與錶現分類 / 022

四、信字釋用的“鐵三角” / 028

(一)信仰定生存 / 028

(二)信念決成敗 / 030

(三)信息判生死 / 032

五、正善治理信仰、信念、信息 / 037

第二節 信德與五德的關係 / 041

一、信德的定義 / 041

二、信德承載仁義禮智 / 041

(一)四季輪轉中的五德關係 / 043

(二)東西方手勢語言當中的五德關係 / 043

(三)信德修持需要同步修好仁德 / 047

三、忠信厚實易返歸 / 049

(一)巨筆揭示仁義禮智信順行規律 / 049

(二)五德逆修返歸“德一” / 054

第三節 信德定治亂 / 058

一、天下治亂根何在 / 058

(一)治與亂的後一道防綫是信德 / 058

(二)信德存亡決定曆史興亡 / 059

二、明於治亂需晰信 / 061

(一)一治一亂辨信疑 / 061

(二)“子貢問政”話誠信 / 061

三、撥亂反正必從立信入手 / 062

第二章 立 信

節 說文解字論立信 / 067

一、立的字源與字義 / 067

二、立信的本義 / 070

第二節 信德的內在修身生理機製 / 072

一、信德修身生理學概述 / 072

二、信土的生理功能 / 080

(一)信土為後天之本 / 080

(二)信土的能量來源 / 081

(三)信土養護五臟 / 083

(四)人類生命種子的五種不同結果 / 084

二、辨陰識陽談意識 / 088

(一)意識的修身生理學解析 / 088

(二)意識的修身病理學分析 / 090

(三)意識的修身治理學簡析 / 093

三、立信與內聖外王修身治理 / 094

(一)內聖外王修身治理簡述 / 094

(二)外王意識、身識、口識是立信的關鍵係統 / 097

第三節 信德與信儀 / 102

一、信儀簡述 / 104

(一)五儀 / 104

(二)信儀 / 107

二、信德與信儀的內聖外王 / 108

(一)忠厚正真的信德是內聖治理之根 / 108

(二)信儀的規範是外王治理之本 / 110

(三)信德信儀一體求證 / 111

第四節 信德建設的係統層級 / 114

一、信土治理的層級變化 / 114

二、破三境修真信/ 116

三、修身立信的三大階段 / 118

(一)模仿樸素 / 119

(二)從仿照走嚮相同 / 120

(三)無中生有 / 121

第三章 培 信

節 信德培養的修身意義 / 126

一、信德具備的綜閤錶現 / 126

二、信德缺失的綜閤錶現 / 128

三、培信是有為而治教育的主導和基礎 / 129

(一)一勤二檢常自省 / 130

(二)修德要從信修起 / 131

第二節 信德的正厚實真 / 135

一、字析正厚實真 / 135

二、詳析信德之正 / 142

(一)以正信承載五德 / 142

(二)信德的八正道 / 144

(三)規避信德之偏 / 145

(四)解決信德之歪 / 148

三、詳析信德之厚 / 150

(一)大丈夫居其厚 / 150

(二)不居其泊 / 152

(三)十年煉己“厚”與“樸” / 153

四、詳析信德之實 / 155

(一)培信居其實 / 155

(二)剔除信之華 / 156

(三)認清信之虛 / 158

五、詳析信德之真 / 161

(一)認識信之真 / 161

(二)辨識信之假 / 163

(三)識透信之僞 / 165

(四)培養信之真 / 166

第三節 培信治亂 / 167

一、識亂 / 167

(一)認識信仰漂浮的嚴峻格局 / 167

(二)忠信崩解的三個階段和八種亂象 / 169

(三)識破意識格局之亂 / 172

二、正治 / 177

(一)聖人之治破局治亂 / 177

(二)內治要建淳厚基礎 / 178

(三)外治恪守少私寡欲 / 179

(四)人若無信則法治難行 / 180

第四節 意識的正善治 / 182

一、少私為繮拴心猿 寡欲為繩鎖意馬 / 182

二、以信德和四儀防治四毒對意識的侵害 / 184

(一)貪則毀信 嚴防勿怠 / 184

(二)嗔欲相變 意善不嗔 / 185

(三)癡欲相纏 守正不癡 / 187

(四)煉己立信 真信無疑 / 187

三、意識用中得一的步驟 / 188

四、六識聯動知一尋一 / 189

五、意識與心識一體修證 / 191

六、建立自我檢查賞罰機製 / 193

第五節 口識的正善治 / 195

一、口識與信德土以及脾意的關係 / 195

二、調控口識的霸治與危治 / 197

(一)阻遏禍從口齣 / 197

(二)防止病從口入 / 202

(三)素食的修身意義 / 204

三、口識的忌與立 / 206

第六節 身識的正善治 / 208

一、身識的品格與品質 / 209

(一)脊椎得一是身識守信的根本 / 209

(二)立信培養外王氣質 / 211

二、身識修持的必要性 / 213

三、意識身識品格鑄造工程 / 216

(一)七相訓練的意義 / 217

(二)七相訓練的內容 / 218

第四章 忠 信

節 忠信的內涵 / 226

一、字析忠信 / 226

二、忠是信的先導 / 228

第二節 忠信修持德道根 / 230

一、正道、善道、德道文化辯證 / 230

二、忠信是正善德修持之根 / 232

三、常道文化與非恒道文化辨析 / 234

第五章 守 信

節 發人深省的守信故事 / 240

一、曹操守信放關羽 / 240

二、“把信帶給加西亞” / 241

三、範式守約探友 / 244

第二節 守信的內涵 / 246

一、什麼是守信 / 246

二、地球是怎樣守信的 / 251

三、生命應該守信 / 252

四、修身與治世不能離開守信 / 253

第三節 信德對民族與文化復興的重要性 / 256

一、民族復興信為梯 / 256

(一)治理信土為天地立心 / 256

(二)修身明德為生民立命 / 258

(三)開啓民智為往聖繼絕學 / 258

二、文化復興信立極 / 259

(一)“天下為公”淵源深 / 259

(二)“中土”長存道德根 / 261

(三)“大道行世”信土成 / 262

參考文獻 / 265

作者介紹


熊春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閤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2014年,先後被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等機構主辦的第十一屆教育傢大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4中國教育傢年會授予“教育創新先進個人”和“2014年度中國教育人物”榮譽稱號。

文摘


序言



《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信》 引言 道德,是中華民族數韆年文明傳承的核心價值,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在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五德修身體係以其深刻的內涵和實踐的指導性,曆來備受推崇。《論語》有雲:“仁、義、禮、智、信”,此五德不僅是對個人品格的塑造,更是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是安邦治國、化育萬民的重要思想源泉。 本套叢書,以“仁、義、禮、智、信”為綱,深入挖掘中華傳統五德修身的精髓,旨在為當代人提供一套係統、完整、可行的修身指南。其中,《信》作為五德之一,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個人誠信的體現,更是人際交往、社會信任的基石,是連接個體與社會、當下與未來的橋梁。 第一章:信,立人之本,誠之基石 “人無信不立”,這句話精闢地闡述瞭“信”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極端重要性。“信”的含義遠不止於“說實話”,它包含著誠實、守信、忠實、可靠、信譽等多重維度。 誠信的本質: 誠信,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是言行一緻的承諾。它要求我們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事物都秉持坦蕩、正直的態度。不虛僞,不欺騙,不誇大,不隱瞞,是一種對自己心靈的誠實,也是對他人和社會的基本尊重。 