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 信
定價:68.00元
作者:熊春錦
齣版社:中央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7335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係列書籍,是以解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德修身理論為主題的理論著作。主要通過文字解碼、文獻解析、理論闡述等途徑,對仁義禮智信五德的文化內涵進行尋根探源和詳實講解,建立起便於現代人理解和掌握的五德理論體係。本係列書籍的特色,是立足於對中華傳統道德修身學說的深入研究,結閤傳統中醫學、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對傳統五德修身的基礎理論進行瞭係統性的解析,並介紹瞭具有可操作性的重點修身方法。
內容提要
目錄
目錄
章 信 德
節 談文論字說信 / 005
一、信的文與字演變 / 005
(一)古體“信”文的內涵 / 006
(二)小篆“信”文的內涵 / 009
二、古聖先賢論信 / 010
(一)《黃帝四經》中對信的揭示 / 010
(二)《德道經》中對信的闡釋 / 018
(三)孔子對信的論述 / 020
(四)莊子對信的論述 / 021
三、信的定義與分類 / 022
(一)信的定義 / 022
(二)信的釋用與錶現分類 / 022
四、信字釋用的“鐵三角” / 028
(一)信仰定生存 / 028
(二)信念決成敗 / 030
(三)信息判生死 / 032
五、正善治理信仰、信念、信息 / 037
第二節 信德與五德的關係 / 041
一、信德的定義 / 041
二、信德承載仁義禮智 / 041
(一)四季輪轉中的五德關係 / 043
(二)東西方手勢語言當中的五德關係 / 043
(三)信德修持需要同步修好仁德 / 047
三、忠信厚實易返歸 / 049
(一)巨筆揭示仁義禮智信順行規律 / 049
(二)五德逆修返歸“德一” / 054
第三節 信德定治亂 / 058
一、天下治亂根何在 / 058
(一)治與亂的後一道防綫是信德 / 058
(二)信德存亡決定曆史興亡 / 059
二、明於治亂需晰信 / 061
(一)一治一亂辨信疑 / 061
(二)“子貢問政”話誠信 / 061
三、撥亂反正必從立信入手 / 062
第二章 立 信
節 說文解字論立信 / 067
一、立的字源與字義 / 067
二、立信的本義 / 070
第二節 信德的內在修身生理機製 / 072
一、信德修身生理學概述 / 072
二、信土的生理功能 / 080
(一)信土為後天之本 / 080
(二)信土的能量來源 / 081
(三)信土養護五臟 / 083
(四)人類生命種子的五種不同結果 / 084
二、辨陰識陽談意識 / 088
(一)意識的修身生理學解析 / 088
(二)意識的修身病理學分析 / 090
(三)意識的修身治理學簡析 / 093
三、立信與內聖外王修身治理 / 094
(一)內聖外王修身治理簡述 / 094
(二)外王意識、身識、口識是立信的關鍵係統 / 097
第三節 信德與信儀 / 102
一、信儀簡述 / 104
(一)五儀 / 104
(二)信儀 / 107
二、信德與信儀的內聖外王 / 108
(一)忠厚正真的信德是內聖治理之根 / 108
(二)信儀的規範是外王治理之本 / 110
(三)信德信儀一體求證 / 111
第四節 信德建設的係統層級 / 114
一、信土治理的層級變化 / 114
二、破三境修真信/ 116
三、修身立信的三大階段 / 118
(一)模仿樸素 / 119
(二)從仿照走嚮相同 / 120
(三)無中生有 / 121
第三章 培 信
節 信德培養的修身意義 / 126
一、信德具備的綜閤錶現 / 126
二、信德缺失的綜閤錶現 / 128
三、培信是有為而治教育的主導和基礎 / 129
(一)一勤二檢常自省 / 130
(二)修德要從信修起 / 131
第二節 信德的正厚實真 / 135
一、字析正厚實真 / 135
二、詳析信德之正 / 142
(一)以正信承載五德 / 142
(二)信德的八正道 / 144
(三)規避信德之偏 / 145
(四)解決信德之歪 / 148
三、詳析信德之厚 / 150
(一)大丈夫居其厚 / 150
(二)不居其泊 / 152
(三)十年煉己“厚”與“樸” / 153
四、詳析信德之實 / 155
(一)培信居其實 / 155
(二)剔除信之華 / 156
(三)認清信之虛 / 158
五、詳析信德之真 / 161
(一)認識信之真 / 161
(二)辨識信之假 / 163
(三)識透信之僞 / 165
(四)培養信之真 / 166
第三節 培信治亂 / 167
一、識亂 / 167
(一)認識信仰漂浮的嚴峻格局 / 167
(二)忠信崩解的三個階段和八種亂象 / 169
(三)識破意識格局之亂 / 172
二、正治 / 177
(一)聖人之治破局治亂 / 177
(二)內治要建淳厚基礎 / 178
(三)外治恪守少私寡欲 / 179
(四)人若無信則法治難行 / 180
第四節 意識的正善治 / 182
一、少私為繮拴心猿 寡欲為繩鎖意馬 / 182
二、以信德和四儀防治四毒對意識的侵害 / 184
(一)貪則毀信 嚴防勿怠 / 184
(二)嗔欲相變 意善不嗔 / 185
(三)癡欲相纏 守正不癡 / 187
(四)煉己立信 真信無疑 / 187
三、意識用中得一的步驟 / 188
四、六識聯動知一尋一 / 189
五、意識與心識一體修證 / 191
六、建立自我檢查賞罰機製 / 193
第五節 口識的正善治 / 195
一、口識與信德土以及脾意的關係 / 195
二、調控口識的霸治與危治 / 197
(一)阻遏禍從口齣 / 197
(二)防止病從口入 / 202
(三)素食的修身意義 / 204
三、口識的忌與立 / 206
第六節 身識的正善治 / 208
一、身識的品格與品質 / 209
(一)脊椎得一是身識守信的根本 / 209
(二)立信培養外王氣質 / 211
二、身識修持的必要性 / 213
三、意識身識品格鑄造工程 / 216
(一)七相訓練的意義 / 217
(二)七相訓練的內容 / 218
第四章 忠 信
節 忠信的內涵 / 226
一、字析忠信 / 226
二、忠是信的先導 / 228
第二節 忠信修持德道根 / 230
一、正道、善道、德道文化辯證 / 230
二、忠信是正善德修持之根 / 232
三、常道文化與非恒道文化辨析 / 234
第五章 守 信
節 發人深省的守信故事 / 240
一、曹操守信放關羽 / 240
二、“把信帶給加西亞” / 241
三、範式守約探友 / 244
第二節 守信的內涵 / 246
一、什麼是守信 / 246
二、地球是怎樣守信的 / 251
三、生命應該守信 / 252
四、修身與治世不能離開守信 / 253
第三節 信德對民族與文化復興的重要性 / 256
一、民族復興信為梯 / 256
(一)治理信土為天地立心 / 256
(二)修身明德為生民立命 / 258
(三)開啓民智為往聖繼絕學 / 258
二、文化復興信立極 / 259
(一)“天下為公”淵源深 / 259
(二)“中土”長存道德根 / 261
(三)“大道行世”信土成 / 262
參考文獻 / 265
作者介紹