信的實踐: 誠信的實踐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小到遵守承諾,答應的事情盡力做到;大到在事業上恪守商業道德,在人際關係中建立信任。每一次言齣必行,每一次負責任的態度,都在一點一滴地構建我們的信譽。 信的社會意義: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信”顯得尤為珍貴。它是社會交往的潤滑劑,是經濟活動的基礎,是法律和製度得以有效運轉的先決條件。一個缺乏誠信的社會,將陷入信任危機,效率低下,發展受阻。 第二章:信譽的養成:從內省到實踐 信譽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既需要深刻的自我認知,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實踐。 內省修德: 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誠實,是否信守承諾,是否存在欺騙或誤導他人的行為。通過內省,不斷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使其更符閤“信”的標準。 言行一緻: 這是信譽最直接的體現。說齣的話,就要努力去做;答應的事情,就要盡力完成。如果實在無法完成,也要及時、誠懇地解釋原因,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擔當責任: 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無論是工作中的失誤,還是生活中的錯誤,都要坦然麵對,積極彌補。推卸責任,隻會損害自己的信譽。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觀點,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背後議論,不散布謠言。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纔能贏得他人的信任。 從小事做起: 誠信的培養,並非一蹴而就。它體現在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中。每一次準時赴約,每一次如實迴答,每一次盡力幫助,都在為建立堅實的信譽添磚加瓦。 第三章:信在人際關係中的力量 在人際交往中,“信”是構建健康、穩定關係的基礎。 信任的建立: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財富。它建立在長期的交往和共同經曆之上,是雙方對對方品格和言行的認可。一旦建立,能夠極大地增強雙方的聯係和默契。 信任的維係: 維係信任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一方的背叛或失信,都可能導緻信任的崩塌。因此,我們需要時刻警惕,避免做齣損害信任的事情。 溝通的橋梁: 信任使溝通更加順暢。當我們信任一個人時,我們願意嚮他敞開心扉,分享我們的想法和感受,也更願意傾聽他的意見。 閤作的基石: 在團隊閤作中,信任是不可或缺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能夠更好地協同工作,高效地完成共同目標。 化解衝突: 即使在發生矛盾和衝突時,如果雙方之間有深厚的信任基礎,也更容易通過坦誠的溝通來化解分歧,而不是讓誤會和猜疑加劇矛盾。 第四章:信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信”對於整個社會的健康運行和發展至關重要。 經濟發展的潤滑劑: 在市場經濟中,誠信是企業和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閤同的遵守、契約精神的踐行,保證瞭交易的順利進行,降低瞭交易成本。失信行為則會破壞市場秩序,阻礙經濟發展。 社會治理的基石: 法律和製度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公民的普遍誠信。如果公民普遍缺乏誠信,法律的約束力將大打摺扣,社會將難以治理。 國傢形象的體現: 一個國傢的國際信譽,關乎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國傢的誠信,體現在其對外承諾的履行,以及對本國公民的責任擔當。 文化傳承的載體: 誠信作為一種重要的道德觀念,通過代代相傳,塑造著民族的精神品格。優秀的文化傳統,離不開誠信的滋養和弘揚。 第五章:麵對現代社會的挑戰:如何堅守“信” 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信”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信息泛濫與辨彆: 虛假信息、網絡謠言充斥,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辨彆真僞,不輕信,不傳謠,是當代人堅守“信”的重要課題。 功利主義的誘惑: 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過程中,一些人容易以犧牲誠信為代價。如何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不丟棄誠信的底綫,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網絡世界的匿名性: 網絡世界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敢於肆無忌憚地散布虛假信息,損害他人名譽。如何在虛擬世界中依然保持誠實和負責的態度,是新的挑戰。 重塑信任的途徑: 麵對信任危機,需要個體、企業、社會共同努力。加強誠信教育,完善法律法規,健全信用體係,推廣誠信典型,都是重塑信任的有效途徑。 結論 “信”,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更是普世價值。它如空氣般無形,卻又如磐石般堅固,支撐著個體的品格,維係著社會的和諧,推動著文明的進步。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中,我們更應珍視“信”,並將之融入生命的每一刻,從內心的真誠齣發,以言行一緻的實踐,去構建堅不可摧的信譽,去贏得他人信任,去成為一個受人尊敬、有所作為的人。 本套叢書《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的《信》捲,正是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深刻理解“信”的內涵,掌握“信”的實踐方法,從而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堅守道德底綫,提升人格境界,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不僅是對個人生命的負責,也是對社會繁榮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的時候,我常常會聯想到很多古代的典籍,比如《論語》、《禮記》等等,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卻顯得格外親切和易懂。它不像那些古文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現代人的視角,結閤當下的社會現象,去解讀“禮”的內涵。我最受觸動的一章是關於“義”的論述。在這個利益至上的年代,“義”這個字似乎變得越來越奢侈。但書中通過一係列的案例,讓我明白,真正的“義”並非迂腐不化,而是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種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也是一種對自己良知的守護。我記得書中舉瞭一個關於朋友之間互相扶持的例子,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睏難麵前,堅守道義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為瞭彆人,更是為瞭成就更好的自己。讀完這一章,我更加堅定瞭自己內心的一些信念,也更加理解瞭為何古人會如此推崇“義”。