熊春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閤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2014年,先後被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等機構主辦的第十一屆教育傢大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4中國教育傢年會授予“教育創新先進個人”和“2014年度中國教育人物”榮譽稱號。
文摘
無
序言
無
讀《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的時候,我常常會聯想到很多古代的典籍,比如《論語》、《禮記》等等,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卻顯得格外親切和易懂。它不像那些古文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現代人的視角,結閤當下的社會現象,去解讀“禮”的內涵。我最受觸動的一章是關於“義”的論述。在這個利益至上的年代,“義”這個字似乎變得越來越奢侈。但書中通過一係列的案例,讓我明白,真正的“義”並非迂腐不化,而是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一種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也是一種對自己良知的守護。我記得書中舉瞭一個關於朋友之間互相扶持的例子,讓我深刻體會到,在睏難麵前,堅守道義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為瞭彆人,更是為瞭成就更好的自己。讀完這一章,我更加堅定瞭自己內心的一些信念,也更加理解瞭為何古人會如此推崇“義”。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名字叫做《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封麵設計古樸典雅,透著一股子沉靜的力量。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總覺得需要一些能夠讓我們慢下來、靜下來、去思考的讀物。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並沒有直接講授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細緻入微的描繪,將“禮”的概念層層剝開,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敬”的闡述,它不僅僅是對於長輩的尊重,更是對萬事萬物的一種平和心態的體現,包括對自然、對他人、甚至對自己。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間品茗論道,那種從容淡定,那種對細節的關注,都讓我覺得心曠神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禮”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指南,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在閱讀《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並沒有試圖去“教導”我什麼,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一種平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導我去發現、去體會。尤其是關於“智”的章節,它並沒有將“智”狹隘地理解為聰明纔智,而是將其延展到一種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一種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智慧。書中通過對古代智者的故事解讀,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是書本上的知識堆砌,而是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何在高低起伏的人生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智”與“勇”的辯證關係的處理,它讓我看到,真正的智慧往往伴隨著勇氣,敢於麵對未知,敢於做齣正確的選擇。
評分《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當我翻到關於“仁”的章節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溫暖的懷抱。書中所描繪的“仁”,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愛,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弱者的同情,是對所有生命體的平等對待。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滋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仁”與“愛”之間關係的探討,它闡釋瞭“仁”是如何從個體的情感升華到一種普世的關懷。在閱讀過程中,我不禁迴想起自己生活中的點滴,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溫暖的瞬間,那些曾經讓我感動的人,很多都暗含著“仁”的影子。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的嚮往,也讓我看到瞭自己身上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評分最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禮: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中所倡導的“信”。在這個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一個“信”字顯得尤為珍貴。書中並沒有空談“誠信”,而是深入淺齣地分析瞭“信”在人際交往、社會運行中的重要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言必信,行必果”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對個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對整個社會信任體係的構建。讀到這一章,我深刻反思瞭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言行,是否真正做到瞭“信”。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建立信任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但一旦失去瞭信任,重建的難度將是難以想象的。這本書所傳遞的價值觀,對於我們每個人在構建良好人際關係、乃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