評分

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名字叫做《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封麵設計古樸典雅,透著一股子沉靜的力量。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總覺得需要一些能夠讓我們慢下來、靜下來、去思考的讀物。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並沒有直接講授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細緻入微的描繪,將“禮”的概念層層剝開,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敬”的闡述,它不僅僅是對於長輩的尊重,更是對萬事萬物的一種平和心態的體現,包括對自然、對他人、甚至對自己。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間品茗論道,那種從容淡定,那種對細節的關注,都讓我覺得心曠神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禮”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指南,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

在閱讀《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並沒有試圖去“教導”我什麼,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一種平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導我去發現、去體會。尤其是關於“智”的章節,它並沒有將“智”狹隘地理解為聰明纔智,而是將其延展到一種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一種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智慧。書中通過對古代智者的故事解讀,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是書本上的知識堆砌,而是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何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智”與“勇”的辯證關係的處理,它讓我看到,真正的智慧往往伴隨著勇氣,敢於麵對未知,敢於做齣正確的選擇。

評分

《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當我翻到關於“仁”的章節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溫暖的懷抱。書中所描繪的“仁”,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愛,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弱者的同情,是對所有生命體的平等對待。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仁”與“愛”之間關係的探討,它闡釋瞭“仁”是如何從個體的情感升華到一種普世的關懷。在閱讀過程中,我不禁迴想起自己生活中的點滴,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溫暖的瞬間,那些曾經讓我感動的人,很多都暗含著“仁”的影子。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的嚮往,也讓我看到瞭自己身上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評分

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中所倡導的“信”。在這個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一個“信”字顯得尤為珍貴。書中並沒有空談“誠信”,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信”在人際交往、社會運行中的重要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言必信,行必果”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對個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對整個社會信任體係的構建。讀到這一章,我深刻反思瞭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言行,是否真正做到瞭“信”。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建立信任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一旦失去瞭信任,重建的難度將是難以想象的。這本書所傳遞的價值觀,對於我們每個人在構建良好人際關係、乃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